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晶 《航海》2008,(1):14-14
2007年上海港引航艘次再创开埠以来历史新高,达到59753艘次,比2006年增加4808艘次,增幅达到8.75%。作为上海港的开路先锋,引航站全年引领集装箱船26437艘次,为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600万标准箱。中国大陆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亿标准箱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8月份,上海港引航站引领各类中外船舶3567艘次,比去年同期增幅为13.53%,再次突破历史纪录。据统计,1-8月,上海港引航站累计引航船舶已达26803艘次,超过了1999年全年总量,为2002年引航总艘次的75%。  相似文献   

3.
5月28日,目前国内最大、设施最完善并配备直升飞机升降平台的“沪港引1”号引航船改装竣工交接仪式在上海港高阳码头5泊位举行,并于日前顺利完成试航。上海港引航站去年引航突破4万艘次,其中90%是外轮。今年1至5月,引航艘次超过18500艘次,同比增长13%,预计全年引航艘次将突破4.  相似文献   

4.
张新 《航海》2004,(4):38-38
上海港引航站去年年引航艘次突破4万艘次,其中90%是外轮,安全引领集装箱船16424艘次,占40%,进出长江船舶14462艘次。成功引航了“狮子星”号、“中远川崎12”号、“海上世界”等超级巨轮。今年  相似文献   

5.
超大型船舶的靠泊及操纵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宝山钢铁厂的投产使用,使得上海港引航站的引航员开始面临超大型船舶操纵的课题。20多年来,进出上海港的超大型船舶从每星期的一、二艘次上升到每天十多艘次,需要不断研究、实践、总结。本文仅以靠宝钢码头为例,谈一些有关超大型矿船的靠泊操纵。  相似文献   

6.
孙巍 《中国海事》2013,(5):56-57
一、中国PSC检查情况(一)检查情况2013年一季度,中国51个PSC检查单位共检查外籍船舶1935艘次,发现有缺陷的船舶1666艘次,发现缺陷11862项,滞留船舶201艘次,滞留率达到10.39%。检查数量最多的几个单位为上海、天津、青岛和深圳PSC,其检查数量均超过了100艘次,上海港的检查艘次更是达到了222艘次。另外,深圳PSC滞留的船舶最多,达到了17艘,连  相似文献   

7.
上海港复兴船务公司是全国最大的船舶拖带企业,主要为进出上海口岸的各类大船提供协靠和拖带服务。2001年,上海港复兴船务公司船舶拖带艘次达34588艘次,年创利9252.5万元,比1996年增长两倍多,比2000年增长53.5%,创历史最好水平。根据《关于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的报告》精神,在2001年至  相似文献   

8.
《港口科技》2009,(4):42-42
上海市交通和港口管理局3月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完成5.82亿t,同比增长3.6%,继续保持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800.6万TEU,同比增长7.1%,仍位列世界第二,其中洋山深水港完成822.7万TEU。上海港全年引领各类中外船舶6.19万艘次,同比增加0.21万艘次。  相似文献   

9.
2003年12月24日下午1:30,随着第五代集装箱船舶“中海神户”号在上海港成功靠泊外高桥二期码头,上海港2003年引领中外船舶数量一举达到4万艘次。这一数字不仅雄踞境内各港口首位,即使在世界各大港中也处于前列。2003年上海港引航量月月创纪录,月均增幅超过10%,最高一个月同比增  相似文献   

10.
张新 《航海》2006,(5):35-35
上海港引航站今年1-6月累计引领各类中外船舶27093艘次,超过1999年的全年引航艘次,比上年同期增长8.6%。其中集装箱船11622艘次,占43%,比上年同期增长14.4%;危险品船4305艘次;吃水10米以上船进出口3555艘次,长度大于或等于240米船1859艘次;洋山分站876艘次,均创历史同期新高,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当好引航先锋。今年春节期间,全站职工协同奋战,克服迷雾、大风等恶劣天气影响,引航员坚持战斗,站领导赶赴生产一线现场指挥,7天引领各类中外船舶878艘次,日均125艘次,安全、高效地完成了引航任务。不久,南下冷空气对引航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引航…  相似文献   

11.
综合运输     
《港口科技动态》2006,(2):44-45
日照港三大措施增加疏港量650万吨;煤炭班轮首航日照港,实现散货运输新突破;2005年上海港引领各类中外船舶五万艘次。  相似文献   

