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依托工程实际情况,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气候特点、土壤类型以及地形地貌,从草种选择、施工工艺等方面介绍和探讨道路边坡喷播植草防护技术在道路边坡防护中的应用。边坡绿化防护已经成为公路边坡防护的主流,绿化就像公路的绿衣,不仅能美化道路环境,还能对裸露的边坡进行植被恢复和绿化。只有做好基础的边坡防护工作,才能更好的保证绿化植物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结合倒淌河至共和及共和至茶卡两个项目的区域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植被等特点,谈西部高速公路设计新理念。  相似文献   

3.
青藏公路茶卡至诺木洪段路域生态环境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估青藏公路建设对公路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借助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对青藏公路茶卡至诺木洪段公路两侧300m范围内的土壤类型、植被情况、野生动物分布、土地利用情况和土壤侵蚀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公路沿线区域河流数量很少,水热条件差,植被自我恢复能力较弱,植被覆盖度中等,荒漠化严重,生物多样性为一般水平。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松山自然保护区特点,结合冬奥会要求以及全国首批绿色高速公路的建设要求,通过对冬奥赛区延崇高速沿线及周边山区土壤进行综合调查分析,根据不同坡面类型特点,配置适合的基质类型,起到土壤重构效果;采用工程废渣为原材料,构建多孔质混凝土生态骨架基础层,实现资源再利用和地形的修复;对周边区域进行植被调查和筛选,结合近自然修复理念,综合选择了荆条等乡土植物,起到了良好的植被修复效果。该技术充分利用了工程废渣,实现了固体资源化再利用;工程废渣等提高了坡面基质的稳定性;多孔结构能够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空间,筛选的具有优良特点的乡土植物,能够将植被修复措施与工程修复措施相结合,丰富了高陡边坡的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稳定且物种多样性增加,同时植被修复模式在后期少维护,少管理,经济成本低。  相似文献   

5.
在今后的数十年里,在复杂地形条件下修建公路的情况会越来越多,高填深挖、开山通路是难以避免的;同时工程建设所面对的气候、地质状况也更加复杂,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而环境的反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工程建设破坏沿线生态系统、植物覆盖层消失、边坡裸露在大气环境中,不仅可引起水土流失,还能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危及行车安全。采用植被固坡可以弥补传统工程措施的不足,在实现固土护坡的同时,还能恢复生态环境。本文针对公路边坡的植被防护技术展开研究,介绍植被防护技术理念、技术的发展,提出植被防护的基本原则,并结合工程提出边坡植被防护设计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6.
以G214线共和至结古公路沿线200m范围土壤为例,通过室内试验测定其使用保水剂后土壤含水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保水剂的初次吸水效果显著,可为公路绿化初期植被生长提供一定的水分,但重复吸水率效果不显著。建议在后期施用有机肥或种植固氮植物,以提高土壤基础养分,保证绿化植被生长所需。  相似文献   

7.
翻桨现象是道路的病害之一,并且发生的频率范围都很大,掌握了翻浆的原因,对每项道路工程从设计到施工都依据科学,运用正确可行的方法进行设计和施工,考虑路线经过地段的土质、水文及地质等情况,考虑该地区的气候、温度、地质、地理等情况。在施工过程中讲求科学施工方法,做到统筹管理、合理设计、科学施工,只有这样,翻浆现象才能够根除,从而减少道路病害。  相似文献   

8.
信息速递     
正1上合组织成员国共促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7月5日至6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实施前景及对区域互联互通的影响"圆桌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和联合国亚太经社会(UNESCAP)联合主办,旨在推进《上合组织成员国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的实施,促进区域交通运输互联互通。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率中方代表团出席会议并作了题为"弘扬丝路精神推进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互联互通"的主旨发言。上合组织成员国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研究机构、道路运输协会的专家和代表,以及白俄罗斯、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平西高速公路绿化为例,从实践中分析植被恢复中遇到的问题,在本地区进行绿化,其覆盖率比较低,依据生态学理论和原理,结合生产实践,考虑到本地区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土壤盐碱比较重,通过筛选抗逆性强的植物,特别是耐盐碱能力强的植物材料,采用土表覆盖和改进植被恢复工艺,提高植被恢复水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托福建省莆永(泉州段)高速公路B2合同段建设项目,主要对沥青路面的裂缝类型以及成因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针对当地气候条件及道路等级就沥青路面裂缝的防治对策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1.
文章根据攀西干热河谷地区特殊自然气候条件,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了高速公路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植被恢复技术,不仅对西攀高速公路环境保护及植被恢复具有较大的指导作用,也为相似地区公路建设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传统固沙技术和自我开发的沙袋沙障、土工方格沙障及沙埂沙障对对路域工程扰动区所产生的沙害进行了治理,同时结合植物措施恢复植被;结果表明:砾石沙障中植被恢复明显有所好转,沙障内的植被覆盖度由治理前的5%提高到了25%,物种丰富度增加了4倍。在两年的植被恢复过程中,低立式沙柳沙障的植被恢复效果最为明显,其生长的植被以较高级的生物种组成,生态稳定性较强,低立式菱形沙柳沙障、土工方格沙障次之,沙埂沙障以及化学固化剂的效果较差,化学固化剂沙地的植被盖度仅为8%,植被组成单一、多样性不高、盖度低。在沙障内随机栽种的樟子松的成活率达到90%,保存率达到了85%,樟子松长势良好,在固化剂沙障中樟子松的生长较差。1.0m×1.0m沙袋沙障中人工植被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也达到了80%和70%,优于1.5m×1.5m和2.0m×2.0m沙袋沙障。通过两年的生长扰动区内沙害已基本消除,植被恢复效果明显,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保证了道路的正常通行。  相似文献   

