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许文南 《中国水运》2014,(8):140-141
文中结合水库灌区工程,主要分析了建设中小型水库灌区配套项目的相关问题,其中包括招投标制、项目法人责任制及建设监理制等几个方面,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关注,能够对水库灌区建设工程的实际工作中发挥借鉴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对于水利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更好的促进农业发展和生态建设,要对原有的灌区进行改造,对于灌区而言主要是由水库和渠道组成,可以保证灌区的耕作物有充足的水源,为了进一步保证灌区内的耕作物更好的生长,要不断完善灌区内的水库设施和渠道,要深入研究水库灌区渠道的防渗施工技术,在渠道施工时,做好防渗施工,这样可以避免浇灌过程中水资源的浪费,使得灌区内的农作物能得到充足的水分,在灌区干渠节水改造施工过程中,要重视其施工质量管理,合理应用节水施工技术,保证干渠的节水性,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聚合物纤维混凝土能够有效地缓解渠道衬砌开裂、易冲磨、耐久性低等问题,在渠道防渗中应用较为广泛。基于此,本文简要探讨了聚合物纤维混凝土在水库灌区渠道防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张胜东 《中国水运》2014,(3):255-256
阿克苏河流域灌区随着灌区规模的日益扩大,灌区用水量的激增,现有的水资源量已经无法完全满足流域发展的需要,阿克苏河流域缺水严重。通过两种方案比较分析,揭露山区控制性枢纽的灌溉库容,并提出阿克苏河流域今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布局。最终得出结论:由于天然来水时空分布不均,在现有工程基础上仅仅通过灌区配套及挖潜难以彻底解决季节性缺水问题,因此,合理布置山区控制性水库尤为重要。根据流域控制性工程布局,在库玛拉克河上建设大石峡水库,在托什干河上建设奥依阿额孜水库。  相似文献   

4.
水库除险加固是改善水库运行状态,提升水库运行质量的重要举措。文章以辽宁SMG水库除险加固为实例,在分析水库运行现状不足的基础上,从水库坝体除险加固方面开展设计分析与施工方案制定,并对其抗滑稳定性进行分析。最终结果表明,此次除险加固有效改善水库运行状态,同时也实现了对下游灌区灌溉环境的改良,提升了灌区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灌区管理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斌 《中国水运》2007,5(9):160-16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十一五"的发展,国家开始大力规划分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成效,加快灌区改造和改革。但在我国长期的灌区管理中,长期以来存在着"重建轻管"思想,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经费短缺、机构臃肿、管理粗放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灌区的可持续发展。为使灌区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本文在分析我国灌区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针对性的提出灌区"十一五"期间灌区可持续发展与管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针对舟山水污染日益严重、水生态不断恶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形势日趋严重的问题,以舟山城北水库水源地保护治理技术方案研究为例,综合分析了城北水库水源地的水质情况及其污染源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保护技术措施,包括水库底泥清淤、库区生态修复治理和入库河道整治等措施,预测可使得水库水质全面达到Ⅲ类标准的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从而有效提高水源地供水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张心辉 《中国水运》2014,(5):200-201
文中从麦海因水库工程灌区项目水资源供需现状出发,阐述灌区水资源供需现状是否能够满足2020年需水资源,并对2020年灌区需水量进行计算,对经过水库改造后的供水量进行计算,分析2020年灌区水资源供需情况。  相似文献   

8.
三屯河灌区主要是已农业灌溉为主的高山融雪性及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季”调节水库,为缓解每年5~6月份卡脖子旱,实现种植业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调整农业种植业发展结构是季调节水库发展的规划重点.同时排出三屯河灌区多年来“春旱秋涝”现象,实现水资源与农业最优耦合,合理安排作物的种植结构及灌溉规模,达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9.
灌区控制和量水领域由于渠系点多、线长、面广、供电困难等实际问题一直沿用人工观测,使得灌区流量监测和闸门控制信息化程度低,控水、调水能力较差。针对山东某水库灌区,设计开发了远程自动控制计量闸门控制系统。利用明渠测流原理和传感测量技术实现闸门计量,借助数据的无线传输实现闸门远程控制,对系统数据采集和电机驱动进行阐释。系统运行稳定、精度高、操作简单,适应性强满足灌区信息化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10.
李晓富 《中国水运》2010,(3):123-124
制约哈盆沟水库灌区高效用水农业发展的因素是土渠渠系水利用系数低,冬春季灌溉水温低,灌溉技术落后。加强管理和改进工程措施,控制减少渗漏损失。采用宽敞式渠道和合理的水保植被,以及农艺措施和水库调蓄作用,提高水温。最终提高哈盆沟灌区灌溉效率和效益,实现节水增产。  相似文献   

