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未来海战中无人潜器将展现出举足轻重的作用。除了避免作战设备和人员的损伤外,无人潜器还具备扩展潜艇探测和作战平台的特点,从而成为在近海危险条件下进行远程作战潜艇的倍增器。目前美国海军已经将第一代无人潜器装备到“洛杉矾”级潜艇上用作近距离水雷探测,其后的研究将以可重组任务的无人潜器为重点。与此同时,英国也在积极研究如何将无人潜器转变成为水下网络中心战的一部分,并正在开发以Marlin技术为基础的无人潜器。  相似文献   

2.
翻江倒海的水下“特工”水下无人航行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无人航行器已经成为日益重要的作战工具。在最近的巴尔干和阿富汗战争中,无人飞机已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但是,无人航行器在海上所起的作用也同样重要。水下无人航行器能改变未来水下战争的模式。最近十年来,潜艇在水下战争中的任务已经改变。冷战时期深海作战的任务在很大程度上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潜艇在沿岸海域作战以支援联合远征军事行动,潜艇的活动范围是更、有效的“准备作战区域”。与此同时,当前的政治环境要求把高价值作战平台及其乘员的危险减到最小程度。这些因素推动了作为潜艇秘密“作战助手”的水下无人航行器的开发。利用水下无人航行器,潜艇能在有障碍且有潜在危险的沿岸海域支援远征部队。美国海军已配备了第一代潜射水下无人航行器,用于执行水雷秘密侦察任务,2005年左右将引入下一代系统。美国海军水下作战中心认为,水下无人航行器为未来海战(特别是网络中心战)展示了巨大的希望。在网络化战斗群中,潜艇能够发射和回收水下无人航行器,极大地扩大艇载传感器和武器的覆盖区。这些秘密的航行器可以在水下或水面活动,收集情报、绘制作战区域地图、识别和跟踪感兴趣的目标并最终发射武器。美国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已公布了“海军水下无人航行器总计划”,确定了海军水下无人航行  相似文献   

3.
王麟 《航海》2005,(3):23-25
美国海军年初颁布《无人潜航器总体规划》,为无人潜艇的发展注入一支强心针。美军希望到2020年将有1000艘无人潜艇参与未来的水上作战,届时将有一支强大的水下无人舰队帮助其继续称霸海洋。  相似文献   

4.
水下无人作战系统将是潜艇之外最主要的水下作战平台,但它的武器控制与传统水下有人作战平台武器控制存在明显区别,在实际使用前仍面临诸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从水下无人作战系统武器控制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技术挑战,水下无人作战系统武器控制原理和关键技术等方面对水下无人作战系统武器控制进行综合分析,可为水下无人作战系统及其武器控制系统设计和使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UUV等水下无人装备及技术的不断发展,水下无人装备在作战领域逐渐深入,探索潜艇与UUV协同的作战概念对于牵引水下装备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DoDAF(Department of Defense Architecture Framework)框架和SysML语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建立潜艇与UUV协同作战概念描述方法,对潜艇与UUV协同反舰的作战概念进行了顶层、规范化的描述,可为潜艇与UUV协同作战概念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了 2 1世纪的海上战争特点和潜艇可能担负的作战任务的基础上 ,对潜艇作战对导弹武器的种类及其主要技战术性能的需求进行了探讨 ,认为对陆攻击导弹、反舰导弹、反潜导弹和防空导弹将成为潜艇未来武器装备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潜艇未来可能担负的作战任务对导弹武器的技战术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对潜艇作战系统进行了特性分析,从使命任务、作战样式、系统功能和系统组成等方面简要阐述了潜艇作战系统的特点,指出了在未来潜艇作战系统设计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需要重点对待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8.
谢可希 《国外舰船工程》2001,(5):47-48,F003
主要探讨核潜艇对其作战负载。21世纪的海上战斗舰艇毫无疑问将选择潜艇。当各种大小型水面舰艇花费大量的财力来减小其雷达能见度时,潜艇对各种反潜武器越来越隐蔽。在冷战期间潜艇是执行多种任务的最合适的平台,正在发展的技术使其具备更多能力,所需的空间和重量越来越小,对执行各种任务的适应性显著增加,随着潜艇抗破损性能的增强,潜艇持续作战的优势也在加大。  相似文献   

9.
日益发展和日益复杂的地区和沿海作战态势,向现代和未来潜艇提出了严重的挑战。重新强调非反潜作战任务,以及先进的威胁性武器在国际间进一步扩散,构成了这一挑战。回应这种挑战要求潜艇系统设计人员开发出能力更强的潜艇作战系统,而且这一系统能在较小的艇体内由较小的艇员操作。未来潜艇作战系统设计必须实现高度自动化,使许多任务可由操作员同时实施,并且具有附加的保持作战使用优势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潜艇作战信息资料数据库的功能、任务、内容及技术实现的要求,探讨了潜艇作战信息资料数据库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及开发潜艇作战信息资料数据库系统的步骤。  相似文献   

