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十二五"期间,随着三大造船基地和各大型民营造船企业产能的集中释放,中国船舶工业的造船规模快速跃升至世界第一,并生产了许多具有标志性的高端船舶产品。但是,海运规模整体下滑以及船舶产能的总体过剩也给船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面对新常态,"十三五"时期,我国船舶工业应该紧随国家战略需要,紧跟工业互联网潮流,主动进行结构性产能调整,持续推进造船模式转变,努力开拓新的市场领域,为船舶工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是中国造船业由大转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造船业面临的形势异常严峻:世界新船订单巨幅下滑,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原材料、人工等成本不断上涨,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加大等许多问题。面对"十二五",造船企业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掌控船舶工业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3.
对新世纪上海船舶工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21世纪初国际造船市场趋势、造船竞争形势、船舶工业产品结构、中国船舶工业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对新世纪上海船舶工业的定位与发展战略、产品的升级方向及策略,上海船舶工业技术改造的途径(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一个全新的船舶工业标准体系《船舶工业标准体系(2012年版)》日前已由工信部与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联合正式发布,以适应我国船舶工业"十二五"转型升级,尽快实现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转变对进一步加大标准化工作力度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正工信部日前发布《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其中包括: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造船基地成为世界级造船基地,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前10家造船企业造船完工量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以上,国际市场份额超过20%。  相似文献   

6.
该博览会将于2009年4月10—12日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隆重举行。本届“船博会”是由江苏、安徽、江西省和重庆市造船工程学会联合主办,南京亮舰展览有限公司和南京喜康会展服务有限公司承办,旨在推动长江流域船舶工业的繁荣发展,加强沿江流域船舶配套制造业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加快沿江船舶工业园区的建设,实现长江流域船舶工业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7.
《船舶工程》2007,29(4):I0004-I0005
2006年是我国船舶工业贯彻实施"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经各船舶企业的努力奋斗,使船舶工业呈现出了持续、稳步、健康的发展势头.主要表现在全国造船完工量达1452载重吨,同比增长20%,新承接造船订单达425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3%.我国造船完工量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9%,连续12年稳居世界第三,与韩国、日本等先进造船大国的差距大幅缩小;新承接船舶订单占世界份额的32%,位居世界第二;手持船舶订单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4%.  相似文献   

8.
工信部近日公告的《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与《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相衔接,提出"十二五"期间船舶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根据"十二五"规划目标和2011年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船舶工业销售收入要从2011年的7,232亿元提高到12,000亿元,2012-2015年均复合增长率13.5%;我国前10家造船企业造船完工量占全国总量的比重要从2011年的47.7%提高到70%以上;船舶配套业销售收入要从目前852亿元提高到3,000亿元,2012-2015年均复合增长率37.0%;海洋工程装备收入要从目前300亿元提高到2,000亿元以上,2012-2015年均复合增长率60.7%,国际份额要从目前7%提高到20%以上;船舶出口额要从目前418亿美元提高到800亿美元,2012-2015年均复合增长率17.6%。据此,专家认为:海洋工程装备未来将迎来高速发展;船舶配套业未来将有快速发展;行业兼并重组得到进一步鼓励。  相似文献   

9.
《机电设备》2012,(4):4-4
"‘十二五’期间,船舶工业年出口规模保持在400亿美元以上,形成4个以上船舶出口吨位进入世界前10强的造船企业和12个船舶出口基地,加大高新技术船舶产品的技术研发力度,培育海洋工程装备、游艇等新的出口经济增长点,形成约50个品牌出口产品,游艇出口金额  相似文献   

10.
地方     
《机电设备》2006,23(5):29-30
舟山:造船超越修船;宜昌要建成船舶制造基地;镇江新民洲敲定4个造船项目;连云港灌河将建全国船舶修造基地;象山产业区船舶工业基地迅速崛起;山东省加快培育四大船舶产品集群;  相似文献   

11.
崔燕 《中国船检》2012,(1):54-56
2011年岁末,工信部发布《“十二五”产业技术创新规划》和《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这是继振兴规划发布之后,船舶工业的又一强力催化剂,再一次振奋了国内造船企业的信心。  相似文献   

