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重庆跨座式单轨交通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根据跨座式单轨交通的系统特征,重点阐述了重庆轻轨较新线单轨线路的运行条件、土建和设备系统的技术定位,指出了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为了能更好地解决接触网载流系统的耐磨性和载流问题,基于刚性架空接触网载流系统现状,提出了一种新型钢铝复合导电轨技术,确定了新型复合导电轨的结构形式,对比分析了经济效益,论证了在刚性架空接触网系统中采用新型钢铝复合导电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目前国内跨座式单轨侧部授流系统中接触轨的几种结构型式,重点对工字轨和C型轨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适合于跨座式单轨系统接触轨的结构型式。  相似文献   

4.
林建 《电气化铁道》2021,32(4):81-85
钢铝复合接触轨系统以其优良的性能已广泛应用于第三轨、中低速磁浮、跨座式单轨以及空中悬挂列车等轨道交通模式中.随着轨道交通运营速度的提升,钢铝复合轨系统和集电靴的匹配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通过试验验证钢铝复合轨高速运行下的适用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实际应用问题.本文基于高速相机和相关高精密传感器,提出并搭建了一套靴轨关系测试平台,探讨分析钢铝复合接触轨的适应性及影响振动的因素,为高速接触轨供电产品的性能优化和测试提供了一种可靠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5.
重庆轨道交通较新线是我国首次从日本引进的跨座式单轨系统,其限界体系沿用日本标准,属"二限界"体系,与我国地铁限界标准在体系、参数与应用上存在较大差别。文章阐述了跨座式单轨限界由日本"二限界"转换为中国"三限界"体系的思路、方法和参数取值,从而建立了我国跨座式单轨交通限界体系。研究成果纳入了规范,为工程设计提供了标准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1概况 首个城市跨座式单轨系统--东京单轨,于1964年投入运营.跨座式单轨系统利用普通公路之上的空间,因此不会干扰日常的交通;而带橡胶轮的独轨车辆具有环保,低噪声和低振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跨座式单轨轨道梁桥桥墩盖梁设计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针对我国第一条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结合该轨道交通系统的特点,介绍了跨座式单轨交通的桥墩盖梁形式的选择,考虑荷载的种类,支承垫石的设计特点,盖梁钢筋布置的设计特点,排水设计,以及在消化日本单轨技术基础上的技术突破和技术创新,为今后跨座式交通系统的桥墩盖梁设计提供参考.研究结论:重庆轻轨"较新线"一期工程是首次在我国采用单轨技术,选用的T形桥墩结构合理,适应了单轨的受力特点,荷载的选择符合单轨的各类施工、运营工况.精确的支承垫石参数的设计满足了架设需要,突破了日本"先墩后梁"的施工模式.  相似文献   

8.
跨座式单轨系统在中运量轨道交通制式中逐渐失去竞争力,但低运量跨座式单轨系统在低运量轨道交通制式中具有极大优势,且适用范围广,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国内尚无低运量、小型化跨座式单轨工程应用案例.通过对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轻量化需求进行分析,对轻量化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新型车辆、转向架结构形式、桥梁、道岔等核心部件进行研究,提出...  相似文献   

9.
基于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阐述了跨座式单轨车和悬挂式单轨车的发展历程,以及国内外跨座式单轨车的应用情况,探讨跨座式单轨车的技术成熟度.重点介绍了跨座式单轨车电气牵引系统的主要方案及特点,对比分析了主要接地保护方案的优劣,展望跨座式单轨车后续发展的关键技术及推广情况.  相似文献   

10.
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道岔安装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已经成功地投入商业运营的城市快速高架单轨交通轨道系统道岔设备的安装工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提出了适合于我国国情的施工工艺。结合重庆轻轨较—新线跨座式单轨交通进口道岔设备安装工程,详细叙述隧道内道岔设备和小半径大坡度区段道岔设备的安装过程。  相似文献   

