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汽车情报》2006,(24):46-47
汽车工业的发展正在提供更加智能的车辆,轿车内的智能设备保证车内的每个乘员拥有舒适的温度区间,并创造出了全新级别的混合动力汽车。随着车内控制功能的增加,管理那些软件开发程序的风险就需要更加精确的管理策略。众多的功能就意味着需要众多的软件来实现。当前,安装在车内的软件传动功能的实现就需要五十万个线程,如果所有功能都实现就需要100多万个线程。摩托罗拉汽车业务部的经理RobertGee说,尖端汽车内核软件的发展就像个人电脑一样呈指数级增长。在当今,一些汽车设备就要包含几百万个线程。据预测,到2015年,一些尖端的轿车会拥有超过1000万个线程。  相似文献   

2.
汽车无线电自1929年十肖然问世以来,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最初的汽车无线电是一种电池驱动的便携式无线电,必须带入车内使用。Paul Galvin发明的早期汽车无线电需要单独购买,汽车制造商并不随汽车提供无线电设备,  相似文献   

3.
刘军 《汽车维修》2004,(4):52-52
有句话说得好:打开天窗说“亮”话。这个天窗,在汽车上也有不小的作用。有了天窗,汽车内会变得通透、明亮;有了天窗,车内的光线将得到改善;有了天窗,车内的空气将变得清新。试想,在上班的路上,打开天窗,让阳光洒满车内,闻一闻大自然的芳香,该是多么惬意。  相似文献   

4.
汽车车内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汽车车内环境展开了全面的研究,着重分析了车内热环境和声环境,找出了产生不舒适的原因及其相应的处理办法,并把居住室内环境的主观评价应用到汽车上。  相似文献   

5.
《时代汽车》2007,(1):39-39
近日,跨国汽车巨头福特宣布,已与欧洲最大零部件生产商法雷奥达成初步协议,向其出售旗下车内温控业务,这是继裁员,关闭工厂和标出售阿斯顿马丁品牌后,福特的又一重大举措,据披露,车内温控业务隶属于福特旗下的汽车零部件控股公司,  相似文献   

6.
余涛 《汽车运用》2012,(3):40-40
汽车漏雨是一种常见现象,若不采取有效的措施,不仅不利于车内密封.影响人员乘车,而且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7.
张鹤 《时代汽车》2022,(2):158-159
汽车线束是连接车内各用电器和电脑检测设备的电气系统,通过可靠连接来传递稳定的电流和电信号.汽车线束是个"大总成"零件,据不完全统计,一辆汽车的全车线束布线总长超过900米,集成的子零件大约有1500个回路线、240多个扎带、130多种接插件等.汽车线束的结构复杂,对接电器功能繁多,因此在汽车线束过程制造中,防错的建立和...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道路交通运输中汽车车内次声声压级(ISPL)的大小,找出车内的主要次声源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车内次声对司乘人员的影响和车内次声的控制提供参考,对几种不同类型汽车的车内次声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次声是车内噪声的主要成分;当汽车高速行驶时,车内有较高的次声级,开窗时轿车内部的最高次声级达到120.5dB(ISPL),车内次声主要是由道路不平度随机激励引起车身板件的次声频振动及车外空气的紊流扰动所产生的空气动力学次声形成的;随着车速的增加,车内的次声级也随着增大;当车窗打开行驶时,在车速为20-120km/h的范围内,轿车和大客车的车内次声增加2-10dB(ISPL),对于空气动力性和车身悬置减振性能差的部分面包车和平头客货两用车,车内次声反而减小。在窗口处采用加装导流板的方法,可以使轿车开窗高速行驶时的车内次声降低约7dB(ISPL).  相似文献   

