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在地铁隧道掘进过程中,大直径盾构下穿北京机场快轨高架桥梁的安全控制技术,基于数值模拟、室内实验及实际工程分析的方法,通过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盾构下穿高架桥各个阶段的计算模型,由室内实验得出了适用于大直径盾构的添加剂参数,并通过实际工程中盾构掘进情况的反馈,得出了适用于下穿高架桥梁的盾构掘进参数.最后通过监测点的布置、量测及分析,得出了盾构穿越引起结构变形分为4个阶段,可为类似条件下的盾构掘进控制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城市快速路系统的出口(匝道)通常设置于地面交叉口附近,快速路出口(匝道)交通与地面道路交通之间的相互作用显著地影响快速路以及地面交叉口的运行可靠性,因此,快速路出口(匝道)衔接段对保证下游地面道路的通行秩序以及上游快速路的畅通非常重要.从快速路衔接路段以及快速路下游交叉口与快速路出口(匝道)通行能力匹配性原理出发,对出口(匝道)衔接段提出3种组织形式(组织形式Ⅰ——设交织段,组织形式Ⅱ——设隔离设施,组织形式Ⅲ——路网绕行),并从通行能力匹配、服务水平以及流量均衡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给出各自的适用性.最后,利用VISSIM仿真软件分析组织形式Ⅰ的设计参数敏感性,并给出设计建议值.  相似文献   

3.
城市地铁区间修建过程中,盾构隧道开挖对邻近既有构(建)筑物扰动的影响是一个热点、难点问题。针对某城市双线盾构隧道侧穿铁路桥梁桩基且下穿城市道路U型槽工程,采用三维数值仿真模拟技术,研究了盾构隧道施工对邻近桩基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城市轨道交通盾构隧道的安全穿越以及下穿段既有构(建)筑物的监控量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赵瑾 《北方交通》2020,(1):71-74
沈阳地铁9号线皇姑屯站-北一路站区间为双线盾构隧道,盾构隧道左线和右线下穿兴华街铁路框构桥。采用Midas-GTS大型有限元计算软件,建立三维地层-结构模型,对盾构穿越既有框构桥施工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分析得出盾构隧道下穿时对既有框构桥的应力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和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与既有构筑物的近距离交叉工程不可避免.下穿施工不仅要保证既有铁路的安全运营,还要确保盾构施工安全.以北京地铁6号线下穿京承铁路为依托,针对粉质砂土层地质条件提出了既有铁路路基注浆+扣轨加固方案,并对盾构压力、出土量、姿态控制、同步注浆及二次注浆提出控制措施,从而成功穿越超...  相似文献   

6.
超浅埋盾构隧道通过软弱地层时采用对下穿的混凝土供水管线周围土层进行加固,并调整穿越管线时盾构施工参数,成功地解决了盾构穿越重要管线时变形过大的问题,有力地保证了管线安全和正常施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吴煊鹏 《轨道交通》2013,(12):84-85
由于车站正常营运,盾构下穿铁路车站,其施工风险极高。盾构下穿需要制定专项技术方案,严密组织施工。本文以昆明市地铁盾构下穿昆明火车站施工为例,介绍盾构下穿铁路车站施工技术和经验。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改变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往往公园等大型公共用地的规划是动态变化的,例如公园内假山等景观的建造或拆除。对于地铁盾构隧道下穿该区域来说,运营阶段上覆荷载的改变,会使得结构横断面变形过大。后续的建设规划同地铁盾构隧道结构安全性之间存在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需要在地铁盾构隧道建设期进行地基加固。通过工程调研,分析了上海地铁盾构隧道在上覆荷载发生变化时,横断面变形现状;采用ABAQUS三维有限元,选取某典型软土地区深厚淤泥质土层断面,研究了盾构隧道下穿公园区域内假山建造和穿越土层性质对地基加固宽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基加固需分段考虑且山体高度不能超过3.5 m。隧道全断面穿越淤泥土层,山体高度小于3.5 m时,拱腰两侧加固3 m较为合适;穿越淤泥质粉细砂层,该宽度可减小至1 m;穿越粉质黏土层,拱腰两侧可无加固宽度。  相似文献   

9.
针对深圳地铁7号线某区间盾构隧道下穿既有地铁1号线区间实际工程,采用MidasGTS软件建立了盾构施工的物理力学模型,模拟了盾构隧道穿越既有线施工过程,预测分析了盾构施工对既有盾构区间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对隧道间土体进行洞内注浆加固的条件下,盾构区间施工对既有地铁线沉降变形存在一定影响,但影响程度较小,可以满足既有线运营要求。  相似文献   

