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介绍了绵阳北站TMIS车站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车站网的软件和硬件建设情况,阐述了车站网网络解决方案和应用软件的组成,简要分析了车站网在运输站段生产管理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地铁换乘节点、变电所偏离车站主体等特殊情形车站,结合实际工程,分析比较多种情况下的接地网设计方案,提出合理的特殊情形车站接地网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3.
对国内城市轨道交通高土壤电阻率车站的接地网设计方案进行分析。针对沈阳城市轨道交通9号线存在的高土壤电阻的车站,提出人工接地网与结构围护桩并联的接地网设计方案,从理论上详细论证该方案的可行性及效果,并在沈阳城市轨道交通9号线吉利湖街车站进行实际测量。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较大地降低高土壤电阻率车站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可以满足对接地网电阻1Ω以下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在地下车站结构顶板上方设置人工接地网时的电气参数合理性,采用 CDEGS 软件建立地下车 站的接地网模型,对比接地网在车站结构底板下方和车站结构顶板上方的工频接地电阻值区别,并由此展开车站 结构顶板上方的土壤电阻率、结构顶板上方覆土土壤厚度和接地网网格尺寸、导体直径的细化研究,结果表明: 车站结构顶板上方的土壤电阻率和土壤厚度对接地电阻值起重要作用,接地网的网格尺寸和导体直径对电阻值的 影响甚微,最后对接地网上方地表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等安全性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发生严重的短路 接地故障时,在车站结构顶板上方设置接地网并不会引起地表上方的接触电压、跨步电压超标,具有较高的安全 系数,证明在地下车站结构顶板上方设置人工接地网的电气参数是符合相关要求的。  相似文献   

5.
地铁车站的防雷接地保护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研究防雷电保护和接地保护在地铁车站中的实际运用,为乘客及工作人员提供安全舒适环境.研究结果:高架车站主体钢筋和人工接地网可靠的联结以及电涌保护器的运用为地铁车站供电系统设备提供了良好的过压保护和泄流途径.等电位联结、自然接地体、人工接地网、浪涌保护器合理的结合,为地铁车站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防雷接地保护.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地铁车站综合接地常规设计的基础上,针对高土壤电阻率地铁车站提出了双层接地网的设计方案.重点分析了双层接地网的设计特点及其在施工中的注意事项,供高土壤电阻率地区的地铁综合接地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7.
不同站台宽度、柱网形式对地铁车站土建造价有重大影响。选取典型的地铁车站形式,对其结构内力及造价进行对比分析;对不同站台宽度的单柱及双柱车站内力分析其弯矩规律,并对比分析不同柱网形式下车站的弯矩变化规律。根据对比分析,11 m站台宽度的单柱车站及双柱车站的结构内力较合理,造价较低。对比分析的结论可为地铁车站方案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建设目的 北京西站是首都的门户,是国家重要的交通枢纽。自1996年1月正式开通运营以来,与之配套上马的各种生产运营网络有:客运服务自动化网、售票网、行包发送到达网、车站自动广播电视监控系统等。这些网络系统在车站的运输生产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以上各网还只是局限于自成体系、相互独立的系统,共享信息很不方便。 随着车站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及提高自身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需要,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减少重复性工作,提高车站整体决策能力,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车站综合信息网的建设,可以对各部门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及二次开发,提高无纸化办公程度,以便提供准确、及时的科学决策依据,从而加强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铁路局新建高速铁路客专中心的组网情况和高速铁路车站网接入CTC(调度集中控制)客专中心网的方式。针对合福(合肥—福州)高铁既有的CTC网络接入方案,介绍了3种车站网接入客专CTC中心网的组网方案。对比分析了各组网方案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合福高铁CTC系统接入路局客专CTC中心的组网方案,可为后续新建线路的接入方案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德国斯图加特市轨道交通车站公交衔接的布置案例剖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公交衔接效果同其周围的公交线网与换乘通道的布设方法有密切关系.按一定的逻辑关系分类列举了斯图加特市轨道交通车站的公交线网与换乘通道布置的典型案例,并对这些案例进行了剖析.提炼出4条可借鉴的经验:① 当轨道交通车站的公交线路较多时,按单向循环线设置这些公交线路的走向比较有效,可以减少公交车之间的交织行为,提高车站附近道路的通行效率.② 在轨道交通车站布设公交单向循环线的方法很多,除了利用公交车、出租车及自行车站外,还可利用街坊、轨道交通车站周围的小型公共设施、绿地道路、道路及交叉口加宽、立交桥下空间等实现公交单循环线. ③公交车站与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的距离应尽量缩短.④公交车站与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的换乘通道尽量避免与车流和其他人流交叉.  相似文献   

