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鉴于新型长江干线水监体制和新的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机制,分析创建长江安徽段渡运安全新举措意义,用系统工程和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学方法,探索保障皖江渡运安全标本兼治、切实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基于组合赋权-云模型的水上机场场址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水上机场与航道共处于同一片水域时,难免会形成水上飞机与船舶的会遇局面,对水上飞机的起降、滑行安全以及附近水域的船舶航行安全造成影响.为保障水上飞机和船舶的安全,评价水上机场场址的合理性与安全性尤为重要.提出了组合赋权和云模型相结合的水上机场场址评价方法,选取了气象环境、水文环境、通航环境和起降水域空域环境4个一级评价...  相似文献   

3.
分析长江流域洪水的分布特征,通过对长江水域近年来水上事故的统计,阐述洪水对航运安全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桥梁的建设将遮挡雷达站微波信号的传输,在大桥附近水域将会形成一定的雷达盲区,导致VTS中心无法掌握该水域的水上交通动态,不能对水上船舶现场进行连续跟踪,也不能对该水域进行有效的监控与指挥,给船舶通航带来了安全隐患。因此,应了解桥梁建设对VTS雷达站的影响,注意桥区监管设施的改善。文中结合悬索桥特点,应用建立的数学模型计算分析悬索桥对VTS雷达信号遮挡的盲区范围,为船舶监控及桥区通航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分析船舶交通流量变化规律提高管理决策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前言 船舶交通流量的数据统计,关系到港口或通航水域船舶交通安全状况的评估,关系到水上工程建设的规划和安全生产的调度管理,从交通运输量上也反映了国民经济建设的一个侧面.我们从1989年开始在南京长江大桥门限进行了多次连续72 h的船舶流量观测,现将从统计与实测中所反映的问题提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6.
《港珠澳大桥广东水域通航安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用于管理港珠澳大桥广东水域的船舶航行、停泊、作业以及影响水上交通安全的活动。港珠澳大桥横跨的珠江口水域是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门户水域,是广州港、东莞港、中山港东部港区以及深圳港西部港区进出南海的唯一通道。所在的珠江口水域通航密度大,年通航船舶达150万艘次,通航环境复杂,水上交通管理难度大、任务艰巨,一直是全国重点监管水域之一。  相似文献   

7.
交通部1995年在颁布<水上交通安全工作纲要>中首次提出了水运企业建立安全管理新机制,并对"安全管理新机制"作了原则性阐述.1997年7月交通部正式颁发了<水运企业建立安全管理机制指南>.该指南对安全管理机制作了定性规定:安全管理机制是安全管理体系的内在工作方式的揭示,包括3个体系、4个机制和5个管理原则.3 个体系是:组织机构体系、规章制度体系、监督保障体系;4个机制是:安全运作机制、监督反馈机制、自我调整机制、激励机制;5个管理原则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原则、责任化管理原则、体系化管理原则、程序化管理原则、文件化管理原则.按照<指南>各要素的规定,就是要建立健全水运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并保持有效运作,实施安全管理新机制.  相似文献   

8.
为合理确定水上机场选址方案,研究了基于熵权-TOPSIS的水上机场选址模型.从自然条件、水域条件以及交通条件3个方面,综合考虑空域、水域及陆域情况,识别水上机场选址的影响因素,建立水上机场选址指标体系,构建基于TOPSIS的水上机场选址模型.引入信息熵确定各影响因素指标的权重系数,利用信息熵与TOPSIS进行水上机场选址决策.以镇江市某水上机场项目选址为实例进行验证,运用该模型对所提出的长江下游4个水上机场备选方案进行比选,求得各方案与理想方案相对贴近度分别为0.469/0.682/0.326/0.295.方案二相对贴近度最大(0.682),为最优选址方案,且与实际选址方案一致.采用熵权与TOPSIS相融合进行水上机场选址,可以充分利用客观数据信息,减少主观影响误差,增加选址决策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9.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主航道桥为主跨1 092m的公铁两用双塔钢桁梁斜拉桥,该桥所处长江河段为长江黄金水道中最繁忙的水域,航道宽度有限(主墩间宽约700m),船舶交通流密集、复杂,日均船舶流量超2 000艘次。大桥计划架梁吊装49次,施工周期531d,水上架梁施工对长江主航道船舶通航影响明显。为保障大、小型船舶安全通航的水域宽度,根据相关规范进行水上交通组织方案初步设计,49次架梁作业中有34次需采取不同形式的封航措施。为尽可能减少主航道桥架梁施工对该水域交通组织的影响,优化水上交通组织初步设计方案,将主航道宽度由700m拓宽到800m,交通组织需临时封航次数减少至18次;针对航道拓宽条件下18次需临时封航的情况,通过采用"限大船、疏小船"的方案实现了零封航水上交通组织。  相似文献   

