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客流时空分布不均衡问题,为缓解高峰时段客流压力,均衡时段客流,提升列车运输能力利用率,提出基于大小交路的城轨列车开行频率与票价综合优化方法。构建双层优化模型,其中上层模型为多时段大小交路列车开行频率及票价综合优化模型,模型以不同运营时段内大小交路列车开行数量、不同运营时段内票价率为决策变量,以企业运营效益最大为优化目标。下层模型为基于弹性需求的多时段随机客流分配模型,考虑票价优化对旅客出行需求的影响,在分析旅客广义出行费用的基础上,建立旅客出行弹性需求函数。设计嵌套Logit随机用户客流分配方法的遗传算法对双层模型进行求解,并进行算例分析,验证优化模型可行性。算例结果表明:1)通过对各运营时段票价和大小交路列车开行频率综合优化能够满足城轨线路各区段的旅客出行需求,降低高峰运营时段内客流量,均衡同一OD对在不同运营时段内的出行需求,充分缓解线路客流的时空分布不均衡的现状;2)城轨票价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更多潜在客流,有效提升企业票价收益,提高旅客人车公里数,同时开行大小交路列车能避免列车运输能力浪费,从而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所提出的方法能够为城轨列车开行方案和票价制...  相似文献   

2.
广九直通旅客列车上座率盈亏平衡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广九直通车经营成本进行分解,并在实证分析基础上推算出广九直通车的上座率盈亏平衡点,进而对上座率盈亏平衡点进行了敏感性分析,认为票价、定员总人数、固定成本是其敏感性因素,并结合广九直通车运营现状给出广九直通车经营决策中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以交通需求管理中经济杠杆的策略的概念和动态价格经济杠杆策略,实施轨道交通动态票价调节对城市交通影响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动态票价实施后,利用随机分配理论考察城市路网交通流的重分布变化.在此基础上通过敏感性和博弈分析方法,提出了轨道交通票价均街轨道网、公交网和道路网交通流的思路.轨道交通动态票价体系丰富了城市交通需求管理措施的手段和方法,对制定轨道交通票价有一定的辅助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城际铁路列车服务水平直接影响着全天各时段旅客出行需求量。为了研究这种影响关系,获得吻合出行需求的城际列车开行方案,首先建立旅客时段出行需求与广义出行费用间的弹性需求函数,并基于给定候选列车集构造旅客出行网络,进而以最大化列车开行收益为优化目标,构建面向弹性需求的城际列车开行方案优化模型。模型结合弹性客流在出行网络上的路径选择,从候选列车集中选择开行列车,并优化其停站方案与始发时刻。在生成初始列车开行方案基础上,设计其邻域解生成策略,构建求解模型的模拟退火算法。算例优化不同分布客流的列车开行方案,结果表明:模型与算法能够获得更吻合弹性需求的列车开行方案,且有助于提高旅客服务水平与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闻千 《都市快轨交通》2023,36(6):137-146
日本筑波快线作为东京都市圈市郊铁路新建通车最晚、运用新技术最多的线路,其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方式值得国内借鉴。本文从行车组织角度,首先在分析日本筑波快线规划背景和运营情况的基础上,研究其不同车站、不同圈层、不同性质、不同时段、不同方向客流分布特征及其对应的行车组织策略;然后为探究快慢车行车组织模式下的工程方案和工程规模,分析筑波快线全线配线的设置特点和不同型式配线对应的运营功能,并探讨筑波快线乘客界面处理的相关举措。最后,结合国内轨道交通的发展需求,从快慢车开行原则,快车服务对象、开行时段、开行种类和对数,避让站布置原则,复杂行车组织方案的运行图编制等方面提出促进我国市域(郊)铁路发展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6.
铁路票价在春运、暑运、“五一”、“十一”期间价格实行浮动的方案今年一月发布实施。主要内容是: 春运期间,运输能力紧张的部分旅客列车在客流高峰期票价可上浮;部分客流较少线路和时段的旅客列车票价适当下浮。对节后需要实行上浮票价的列车在农历除夕至正月初二票价适当下浮。其浮动幅度为:软席票价最高可上浮  相似文献   

