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冲淤变动型沟谷泥石流是我国西部公路沿线致灾最强烈的泥石流类型,通常表现为对公路构建筑物的冲击和淤埋毁损.笔者从地貌条件、物源及动力条件3方面出发对该类泥石流的形成条件进行了研究.泥石流沟长宽比小于5 0并且具有较大的形成区、大比降的流通区、宽缓的沉积区是该类泥石流形成的地貌条件;丰富且稳定性差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及工程弃渣是该类泥石流形成的物质条件;前期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的有机结合或较高的日温度是该类泥石流形成的动力条件.研究成果丰富了公路泥石流学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2.
公路泥石流研究综述(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石流既是一种典型的公路水毁类型,也是公路水毁的主要动力.基于对国内外大量泥石流研究成果的分析,本文作者将其研究现状概化为泥石流学科体系及分类、泥石流形成条件、泥石流模型、泥石流运动及冲击、泥石流磨蚀作用、泥石流防治技术、泥石流试验和泥石流灾害评价与预测等8个方面.本文主要对泥石流磨蚀作用、泥石流防治技术、泥石流试验和泥石流灾害评价与预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评价,探讨了公路泥石流学中对冲淤变动型沟谷泥石流防治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
以汶川县两条主要交通干线(都汶公路和省道303)沿线60条泥石流沟为研究对象,通过多次实地调查和室内试验分析,对汶川地震后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危害类型及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震后地质地貌、岩土物质基础的不稳定性,以及高强度降雨与泥石流物源区的相互作用是震后泥石流的主要控制条件;公路沿线的泥石流危害以冲毁或淤埋公路,或堵塞、挤压河流,及形成灾害链等3种类型为主;地震后,泥石流流体以黏性为主;临界降雨量降低,发生于面积较小流域,并具有高频性与群发性特点。  相似文献   

4.
泥石流既是一种典型的公路水毁类型,也是公路水毁的主要动力.基于对国内外大量泥石流研究成果的分析,本文作者将其研究现状概化为泥石流学科体系及分类、泥石流形成条件、泥石流模型、泥石流运动及冲击、泥石流磨蚀作用、泥石流防治技术、泥石流试验和泥石流灾害评价与预测等8个方面.本文主要对泥石流磨蚀作用、泥石流防治技术、泥石流试验和泥石流灾害评价与预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评价,探讨了公路泥石流学中对冲淤变动型沟谷泥石流防治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
公路泥石流研究综述(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泥石流既是一种典型的公路水毁类型,也是公路水毁的主要动力。基于对国内外大量泥石流研究成果的分析,笔者将其研究现状概化为泥石流学科体系及分类、泥石流形成条件、泥石流模型、泥石流运动及冲击、泥石流磨蚀作用、泥石流防治技术、泥石流试验和泥石流灾害评价与预测等8个方面,本文主要对泥石流学科体系、形成条件、泥石流体模型及泥石流运动及冲击作用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价,强调建立公路泥石流学的必要性,为有效防治公路泥石流奠定重要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
泥石流既是一种典型的公路水毁类型,也是公路水毁的主要动力.基于对国内外大量泥石流研究成果的分析,笔者将其研究现状概化为泥石流学科体系及分类、泥石流形成条件、泥石流模型、泥石流运动及冲击、泥石流磨蚀作用、泥石流防治技术、泥石流试验和泥石流灾害评价与预测等8个方面.本文主要对泥石流学科体系、形成条件、泥石流体模型及泥石流运动及冲击作用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价,强调建立公路泥石流学的必要性,为有效防治公路泥石流奠定重要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7.
公路特大型泥石流治理综合模式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公路特大型泥石流是迄今尚未解决的公路病害,遵循公路泥石流防治的特殊性所开发的速流结构、底埋隧道、翼型墩汇流技术及糙桩技术是该类泥石流极其有效的防治技术.笔者根据这些单体技术构建了4类综合治理模式,即1)拦渣坝 速流结构,2)底埋隧道 速流结构,3)翼型墩汇流结构 底埋隧道,4)糙底群桩 速流结构,对每类综合模式的适用条件及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从1999年以来实施了多个示范工程,显示出极其良好的治理效果,为同类型的特大型公路泥石流治理提供了重要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8.
矿山泥石流灾害成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矿山泥石流是由于矿产资源集中开采所诱发,主要分布在矿产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区。结合国内部分矿山开采过程中频频发生泥石流事故,初步分析了矿山泥石流的发生机理,指出地形地貌,丰富松散的固体物质,水动力条件及人为因素是形成矿山泥石流的必备条件,对矿山泥石流形成过程进行了论述,提出了相应的工程控制措施,并对今后矿山泥石流研究的方向和内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山区公路水毁机理与抗毁结构分析——以凉山地区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凉山地区境内的公路水毁为例,对山区公路水毁发育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针对本地区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以及气象水文条件提出了有效的路基抗毁结构,研究表明,按不良地质现象及力学机制可将该区的公路水毁分为4类:重力剪切破坏型,泥石流诱发型,河流破坏型和地基失效,这一成因研究丰富了公路水毁学的科学内函。  相似文献   

