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牵引变电所二次侧设备强电防护现状,提出在二次侧设备处设置防雷屏,用于集中安装浪涌保护器,使浪涌保护器与主设备物理隔离,减少雷电流泄放过程中产生的二次危害;在电源回路设置高耐压、低转移系数的隔离变压器和净能设备,降低从外部引入的工频过电压和尖波对机房用电系统的危害,增强变电所内设备的运行安全性;采用雷电流传感器对雷电信息进行采集,运用马尔科夫链寿命模型计算浪涌保护器的寿命状态,给出浪涌保护器的工作状态和寿命预值,使维护人员能及时处理和更换不符合要求的浪涌保护器。  相似文献   

2.
浪涌保护器(SPD)广泛应用于铁路通信信号系统中,可实现对被防护电路瞬时过电压、过电流的钳制和泄放。由于浪涌保护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劣化问题,因此开展浪涌保护器寿命自监测系统研究非常必要。该系统由传感器、微控制器、显示和通信等多种功能模块构成,可实现对雷电流和脱扣状态监测,以及CAN通信和NFC通信接口等应用;通过计算劣化核,进而计算寿命值,构建SPD寿命模型;展示了SPD状态显示及报警发布的流程。在SPD中引入雷电流测量机制,基于历次雷电流冲击数据构建的寿命模型,相比于单纯依赖是否脱扣作为寿命判别条件更科学、更准确;相比于使用漏电流进行寿命表征,更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实际应用中的SPD适配了该系统后,可明确感知SPD的状态和寿命值,从而降低劳动强度,提升SPD雷电防护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铁路信号设备的雷电综合防护体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铁路信号设备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大规模集成电路和低耐压器件在信号设备中大量使用,雷电所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大,对雷电的防护已成为保证铁路安全运输的重要问题。综合雷电防护方法是在全面考虑雷电损坏信号设备的各种可能途径的基础上,综合采用外部防护、屏蔽、等电位连接、接地、合理布线、使用浪涌保护器等多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从铁路货车超偏载检测装置雷电过电压及电磁脉冲侵入途径、雷电过电压及电磁脉冲安全防护原则、雷电电磁环境的改善、浪涌保护器的选择、试验与分析等几个方面,介绍超偏载检测装置防雷系统的构建,探讨超偏载检测装置雷电过电压保护和雷电电磁脉冲防护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5.
对直击雷、感应雷、雷电浪涌进行了分析,重点论述了感应雷、雷电浪涌对弱电设备的危害。综合当今先进防雷技术理沦。对铁路信号设备防雷系统提出了围绕信号楼增设网状接地,以达外部防护;使用导电良好的镀铜条在信号顶面和四周构成屏蔽接地栅,并与接地网连接;室内符类地线、窗栅、金属管线接地棚,实行等电位连接;电源线路入口并接过电压保护器件;信号线路入口串接过电流保护器件;数据通信和测控技术的接口电路可采用光纤电缆作为数据传输线的防雷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铁路通信系统浪涌保护器(SPD)的使用现状,以及SPD智能监控系统的构成和功能;根据铁路通信系统的使用性质、重要性,以及发生雷击后影响铁路运输的严重程度,综合确定了通信系统SPD的防护要求。通过SPD智能监控系统防雷、监控、信息管理等功能,将故障修转变到状态修模式,避免雷击对通信系统的影响,保证铁路通信系统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7.
介绍当前铁路通信信号设备雷电防护试验所依据的标准情况。从标准间关系、使用范围、试验方法、结果判定等几个方面,分析TB/T 3074—2017《铁路信号设备雷电电磁脉冲防护技术条件》和TB/T3498—2018 《铁路通信信号设备雷击试验方法》 2个标准的差异,并结合当代雷电电磁脉冲技术水平,对选择合适的标准开展雷电防护试验,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开展铁路通信设备雷电防护试验采用标准存在的问题,分析比较TB/T 3498—2018《铁路通信信号设备雷击试验方法》与其他通信标准的差异,得出在开展雷电防护试验时,采用TB/T 3498—2018,无论是试验等级划分、试验波形、试验时间,还是试验结果判定,都更符合铁路行业实际的结论。指出TB/T 3498—2018没有明确规定通信设备同轴馈线端口雷电防护要求,建议在修订TB/T 3498—2018时,参考YD/T 993—2016《电信终端设备防雷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规定,加入同轴馈线端口雷电防护试验内容。  相似文献   