7.
以一定客流时段内城际直达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为研究对象,确定列车开行频率和列车编组。对旅客出行的广义费用进行分析,将城际直达客流的广义出行费用分为票价费用、候车时间、延迟费用、拥挤费用。得出了广义出行费用下客流乘车选择的一般规律:选择各列车的客流,其期望出行时间连续分布在所乘列车两侧,各个列车的客流吸引范围具有一致性。建立了以客流总出行费用最小和企业效益最好为目标的优化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分析求解。算例结果表明,列车编组和开行频率是列车开行方案中具有密切联系的两个组成部分,小编组和高密度的开行模式能够显著提高运营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8.
基于沪杭高铁的客流变化情况以及实际存在的问题,研究旅客出行行为特征,针对其候车时间的敏感性、节假日的出行选择、不同收入人群对票价敏感性差异,分析客流产生的机理。通过对高铁客流的预测分析,经济合理地组织列车的开行方案和运营管理,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并从市场营销策划、运输组织、客票服务、换乘衔接、站点设施以及信息服务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运营对策和优化方案,满足旅客的出行需求,提高铁路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根据上海轨道交通16号线客流分布特征,构建了随时间变化的拟合函数模型;根据不同时段的客流,构建列车开行比例模型,将开行比例问题置于不确定性多阶段整数规划问题中;使用割平面法获得开行比例最优解;根据最优开行比例,绘制了晚高峰时段的列车运行图。该开行比例确定方案充分考虑了线路客流分布的不均衡性,使列车运能较好地匹配了客流需求,提高了服务水平,可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早晚客流高峰现象,从研究国内外轨道交通的票价制定现状入手,分析了多时段定价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实施的必要性。介绍了高峰定价法在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制定中的适用性与合理性,根据城市轨道交通不同时段的客流特点引入时间权重系数,在拉姆塞定价理论的基础上建立城市轨道交通的多时段定价模型,并通过算例验证其适用性,同时也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制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客流预测是铁路路网规划、线路及场站设计、铁路运营等工作的重要基础.针对多层面、不同类型、不同时期的铁路客流预测业务需求,依托铁路客运大数据平台,构建铁路客流预测系统,能够在同一系统平台上完成客流预测方案的测试、评价和规范化应用.该系统集成各类客流预测算法模型,可充分利用历史售票数据,并考虑年度、季节、星期、时间、节假日...  相似文献   

12.
针对铁路运输企业的旅客列车开行效益分析需求,梳理旅客列车开行效益指标,设计列车换算客座率、换算盈亏平衡点评价指标和评价模型,建立旅客列车开行效益评价体系,开发铁路旅客列车开行效益评价系统并在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上线运行.运行情况表明,该系统可动态、直观、快速、精准地评价列车开行效益,为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优化提供科学...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客运专线速度目标值与列车票价率对旅客出行选择行为和客运专线运营效益的影响,将用户平衡理论用于不同铁路旅客运输产品之间的客流分配问题,以铁路企业运营效益最大化为优化目标建立了双层规划模型,并设计了基于灵敏度分析方法的求解算法,算例分析表明该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为给铁路部门在编制列车开行方案和优化列车运行图方面提供辅助决策,研究旅客在换乘方案(动车组列车或普速旅客列车)选择时,考虑不同影响因素的权重。应用层次分析法(AHP,AnalyticHierarchy Process)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对实际换乘数据进行分析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求出旅客进行换乘时各方案的权重。数据验证表明,该方法正确可行,是研究旅客换乘方案选择权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从效益测算内容和效益测算方法等方面,研究"一日一图"列车运行模式下的列车开行效益分析方法,据此研发了基于效益效率综合优化"一日一图"分析辅助决策系统,介绍系统的功能架构。该系统已在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试运行,系统运行稳定,效果良好。旅客列车开行效益分析结果可为列车开行方案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客运专线速度目标值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国内外客运专线速度目标值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了客运专线速度目标值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针对客流的不同运距构成状况和旅行时间要求,参照沿线其他典型运输方式旅行时间的分析,对客流旅行时间目标值的选择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影响速度目标值方案确定的土建投资、运营成本、客运量、旅客节约时间价值以及转移运量运输成本等因素进行讨论,同时按照效益最大化原则,采用差额净现值法进行比选,对客运专线的备选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综合比较,提出速度目标值的最佳方案,并对其适应性和跨线列车速度匹配值进行探讨。应用这种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对武广客运专线速度目标值进行考查,确定350 km/h的最优速度目标值方案。这种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对其他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的速度目标值确定也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郑州局集团公司)客运营销辅助决策系统(简称:营销系统)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系统结构、数据复制、报表服务、终端接入等方面提出了技术优化方案,并从运营指标分析、客流预测、售票策略监控预警、列车效益评估、数据可视化方面提出了业务功能提升的优化措施。优化后的系统已在郑州局集团公司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将由特定高铁列车所提供的起讫点间的旅客运输服务定义为单个高铁客运产品。随着高速铁路越来越"公交化",同一起讫点间客运产品间的可替代性越来越强,票价的调整有了更精细化的要求。用经济学中的交叉弹性理论描述客运产品间的可替代程度,用指数需求函数描述客运产品的需求与票价的关系,构建并求解高铁动态票价优化模型,对客运产品间不同可替代程度下的最优动态票价策略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高铁客运产品间的可替代性会影响票价策略的选择,且客运产品间可替代程度的增加是否有利于客票收益的提高与可行折扣票价集合的选取有关。  相似文献   

19.
准确预测大型客运站发送客流量,是铁路依据旅客出行需求制订开行方案、编制运行图和完成客流输送任务的重要基础。简要介绍支持向量回归的概念和原理;以汉口车站2017年1月—12月日实际发送客流量作为样本数据集,分析大型铁路客运车站客流特点,即年度客流呈现明显周期波动性、长周期内因多次节假日出现客流大幅激增;将样本数据集分为训练集及测试集,利用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对剔除节假日前后的客流量进行预测,预测误差对比表明:排除节假日突发大客流的影响后,由支持向量回归模型计算得到车站日常发送客流量的预测精度可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