10.
公路特大型泥石流是迄今尚未解决的公路病害,遵循公路泥石流防治的特殊性所开发的速流结构、底埋隧道、翼型墩汇流技术及糙桩技术是该类泥石流极其有效的防治技术[1,2].笔者根据这些单体技术构建了4类综合治理模式,即1)拦渣坝+速流结构,2)底埋隧道+速流结构,3)翼型墩汇流结构+底埋隧道,4)糙底群桩+速流结构,对每类综合模式的适用条件及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从1999年以来实施了多个示范工程,显示出极其良好的治理效果,为同类型的特大型公路泥石流治理提供了重要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陇南地区G212线宕昌境内泥石流形成的地质、地形条件及危害分析,提出了在公路设计、施工、养护等方面,对泥石流的防治原则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泥石流淤埋路段战备浮桥及其架设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申请号:CN200910103181.X申请人:陈洪凯,唐红梅内容简介:公开了一种泥石流淤埋路段战备浮桥,它包括:承载墩、连系杆,多个承载墩成两列对称分布,各承载墩之间通过连系杆连接构成承载体系,在承载体系上铺设有木板;本发明还公开了基于泥石流淤埋路段战备浮桥的浮桥架设方法。  相似文献   

13.
凉山地区公路沿线滑坡、泥石流发育的基本特性及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散体滑坡、泥石流是凉山境内公路沿线主要的地质灾害及水毁类型 ,其发育既与地质地貌环境密切相关 ,又受控于区域新构造应力场 .滑坡、泥石流耦合发育、共同作用 ,加剧了公路灾害的发生频度及强度 .不良的人为工程及社会、经济活动激化了该地区滑坡、泥石流的发育进程 .公路沿线滑坡、泥石流的治理应坚持“疏排结合、多种工程措施并举”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西部山区地质灾害频发,公路选线必须考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影响,217公路通过天山北坡中高山区,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危害线路的运行安全,因此,基于泥石流形成区的活动特征,进行公路的选线和工程整治措施,为线路的安全运行打下可靠基础。  相似文献   

15.
泥石流淤埋桥梁后的毁损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穿越泥石流沟的公路桥梁、路基路面及相应防护结构极易被泥石流冲击及淤埋毁损。基于泥石流两相流模型,以被泥石流淤埋的桥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新近泥石流沉积物流变固结的机理,并且推导了泥石流沉积物流变固结的力学公式,最后结合数值模拟软件进行现场实例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泥石流淤埋毁损桥梁的力学机制,为公路工程人员防治泥石流灾害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兰渝铁路途经的甘肃陇南地区属泥石流多发区,该地区地质构造形态多样,基于对铁路沿线泥石流区的地质、地貌形态综合分析,对泥石流堆积体分类并归纳其工程特性,提出了隧道施工中的工程应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释放的巨大能量导致震区地表岩体产生了强烈的扰动和破坏,许多震前非泥石流沟转化为大规模高频泥石流沟。鉴于震区近年来频发的泥石流灾情,以汶川主要公路沿线(都汶公路和省道303)泥石流沟为研究对象,依据震后泥石流形成条件与活动特征,遴选出影响泥石流发生的关键因子,运用灾害熵理论模型,考虑因子相互之间的影响,计算各个因子的权重,对研究区泥石流进行敏感性区划。分析结果表明:较高敏感性的泥石流沟谷多达47条,占总数的78.3%,且集中分布在中央断裂的上盘,特别是以映秀为暴雨中心的峡谷地带。分析结果可作为震区泥石流防治,灾区重建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5·12”汶川地震导致唐家山高速滑坡堵江,形成唐家山堰塞湖.经过6月10日正常泄流后,堰塞坝体右岸还存在唐家山残留山体稳定性以及附近大水沟、小水沟泥石流等潜在危害.现场实地调查显示,受地震影响,大水沟、小水沟及无名沟沟域内崩塌和滑坡发育,形成了极为丰富的松散物源,具备发生坡面和沟谷泥石流的所有条件,也成为唐家山堰塞湖成功泄水后,仍对堰塞湖正常利用起控制作用的严重地质灾害隐患点之一,“6·14”和“9·24”2次大规模泥石流又导致通口河分别堵江断流4和17h.在查明唐家山堰塞体右岸3条冲沟内松散物源分布及稳定性的基础上,重点结合“9·24”泥石流发育状况,对大水沟、小水沟和无名沟泥石流的发育特征及其动力学特性,尤其是在不同降雨频率下一次冲出泥石流时唐家山堰塞坝体泄水槽的堵江状况及溃决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3条冲沟形成泥石流堵江后,一次全溃决的可能性很小,其溃决模式为“扇缘部位首先过流→水流挤压左岸并淘刷左岸堰塞体→逐级冲开堆积扇”.这一模式对震后地震灾区泥石流的研究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公路地貌区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依据甘肃地貌类型及公路地貌形态分类研究成果,遵循一般自然区划方法,拟定甘肃公路地貌区划的原则、分级指标体系,提出甘肃公路地貌区划方案.  相似文献   

20.
凉山地区公路沿线滑坡,泥石流发育的基本特征及治理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散体滑坡、泥石流是凉山境内公路沿线主要的地质灾害及水毁类型,其发育既与地质貌环境密切相关,又受控于区域新构造应力场.滑坡、泥石流耦合发育、共同作用,加剧了公路灾害的发生频度及强度.不良的人为工程及社会、经济活动激化了该地区滑坡、泥石流的发育进程.公路沿线滑坡、泥石流的治理应坚持“疏排结合、多种工程措施并举”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