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0 毫秒
1.
对铁路工业系统5年半中发生570例工伤事故进行安全心理学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人的因素导致事故占88.4%,其中事故发生前的心理状态异常、不遵守操作规程、认识过程的心理原因以及个性心理等心理原因,占人的因素的81.8%。因此,工伤事故绝大部分来自于不安全心理引起的不安全行为,只有提高职工安全意识,有效地控制人的不安全心理,才能减少发生事故的不安全行为,预防伤亡事故的发生,这是国内外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对我厂在36年中发生的职工工伤事故进行了统计和通过人、机、环因素回顾性抽样调查分析,发现占95%以上是属于人的因素而造成的事故,即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的。也证明了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是确保工厂安全生产的保证,安全意识淡化、忽视安全管理是造成工伤事故发生的根源。因此,不断地端正人的安全行为,是企业控制和减少工伤事故发生的重要措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为预防铁路行车事故的发生,人们极力寻找其发生事故与不安全行为的内在联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避免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事故。一、不安全心理因素产生的原因笔者分析了100例行车事故,发现有83件是由不安全心理因素引起的。 1.省能的心理因素。大多数事故发生是图方便,嫌麻烦等省能心理状况。如1981年11月7日19  相似文献   

4.
造成工伤事故的原因很多,分析起来大部分人都认为是由于“人”,“物”、“管理”等不安全因素和缺陷的存在,才使事故发生。传统的安全管理特别注重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管理,把它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上,其理论依据是从事故统计的资料中分析:责任事故约占70%。事实上造成事故的原因也确实与此有关。因此投入较大的力量抓人的安全意识的提高,安全技术的培训,提高生产人员的自身保护的能力,显然是十分重要的。很多企业单位生产部门针对本系统的特点,采用了很多方法,创造了许多经验,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降低了工伤  相似文献   

5.
从地铁运营的安全现状出发,指出了可能导致不安全因素的各种心理原因,并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心理与行车安全的关系,总结了如何用安全心理学的知识来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以期对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单元作业推广应用安全检查表安全寓于生产之中,不安全因素是通过生产过程中的单元作业出现的。针对作业条件,控制操作工人的不安全动作。采用先进技术、科学管理是消除造成工伤事故的不安全因素的主要手段。多年来,实践证明发生事故多数属于违反操作规程作业造成的。1982年丹东冶金机械工业公司共发生308起事故中违章作业造成事故占65%;其中3起死亡事故、7起重伤事故。因此,过去对岗位工人只简单地进行安全知  相似文献   

7.
中国煤矿工人体能负荷疲劳与工伤事故煤炭部职业医学研究所(102300)邢娟娟刘卫东张建伟体力负荷过重而导致的疲劳可能是引起事故发生不可忽视的原因。本研究调查矿工劳动负荷现状,分析疲劳对工伤事故发生的潜在影响,提出减少负荷避免重度疲劳和预防事故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根据工伤事故特征提出了统计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原理编制了计算机拟合程序。该程序对于分析工伤事故的原因、进行安全预评价、寻找事故的内在规律,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用事故轨迹交叉论理论对某机械加工企业发生的一起典型工伤事故进行了原因分析、制定纠正及预防措施。通过企业实践,杜绝了此类事故的发生,说明事故轨迹交叉论对于指导事故的预防与控制,进行事故原因调查等工作,都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值得在安全管理实际工作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工伤事故发生率是衡量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指标之一 ,掌握其规律性则可以减少事故 ,甚至消灭事故。为此 ,笔者对青铁分局车辆部门工伤发生的原因及如何采取相应预防措施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 :(1)对 75 3例工伤发生的原因分析可以看出 ,责任心不强违章作业是发生工伤事故的首要原因 ,占 4 4 5 % ;而不使用防护用品严格说也是一种违章行为 ,这 2种原因即占工伤总例数的73 5 %。死亡的 3例全部是违章造成。另外 ,技术不熟练也是造成工伤的重要原因 ,占 2 1%。 (2 )工伤组和无工伤组都认为违章作业是造成工伤的重要原因 (u =1 4 3,P …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我厂事故发生的规律,有针对性地搞好事故预防,减少工伤事故发生,提高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现将我厂1982~1986年5年中发生的工伤事故作一分析。5年间,我厂共发生职工因工伤亡事故206人,每年的事故频数及5年事故趋势见图1。分析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2.
工伤事故的发生是多种多样的,又是相互制约的,为摸索我厂事故发生的规律,吸取经验教训,有针对性地搞好事故预防,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促进生产稳步发展,现将我厂1983~1988年六年中工伤事故716例分析如下。1.事故频数与类别关系见表1。  相似文献   

