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一、前言摩托车污染主要分为废气排放污染、燃油蒸发排放污染和嗓声污染三种类型。近年来,伴随全球经济持续发展,汽车、摩托车保有量也急剧增加,世界各国都不断制定并执行更加严格的法规,以控制机动车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我国的摩托车年产销量已近2000万辆。随着政府管理力度的不断加强和完善,各种法律、法规逐步健全,摩托车行业已经逐步迈向规范、有序的发展阶段。摩托车燃油蒸发排放污染相对于其它车辆的HC排放而言,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仍然不可小觑。因此制定并执行摩托车燃  相似文献   

2.
汽油的蒸发排放是汽车碳氢排放的主要来源,为此国六排放法规和车检法规都提出了对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泄漏监测和测试的要求。国六排放法规要求汽油车燃油蒸发排放系统的泄漏量小于直径1 mm小孔的泄漏量,车检法规要求完成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外观检验、进油口压力测试及燃油箱盖测试。基于进油口压力测试和燃油箱盖测试在实际车检中的复杂性,提出将OBD诊断信息使用在实际车检中。根据车检法规中燃油箱压力和泄漏流量损失限值,利用伯努利方程和非稳态气体泄漏的气体压力常微分方程计算燃油箱压力和泄漏流量,并对压力损失测试中的蒸汽体积提出修正。在修正的蒸汽体积条件下,1 mm小孔在不到国六排放法规规定时间120 s造成的气体泄漏就会使得蒸发系统的压力损失达到限值,0.533 6 mm直径的泄漏小孔即会使得燃油的泄漏流量达到国六排放法规限值60 mL·min-1。研究结果表明:当蒸发系统出现大于直径1 mm小孔泄漏,OBD报出蒸发系统泄漏故障时,可认为车辆无法通过进油口压力测试和燃油箱盖测试;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车载OBD泄漏诊断信息可以替代车检进油口压力测试和燃油箱盖测试。  相似文献   

3.
HC是装备汽油发动机的汽车对大气造成污染的三大污染物之一,而55%以上的HC污染来自于燃油箱内燃油的蒸发。为了减少HC污染,以满足日趋严格的排放法规的要求,目前在装备汽油发动机的汽车上均装设了燃油蒸发排放物控制系统(Evaporative Emission Control System),简称EVAP系统,俗称燃油箱通风系统。EVAP系统用来收集燃油箱内蒸发的燃油蒸气,并将燃油蒸气在适当的时候导入气缸参与燃烧,从而防止燃油蒸气直接排入大气而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4.
杨西 《长安科技》2005,11(1):8-11
本文简述了汽油机汽车(以下简称汽车)燃油蒸发排放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影响因素,初步分析了汽车燃油蒸发排放的控制方法,对汽车燃油蒸发排放的控制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标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摩托车污染物排放中,大约有25%的HC是以燃油蒸发的方式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的,因此控制燃油蒸发是降低HC污染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强制性国家标准《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正在制定,有望与我国摩托车第Ⅲ阶段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同步实施.  相似文献   

6.
豪彦 《汽车与配件》2001,(19):20-22
汽车排放污染物主要来自于燃油蒸发排放,曲轴箱排放,发动机排放,空调制冷剂等,  相似文献   

7.
《汽车与配件》1998,(15):29-29
60年代,在一些发达国家中随着汽车数量大幅度增加,汽车尾气对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美国、日本和欧洲相继制订了严格的汽车排放法规,限制汽车尾气中CO、HC、NO_x等有害物质的排放。70年代初,由于能源危机,各国又制订了汽车燃油经济性法规。这些法规的颁布使传统的机械式化油器发动机难以达到要求,迫使世界汽车工业寻求新的技术来实现节油和减少排放的目的。70年代  相似文献   

8.
在汽车的排放污染中,由燃油蒸发造成的污染约占总量的15%。为了降低汽车的燃油蒸发污染,不仅电控汽油喷射发动机上采用了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EVAP),有的化油器式发动机上也采用了燃油蒸发回收系统。  相似文献   

9.
李大维  贾雨  王青 《摩托车技术》2006,(10):112-115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日趋重视,摩托车燃油蒸发作为重要污染源已提到控制日程。国家环保总局已将《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列入标准起草计划,目前正处于征求意见阶段。我国机动车排放法规采用的是欧洲体系,在该标准起草时,欧洲尚无相应的摩托车燃油蒸发控制标准,因此我国摩托车燃油蒸发排放标  相似文献   

