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铁车辆车体材料的选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国内外地铁车辆车体材料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比较了铝合金车体和不锈钢车体的技术性能差异,用经验法估算了铝合金车体和不锈钢车体寿命周期费用。建议地铁车辆采用不锈钢车体。  相似文献   

2.
针对类似广州地铁的大容量城轨车辆,在各项参数确定并采用耐候一体的情况下,对车体钢结构进行有限元计算与分析,通过车体结构强度和刚度的校核,对大载客容量城轨车辆采用耐候钢车体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  相似文献   

3.
城市轨道车辆车体材料选择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车体选择,是关系到运营的“安全、可靠、快速、轻量、经济、适用”的重大因素之一。对耐侯钢、不锈钢、铝合金车体的材料和结构特点进行分析、比较。探讨了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特点和对车辆的要求,合理选择车体材料问题。对不同材料车体的发展动向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地铁车辆在牵引供电系统中的回流性能,并提出车辆接地优化设计方案。针对常用时域仿真分析方法无法准确连续反映车辆整体运行过程的不足,提出一种用于地铁车辆接地回流性能分析的车网联合动态仿真技术方案。以车体采用经保护电阻接地和直接接地两种技术方案的实际车型为研究对象,在通用仿真环境下建立包含车体、车辆接地电路、牵引负荷、钢轨回流电路以及供电网络的综合模型。基于地铁线路和车辆关键参数获得牵引计算结果,并将其导入仿真模型,实现车辆牵引功率、受流位置持续动态刷新,从而模拟车辆运行过程接地回流分布特性。仿真分析表明,在同一线路采用相同牵引控制策略时,经保护电阻接地车型较直接接地车型有更小的钢轨至车体回流以及车体间电流,但车体电位略有抬升;并进一步基于电阻接地电路提出了两种优化接地设计方案,仿真结果证明这两种方案均兼顾了整车的车体回流与电位抑制。该仿真方法对校验地铁车辆接地方案性能具有实用性,所得仿真结果对接地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车体是车辆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车体在承受纵向及横向受力的同时,也承载着车辆的各种设备。通过对100%低地板车辆车体结构、接口关系及强度分析等方面的阐述,对新一代100%低地板车辆车体进行系统分析。通过描述各个部件的关系和构成及强度、疲劳分析,对100%低地板车辆车体的设计,从内而外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周焕 《铁道车辆》1995,33(7):23-26
C16A型低边敞车是株洲车辆厂为呼和浩特铁路局制造的。该车主要用于运送铁矿石。该车载重64.5t,轴重21t,车辆长度11938mm,车辆定距7700mm,该车采用配备大心盘的转8A型转向架,保持车辆定距与车体长度的合适比例,降低了车体重心的高度,降低了车体横向偏移,达到了提高车辆抗倾覆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王志春  傅茂海  李芾 《铁道车辆》2001,39(11):20-21,43
通过对摆式客车倾摆机构的运动学分析,得出了车体重心和摆心的运动规律,确定了满足车辆限界时摆式客车车体的最大外形轮廓尺寸,在此基础上,对摆式客车车体断面外形进行设计,得出了摆式客车车体外形的断面形状。  相似文献   

8.
耿成邦 《资厂科技》2002,(1):20-22,7
本文阐述了地铁车辆的运用特点,分析了耐候钢材料用于地铁车辆的可行性;重点讲述了耐候钢车体轻量化的结构特点与方案设计;并对不同材料的车体进行了经济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车体弯曲振动减振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辆高速化、轻量化后,车体刚度将降低,由此引起了车辆弯曲振动问题。通过在车体适当部位粘贴粘弹性材料和约束层的理论分析及现车试验研究,证明是解决车辆弯曲振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车体弹性变形量对车辆限界的影响情况,依据EN 12663对地铁某B型车体进行仿真计算,分析其模态及不同工况下的车体受载变形情况,找到对车辆限界产生影响的车体变形量。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际运用中不会发生车体共振;扭转载荷作用下车体肩部向外产生的1.3 mm变形量、压缩载荷作用下车顶中部向上产生的8.6 mm变形量、压缩与垂向载荷共同作用下车顶中部向上产生4.0 mm变形量会对车辆限界产生影响。提出在地铁车辆限界计算需对车肩变形量处理、B1型车车辆限界计算需对车顶变形量处理。  相似文献   

