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燃料电池汽车因为其自身特性的原因,在散热上同传统内燃机汽车相比面临着更严峻的问题,散热器的散热可以考虑通过加大风扇的功率、增加散热器的面积以及改变散热器的布置位置来实现,上述3种措施在某款燃料电池轿车上得到了实际应用,经试验验证,证明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燃料电池发动机水热管理系统的计算及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燃料电池水热管理系统的计算,利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对燃料电池发动机的散热器进行了匹配性检测,达到了辅助设计的目的。在分析中,对散热器模型分别建模和计算,总结出热流密度在管束中的分布规律,并结合对管束热流耦合场的建模和计算,得到了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相似文献   

3.
周奕  陈建利  赵阳  许思传 《上海汽车》2010,(1):19-20,48
以某型燃料电池客车为研究对象,对其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散热量进行设计计算。根据已有的冷却风扇的性能曲线以及散热器的管路阻力曲线确定风扇的工作点,从而确定流通风速。根据已编制的散热器散热能力的计算程序计算冷却系统的散热能力,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为改进目前的客车散热器散热能力的计算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大功率发光二极管(LED)对结点温度要求控制严格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导热板+热沉的散热技术来满足LED前照灯散热封装的方法。利用恒温箱模拟车灯所处发动机舱的环境温度,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方法研究了芯片结点温度随环境温度、导热板长度、散热器倾斜角度、芯片封装深度变化的规律。试验值与数值模拟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5.
随着燃料电池汽车在国内外的推广和应用,其存在的问题不断出现,其中由于燃料电池散热系统中冷却液电导率过高导致整车高压绝缘检测无法通过的问题亟待解决.针对散热系统中冷却液电导率过高问题展开研究,重点对散热器本体及所含成分和冷却液成分进行分析,发现助焊剂在液相环境中会释放导电离子,散热器内表面在加工过程中残留的助焊剂是导电离子的主要源头;冷却液电导率提升主要集中在冷却液初始循环阶段,其中的导电离子与助焊剂中成分相同.  相似文献   

6.
燃料电池运行温度易受到本身功率加减载、环境温度变化等影响。针对燃料电池运行温度变化的复杂性,设计了一种基于预测式智能PID算法的温控策略,该策略可较好地消除不确定因素对燃料电池运行温度的影响,运用在实际燃料电池系统中,可满足燃料电池散热需求和恒温温控目的。  相似文献   

7.
鉴于由冷凝器、散热器和冷却风扇组成的汽车散热组件的布置直接影响整车的散热性能,本文中以提升进风量为目标,对某车型的冷凝器、散热器和冷却风扇三者间的距离关系进行优化。首先采用计算流体力学仿真,比较了冷凝器单独前移和冷凝器与散热器一同前移两种方案,发现后一种方案能更好地提升散热组件的进风量。然后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冷凝器、散热器和冷却风扇的间距进行优化,获得散热组件的最佳布置方案。最后实车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与原车相比,优化后工况Ⅰ和工况Ⅱ下的散热器进风量分别提高了29.95%和4.54%,改善了整车的散热性能。  相似文献   

8.
针对车用铝制散热器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易发生渗漏的问题,通过试验研究对铝制散热器的渗漏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散热器中缺少冷却液时,因散热管带两侧流场分布不均,造成两侧散热管带因冷热交变导致的形变量不同,由于受到上、下水室的刚性约束,形变量较大一侧的散热管带易发生疲劳开裂,造成冷却液渗漏。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某重卡为研究对象,重卡由于行驶路况复杂、环境恶劣、载货量较大,在夏季高温天气存在散热能力不足,发动机"开锅"现象,导致发动机无法正常工作。现使用KULI仿真软件进行分析,对冷却系统部件(散热器大小、风扇尺寸)进行整改,并进行整车热平衡试验满足发动机在扭矩点和功率点极限工况下许用环境温度,解决了发动机水温过高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基于某燃料电池乘用车的热管理系统模型,计算了该乘用车在匀速、加速、爬坡和不同环境温度下的整车热管理系统的工作特性。可以看出:燃料电池工作温度低、热负荷大,热管理系统无法在全工况满足燃料电池系统散热的需求。在现有的热管理技术条件下,可通过提高燃料电池的工作温度、增加迎风空气流量等方法来增加整车热管理系统的散热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