11.
跨座式单轨线路给中小城市发展轨道交通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选择.通过调研跨座式单轨线路的应用概况,得出跨座式单轨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尚未得到规模性应用.根据线路的功能定位和运行地理环境特征,将目前运营的跨座式单轨分为观光旅游类、衔接类、加密类、骨干类4种;从投资效率、运营模式等方面研究了不同功能定位的跨座式单轨建设运营特征,为...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国内第一条单轨跨座式交通工程——重庆轻轨较新线的供电系统构成,论述了牵引网、再生制动能量吸收装置及综合接地系统等各子系统与双轨交通工程不同的技术特点、设计方案,并对中压环网电缆的特殊施工方法进行了比较详尽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目前已有 30 余座城市将跨座式单轨作为城市交通干线进行线网的规划研究工作,但均未对跨座式单轨交 通的智慧化建设有过深层次的研究,仍缺少针对跨座式单轨交通智慧化建设的相关指导性文件。为了填补这一 空白,基于跨座式单轨交通的技术特点与应用特点,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为指导,系统性 地研究智慧跨座式单轨的建设方案,包括智慧城轨通用技术在跨座式单轨领域的适应性,跨座式单轨在运行管控、 设计施工、运维管理等方面特有的智能化关键技术和集约轻量化关键技术,以及跨座式单轨的节能环保低碳技术。 提出独具特色的智慧跨座式单轨架构体系,初步规划了智慧跨座式单轨的标准体系和建设路线。  相似文献   

14.
国家鼓励城轨多制式协调发展,中低运量轨道交通发展趋势明显.作为中运量轨道制式的跨座式单轨交通未来如何发展,需开展相关研究.通过梳理跨座式单轨交通的发展历程,明确相关概念,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并以重庆市为例开展现状发展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中运量轨道制式,跨座式单轨在建设成本、节能环保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建设成本为地...  相似文献   

15.
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起源于一个多世纪前的德国伍珀塔尔,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其技术不断更新并在最初浪琴型的基础上衍生出更为先进的SAFEGE型悬挂式单轨系统,可应用于学校、机场、中小型城市等多种环境。悬挂式单轨在我国被划为中低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一种,目前国内尚无已运营线路,对其关键技术和适应性的认识仍较为欠缺。通过对德国、日本主要运营线路的特征和技术参数进行介绍对比,总结出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在走行方式、车辆、轨道、信号、车站、救援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继而通过对其优缺点的分析得出其适用范围,最后指出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6.
悬挂式单轨采用胶轮走行系统,具有爬坡能力强、振动噪声小、转弯半径小、乘坐舒适、观景效果好、可防冰雪、适合在低温气候条件下使用等特点。悬挂式单轨属中小运量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多制式协调发展的补充,适合城市轨道交通辅助线或旅游观光线采用。详细介绍悬挂式单轨的技术优势,并对中唐试验线的建设概况、轨道梁桥、道岔系统、车辆、电池技术、信号控制系统等进行重点阐述,指出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规划中的沈阳轨道交通旅游专线穿越沈阳棋盘山旅游景区,线路采用跨坐式单轨交通制式.通过对线路走向、轨道与车辆制式的选择,以及车站设置、高架结构设计等方面的分析,探讨了旅游景区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的影响.该线路充分考虑了与既有或规划道路的结合,采用了对景区环境影响小的轨道及车辆制式,在车站设置和高架结构设计上做到了与景...  相似文献   

18.
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制式比选是项目建设初期的重点。文章以四川省攀枝花市为例,从审批政策风险、技术可靠性、环境适应性、建设及运营成本、预留未来发展空间等角度,对中小型山地城市轨道交通制式进行比选研究。从运量、自然条件角度考虑,有轨电车、悬挂式单轨、跨座式单轨3种制式均可供选择,但受审批政策的影响,现阶段有轨电车仍是确保建设顺利推进的唯一选择。随着审批政策的进一步明确,小型化的跨座式单轨及悬挂式单轨将充分发挥其在适应特殊自然环境方面的优势,为中小型山地城市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提供全新的制式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对重庆市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进行动载试验,检验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的实际动力性能。研究方法:通过对不同车速下重庆市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动力性能的检测试验,研究跨座式单轨交通PC轨道梁的动力特性及其动力响应,并对单轨车辆乘坐舒适性进行测试与分析。研究结果:PC轨道梁结构实测动力特性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相符。研究结论:轨道梁结构具有良好的竖向刚度和结构强度;单轨车辆以不同速度通过桥梁时,试验梁横向基频、横向加速度等横向振动性能与铁路桥梁检定规范要求有一定差异;单轨车辆在桥上运行时对轨道梁结构有一定的冲击作用;参照ISO2631、UIC513和GB5595—85评价标准,对单轨车辆乘坐舒适性采用舒适度和平稳性2个指标进行的测试分析表明,运行车辆具有良好的乘车舒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