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打生石灰针加固路基土是一种较深层加固方法。曾经应用于局部或小面积的湿软路基土的处治,借以提高土基的承载能力。实践初步表明,改良效果好,但未推行。为了进一步研究“生石灰针方法”的可行性,现以学习日本国学者松尾新一郎提出的深层加固石灰桩方法的理论为依据,对“生石灰针方法”作了如下探讨。 1.设计原理松尾新一郎提出的石灰桩方法,它和砂井、挤压砂桩等方法的不同之处,是生石灰  相似文献   

2.
改良生石灰桩,桩体填料由原来单一的石灰粉改为生右灰粉、中砂、粉煤灰组成的复合材料。介绍了用其加固软基的机理;石灰桩的设计、施工工艺及现场检测结果。指出这个方法技术经济效益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桩间土和桩身两个方面分析生石灰桩的作用机理,提出生石灰桩设计的主要公式,结合工程实践介绍施工工艺及效果。  相似文献   

4.
沈刚 《上海公路》2002,(1):30-31
本通过桩间土和桩身两个方面分析了生石灰桩的作用机理。提出生石灰桩设计的主要公式,并结合工程实践介绍了其施工工艺及效果。  相似文献   

5.
王云  张晶  何斌  郭彪 《路基工程》2017,(3):125-128
针对机制砂与生石灰两种改良红黏土,开展了不同掺量及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改良红黏土填料的回弹模量试验。结果得出:改良红黏土的回弹模量随生石灰和机制砂掺量的增加均呈线性递增关系,生石灰改良红黏土回弹模量的增长速率明显大于机制砂改良红黏土;随着干湿循环次数增加,素红黏土和机制砂改良红黏土的回弹模量值呈对数函数衰减,而生石灰改良红黏土的回弹模量则呈现不降反升的趋势,表明机制砂对红黏土填料长期水稳定性的改善效果不明显,生石灰的改良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6.
砂桩在西南线软弱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南线砂桩加固软弱地基为实例,叙述了砂桩加固软弱地基的机理、设计、施工、质量控制及应用效果。实践证明砂桩应用于加固软弱地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CFG桩和砂桩处理山区高速公路软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俊 《公路与汽运》2005,(3):144-145
结合广东梅河(梅州—河源)高速公路软基施工实践,说明了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和砂桩处理软土地基的作用基理,介绍了CFG桩间隔砂桩处理软基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改良红粘土路基的长期性能,对素红粘土、机制砂改良红粘土(掺砂比40%)、生石灰改良红粘土(掺灰比4%)3种情况分别进行了0、1、3、5次干湿循环试验研究,得到了试样CBR值与干湿循环次数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素红粘土的长期性能对环境中的湿度变化十分敏感,随着干湿循环次数增加,素红粘土试样CBR值呈现逐渐衰减趋势,5个干湿循环周期后,CBR衰减幅度达到40%;机制砂对红粘土的长期性能略有改善,但机制砂改良红粘土对环境中的湿度变化仍然比较敏感,5个干湿循环周期后,CBR值衰减幅度约为20%;生石灰对红粘土的长期性能稳定改善效果显著,生石灰改良红粘土对环境中的湿度变化不敏感,随着干湿循环次数增加,生石灰改良红粘土试样CBR值呈现不降反升的趋势,5个干湿循环周期后CBR上升幅度高达78%。  相似文献   

9.
根据渝湛(重庆—湛江)高速公路砂桩和CFG桩加固软基的施工体会,阐述了砂桩和CFG桩联合处理软基的目的、施工工艺、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0.
砂桩处理软土地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砂桩处理软土地基的加固效果进行了系统研究。试验表明,砂桩处理类似条件的高速铁路软土地基可以满足小于5 cm工后沉降的要求。荷载稳定后的桩土应力比平均值为1.2~2.3,砂桩地基土工格栅的发挥强度约为其极限抗拉强度的30%。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上黏下砂和上砂下黏双层地基中倾斜受荷单桩承载特性,首先基于ABAQUS建立上黏下砂与上砂下黏双层地基中长径比L/D=5和10的倾斜受荷桩3D数值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位移控制法,得到了相应工况下单桩的竖向和水平极限承载力,并运用probe法计算获得了上黏下砂及上砂下黏地基土工况下长径比L/D=5和10的桩的桩身承载力包络线。通过对上述双层地基工况下的单桩(L/D=5和10)施加与桩轴线成0°、30°、45°、60°的桩顶倾斜荷载,得到了桩身水平位移曲线、桩侧土抗力分布规律以及双层地基中上下土层的层厚比、倾斜荷载倾角、倾斜荷载大小、桩身长径比L/D等对桩身承载力、桩身水平位移的影响特性。  相似文献   