10.
南京地铁三号线白雨区间需下穿运营中的宁芜铁路,宁芜铁路为碎石道床,为保证隧道施工过程中铁路的安全,通过大型非线性有限元Abaqus分析了盾构穿越过程中的沉降特性,得出模拟分析道床沉降结果并提出穿越过程对沉降变形的工程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盾构施工对桥梁桩基影响特性,利用FLAC 3D有限元数值软件建立网格模型,分析了简支梁与连续梁桥两种结构形式下,不同穿越形式工况下桥桩位移变化特征。研究了盾构不同穿越简支梁桥桩时,桩身X、Y、Z向位移分布变化以及各穿越形式工况下的差异性特征,其中前排桥桩Z向沉降变形高于后排桥桩,下穿越形势下左侧桥桩沉降高于右侧,6#桥桩沉降稳定在0. 26mm。获得了盾构穿越连续梁桥时X向位移具有递增态势,远近测桥桩Y向位移变化斜率为一致,侧穿越桩基上部时每米桩长增长位移值约0. 15mm,4#桥桩为最大沉降变形,其中下穿越形式下最大,达8. 1mm。对比了两种梁桥结构下穿越形式时,简支梁桥位移值水平向位移或沉降变形均是最大,受盾构施工扰动影响较敏感。研究结论为研究盾构施工对桥梁桩基影响分析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盾构在砂卵石地层施工过程中,刀具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较大磨损,为了保证盾构的持续掘进能力直至完成区间施工任务,需要结合工程情况合理维修刀具。以北京地铁16号线肖家河站~西苑站区间盾构施工为例,盾构机下穿特级风险源前在联络通道处设置检修井。检修井采取倒挂井壁法施工,开挖到刀盘中心以下1m处,接收后首先检修上半部分刀具,然后旋转180°再检修剩余部分刀具。采用这种刀具两幅检修技术,减小了富水砂卵石地层检修井降水施工风险,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以及周边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以南京长江隧道工程为例,系统全面的分析了盾构法施工在过江隧道中的各类风险,探讨了盾构进出工作井施工风险、盾构穿越江中段风险、超大盾构工作面失稳风险、管片密封事故风险、施工中地层移动风险、盾尾冻结法施工风险等发生后将导致的后果以及引发该风险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为类似的盾构法施工的风险评估和安全管理提供经验和技术上的参考,降低了施工风险。  相似文献   

14.
北京地铁6号线下穿既有4号线段是国内采用矿山法下穿既有盾构区间的首例,在下穿过程中,既有线和在建线变位是本工程控制的重点。采用Flac3d三维有限差分软件,对实际下穿过程进行动态数值模拟,获得不同WSS加固措施下既有线和在建线的位移及变化规律。数值计算和施工实践表明:WSS上半断面加固措施达到了安全与经济的平衡。其结论可为类似穿越工程积累经验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一、打浦路隧道及其复线线位走向 新建打浦路隧道复线位于现有老打浦路隧道的西侧,浦西段主线(第一入口)敞开段位于中山南路—瑞金南路日晖港规划填浜的河段,向南逐渐进入矩形暗埋段后向东偏转,沿规划滨江路和日晖港保留段之间的地块前行,进入盾构工作井,工作井布置在开平路西侧;西侧匝道入口(第二入口)引道段位于日晖港西侧的规划沿江路上,沿规划滨江路向东下穿日晖港,与隧道第一入口暗埋段合流接人工作井。  相似文献   

16.
正从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获悉,我国在建时速最快地铁项目——设计最高时速达160公里的广州地铁18号线工程,开始穿越珠江水系。据中铁十一局项目经理王建国介绍,广州地铁18号线采用盾构法施工,项B地质条件十分复杂。盾构区间需6次下穿珠江水系,穿越范围内管线复杂、民房数量多,且位  相似文献   

17.
在繁忙运营线下采用桥式盾构法顶进大跨度框架桥,具有行车干扰小的优势;但该工法对地质条件、覆土厚度、顶进后背、盾构制作质量、反拉系统等的要求高,一直较难得到推广。详细介绍九江市琴湖大道下穿铜九、九炼专用线工程采用桥式盾构顶进框架穿越两组道岔的施工,综合利用下滑道、横向钢筋混凝土挡土梁、反拉系统的共同作用,有效地解决了在地质条件不良、穿越道岔群、大跨度框架等不利条件下,盾构顶进施工安全。并提出桥式盾构顶进法今后应向盾构结构模式化、反拉数据准确化、子盾构掘进系统机械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快速路系统中,出入口匝道是联接快速路与地面道路的纽带,同时也是最易发生拥堵的瓶颈路段。针对快速路出口匝道车辆拥堵问题,建立拥堵条件下的快速路出口匝道交叉口与下游交叉口协同控制模型,由两个子模型组成,分别是目标交叉口通行能力最大优化模型和下游交叉口车辆疏散最大优化模型。前者旨在提高出口匝道的通行能力,后者旨在保障目标交叉口方向来车到达下游交叉口后尽快疏散,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在快速路出口匝道拥堵疏解路径中,该模型求得的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比采用Webster配时模型求得的单点信号配时方案在通过车辆数、车均延误以及平均排队长度方面分别优化了18%、22.3%和71.6%,大大加快了出口匝道拥堵疏解效率。  相似文献   

19.
郑州市城郊线二期工程站场四街站~会展站盾构区间穿越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该工程对盾构机穿越段沉降控制要求较高,且无法实施地面预处理措施。通过试验段确定盾构机掘进姿态、出土量、同步注浆和二次注浆等关键施工参数,采取克泥效工法,加强同步与二次注浆等措施,有效控制了地表沉降、干渠沉降等,安全顺利实现下穿。  相似文献   

20.
以国内某盾构隧道下穿既有构筑物为工程依托,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Plaxis模拟盾构隧道开挖的全过程.对施工所引起的沉降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隧道下穿住宅楼时,桩基础会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隧道下穿锅炉房时,左右线开挖后引起的基础沉降都超出了可控范围;隧道在先后下穿住宅楼和锅炉房的施工过程中都存在较大风险。通过研究提出了盾构施工期间技术措施,有效地控制构筑物沉降,以达到相关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