12.
张新 《航海》2004,(1):42-42
2003年12月24,日下午1:30,随着第五代集装箱船“中海神户号”在上海港高级引航员刘章、一级引航员杨建龙的引领下,成功靠泊外高桥二期码头,五彩气球腾空,雪白鸽子展翅,共同庆贺又一项新纪录的诞生——上海港今年引领中外船舶数量一举突破4万艘次。  相似文献   

13.
黄浦江上船舶流量很大,每天高达10 000余艘次,上海的工业用煤有80%卸在上海港,一半工业原料经上海港吞吐,“母亲河”所背负的份量是不轻的。为了能使她常年微笑,让船只安全畅通,有多少人为她日夜操劳。这里选录上海海监局在江上开展船舶防污染的几个侧面—— 但愿这永远是演习  相似文献   

14.
动态     
《中国海事》2012,(6):71-71
上海海事局积极开展船舶配员检查近期,上海海事局积极开展船舶配员检查,制止不合格船舶在上海港通行,因船舶配员和船员证书问题已滞留了数十艘次船舶。开展船舶配员和船员证书专项检查活  相似文献   

15.
2003年,上海港以富有历史意义的惊人跳跃再度吸引了全球的目光。继2002年创造国际集装箱吞吐量861.2万TEU的佳绩,2003年11月30日,上海港国际集装箱吞吐量一举突破了1000万标准箱大关,至年底,全年集装箱吞吐量继续冲高,超过了1100万TEU。全港货物吞吐量在2002年达到2.64亿吨的基础上,再创新高,突破了3亿吨。两大突破,使上海港在全球集装箱大港与综合大港的排名榜上再次跃升,跻身世界大港前三强之列。与此同时,在集装箱航班密度、航线数量、航线覆盖面与件、散货船舶停泊艘次四个方面,上海港创造并包揽了我国港口的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上海港是我国大陆最大的国际通航港口。上海港及其周边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具经济实力的经济圈之一。而上海港则位于中国海岸线的中心,面对太平洋,背靠长江流域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的广阔腹地,对内通过铁路、公路、海运和内河构成了四通八达的运输网络,全国20多个省市的物资可以在这里中转。对外已与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有着贸易运输往来。1984年上海港的装卸吞吐量首次突破了亿吨大关,1993年更达到1.73亿吨,此后一直持续在1.65亿吨左右。而国际集装箱1997年则达到了252万标准箱,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口量达2万艘次,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其飞速发展的速度令世人所瞩目,并成为世  相似文献   

17.
长江口位于东海之滨、长江人海口,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咽喉,更是沿海及国际航行船舶进出上海港及长江各港口的必经之路。据统计,长江口平均每天的船舶数量在3300艘次以上,致使长江口锚地资源一直处于紧缺状态,船舶于锚地外及航道边缘抛锚现象十分常见。  相似文献   

18.
<正>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港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认真实施科教兴港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了上海港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上海港是我国最大的港口,又是百年老港。要保持上海港在全国的领先水平,技术改造的任务十分艰巨。“六五”期末,港口吞吐能力缺口达2840万吨,压船、压货现象十分严重。为此,上海港认真贯彻中央“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同时结合上海港实际情况制订了“打基础、出后劲、还欠债”的基本策略。经过“七五”和“八五”期间技术改造,恢复和新增吞吐能力3100万吨,新增固定资产约32.8亿,其中更新改造投入约22.6亿元人民币,主要装卸机械在装备素质明显提高的基础上仍保持在3100台左右,设备新度系数达0.63。1997年与1987年相比装卸劳动生产率提高了40.9%,平均每艘次船舶在港停时由3.4天缩短到1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2020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蝉联十一年世界第一。伴随着港口集装箱事业的不断发展,进出上海港的外籍船舶数量不断增加。进港船舶艘次的增长对"引航员"这一特种职业的需求越来越大。为解决由于引航员人数不足而制约港口发展的问题,上海引航站加大了从各海事院校招收航海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人数,随着年轻人员的不断加入,引航队伍整体年龄也逐渐呈现年轻化。本人作为2008 年院校直接进站的一员,现已成为上海港一级引航员,结合自身十三年的工作经历,就上海港引航员年龄构成比例以及引航员队伍年轻化后出现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与探讨,以便供年轻引航员更好地提高引航技能、职业素养,从而更好地助推港口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放的《这里是上海》宣传片中,我们一睹周弘文高级引航员的风采.周弘文自1992年进入上海港引航站以来,长期奋斗在引航生产第一线,累计引领中外船舶7 000余艘次,保持着100%的引航服务满意率和安全率,为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等国家战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