12.
一、砂桩在冰冻地区的道路上,常采用砂桩来处理局部道路翻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过去采用砂桩基本上是从蓄水和排水原则出发。辽宁省自解放以来曾打了许多的砂桩,近几年我们进行了调查,使用情况如下。 1.砂桩的工作情况大石桥等地的观测情况列于表1中。该线的路面厚度为20~30厘米,大都为第Ⅱ-Ⅲ地带类型,土基为粉质亚粘土,并有250~300辆/昼夜的交通量。  相似文献   

13.
无砂砼桩是利用级配碎石和少量水泥,加水拌和制成的具有一定粘结强度的桩。它是在碎石桩基础上发展而来、类似CPG桩的一种新开发的地基处理技术,近年来开始运用于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结合湖北省襄十商速公路汉十、襄荆连接线项目上运用无砂桩的工程实践,介绍无砂桩的设计、施工及质量检验过程。  相似文献   

14.
邓凤学 《路基工程》2008,(3):160-161
采用CFG桩砂桩联合加固软土,充分发挥两种桩型各自的优点,以利快速有效地处理软弱地基.结合某高速公路地基处理实例,介绍了CFG桩砂桩的加固机理及其在软基加固中的应用,并简要指出了施工中的重要技术问题和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王海  穆康  陈荣淋  戚志博  俞缙 《公路》2012,(8):7-11
劲性砂桩是一种新型复合材料桩。基于弹性半无限空间的Mindlin位移解及复合材料力学原理,对劲性砂桩中混凝土芯桩轴向应力分布进行理论分析研究,得到劲性砂石桩芯桩轴力分布函数,讨论了不同荷载、混凝土芯桩标号、砂土弹性模量情况下芯桩轴向应力分布规律,并与现场芯桩轴向应力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该理论分析结果与现场试验所显示的规律基本一致,验证了理论研究的合理性。该研究对于了解劲性砂桩的荷载传递规律和工作机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6.
曹正喜 《隧道建设》2012,32(2):234-238
沈家门港海底沉管隧道工程北岸出入口原设计采用模袋砂围堰作为主体结构施工平台,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受到地质情况、海水涨落潮水流、模袋砂刚性等因素影响,模袋砂局部产生沉降、位移。为保证沉管隧道出入口的顺利修建,通过对模袋砂围堰沉降变形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各种加固施工方案进行比选,最终采用钢管桩加固模袋砂。并对钢管桩加固模袋砂的工艺、过程及施工效果进行了介绍。采用钢管桩加固既可以发挥模袋砂施工工艺成熟、机械化程度高,又可以发挥双排钢管桩的整体性好、刚度大、抗变形能力强等优点,是柔性与刚性体的很好结合,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通过置换和排水作用,砂桩处理技术可使软弱地区形成复合地基,达到了提高地基承载力和缩短沉降时间的目的.本文简述砂桩在平蛇公路软弱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首先分析了生石灰对软粘土地基的基本作用,结合公路软基工程,阐述了深层搅拌石灰桩强度形成机理、加固处理公路软基的有效性和应用条件.  相似文献   

19.
挤密砂桩加固软弱地基的承载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淮安地区高速公路软弱地基的工程实例,进行了砂桩复合地基承载性能的理论计算分析,并将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两者结果基本一致。同时从复合地基理论与砂桩单桩承载力计算理论的角度分析影响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深层搅拌石灰桩加固公路软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首先分析了生石灰对软粘土地基的基本作用,结合公路软基工程阐述了深层搅拌石灰桩强度形成机理、加固处理公路软基的有效性和应用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