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托某50 mT跨径的梁桥,对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的体外预应力加固方法进行了研究,并采用Midas Civil建模计算分析,验证其加固效果。通过研究得出结论:体外预应力加固可有效提高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的强度、刚度,进而控制桥梁裂缝发展,提高桥梁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2.
我国自 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 ,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发展迅速 ,特别是近十余年来的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发展业已成熟 ,各建设、设计和施工单位均具有了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 ,体外预应力在我国桥梁结构中的应用还是屈指可数的。近年来 ,我国的结构工作者正日益认识到体外预应力结构的重要价值 ,已从多方面展开研究 ,并且在桥梁及建筑结构的加固和新结构的设计中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6):100-101
随着预应力混凝土连续钢构桥梁的不断推广与应用,其施工质量成为了焦点问题,加强施工质量控制,提高预应力混凝土连续钢构桥梁的质量已成为桥梁建设行业工作的重点,基于此,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钢构桥梁施工质量控制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4.
綦江新滩大桥是国内首座采用体内体外混合配索法设计并施工的悬浇混凝土刚构桥梁。主桥左幅为常规体内预应力混凝土梁,而右幅箱梁比较特殊,为体内体外混合预应力混凝土梁,采用混合预应力配索法进行设计和施工,是交通部西部开发《体外预应力桥梁设计施工技术研究》科研项目的依托工程之一。就混合配索法在大桥建设过程中的运用情况,以及相关工程细节和施工经验作一定阐述,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5.
张连海  吴迪 《北方交通》2008,(2):107-108
分析了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设计要点、阐述了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通过对部分预应力与全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设计比较,发现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兼有全预应力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随着公路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我国公路桥梁的建设正以前所有的规模在各地展开,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因跨径大、自重轻、承载力高、设计经济合理、施工简单易行、施工工艺成熟、临时设施投入较少等优点.日益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为减少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中的病害.结合近年来工程施工、养护的工作实践对公路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前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公路桥梁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结合公路桥梁施工实践经验,针对了公路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的特点,分析了施工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以期引起相关施工人员的高度重视。引言随着公路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我国公路桥梁的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在各地展开,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因跨径大、自重轻、承载力高、设计经济合  相似文献   

8.
目前,桥梁工程在我国发展的比较迅速,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在国内外拥有比较好的应用的前景。就是在对我国的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设计的发展的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对应的处理方案。同时介绍了我国及其外国预应力混凝土桥设计时的新技术,及其发展和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实际的工程也证实新技术的可行性,使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的设计、施工的水平推向更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体内—体外混合配束节段预制拼装桥梁因其具有良好的技术合理性、耐久性和经济性,目前在我国正逐渐兴起。但由于该类桥梁在我国的应用起步时间较晚,国内对该类桥梁的研究深度还不够,现行公路桥规中没有针对节段预制拼装施工及体外预应力桥梁的相应条款。以体内-体外混合配束节段预制拼装桥梁为研究对象,对该类桥梁设计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展开研究。结合施工方法、改善结构性能和提高经济性三个方面,探讨了体内束与体外束的合理比例设计原则。此外,对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预应力筋应力限值、接缝处的应力限值、体外预应力的极限应力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强度折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进行了算例分析。  相似文献   

10.
贾国庆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10):266-266,268
随着我国交通经济发展,相应的公路桥梁也越来越多,而作为建设桥梁工程技术之一的体外预应力技术,其作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技术加固结构,已广泛地应用于我国桥梁工程中。现结合相关的实例,简要的介绍了体外预应力技术的概念、研究发展历程,详细论述了体外预应力技术及预应力桥梁和高强度混凝土在我国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预应力小半径现浇箱梁结构的桥梁是目前全国桥梁建设当中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方法,其本身也属于一种比较前端的技术方式,就我国当前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弯箱梁结构桥梁的实践的经验进行分析,小半径箱梁结构桥梁使得我国桥梁的质量以及各个方面的性能都得到了很好的提高,其对我国桥梁建设事业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就预应力小半径弯箱梁桥设计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随着预应力混凝土T型刚构桥的病害日益突出,对其病害成因、加固技术的研究已是迫在眉睫。以佳木斯公路大桥为背景,对预应力混凝土T型刚构桥以体外预应力的方式进行了加固,详细论述了采取体外预应力加固方式的设计理念。为同类型桥梁结构的加固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桥梁的设计施工受到当今工艺以及技术的制约,在桥梁的结构构造、预应力、技术及施工工艺等方面较为落后与现代工艺差距颇大,甚至部分传统桥梁留存有混凝土强度耐性基础问题,导致桥梁连续性和钢性性能降低,桥梁变形出现安全隐患。新世纪发展的条件下,运用体外预应力等新技术建造新型高标桥梁已成为主要趋势,本文就体外预应力在连续钢桥的设计方案和设计原理做了以下归纳。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大跨径桥梁建设越来越多,预应力在桥梁上的使用已成普遍,然而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工程施工现场由于缺乏熟练的现场作业人员和监理工程师,在工程质量管理上出现了一些漏洞,有的甚至造成了质量问题。所以加强施工监理工作,规范监理工作程序对保证预应力混凝土施工质量是极为重要的。本文针对后张法预应力的施工控制,提出以下监理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15.
连续梁桥体外束加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既有结构的加固中,特别在桥梁加固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某桥采用体外束加固前后的挠度和应力的对比结果表明,该加固方法满足设计要求,能有效增大结构安全储备、提高抗弯刚度、延长桥梁的使用年限.  相似文献   

16.
体外预应力结构的发展史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就是把预应力筋放在梁的主体结构之外.只通过两端的锚固以及梁的中间处的偏心偏向部与梁体相连。在现代结构工程中,体外预应力的运用要早于体内预应力。早在1936年德国工程师Franz Dischinger设计了世界上第座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主跨径为2520+69+2340m。这座桥在1962和1983年两次维修及对预应力筋重新张拉后使用至今。第二座体外预应力桥梁1950年在比利时修建,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桥梁建设中由于施工控制不严等导致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出现质量问题,主要针对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对HDPE塑料波纹管的应用及预应力张拉技术的关键环节展开研究,以期为桥梁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提供积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体外预应力索加固技术作为一种主动加固方式,可有效改善原结构受力,改善原桥下挠,增加应力储备,在对混凝土梁式桥的加固上效果显著,应用也越来越多。但目前针对桥梁的体外预应力索加固技术相关的设计标准、锚固转向装置采用材料及构造形式差异性较大,加固施工技术水平也参差不齐,使得很多桥梁的体外预应力索加固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加固效果难以保证。文章通过采用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对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等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等多种结构类型的梁式桥进行加固,对桥梁体外预应力加固装配式技术的流程、应用进行探索研究,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桥梁工程的进一步优化。目前,我国桥梁施工的常用方法为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合理运用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进而提升桥梁的耐久性。本文简单介绍了施工准备阶段的相关内容,并对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旨在提高桥梁施工水平,促进我国道路桥梁事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发展现状及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体外布筋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技术发展概况概况及其特点,并就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