9.
近期在处理TDCS设备雷击事故时,发现损坏的大多数设备是偏远区域单层砖瓦结构的小站,避雷针或通信铁塔很容易接闪,建筑物本身电磁屏蔽效果差,现场的电磁环境相当恶劣,同时,也缺少全面、系统的雷电防护措施.这样情况的车站在铁路系统有很大的普遍性.针对这种情况,本着经济、合理、有效的原则进行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监控单元是铁路灾害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安置在铁路沿线机房,端口直接与室外设备连接,需要很高的雷电防护水平。依据TB/T 3498—2018《铁路通信信号设备雷击试验方法》的要求,分析铁路灾害监测系统中,监控单元的电源输入输出、数据通信传输、开关量输入输出等端口的功能及接线形式,详细介绍监控单元各外部端口的模拟雷击试验方法,并对试验过程和等级选择进行说明,为验证监控单元外部端口的雷电防护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铁路信号是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铁路信号系统的雷电过电压保护,则是其免遭雷电过电压侵扰和损坏的有效措施。电涌保护器(SPD)的防护安全性和在线安全性,直接关系到铁路信号的正确与否。串混型SPD是铁路信号系统过电压防护的新用法。分析和了解串混型SPD的工作原理,对SPD的选型、使用和安装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验分析了典型通信设备电气连线和接口耐受雷电冲击电压、工频交流电压、直流电压和冲击电流能力,研究了雷电冲击波沿不同距离网络线和电话线传播时末端电压波形及电压升高的原因,得到了系列实验数据,提出了对电话线和网络线保护器安装位置、限制电压和通流能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雷击发生时,雷击放电诱发雷击电磁脉冲过电压和过电流,经站场电源系统、通信信号传输通道、接地系统及建筑物直击雷防护系统,通过传导、感应的方式损坏站内通信信号设备及网络通信设备,造成严重损失。宜万铁路站场雷电防护主要采用了直接雷防护(避雷针防护)和雷击电磁脉冲防护方案,详细介绍了两种防护方案的设置要求和主要设备情况。  相似文献   

14.
防雷接地设计是铁路电力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防雷接地设计主要采用非智能型电涌保护器来避免电磁脉冲冲击,已在多条铁路线路中使用多年,技术方案相对成熟,但仍存在各种隐患。因此,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新型智能电涌保护器的铁路电力防雷接地监控系统,该系统由电涌保护器、数据采集器和监控主机三部分组成,具有对监控进行实时报警、对雷击浪涌进行实时监测并记录、信息管理和查询等多种功能,故障类型分析包括模块的插拔状态监控、熔断状态监控、脱扣状态、通信状态、多点实施监控等。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设备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简称防灾系统)。由于铁路防灾系统大多是弱电设备,很容易受到雷电影响,而雷电是每年都会发生的自然现象,因此为保证铁路运输系统的正常运行,有关铁路防灾系统的雷电影响分析与防护工作十分重要。通过对铁路防灾系统中风、雨、雪监测点进行调查与研究,采用增加隔离防护装置的措施,可提高设备的可靠性,降低设备因雷击而损坏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雷电涌流通过电磁直接感应、电源线和通信线进入(或地电位反击侵入)贯通线远动设备,造成远动系统设备的损坏和故障。为提高远动设备的防雷能力,从外部防雷、内部防雷2方面提出了完善开关站房防雷装置,设备安装位置,合理布线,设置保护地线,选用浪涌防护设备,实行等电位连接等防雷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了获得较大的监控范围,铁路沿线及站场的视频监控设备一般架设在30 m铁塔上部。当铁塔接闪雷电后,雷电流会通过感应耦合和地电位反击方式引起视频监控设备故障,并沿线缆侵入设备机房,造成机房内部其他设备损坏。通过研究一起典型的视频监控系统雷害故障,分析了雷电流的侵入途径,给出了视频监控设备和机房内其他设备的损坏原因,并提出了在视频接线箱架设方式、浪涌保护器设置及合理布线等方面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氧化锌电压限制型低压配电电涌保护器在电力、通信、铁道、工民建等行业广泛使用,由其造成的火灾事故和雷电防护失效越来越引起行业关注。依据已送审的新标准GB/T 18802.11-20××,制定了低压电涌保护器动作负载试验流程,在电涌保护器最大持续工作电压下施加拟定被保护负载的功率,安装工频电流/电压的正弦波设定的角度下实施模拟雷电流冲击实验,观察电涌保护器的各种系统工作状态。通过分析试验数据,得出国内市场的低压电涌保护器在动作负载下存在脱扣、飞弧爬电、着火等现象,应进行新标准下的质量改进和提高,保证设备安全。  相似文献   

19.
对目前计算机通信设备接口及所传输信号的模式进行简要说明,介绍电磁波信号传输的2种介质:双绞线和同轴电缆。对计算机通信类浪涌保护器(SPD)的防护模式及结构做了详细说明,并从特性阻抗的匹配、SPD的工作带宽、插入损耗和驻波比的测试3个方面,对目前计算机通信类SPD试验中存在的不明确现象及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铁路列车速度的不断提高和行车密度的不断增大,对铁路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做好信号设备的系统雷电防护,特别是做好雷电瞬态过电压、过电流的防护,已经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成为当前迫在眉睫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