10.
中国Ⅱ、Ⅲ阶段蒸发污染物排放试验差异及技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国华 《汽车技术》2006,(10):30-32
从试验设备、试验准备和试验过程3方面,比较了《GB 18352.2-2001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II)》与《GB18352.3-2005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IIII、V阶段)》两个标准在汽车蒸发污染物排放试验方法方面的差异;从燃油供给、燃油蒸发控制装置等方面,对降低车辆蒸发污染物排放进行了技术分析,提出了达到第III阶段蒸发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措施;论述了在用车的维护保养和加油排放控制与降低燃油蒸发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世界各国汽车排放法规主要针对轻型车和重型车两类车型。 1轻型汽车 由于汽车发展前期以轻型车特别是轻型汽油车为主,所以较之重型车的排放标准,轻型车的排放法规形成早,对于世界各国整体排放法规而言,其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66-1974年)是法规形成阶段。前期从1966年至1971年主要对CO及HC排放进行限制,1972年后增加对NOx的限制;第二阶段(1975~1992年)属于法规加强与完善阶段;第三阶段(1992年后)加强对HC的限制进入低污染车时期。  相似文献   

12.
人们在加油站或家中给自己的爱车灌加燃油时,总会感觉到从加油孔冒出的阵阵油蒸气,直冲脸面,辣眼刺鼻。这冲出的燃油蒸气含有大量的可燃气体和占整个车辆排放到大气中HC总量的20%。汽车油箱中的燃油一旦受热,在温度大于大气温度时便会蒸发而溢出散向大气,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燃油能源的浪费。为此欧共体(EEC)和欧洲经济委员会(ECE)组织在制订了严格的汽车废气排放等法规后又制定了SHED燃油蒸发法规。我国在1993年参照世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汽车排放污染来源及危害入题,阐述了控制燃油蒸发排放污染的重要意义,列举了燃油蒸发排放的主要来源及燃油蒸发控制的几种方法,并详细讨论了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的功能、结构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对于燃油蒸发控制的元件活性炭罐、炭罐控制阀的重要作用及工作原理,也做出了详细的阐述。文章最后介绍了一种燃油蒸发控制装置——车载加油蒸气回收装置,可供汽车产品设计及使用时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4.
汽车排放污染对人类危害最大的有: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_x),当然还有铅(pb)、硫的氧化物(SO_x)、微粒(PM)等。 汽车排放污染是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之一。近年来,各国政府、包括我国政府对汽车排放限制的法规越来越严是在情理之中的。  相似文献   

15.
信息广角     
《摩托车信息》2006,(1):58-60
据悉,目前国家环保总局正着手制定摩托车与轻便摩托车第三阶段排气污染物和噪声排放标准,以及摩托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标准与汽车车内污染标准。其中第三阶段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法规已公布了征求意见稿,预计2006年可正式出台。噪声排放标准现正在进行调研和相关的实验。摩托车燃油蒸发污染排放标准是新制定的标准,其目的是完善我国排放标准体系,解决燃油蒸发问题。由于没有控制要求,摩托车的燃油蒸发处于一种失控状态,既造成了环境污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摩托车的排放污染物中,有20%以上的HC来自燃油系统中汽油的蒸发。为此,近年来世界各国正在逐步推广应用炭罐系统,即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控制系统防止HC蒸发逸入大气,达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在大气污染中,汽车排放所造成的污染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据有关资料介绍,大气中所含CO的75%,HC和NOx的50%来源于汽车的排放,“尽可能地降低有害排放”已成为众多汽车制造厂家所追求的目标之一。“现代”汽车公司从设计、制造上,采取了以下六种措施,较好地解决了燃油蒸发、尾气污染等问题,使排放控制技术居于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18.
蒸发排放是指由于汽油的易挥发特性,致使汽车油箱中的汽油不是被汽车全部燃烧掉,而是有一部分汽油以气态的形式排入大气中而产生的排放.蒸发排放是车辆直接向大气中排放HC化合物的污染源,目前已引起人们的关注.HC化合物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有着不同程度的损害,过量的HC化合物与NOx化合物会产生具有很强杀伤力的光化学烟雾.油箱中产生的HC如直接排入大气,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对燃料也是一种浪费.  相似文献   

19.
由于在用汽车的数量日益增长,汽车排气中有害物质排放量己成为大气污染物中的主要来源。根据资料分析,大气中CO、HC、NOX含量中来自汽车排放的比例分别为80%、70%和42%,此外还有颗粒污染、光化学烟雾和温室气体等,汽车有害物质对大气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因此世界各国对汽车排放都制定有严格的法规进行限,  相似文献   

20.
在汽车的排放污染物中,有20%的HC来自燃油系统中汽油的蒸发.为此,凌志ES300轿车设有EVAP装置,即燃油蒸发控制装置,利用活性碳罐吸收燃油箱中蒸发的汽油,防止HC逸入大气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