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观点     
《中国海事》2012,(9):3-3
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一期工程是贯彻国务院加快内河水运发展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大力推进我国内河航道整治工程的重要举措。该工程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标志着我国内河航道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7月25日,由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长江中游蕲春水道航道整治工程初步设计》在北京顺利通过交通运输部组织的专家评审。来自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及交通运输部水运局、规划司等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听取了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课题组作的《长江中游蕲春水道航道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方案汇报和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的咨询意见。与会专家认为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3.
长江下游东流水道航道整治经验总结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长江东流水道是长江下游重点浅险水道之一,该水道航道整治工程是长江干线航道发展规划实施的第一个项目。文中在介绍东流水道整治工程基本思路与具体工程布置的基础上,通过工程建成后几个水文年实际的工程效果分析,总结了该工程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长江航道中其它河段航道整治工程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了参考依据。航道整治工程应顺应河势发展、把握有利时机;整治工程总体设计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树立综合治理理念,兼顾各方利益;整治工程理论研究应不断发展创新,为长江水运工程建设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从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获悉,2014年11月22日,长江航道工程建设指挥部在黄石主持召开了长江中游戴家洲河段航道整治二期工程交工验收会议。该工程是由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和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设计的。会议通过现场踏勘、听取各参建单位汇报和查阅工程建设资料,经施工单位自检、监理评定、长航质监站核定,工程达到《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顺利通过交工验收。据介绍,戴家洲河段由巴河水道和戴家洲水道组成,属于长江中游重点浅水道之一。工程整治目标  相似文献   

5.
张晏方  邓勇  毕文焕  黄伟 《水运工程》2012,(10):143-147
水下隐蔽工程是长江航道整治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和难点,水下隐蔽工程检测技术在长江航道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介绍了长江航道整治水下隐蔽工程检测技术、分类及应用实例,对深入认识水下隐蔽工程检测技术在长江航道整治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后期航道维护工程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2016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和2017年度水运交通优秀设计奖结果公布,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五个项目入围获奖。其中《长江宜昌—安庆段航道整治外部影响研究》荣获2016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昌门溪—熊家洲段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2016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三等奖,《长江南京以  相似文献   

7.
<正>近期,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正式向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下达了"关于同意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航道整治工程混凝土预制块质量标准》团标立项及编写的通知",标志着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在该团体标准正式实施的第一年即获得了一项标准的主编资格。  相似文献   

8.
《水运工程》2012,(1):16
春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告别了贰零壹壹"十二五"开局之年,迎来了充满机遇与挑战的贰零壹贰。在此举国同庆的新年来临之际,我们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长江下游东流水道航道整治工程设计项目组收到了《水运工程》杂志社的诚挚邀请,担任"《水运工程》  相似文献   

9.
<正>2002年以来,伴随着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及上延工程建设,长江南京以下航道水深经历了多次变化,对沿江地区港口、产业和经济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长江江苏段深水航道工程得到加快推进。2011年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交通运输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长江  相似文献   

10.
江凌 《水运工程》2014,(12):116-121
长江中游宜昌至武汉河段一直是制约长江黄金水道的"瓶颈",随着三峡工程航运效益的发挥以及"十二五"长江干线航道建设的全面加快,其航道水深将提前实现规划目标,但通航能力与日益增长的沿江经济对水运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基于宜昌至武汉河段航道整治工程效果、航道变化特点以及航道条件分析,探讨航道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11.
春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告别了贰零壹壹"十二五"开局之年迎来了充满机遇与挑战的贰零壹贰.在此举国同度的新年来临之际,我们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长江下游东流水道航道整治工程设计项目组收到了《水运工程》杂志社的诚挚邀请,担任"《水运工程》2012形象大使",我们深感荣耀和自豪.  相似文献   

