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文章以某大桥同步顶升更换支座为例,围绕桥梁支座更换施工过程中梁体的竖向位移、顶升力、梁体应变(应力)等指标,介绍了在不中断交通情况下,连续T梁同步顶升更换支座施工监控技术,为同类桥梁更换支座施工监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高速公路建设与养护事业的发展,连续梁支座更换施工面临更高专业技术要求,应立足施工环境实际,创新方式方法,保障连续梁支座更换施工实效。为此,介绍连续梁支座更换施工技术现状,分析高速公路连续梁支座更换施工技术方法,在探讨连续梁支座更换施工控制方案的基础上,分别从液压(或气动)动力系统与分布式监测控制系统等方面,探讨连续梁支座更换施工动力监控问题,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海沧大桥石塘立交B匝道桥支座更换的工程实例为背景,分析预应力混凝土曲线箱梁桥内侧支座脱空,梁体翻转、外移等病害产生的原因,介绍同步顶升法更换桥梁支座的施工工艺及施工监测,可为同类型桥梁支座养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传统通过桥梁工程进行改造来解决支座病害,将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以及大量的资金浪费。对此,以刘家峡大桥支座病害处治工程为例,分析桥梁支座病害成因,研究支座更换处理解决办法,验证根据支座的现状和病害产生原因,只对支座更换处理,小投资低污染并且保证了桥梁的安全使用的最佳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5.
结合某桥边墩支座更换工程实例,介绍了桥梁支座更换过程中的主要施工工艺及方法,并阐述了相关施工技术要点,同时对支座更换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了简要分析,可为相关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桥梁顶升技术是在不影响桥梁的结构安全及基本不改变原桥梁整体形态的前提下,保证原高速公路快速施工快速撤离,高效快捷地将桥梁顶升至控制高度,进而达到满足桥梁设计标高及更换支座的施工目的。文章结合广西柳州(鹿寨)至南宁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全线旧桥顶升及更换支座工程实例,介绍整体同步顶升及支座更换技术在高速公路改扩建中的应用工艺与施工注意事项,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针对目前常用的梁桥支座更换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合连续桥梁支座更换的新思路,并通过仿真实验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同时,文章提出了与该方法相适应的三种施工工艺,并对支座更换过程中施工控制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简支梁桥支座整体更换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桥梁结构中,支座的作用重大.由于年久失养或支座本身老化、失效等问题,直接影响到桥梁上部结构安全,需要在不破坏桥梁本身结构的情况下来对支座进行整体更换,使之恢复原有功能,以保证桥梁整体运行安全.对在桥梁支座整体更换工作中所采用的主要施工方法和措施作以介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橡胶支座损坏的主要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后,按现行的主要方法叙述了桥梁橡胶支座更换技术,对旧桥加固施工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桥梁附属设施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桥梁的使用功能和使用寿命。以某桥梁的附属设施维修为例,对该桥的桥面铺装病害和支座病害情况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桥面铺装病害治理所用的刨除重浇法和支座病害治理采用的吊板更换法和顶升更换法,对桥面铺装和支座维修的施工技术加以探究,提出了施工工艺的相关要求,供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
置换是输气管道投产试运过程中的重要工艺环节,是复杂的扩散、对流过程。文中介绍了输气管道投产前用氮气置换空气的几种方法,阐述了它们的工作原理与实施步骤,对比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优选了置换方式,并采用Fluent流体模拟软件建立了输气管道氮气置换数学模型,进行了三维稳态和非稳态数值计算,研究了置换过程中混气段长度随管径、管长、流速变化规律,将理论推导、数值计算和现场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了理论结果的正确性,为现场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新建或需要检修的天然气管道,介绍了其投产前用氮气置换空气的几种方法,阐述了它们的工作原理与实施步骤,对比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从而得出各种方法的适用场合,同时,探讨并总结了氮气置换过程中注氮温度、注氮压力、注氮点、注氮量、天然气推进速度等操作参数的确定方法,得出了相应的结论,为确保天然气管道的安全投产奠定了基础.针对置换工艺与操作参数最优化的确定方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枫 《西部交通科技》2012,(5):56-57,96
文章结合工程实例,对桥梁承台筑岛围堰施工的工艺流程、要点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介绍,为类似桥梁承台围堰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获得上海市标准灌注桩推荐表格统计特性的一种新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可靠度理论对上海地区15个场地进行了计算,并得出了可靠度指标的统计特性。最后,按完全可靠性分析方法求出了上海地区由标准推荐公式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的分项系数。  相似文献   

15.
静载试验是目前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较为可靠的原位测试技术之一。文章结合某路基软土处理工程实例,分析了由载荷试验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几种常用方法,提出采用相对沉降法来确定粉喷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同时采用双曲线拟合法或回弹法来检验其方法的可靠性,以保证水泥粉喷桩处理软土地基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16.
A new traffic sensor location problem is developed and solved by strategically placing both passive and active sensors in a transportation network for path reconstruction. Passive sensors simply count vehicles, while active sensors can recognize vehicle plates but are more expensive. We developed a two-stage heterogeneous sensor location model to determine the most cost-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sensor deployment. The first stage of the model adopts the path reconstruction model defined by Castillo et al. (2008b)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locations of active sensors in the network. In the second stage, an algebraic framework is developed to strategically replace active sensors so that the total installation cost can be reduced while maintaining path flow observation quality. Within the algebraic framework, a scalar product operator is introduced to calculate path flows. An extension matrix is generated and used to determine if a replacement scheme is able to reconstruct all path flows. A graph model is then constructed to determine feasible replacement schemes. The problem of finding the optimal replacement scheme is addressed by utilizing the theory of maximum clique to obtain the upper bound of the number of replaced sensors and then revising this upper bound to generate the optimal replacement scheme. A polynomial-time algorithm is proposed to solve the maximum clique problem, and the optimal replacement scheme can be obtained accordingly. Three numerical experiments show that our proposed two-stage method can reduce the total costs of transportation surveillance systems without affecting the system monitor quality. The locations of the active sensors play a more critical role than the locations of the passive sensors in the number of reconstructed paths.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简化后的桩一岩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岩层坡度变化对嵌岩桩承载性状的影响,并研究了嵌岩深度和桩身强度对陡峭岩层嵌岩桩承载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当岩层倾斜角较大时,岩层倾角的变化对桩的承载能力影响显著;但当岩层坡度较缓,且缓于一定坡度比时,岩层倾角的变化对桩承载性状影响甚微;适当加大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可以提高陡峭岩层上桩基的承载能力,而增大桩基嵌岩深度对桩承载能力的提高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强夯置换在高速公路盐渍化软弱土地基处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道314线和硕-库尔勒段高速公路作为交通部西部建设课题的依托工程,在K432 463.20分离式立体交叉被交线K0 125~K0 300段首次应用强夯置换处治盐渍化软弱土地基,取到良好的效果。文章从强夯置换的原理、施工参数、检测、路基施工与预压过程中地基变形等方面,介绍了该方法在国道314线和硕~库尔勒段高速公路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9.
文章结合实例对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肋的极限承载力进行研究,通过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钢管混凝土拱肋模型,施加平面内不对称荷载,分析钢管混凝土拱肋的极限承载力和抗弯性能,并和传统的弹性理论方法计算所得的拱肋的压弯屈曲性能进行比较,得出拱肋压弯屈曲的有限元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