9.
王登峰  李俊明  陆小军 《汽车工程》2000,22(2):93-96,142
本文建立了因路面不平度随机激励所产生的车内噪声的数学模型,借助了测得的车身悬置连接点的导纳函数,各连接点到车内耳旁位置的噪声传递函数以及悬置和轮胎参数,计算了由路面不平度所引起的车内耳旁噪声的大小,并将其与道路模拟机上的测量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两者获得了较好的一致,还进一步分析了改变悬置和轮胎参数对车内噪声的影响,为车内噪声的分析、悬置参数的择优选取和汽车的声学设计提供了简易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介绍一种利用光导技术的车内照明系统,阐述了光源内部分散布置与舒适安全功能的关系,说明了车内光导照明系统的特点及在汽车上使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用于车内减振降噪的智能材料和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国内外对智能材料和结构研究的日益深入,这一高新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前景显示越来越广阔,分析了汽车车内噪声产生的机理,认为利用智能结构进行车内噪声控制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消除噪声源;二是隔绝振源与车身之间的振动传递关系,阻断固体传播;三是进行车身振动的主动控制,通过减少振动来消除噪声,对智能材料和结构在汽车减振降噪领域的应用作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汽车上的电磁干扰及抑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磁干扰以多种方式存在于汽车内部,这些干扰对车载电子装置及无线电接收设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就车内电气部件所产生的电磁干扰及其形成机理提炼出来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抑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改变传统的换气方式汽车行驶时,空气在车辆周围包括车顶天窗处快速流动,形成车内空气压力高于车外的负压状态,从而利用负压换气原理.将车内污浊的空气抽出,外界空气通过汽车空调系统过滤后进入,完成车内空气的交换.保持车内空气新鲜。这种换气方式一方面降低了风噪.另一方面也避免了车辆高速行驶时驾乘人员被侧窗打开时产生的侧风所困扰,没有风直接吹在身上的不舒适感觉,同时也可避免车外尘土进入车内,保持车内清洁.  相似文献   

14.
载货汽车车内噪声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汽车车内噪声的评价指标和CA1091K2L2型汽车噪声控制的研究成果。车内噪声的控制,应首先考虑抑制发动机的辐射噪声。在驾驶室密封好的前题下,应对透声严重的驾驶室围板和底板采取隔声措施,使车内噪声降到最低程度,然后再考虑吸声材料的使用以及避免驾驶室空腔共振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防眩目车内后视镜反射比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尾随车的灯光通过车内后视镜对汽车驾驶员的眩目现象,是导致交通事故的隐患之一。防眩目后视镜的研制,是当今汽车安全性研究的一项课题。本文介绍了有关人体试验的结果,确定出车内后视镜在非防眩状态下的最小反射比限度,以保证驾驶员观察车后景物的后视性;确定出车内后视镜防眩状态的最大反射比限度,以保证驾驶员不致眩目、不致影响观察前方景物。还确定出后视镜两种工作状态变换时间的最大值。  相似文献   

16.
玥汐 《汽车与配件》2013,(36):38-39
在国内汽车市场保有量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提高汽车舒适性和安全性,这是汽车企业当前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人们出行的重要工具之一,私家车如何为乘员提供良好的呼吸环境越来越引发关注。有统计数据显示,人们在汽车内的时间仅次于室内时间,汽车车内空气质量理应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车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有三大来源,一是来自于新车的车内各种配件;二是来自于  相似文献   

17.
汽车天天行驶在马路上,经受风吹日晒、狂风暴雨的洗礼。因此 ,人们平时很直观地去注意车的外表,而车里面是否清爽则往往被忽略。其实,车内是否舒适可是您自己享受的,您更不应该忽视。  相似文献   

18.
汽车车内的噪声问题是汽车诞生后就无法避免的问题。以前人们将汽车噪声问题的解决方案置于生产线上(汽车的设计和制造阶段)研究,许多汽车设计与制造专家倾力研究车内噪声问题,车内噪声指标成为评判汽车豪华程度的重要参数。因为汽车设计和制造阶段的解决方案受到工业化标准、成  相似文献   

19.
《汽车维修与保养》2005,(9):i0004-i0005
汽车的充电系统,负责为汽车提供源源不断的电能,是车内非常重要的一种组织结构。下面.我们将概述充电系统的各部分组件.并重点介绍汽车蓄电池的结构与类型。  相似文献   

20.
谢毅飞 《汽车杂志》2007,(8):I0048-I0049
一层胶片,在上面涂点东西,就叫出成千上万的身价,岂不宰人乎?不就是挡住了些光线嘛,几百大圆的,已经绰绰有余了。你有所不知啦。所谓汽车防爆隔热膜,它的科技含量不容小觑,就是那么一张不足毫厘的膜片,竟然经过了几十、乃至几百次的涂层处理,它不仅能给你一个柔和的空间,还是玻璃防爆的卫士,在意外撞击时竭力保障车内人身安全。是的,你可以在无贴膜的车内继续使用墨镜,但是如果硬要把汽车时代还原到单车时代,那就是你执拗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