13.
对264例隧道施工工人工伤事故分析表明发生工伤事故率:(1)年龄以36~45岁组高(3.17%),(2)工种以隧道工高(3.76%),(3)工龄以20~29年组高(2.87%),(4)参加工作时间以1964~1974年的高(3.61%)并且各年龄组、工龄组、工种、不同参加工作年代的工伤事故率都有高度显著性差别(P<0.001)。工伤事故类别以建筑行业四大惯性事故(物体打击、车辆伤害、高处坠落、坍塌)为主,占工伤事故总数的77.65%。工伤事故多发于6月份,并且与人体生物节律三条曲线的周期性变化有较为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结合2016~2020年度安徽省发生的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对涉及到的行业、事故发生时间、触发因素等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并对事故的致因因素、模式、突出问题等要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综合多项有限空间环境事故发生因素,得出结论,导致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第一主因为中毒、窒息;易发季节在春夏两季;事故主导原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对有限空间安全作业的管理主要以人为出发点,加强安全管理的意识形态建立为主、安全措施投入到位为辅的有限空间安全作业指导意见。对有效组织人员安全疏散,减少交通运输、电、热力、仓储业等有限空间事故的人员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加强地下轨道交通工程等有限空间安全作业环境保障管理提供了理论的支持和操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企业生产的主体是工人、工程技术人员。我厂从今年以来安全生产出现的新动向,其表现特征是干部参加劳动的机会增多,发生工伤事故的倾向增高。1~9月份发生的5起轻伤事故中,一线工人1起,三线工人1起,干部3起,占事故总数的60%,是80年代没有的现象。反应了干部在劳动过程中由于思想认识不足和生理上的不适应发生行为过失,也是安技部门没有预料到的新问题。这个“信号”促使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6.
交通环境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交通安全涉及人、车、道路及环境等诸多因素,对交通事故的成因分析表明,驾驶员的责任是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车辆和道路因素。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关于交通环境对事故影响的研究尚不够充分;交通管理部门确定事故原因也主要从人、车2 因素入手,较少涉及交通环境因素。事实上,作为事故的间接原因,交通环境常常通过间接作用影响安全,亦即不良的交通环境诱发人的不安全行为,从而导致人员违章等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按铁路建筑施工现场的特点,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目前铁路建筑业安全管理现状,根据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辅以案例进行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核心和主导因素,对常见和易发事故,加强安全监管,实施安全控制,采取保护措施,消除隐患,减少和预防事故的发生。不断改善工作环境,从而提高建筑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增长,企业年度工伤事故频率连年下降,但事故严重率逐年增加,初看有些奇怪,细想不仅不怪,反而暴露了安全生产管理中被人忽视而又重要方面。笔者以机械制造行业为例,浅述事故频率降低而严重率增加的真正原因和防止措施,供兄弟单位参考。一、原因 1.轻伤者不轻易报工伤随着考勤制度的加强,伤势较轻的同志不愿意报工伤。因为现在各单位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制,直接影响受伤人员和单位的奖金,只要伤者不伤筋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高铁行车安全关键工种作业过程中,不安全行为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并有效预防和控制这些行为,在改进传统通用失误模型系统(GEMS)的基础上,选择动车组司机和动车组机械师2个典型工种,收集这2个工种经常发生的违章违纪事故资料,将事故原因从人的角度进行分层次分析研究。研究结果为高铁管理者加强安全管理提供参考,为高铁运行作业一线职工提供主动安全防范的建议,以便更好地进行高铁运营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20.
现代安全管理理论认为,“人、机、环境、管理”是事故系统的四大要素,“人、物、能量、信息”是安全系统的四大要素。不难看出,人则是安全的关键环节。在生产实践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如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等,都是发生事故的最主要原因。为了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在管理中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采取科学、合理措施,加强施工过程作业人员的安全行为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