11.
铁路信号联锁逻辑形式化建模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铁路车站信号联锁逻辑的形式化描述无论对计算机联锁软件的开发,还是对联锁软件的测试都是非常重要的。 铁路大站的联锁逻辑十分复杂,对其进行形式化描述是一项艰难的工作。目前,国内外尚无这方面详细研究的文章和报道。本文利用层次结构的概念,采用层次化有色Petri网,以建立铁路车站信号计算机联锁软件第三方测试的现场仿真环境为目的,以车站联锁设备的层次化有色Petri网模型为背景,介绍了铁路车站信号联锁逻辑的形式化描述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国内已运营的多座多线换乘车站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多线换乘车站的设计思路。以广州地铁天河公园站为例,全面剖析了多线换乘车站的设计历程,并从车站总体布局、站台型式、换乘流线以及柱网优化等要素出发,对方案进行优化调整,为该站后续运营管理及乘客换乘提供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基层网车站终端是TDCS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份。目前,南宁铁路局TDCS基层网车站覆盖率已达到100%。车站终端主机安装于信号机械室,而键盘、鼠标、显示器、音箱及打印机放置于运转室供车站值班员操作,通过视频长线进行连接,采用切换开关进行主备机切换。但由于视频长线过长,雷击容易造成主机主板、切换开关等设备损坏,而且车站终端主机主板需支持长线驱动功能,系统运行很不稳定。若将主机放置运转室,由于环境恶劣,不利于主机的正常运行,故需要进行设计改进。  相似文献   

14.
地铁车站综合接地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接地网做为地铁车站综合接地系统,是我国地铁车站综合接地系统通常采用的方式。这种方式对地铁工程杂散电流的防护有着重要的意义。为实现综合接地网“外引接地,绝缘引入”的设计思想,工程实践中应采用新型的接地引出装置,并在其穿越地铁车站结构底板时采取相应绝缘及防水措施,同时综合接地系统采用的材质也应有所选择。  相似文献   

15.
城市轨道交通迅速发展,线路交织成网,换乘车站越来越多,车站更加复杂,规模更大。针对于此相关规范也日趋完善,趋于严格。如何在满足规范规定的前提下处理好换乘车站、非标准车站的建筑防火及防排水设计,是建筑专业必须面对及解决好的问题。仅以武汉地铁4号线复兴路站为例,对相关设计做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详细分析并架构了未来中国铁路车站旅客服务综合信息系统的设计组网方式,提出了系统所应完成的各项功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详细分析并架构了未来中国铁路车站旅客服务综合信息系统的设计组网方式,提出了系统所应完成的各项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为降低地铁车站内的接触电压、跨步电压、设备的对地电压,防止过电压、静电以及电磁感应的影响,针对地铁车站设备接地要求,介绍地铁车站接地形式的选择和接地敷设方案的设计。推荐地铁车站采用以敷设水平接地网为主、换土和添加降阻剂为辅的接地方案,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9.
基于RITS的分布式系统结构和智能属性特征,针对列车群运行系统中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描述以及通信协作行为的建模问题,采用面向Agent的G-Net方法构建了一种多Agent的列车群运行模型(AGNTOM)。该模型体现了多Agent技术、G-Net(Petri网)形式化描述、便于分析等特点,不仅能够描述列车Agent与车站Agent在列车运行过程中的通信能力,而且能使用形式化方法确保模型的各种属性。对模型所描述的列车与车站之间的通信协商过程采用基本Petri网模型描述,并使用已有的Petri网分析方法进行相关属性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具有L3-活性;模型所描述的列车和车站之间的通信协商行为不会导致通信的死锁与阻塞等。  相似文献   

20.
为确保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有必要结合弓网系统检测监测数据对弓网系统技术状态进行评价。文中给出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弓网系统运行质量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结合接触网的结构特点和城轨交通弓网系统的运营特性,提出了从单一技术参数到区段评价参数的综合评价体系。根据不同的参数特点按区段进行评价时区段的划分有所不同,对于接触网的几何参数—拉出值、接触线高度以锚段为单元进行区段评价,弓网接触力、燃弧率、接触线磨耗和受电弓弓头振动加速度按车站到车站的区间进行评价,符合接触网的结构特点和地铁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