11.
简述了轨道交通整体承载式铝合金车辆车体挠度试验原理,以及车体挠度预制试验方法.对车体挠度预制试验和垂向加载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车辆整备和超员加载试验后车体垂向位移为9.95 ~11.14 mm,车体剩余挠度为2.80 ~ 5.05 mm.由此证明,车体挠度预制可以有效抵抗垂向载荷产生的位移,使车辆运行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李世亮 《铁道车辆》1998,36(7):9-12,30
引用多体动力学概念对高速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推导出了车体为弹性梁,转向架构架为刚体,一、二系弹簧阻尼串联、并联构成的车辆系统的车体弹性梁振型函数和频率方程表达式,建立了在外激励力作用下的车辆多体系统动力学方程。可用于分析和修正车辆系统动态响应的数值计算和试验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3.
以B6的基本车体结构为对象,着重分析并比较了全钢车体以及侧墙、端墙、地板、顶板采用玻璃钢夹层结构的混合车体在各工况下强度和刚度问题,研究玻璃钢夹层结构在铁道车辆上的整体承载能力。结果表明,玻璃钢夹层结构可集承载、隔热等功能于一体,在铁道车辆上采用玻璃钢夹层结构,能提高车体的保温性能,增大有效装载容积,一定程度地降低车体自重。这种结构形式不仅适合于冷藏车,对于客车的车体结构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U80H型罐车的线路实测动应力响应数据,分析了载重、运行速度对罐车车体结构疲劳损伤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牵引梁与车体其他部位连接处是罐车车体结构疲劳强度薄弱区域;轴重对车体结构损伤呈非线性影响,在大轴重的情况下损伤随轴重的增加急剧增加;存在车体结构损伤最小的车辆运行速度,采用合理的车辆运行速度可有效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根据所得车体结构疲劳损伤规律,分析得到车辆最大轴重时的最快运行速度及最快运行速度下的最大轴重。  相似文献   

15.
将车体和构架的超单元模型输入车辆动力学仿真程序,建立了考虑车体和构架弹性的车辆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了车体和构架弹性对构架疲劳损伤的影响规律,给出了刚柔耦合车辆动力学仿真和构架疲劳损伤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地铁车辆车体及内饰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上海地铁明珠线二期工程车辆项目(SPL2)和上海地铁一号线增能扩编(6改8)车辆项目(SHL1_Exp.)的车体设计对比,讲述了SHL1_Exp.地铁车辆车体设计中的优化,并提出低成本地铁车体内饰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7.
选取铝合金和不锈钢两种材质的地铁车体作为研究对象,以天津地铁车辆车体材质现状为例,深入分析研究两种材质车体车辆的结构和使用性能。铝合金车体的轻量化、节能效果、气密性及乘坐舒适度均优于不锈钢车体,而不锈钢车体的耐腐蚀性和安全性更佳。两种车体均可满足地铁车辆的使用要求和安全要求,使用方可根据需要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18.
针对地铁车辆车体设计知识重用率不足而导致研发周期较长的问题,提出集成实例推理技术和关联设计技术的地铁车辆车体快速设计方法。首先,构建地铁车辆车体主模型,并以该模型为基础建立地铁车辆车体快速设计流程;然后,研究基于实例推理的产品配置方法,以及基于关联设计的产品变型方法;最后,以地铁车辆车体为例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1000系电动车组采用6辆编组方式,用于通勤列车,此外,还有1动1拖的编组方式。该车采用激光焊接不锈钢车体技术,增加车体强度,车辆设计注重扩大车厢容量,车体宽2500mm,定员133+50人。车辆的装饰设计也非常精致,上下扶手的上方向内侧弯曲,车门扶手向车门通道倾斜。  相似文献   

20.
列车交会压力波对车体和侧窗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列车交会时产生的瞬态压力冲击波对车体钢结构和侧窗均带来不利影响,严惩时将危及行车安全。文章对瞬变压力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客车车体钢结构及侧窗,进行非线性结构瞬态冲击响应分析,考核既有线上现有车辆承受列车交会压力波的能力,为设计新型车辆和对玻璃性能的要求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