12.
周家影 《中国水运》2014,(1):142-143
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江,流域内航道复杂多变,对其进行航道整治所面临的困难和不确定因素也纷繁复杂。为了提升长江航道整治工程的效率和质量,采用动态管理的模式对长江航道整治工程进行监管显得势在必行。基于上述背景,文中对长江航道整治工程动态管理的必要性和运作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并结合实际案例,详细分析了动态管理在长江航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流程和效应。论文的研究成果以期为长江航道整治工程管理绩效的提升给出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长江航道大型整治工程施工河段长、工程量大且工序多,施工水域船舶通航密度大、船舶种类多,施工安全生产控制与河段通航安全面临巨大挑战。依托长江干线下、中、上游典型大型航道整治工程,围绕工程施工全过程风险管控及安全保障技术,采用理论分析、仿真模拟、现场试验、系统研发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长江航道大型整治工程风险识别与评估方法,构建了通航安全与施工生产安全风险预测模型,研究了长江航道大型整治工程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施工安全保障与控制技术,并基于AIS和云技术开发了长江航道整治工程施工区安全综合信息平台,为保障大型航道整治工程生产及通航安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4.
<正>本刊从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建设工程指挥部获悉,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前期工作目前已全面启动,将在2013年年内开工建设。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建设工程是国家加快内河水运发展的重大战略工程。通过对长江6个水道进行整治,"十二五"末实现5万t级海轮直达南京港,第五和第六代大型远洋集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长江干线航道整治建设力度,长江黄金水道航运经济优势不断凸显。"十二五"期已有一大批航道整治工程交付使用,"十三五"也会相继有新的航道整治工程开工建设。受到长江两岸涉水工程建设及人为破坏等因素影响,建成后的航道整治工程易出现人为破坏现象,影响航道整治工程功能正常发挥,特别是长江中游河段的护岸工程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BIM技术可实现工程信息在全寿命周期内有效利用与管理,是水运品质工程有效实施的保障。结合航道工程BIM应用现状,从BIM技术方案与应用两方面分别对长江下游黑沙洲、长江中游蕲春水道以及京杭运河八堡船闸整治工程中BIM应用展开论述,介绍BIM技术在提高航道整治工程施工管理水平上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7月16日—17日,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在北京组织召开了"长江下游芜裕河段航道整治工程初步设计"专家评审会,由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天津水运工程勘察设计院联合完成的初步设计顺利通过交通运输部评审。会上,与会专家和代表观看了模型及现场录像,听取了设计单位关于工程初步设计文件和技术审查咨询单位关于技术审查咨询报告的汇报,对初步设计文件进行了认真的审议,认为初步设  相似文献   

18.
高凯春  余帆  江凌  黄颖 《水运工程》2013,(2):111-115
长江中下游航道整治参数源于山区或中小河流的浅滩整治经验,用于工程设计存在不适应性.在分析长江中下游浅滩成因、归纳总结已实施航道整治工程整治参数确定方法的基础上,对整治参数在长江中下游航道整治工程中的适用性进行探讨;从浅滩航道整治的基本要求出发,运用河流动力学原理,首次提出整治断面的概念,初步提出长江中下游航道整治参数内涵及确定方法,并结合长江中下游航道整治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谭昆  何传金  周生利 《水运工程》2012,(10):169-175
长江航道变化复杂,航道整治工程实施受到诸多不定因素的影响,因此进行项目动态管理,是航道整治工程内在的必然要求。针对动态管理在长江航道整治工程建设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进行论述,并结合动态管理在3个航道整治工程应用的成功典型案例进行详细分析,对于动态管理在长江乃至其他流域航道整治工程的运用具有较高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森 《中国港口》2003,(8):40-40
一、合裕线航道概况及整治工程 合裕线(合肥市--裕溪口)航道是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和巢湖市通向长江的唯一水上通道,也是安徽省继长江、淮河之后的第三条重要航道.航道起点为合肥市区一环路桥,由南淝河、巢湖、裕溪河三段组成,在裕溪口入长江,全长142.2公里.合裕线航道已列入《长江水系航运规划报告》、《全国水运主通道总体布局规划》及安徽省内河航道"九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中,全线按三级航道标准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