13.
土壤是植被生长的基础,提供着植被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各种营养元素,植被同时也参与土壤的形成,改善土壤的性状。黄土丘陵是我国黄土高原上的主要黄土地貌形态。它是由于黄土质地疏松,地表植被和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加之黄土高原地区雨季集中于七、八月份、降水强度较大,被地表流水冲刷形成的。由于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森林植被大量减少,成为我国生态系统退化最为严重的区域,严重制约着该区域农林业生产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植被恢复建设成为国家、地方政府及科研人员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试图以植被恢  相似文献   

14.
关于炭质岩边坡绿化目前国内外研究不多,还局限在传统的移植客土播撒草种的边坡绿化方式上,而且实践证明传统的绿化方法不适用于炭质岩边坡,植被生长期长,绿植稀疏,护坡效果不佳,后期维护工程量大。文章认为通过添加植被混凝土改良基质,播种黄花槐等耐酸性植物的植被混凝土护坡绿化技术可以实现工程建设中炭质岩坡面防护和绿化两大功能的有机结合。植被混凝土层具有一定护坡强度和抗冲刷能力,在不龟裂、不流失的同时,又能营造良好的植物生长环境,使植被四季常青,自然生长。  相似文献   

15.
黄河冲积平原土质多为粉质土,路基的防护,尤其是高填路基的防护问题比较突出.通过对路基边坡的土质特性、侵蚀特征及自然植被分布进行了实地调查与研究,筛选出适宜的植物护坡品种,提出多种防护方案.并在京福高速公路(济南-德州段)进行了实地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海拔多年冻土区域,具有气候复杂多变、工程地质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冻土环境不稳定的区域特点。寒区公路建设常常引发边坡失稳病害,边坡支护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基于COMSOL软件中的(PDE)模块建立方程,进行二次开发,建立周期为10d的冻结模型,通过软件的二次开发,以青海省祁连山中段的冻土为例,建立冻结过程中格宾石笼挡土墙的位移场、水分场、温度场多场耦合的研究,得到格宾石笼挡土墙在高寒地区的冻结特性。基于格宾石笼挡土墙在高寒地区海拔高、低温低等气候特点,结合COMSOL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格宾石笼挡土墙和土层的多场耦合,得到冻结过程中结冻深度为1.2m,结冻区温度为-4—-1℃,分析了冻土路堑中温度场与水分场和位移场的分布和变化规律、最大位移等数据,为高寒地区道路役性能提供了数据支撑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道路建设往往导致原生植被和动物栖息地破坏,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介绍草皮移植护坡技术.  相似文献   

18.
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既包括对区域城乡客运一体化实现能力的预估评价,又包括对区域已有体系的现状评价,还包括对区域实施城乡客运一体化的运营状况评价。场站布局体系现状评价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场站布局体系现状评价是对一个区域的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场站布局能否实现保障能力的评价。城乡道路客运场站是为旅客提供中转换乘、售票、候车等服务的交通场所,是城乡道路客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高速公路边坡水土保持的研究,主要论述边坡水土保持植物防护设计的应用,从高速公路水路流失的特点出发,指出边坡为公路水土流失重灾区。进行植物防护设计不仅能够达到防护效果,还有利于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并介绍了高速公路边坡水土流失植物防护技术设计原则。最后通过实践分析,对植物防护做出具体设计,为今后同类工程的水土保持措施布局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贵阳市南环线边坡绿化护坡为例,从植物选择、施工材料要求、施工工艺流程等方面介绍乔、灌、草植被砼护坡绿化关键技术。通过采用该技术可解决贵阳南环线高等级公路岩石边坡防护与植被恢复的技术难题,快速绿化岩石边坡,形成"以绿为主,乔灌草结合,多树种、多层次结构"的近自然生态景观,从而达到对高速公路岩石边坡进行植被恢复和坡面防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