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梯形轨道减振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结合北京交通大学地下轨道实验室的减振实验,从理论推导与实验结果分析两个方面来研究梯形轨道的动力响应特性及减振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梯形轨道具有良好的减振性能。对28 Hz以上频段引起的振动,减振效果可以达到40多dB,可用于振动敏感区域的地铁隧道减振。为梯形轨道能够应用于地铁隧道减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地铁A型车辆在不同等级减振轨道上行车时的动力学特性,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以深圳地铁某线路实际铺设的不同等级减振轨道为研究对象,建立考虑不同等级减振轨道的地铁A型车辆-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分析不同等级减振轨道下车辆-轨道耦合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相对于铺设其他两种等级减振轨道,铺设高等和特殊减振轨道时车体的垂向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增幅超过30%,车体垂向Sperling平稳性指标增幅超过5%;钢轨垂向位移增加明显且钢轨垂向位移的标准差增加了约3倍。主要结论为:采用高等级减振轨道会一定程度恶化车辆动力学性能和乘客乘车环境,在实际选取不同等级减振轨道时应综合考虑地铁车辆的行车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介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减振现状特征;从轨道减振产品设计缺乏技术储备、缺乏统一的轨道减振产品评价体系和认证机构、环境评价工作局限性方面分析现阶段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减振存在问题;阐述加强轨道工程整体安全性、建立轨道减振产品评价体系和认证机构、研究切合实际的环境振动预测方法,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减振措施科研力度、探索减振新技术等方面提出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减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随着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其带来的振动和噪声问题不容忽视。分析了轨道振动和噪声的来源与控制方法,并从轨道结构出发,对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减振降噪技术做了综合论述,并提出对减振要求不同的地段应选择不同类型的轨道结构,为轨道减振降噪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梯形轨道减振性能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北京交通大学地下工程实验室的减振试验,从试验结果分析、数值模拟2方面来研究梯形轨道的动力响应特性,试验结果和数值模拟都表明梯形轨道具有良好的减振性能:对28Hz以上频段引起的振动,减振效果可以达到40多dB;在对低频振动要求不太严格的地方,梯形轨道完全可以实现减振降噪的功能;为梯形轨道能够应用于地铁隧道减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插入损失是评价轨道减振效果的重要指标,与轨道所受荷载形式及测试环境密切相关。为分析轨道减振性能的室内试验中预载对动力响应及减振效果的影响,建立了简化的理论模型实现定性分析。同时,基于实验室定点锤击试验定量分析了预载值对条铺、点铺两种浮置梯式轨道减振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体刚度符合设计标准条件下,减振产品刚度越低其减振效果越好。施加预载会导致轨道减振元件刚度变化,显著改变系统的振动特性,降低减振轨道的工作频率。锤击荷载作用下,浮置梯式轨道系统的插入损失随着预载的增加而增大,当预载值达到一定程度后,Z振级插入损失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7.
减振型板式无砟轨道轨道板受力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减振板式无砟轨道的结构组成和计算参数,建立了梁体有限元计算模型,计算分析了列车荷载作用下减振板式无砟轨道的受力,考虑轨道板受温度梯度荷载、桥梁挠曲变形,在制造、运输和施工时对减振轨道板的受力影响,对轨道板在这些因素下的受力进行了分析,为结构设计提供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地铁车辆在不同减振轨道结构上的动力学性能,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考虑不同类型减振轨道的地铁车辆-减振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基于动力学仿真,对比分析地铁车辆在4种常用减振轨道上的横向稳定性,以及直线和曲线段的轮轨动力学性能.结果 表明:减振轨道结构参数对地铁车辆横向稳定性有很大影响,弹性扣件减振轨道上车辆的轮轨安全性指标略小于其他3种减振轨道.  相似文献   

9.
ER组合无碴轨道减振性能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落锤冲击试验,研究ER组合轨道结构的减振性能,并与普通短轨枕轨道的减振性能进行对比,说明只有综合考虑轨道部件刚度、阻尼和质量的匹配,才能发挥减振轨道结构的减振特性。  相似文献   

10.
梯形轨枕的减振特征及论证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轨道系统的减振理念,一般以改变质量-弹簧系统来实现,而梯形轨枕轨道,不但利用这一理念特征,还利用提高轨道刚度而减振的理念特征。通过车辆-轨道-构造物系统化减振的论证,分析新减振理念的特征和必要性,并通过对模拟计算和实际测试结果的分析,验证梯形减振轨枕开发理念的正确,说明其减少维修量降低综合运营成本,有利减振降噪的极高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