11.
为便于全省今后在现代化灌区建设方面有标可依、有章可循,通过对灌区在节水、生态、智慧、安全、标准管理等方面的建设与探究,并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后,提出了今后灌区在完善工程节水配套建设、提高信息技术贡献率、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强标准化管理建设等方面的目标及发展趋势。结果显示,建设现代化灌区已逐渐被国家和社会认可,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今后将会进一步得到加强;建设现代化灌区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综合改造措施,并且随着社会发展会呈现出新特征;其最终目的使灌区发展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相匹配。  相似文献   

12.
对于水库灌区开挖形成的边坡,传统的边坡治理重点仅考虑到边坡的稳定性能,并未考虑到边坡防护与生态治理之间的协调关系,导致水库灌区边坡不具备自我修复的生态循环功能与景观效应,不符合当前可持续发展理念与生态平衡要求。采用植被混凝土生态护坡技术,通过选用优质的土壤、保证水泥强度、添加鲜嫩有机质、种植适宜的植被以及适当适量施肥并添加保水剂,并对边坡加以清理,安装锚钉,铺设铁丝网,喷播植被混凝土,做好后续养护工作,可对水库灌区边坡起到涵水固土、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并最终达到改善边坡景观和美化边坡环境的目的。本文主要针对水库灌区边坡植被混凝土生态护坡技术展开相关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控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工业自动化监控系统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对水利工程管理进行现代化改造和智能化建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文中从淄博市太河水库灌区信息化工程建设开展的必要性、建设目标、建设内容、信息化工程总体结构、通信网络、中心监控软件等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建设和完善水库灌区信息化工程,更好地为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4.
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的背景之下,城市河道中水环境所存在的问题日益严重,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河道、内湖的污染更加的严重。城市河道是城市生态系统内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积极的开展水环境的质量对于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和谐生态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坪山河流域水环境整治工程的实际情况,以汤坑水来总结出设计思路,能够更好的深化河道水环境的建设,为相关工程的建设提供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乌苏市特吾勒水库灌区骨干工程与特吾勒河梯级水电站开发项目合并实施,可以更好地提高特吾勒河的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下游灌区灌溉条件,充分发挥定居兴牧特吾勒水库工程的效益。  相似文献   

16.
吴江鸿 《珠江水运》2014,(15):73-74
本文简要介绍了小型水库的基本概况和小型水库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这些水库存在问题的原因,阐叙了几座典型水库所采取的具体除险加固措施,为开展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献谋献策。  相似文献   

17.
前置库水生态修复技术对面源污染处理及水质改善具有良好的效果。文章通过对西丽水库存在问题的介绍,着重论述了前置库技术在西丽水库的建设情况和运行效果。根据分析认为前置库的实施对上游垃圾的控制、水体有机物的处理以及区域水环境的改善起到积极作用,可在其他水库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水库具有灌溉、发电、防洪等多项功能,显著改善了周围的生态环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然而在水库项目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水库的管理水平十分低下,很多管理措施无法贯彻执行,严重影响了水库功能的发挥,甚至给附近居民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风险。本文将论述水库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提升水库项目的管理水平,促使其更好的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19.
水环境容量研究是水环境治理的重点内容,也是城市发展规划的首要考虑因素之一,水质模型是水环境容量研究的主要技术手段。文章阐述了水环境容量和水质模型的相关概念,简要描述了水质模型的三个发展阶段,介绍了五种主要的水质模型(S-P模型体系,QUAL模型体系、WASP模型体系、MIKE模型体系和QUASAR模型体系)及其在国内外的应用,最后对目前水质模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张岩山 《中国水运》2014,(8):184-185
文中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水库调度一些基本内容。包括:水库调度的概念、任务及原则。第二部分介绍了现行水库的调度方式。分为国内、国外不同的调度方式。第三部分介绍了现行水库存在的问题。并以新疆某水库调度中出现的问题为例,详细的阐述了我国水库所暴露出来的现行调度方式问题。并由此引发了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