12.
《造船技术》2005,(4):46-46
船舶制造领域包括造船技术的研发、船舶工程的设计和所有的生产活动,是船舶工业中投入和产出最多的场所,是做大做强我国船舶工业,实现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目标的主战场。船舶制造技术是把船舶设计信息物化为真实产品的方法,是各型产品达到预期的性能、产量、周期、成本和效率的决定因素。为使造船主战场能更有效地承担扩大造船总量的重任,就必须以缩短造船周期为目标来引导船舶制造技术的全面进步和快速提高。  相似文献   

13.
行业信息     
《船艇》2006,(7)
◆国内造船动态◆一季度全国船舶工业经济运行分析2006年一季度,我国船舶工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增长,实现良好开局。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一)新接、手持船舶订单量大幅增长,造船完工量有所下降全国承接新船订单74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68%;手持船舶订单446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0%;受造船周期规律性影响,全国造船完工量24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7%。按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对世界造船总量的统计数据,我国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订单和手持船舶订单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5.4%、27.4%和19%。(二)生产持续高速增长,主营业务收入同步增…  相似文献   

14.
中国船舶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要素条件及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力促进船舶工业集群化发展是新时期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分析船舶产业集群的作用和效果的基础上,论述了加速船舶集群发展的要素。围绕造船核心层、产业耦合层和社会网络层三个层面给出了船舶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广东造船》2009,(4):19-20
上半年我国船舶工业总产值、出口交货值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但增幅呈现下降趋势;重点监测船舶企业造船完工量同比大幅增长,新船订单同比大幅减少,环比出现回升,手持船舶订单连续9个月下降,金融危机对船舶行业的影响逐步显现,经营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6.
正为贯彻落实《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和《船舶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促进船舶工业科技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按照《船舶工业"十二五"科技重点发展方向与重点》的任务部署,工信部网站5  相似文献   

17.
一、国际海事格局的变化,船舶配套业迎来最佳发展时期 “十五”以来,我国船舶工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产业规模和产业素质跃上了一个大台阶。但与先进造船国家相比,我国船舶工业在自主创新、造船能力、生产效率、配套水平等方面仍有差距,尤其是船舶配套业发展滞后。根据我国中长期发展目标,到2015年,我国本土化船用设备装船率将达到80%,建成船用设备国际营销服务网络,造船产量占世界份额达到35%左右,成为世界一流造船大国。要实现这个目标,当务之急是加快船舶配套业的发展,高度重视船用设备制造本土化,集中力量解决配套能力弱的问题,使造船业配套业的发展相协调,为船舶工业发展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程望同志(1916~1991)是新中国船舶工业的创业奠基人之一,是建国后第一任船舶工业局局长。生前在军工、船舶、航运等部门担负领导工作。他成功地贯彻实施了中央对船舶工业发展的战略步骤,使船舶工业为海军建设、航运、船舶出口和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作出卓有成效的贡献,他在全国海事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他诚信待人,知人善任,尤为海事界人士爱戴。从1952年起连任了六届(第二至七届)上海市造船工程学会理事长,并长期担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程望同志为新中国造船事业呕心沥血无私奉献是一座不朽丰碑。  相似文献   

19.
冷水泼向造船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航 《中国船检》2005,(3):42-45
在全球航运市场运力紧缺、运价攀升等因素的推动 下,2004年国际船舶市场延续了2003年罕见的造船热潮,新船订造依然高度活跃,船舶价格继续大幅攀升。据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预测,2005年我国造船业还将继续快速增长,造船产量将超过1000万载重吨,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将达17%左右。形势喜人,我国已圈定渤海湾、长江口及珠江口为三大造船基地,沿海各省纷纷上马造船项目。在这股造船浪潮中,船舶界专家深表忧虑却三缄其口。那么,谁来为我们的造船热泼冷水?  相似文献   

20.
几年前,当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等几家较具规模的三资船厂刚刚出现时,曾在我国造船界引起很大冲击。一时间,“狼来了”的呼声四起,许多业界人士担心大批外资的进入,将严重威胁我国民族船舶工业的产业安全。如今,外国船厂并没有源源涌进,中国船舶工业照样在生存、在发展。在这短短的7年间,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通过引进国外先进造船技术和生产管理模式,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无论在船舶产品还是在生产技术方面都居国内领先地位的先进造船企业。它的崛起,不仅是我国造船行业成功引进外资的范例,同时对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也有着某些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