11.
《江南集团技术》2003,(3):48-48
介绍了美国海军水下作战中心(NUWC)正在用Manta试验运载器(MTV)来论证及评估开发未来的水下无人运载器(UUV)。设想将整个UUV固定在潜艇的首部,可以放出执行侦察、通信甚至作战等诸多任务,又能回收固定在宿主船的外壳上。如水下无人通信运载器(UUCV)可用于水下声通信,水面无线电波联系等;其尺寸可以为53英寸/70磅至重型鱼雷。在文中一张构想图中,则在UUV上还有4个鱼雷发射管。图5。  相似文献   

12.
水下无人航行器(UUV)是一种发展迅速的新型作战力量,将推动未来战争形态由信息化战争向智能化战争转变,成为海军作战力量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被动声呐方程,对潜艇与UUV的探测能力建模估算,得出UUV在与潜艇的对抗过程中,除了不能先发现安静型潜艇外,对其余类型潜艇均可以先敌发现。同时,对UUV规避潜艇开展运动建模,设计正交实验,对不同探测距离、不同UUV航速、不同转向时间、不同初始距离、不同潜艇航速和不同航行夹角下UUV与潜艇间相对距离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进行了仿真计算。  相似文献   

13.
提升潜艇兵力体系作战能力,是潜艇兵力适应打赢信息化条件下海上局部战争的必然要求。依据潜艇体系作战能力的评估目的,构建了与之相适应的评估指标体系,确立了以综合集成法为主的潜艇体系作战能力评估方法,可为潜艇兵力提高体系作战能力,有效履行新时期历史使命和任务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洛杉矶”级和“海狼”级潜艇作战能力十分强大,生伤深海各种作战任务,但是,在现有预算资金的限制下,海军需要一种模块化设计的新型潜艇,以满足海岸线附近海区作战任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美国海军为提高潜艇部队沿海作战时的警戒与侦察能力,将利用新型情报收集系统改进现役潜艇。 美参联会最近的研究表明,2015年前,现阶段的高强度作战形势要求海军须保留68艘潜艇,而不是原先计划的缩编至50艘。研究还表明,在不断增加的潜艇部署中,大多数将用来执行情报收集、监视与侦察(ISR)任务。因此,从2002年财政年度开始,海军的重点是提高现役潜艇的情报收集和探测能力。  相似文献   

16.
潜艇特种作战负载可分为干式输送平台、湿式输送平台和无输送平台3类,战时可为各国海军的水下蛙人投送、侦察和攻击等特种作战任务提供支撑。随着各国对特种作战理念愈加重视,潜艇特种作战负载技术成为各国的发展重点,其中以美国潜艇特种作战负载技术最为成熟。本文主要对美国等国外海军潜艇特种作战技术发展进行梳理,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潜艇的隐蔽性和攻击的突然性特点使其在现代战争环境下有很强的威慑力:后勤补给舰和运输船在潜艇面前就像小菜一碟,即便航空母舰、巡洋舰等大型作战舰艇对潜艇也颇为忌惮。现代潜艇不但能执行传统的攻击、破交、布雷和侦察封锁等作战任务,而且还能携带巡航导弹执行精确打击和战略打击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目前,日本在军事大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日本海上自卫队已经拥有亚洲地区最大的导弹驱逐舰队和最大的反潜巡逻机队,但日本对这样的实力仍不满足。据日本媒体近日披露,为阻止来自海上的入侵和攻击,2007年1月刚升格的防卫省又制定了无人水面艇及无人潜艇发展计划,其中无人潜艇是重点,包括研发海底通信技术和自动航行控制技术等,相关试验预计在2013年完成,6年研发共投资60亿日元(约合6000万美元),之后海上自卫队将开始部署无人潜艇。防卫省的构想是,将无人水面艇和无人潜艇相结合,共同执行追踪武装间谍船、搜索和清除水雷、海底调查以及监视入侵港湾和沿岸的敌方特种部队等任务。无人潜艇是当前军事强国正在研究的前沿武器装备,它的出现无疑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未来海战的格局。日本水下无人舰队的目标指向东北亚邻国,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战场环境感知、目标警戒探测、信息处理、信息保障、隐蔽通信、协同作战、辅助决策、交战控制和任务重构等几个方面提出网络中心战对潜艇作战系统的能力需求,并提出未来潜艇作战系统发展思路,可为未来潜艇作战系统研究提供重要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潜艇作战系统战位复用设计是潜艇作战系统在操控一体化方面的重要体现。战位复用技术有以下一些优点:减少艇员配置;提高潜艇作战系统可靠性;动态扩展作战系统功能;有利于整个潜艇作战系统的维护。描述潜艇作战系统战位复用的内涵,分析潜艇作战系统采用战位复用的必要性。根据潜艇作战系统的典型战位设置,提出未来新型潜艇作战系统战位设置的设想及实现思路。最后分析潜艇作战系统战位复用技术带来的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