10.
庄元 《交通科技》2007,(1):120-122
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江干线上建桥越来越多.跨江大桥对船舶航行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通过建立长江大桥水域通航环境危险度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各指标对安全影响程度的研究结论和专家调查结果.确立通航环境危险度评价标准.并应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实现对桥区通航环境危险度的综合评价.从而掌握桥区通航环境的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11.
船舶安全、智能、高效航行一直是船舶行业各领域不断追求的目标,第12届船舶导航与海洋运输安全会议 (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rine Navigation and Safety of Sea Transportation)的召开致力于推动船舶航行安全化、智能化和高效化的发展进程.通过对该国际会议的大会报告内容及会议论文的信息统计与分析,从船舶航行优化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包括船舶避碰、船舶领域、人因可靠性、智能船舶和能效优化等,并阐述了相关理论及技术在船舶航行优化方面的应用情况.最后,论述了船舶航行安全、智能化和能效优化等方面存在的挑战,并指出了航行安全管理与决策系统研制、航行脑系统的开发、智能能效管理与基于大数据的船队能效优化等研究将是未来船舶航行优化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为确保内河客船在夜间的安全营运,对客船夜航安全因素进行辨识,并将影响客船通航安全的因素分为人-船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港口因素和管理因素4类一级指标,建立内河客船夜航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使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理论相结合的方法,降低各评价指标在权重分配中主、客观因素造成的影响.运用未确知度理论,处理客船夜航风险评价中评价因子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以天津海河为例,运用改进的未确知度模型对客船夜航进行综合安全评价.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船员适任、船舶适航、背景光强和船公司安全管理以及船舶安全管理等5个评价指标权重比值较大,海河客船夜航风险等级属于"一般"风险且置信度不低于70%.   相似文献   

13.
蒋在文 《公路》2012,(1):122-127
对超限超载货物运输治理理论的研究是长效治理超限超载的基础工作。首先运用经济学的逻辑方法,从道路的公共性、超限超载的外部性、超限超载的经济动力及机制等角度对我国公路超限超载问题做出了经济学解释;随后,运用博弈论的理论和方法,对超限超载运输治理中道路监管部门与运输企业之间的合谋问题进行分析,试图建立运输企业、道路监管部门和政府的博弈模型,并通过这一模型分析运输企业与道路监管部门之间的合谋行为;最后,通过"政府—监管部门—运输企业"三者之间的博弈模型,探讨建立预防道路监管部门与运输企业之间形成合谋的内在机制。以期从理论上系统认识这一问题,为构建长效治理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农村公路养护体制不健全、责任不落实等管理滞后的问题已影响到农村公路的正常使用、行车安全和长远发展,明显不能适应现代农村经济和公路快速发展的需要。为此为了适应市场运行规律的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和权利,文章根据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养护体制改革前后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为了夜间船只通航安全,在桥梁通航孔的辅墩上安装泛光灯平台。该文通过上海长江大桥工程施工实践,介绍了安装方案选择过程,以及平衡架施工过程的安全技术管理,可为今后同类型工程施工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桥梁、泵闸、出水箱涵等工程经常需要在河道中进行围堰作业,对于通航河道来说,既要考虑到作业人员本身的施工安全,还要考虑过往船只的通航需要及通航安全。在施工前对这些安全措施进行充分考虑,对作业技术进行深入研讨和优化,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施工安全系数,确保通航要求。该文对常用的通航河道水上施工安全作业技术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杭州市桥梁在线安全监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俊  刘山  吴铁军 《公路》2006,(12):108-114
杭州市桥梁在线安全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可对交通干道的大型桥梁、高架道路和大型立交的结构安全进行长期远程在线监测、实时安全评估、维护管理和突发事故处理。该系统由信号采集、网络传输、安全评估与决策支持等系统组成。该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关键技术可为针对监测内容多、测点分布广、传感器类型多的大型复杂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结合大芦线航道整治二期工程20座跨航道桥梁施工的水上交通组织实例,重点阐述了该工程采取的具体交通组织措施,包括引入第三方警戒单位、设置临时停泊区、建立水上交通安全管理体系、部署水上交通的总体方案、设置水上通航安全警戒标志、编制安全应急预案等。这些措施为大芦线工程的顺利推进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为今后内河航道多桥梁施工的水上交通组织提供借鉴经验,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多功能航标水文信息采集系统,集各种水文传感监测于一体,能采集航标附近航道的水文、气象以及航标状态等相关信息,丰富了数字化航道的内涵。利用软件的相关功能,能有效管理和监测航标运行状态,节省管理费用。同时,通过监测航道中风速、风向、水温、大气湿度、大气压、以及降雨量等实时数据,极大地提高了海事监管部门的监管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