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0 毫秒
1.
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对其使用性能和养护运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依据拌和楼逐盘数据,分析混合料类型、拌和楼类型、生产时间等对沥青混合料质量变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公称最大粒径的增大,混合料的生产质量变异性基本呈现增大趋势;不同型号拌和楼导致的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变异性是不同的;拌和楼开机时混合料的生产变异性较大,待拌和稳定后,变异性较小,在拌和即将结束或者混合料改变时其变异性有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2.
结合格(尔木)茫(崖)公路路面工程施工管理实施经验,介绍在原材料、试验室、拌和楼、现场工艺四个薄弱环节的质量管理重点,以及采取的改进措施.通过这些改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提高自身质量管理水平的同时,也提升了格茫公路路面工程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泉厦扩建高速公路沥青稳定碎石层(ATB-25)为依托,从集料选材、加工过程中级配变化情况、拌和楼及施工中混合料级配变化情况的分析,浅谈沥青稳定碎石层施工中级配控制对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介绍现有混凝土拌和设备及其加水量计量方式的基础上,针对小型拌和机自动加水系统不稳定及无标准量化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拌和机自动加水系统,并对该系统的设计思路、技术方案及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流动拌和方法与传统拌和方法生产的沥青混合料体积指标的测试,比较了不同拌和方法对混合料体积指标的影响,同时判断流动拌和方法是否具有降低拌和温度和沥青含量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在目前的微表处混合料拌和时间确定中,规范对于人工拌和的时间规定较为模糊,为了进一步提高微表处混合料拌和时间的精确性,本文选用了已有文献中使用的微表处稀浆混合料拌和仪,通过将人工拌和与仪器拌和进行对比研究,拌和试验研究表明,选用两种方式进行微表处混合料拌和,得到的拌和时间呈现出较强的线性关系,通过选用仪器拌和能够显著增加微表处混合料的稳定性,保证了微表处混合料的路用质量。通过试验研究发现,在使用仪器拌和过程中,建议微表处混合料的拌和时间应不低于160 s。  相似文献   

7.
着重从原材料质量、拌和设备、沥青油量和矿料级配、温度与拌和时间等方面对沥青混合料生产质量的控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分析明确了振动拌和技术特点,然后优选原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在相同配合比下,对混合料进行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干缩和抗冲刷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振动拌和方式下的水泥稳定碎石路用性能明显优于普通拌和方式.其次对碾压成型后的基层钻芯取样进行强度测试,结果均满足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研究表明振动拌和技术有效提高了基层质量.最后量化了振动拌和技术的绿色效益,节能减排显著.  相似文献   

9.
利用旧路面基层获取铣刨料,添加新鲜骨料、结合料后进行再生混合料级配组成及配合比设计。利用二灰比、集料含量与28d劈裂强度关系方程,对配合比进行验证。着重阐述了混合料拌和工艺及连续式拌和设备成品料仓的改进。在拌和、摊铺、压实、养生等工艺上对再生混合料的施工提出控制要点及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公路建设大发展,公路养护工程小修保养及公路应急抢修工程项目不断增加,这类工程具有规模小、频率高、时间紧、不连续等特点,对沥青生产设备的响应能力、设备效率等方面提出了挑战.针对此问题,文章提出了利用16.9m的泵送管道将小罐加热的沥青输送到拌和楼的技改方案,使沥青输送管道的预热时间仅为原系统用时的1/5,沥青加热用煤仅为原来的1/20,有效缩短了沥青生产时间,减少了加热能耗.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检定双向标准体积管标准容积的水标定方法,对水标定的标定装置设计、标定操作程序作了详细的阐述,同时也提供了体积管基本体积的计算、标定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方法,为双向体积管标准容积的标定提供了实用有效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2.
针对拌和机设备的构造、运作原理和沥青混合料材料的特性,提出了满足混合料生产中温度、计量和除尘等要求的设备调整、标定方法。基于间歇式拌合机的运作原理,提出了生产配比调试中热料仓筛分、级配调整、沥青含量确定的一整套方法,为间歇式拌合站生产配比调试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3.
高性能混凝土的拌和物性能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混凝土的外观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而原材料的各项指标直接影响混凝土拌和物性能。文章对水泥、粉煤灰、矿粉、细骨料、粗骨料、外加剂、拌和用水等各种原材料在高性能混凝土中的作用,及其对高性能混凝土拌和物性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我国现阶段采用的加臭技术及现状,介绍了加臭计量设施的工作原理,阐述对加臭计量泵手动控制模式和自动控制模式采用容积法进行标定校验所需的材料设备,以及校验原理和校验的过程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温拌剂、阻燃剂的应用对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参数的影响,确定合适的施工温度,文章采用Sasobit、3G两种温拌剂与复合阻燃剂混合使用,通过马歇尔设计方法研究了温拌阻燃技术对各参数的影响。结果显示:Sasobit温拌阻燃技术可使基质沥青拌和、击实温度均降低25℃,使改性沥青拌和、击实温度均降低20℃;3G温拌阻燃技术可使基质沥青拌和、击实温度均降低20℃,使改性沥青拌和、击实温度均降低15℃。表明无论是基质沥青还是改性沥青,Sasobit温拌阻燃沥青混合料降温幅度均大于3G温拌阻燃沥青混合料。  相似文献   

16.
随着汽车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同时对动力性、经济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发动机管理系统及其标定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论述了发动机管理系统的基本控制策略和控制模型,给出了标定分析方法及标定过程,最后探讨了汽油机管理系统的自动标定系统及标定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7.
重粘土地区石灰土施工难度大,质量不易控制,主要难点在于石灰土拌和不均匀,重粘土土块不易破碎.在降低含水量后,通过多次的碾压-拌和交替作用的方法得以实现,并结合工程实例加以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8.
杜宁 《工程科技》2002,(2):141-148
设立混凝土集中拌和站,作为铁路施工的一种趋势渐渐在各条线上开始流行起来。本文以我部在秦沈客运专线施工中设立的一个混凝土集中拌 和站为例,对混凝土集中拌和与分散拌和进行经济分析比较,以评价设立混凝土集中拌和站的可行性及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主要介绍了机制砂混凝土的性能、配合比、拌和、运输、泵送、浇筑及养护等工艺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以废旧聚烯烃改性沥青混凝土原材料性能测试、矿质混合料级配设计、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和废旧聚烯烃改性沥青混合料成型工艺为研究内容,确定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废旧聚烯烃改性沥青混合料成型工艺设计,以此确定废旧聚烯烃改性沥青混合料最佳拌和时间、拌和温度和击实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