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本文介绍了减振器低频阀系噪声的整车道路试验方法。减振器的低频阀系噪声因其结构传播的特性,难以通过台架试验直接复现。所以,利用现代的传感器、数据采集和分析技术,定量的研究减振器低频阀系噪声,并为噪声问题的优化提供有效的检测方法就具有非常实际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基于某阀控可调减振器内置电磁阀、活塞阀、底阀的理论模型,利用AMESim建立减振器机电液气耦合的仿真模型,重点考虑了电磁阀结构中导阀与溢流块的耦合关系,采用该模型对减振器在不同电流、活塞速度下进行了阻尼力示功特性和速度特性仿真,仿真计算结果与台架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利用该模型研究了阻尼小孔、预紧力和常通节流孔等关键设计参数对阻尼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针对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减振器低温异响问题,本文通过整车测试和台架测试识别异响发生源,定位异响发生的工况。根据减振器内部阀系的工作原理,聚焦异响发生的条件,进而从优化减振器阀系设置的角度,找到一种有效抑制减振器换向异响的措施。经过装车主观评价,该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SUV车型在3档加速工况下由于动力传动系统扭振引起整车轰鸣噪声,进行整车传动系统传动仿真分析与优化,根据试验结果将仿真模型进行对标,尝试了4种不同的方案以优化动力传动系统的扭振频率和幅值,最终选取扭振减振器(TVD)和挠性盘离合器作为实车验证优化方案,使车内的轰鸣噪声下降5dB(A)。  相似文献   

5.
对双筒阀片充气式液压减振器内部结构进行建模,建立了减振器复原行程阻尼力数学模型,明确了活塞杆直径、复原阀片外半径以及气室充入气体的压强为影响阻尼力的3个关键参数,理论分析了结构参数对复原行程阻尼力的影响。利用动网格技术对减振器复原行程的内部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得到了流固耦合下阀片的运动状态、流场的压力云图和速度矢量图等,详细分析了各结构参数对复原阻尼力的影响,验证了减振器工作状态中的油液流动情况及所提出方法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车型排气尾管噪声不达标的问题,应用流体动力学仿真分析方法,计算排气消声器内部流场,分析尾管噪声过高是由于消声器内部结构设计不合理产生的气流再生噪声。根据问题真因,进行方案优化,通过对比分析,优化后方案改善明显。同时,为了保证排气系统的声学性能,应用GT-POWER软件搭建单进双出传递损失分析模型,分析优化后方案的消声能力。通过尾管噪声测试,优化方案噪声水平明显降低,并满足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7.
江浩斌  杨如泉  陈龙  孙丽琴 《汽车工程》2007,29(11):970-974
分析了某轿车麦弗逊式前悬架液力减振器的结构特点,建立了该减振器阻尼特性的数学模型,分别采用钱氏摄动法和有限元法计算减振器节流阀片的挠曲变形,通过仿真计算得到了相应的减振器阻尼特性,通过台架试验进行了减振器样件的阻尼性能测试。对比分析表明: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减振器阻尼特性数学模型的有效性;根据有限元法计算的阀片变形所预测的减振器阻尼特性更接近试验值,研究结果有利于提高液力减振器阻尼特性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8.
姚杰 《北京汽车》2010,(4):38-40
文中对减振阻尼特性空程畸变的成因、相关阀系零件设计匹配的验算以及试验方法和评估标准做了论述,并在某车型后减振器设计中对阀系结构设计做了验证,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均满足了产品要求。该流程对同类减振器总成设计验证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优化某自动挡车型在急加速急收油门工况下涡轮增压器压气机泄气噪声问题,对泄压阀工作原理进行研究,并通过NVH测试设备采集问题工况下的噪声数据并进行分析,确认噪声为压气机泄压阀泄压过程中高压气体快速通过放气旁通流道时产生的气流声。然后,制定了缩短泄压阀行程及节气门缓关标定的优化方案,并制作样件和更新标定程序,搭载整车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缩短泄压阀行程及节气门缓关标定的优化方案能有效改善压气机泄气噪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悬架与转向系统的硬点匹配对商用车的制动跑偏问题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从制动过程受力的角度,分析了制动跑偏产生的机理;其次,基于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某车型前悬架和转向系统仿真模型,并分析了不同悬架与转向系统硬点方案对制动跑偏的影响;然后,利用商用车前悬架K&C试验台,对选取的仿真优化方案进行台架验证;最后,对选取的台架优化方案进行整车制动跑偏试验,并基于整车试验不跑偏的方案,总结出了避免制动跑偏的仿真分析和K&C台架试验管控指标。  相似文献   

11.
针对某车型右后减振器异响问题,分别从源和传递路径做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确定了减振器低温下异常振动和轮罩刚度弱是减振器异响根本原因。为了从工程设计和产品管控上彻底规避减振器异响问题,制定减振器单体台架试验方法和相应的控制指标,同时对传递路径的关键影响因素提出了结构设计建议及目标。  相似文献   

12.
汽车减振器阀系参数建模及CAD软件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节流压力与流量以及阀片变形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减振器阀系参数设计数学模型和优化目标函数.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套减振器阀系参数CAD软件,并对其特点进行分析.通过实例,利用该软件对阀系参数进行CAD设计,并对减振器进行了阻力特性试验,其结果与特性要求值相近.这表明所建立的减振器阀系参数设计模型是正确的,所开发的阀系参数CAD软件是可靠的,对于减振器设计具有实际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AMESim中搭建了某乘用车前悬架双筒充气式液压减振器的仿真模型。以 Isight 为平台集成AMESim,对减振器模型参数进行DOE分析,提取对减振器性能影响较大的参数,作为优化的设计变量。利用Isight中的Pointer智能求解器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经过集成优化后的减振器阻尼力曲线与目标曲线吻合较好,符合工程实际的需要。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缩短了时间,提高了设计效率,可用于指导减振器阀系参数的设计与性能预测。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某新车型怠速尾管噪声超标问题,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仿真分析了横流穿孔管消声器内部流场的速度与压力变化情况,揭示了穿孔形式、穿孔位置及穿孔率对消声器压力损失的影响规律,并根据该车型前消声器内部流场的分布情况给出了优化方案。实车测试结果表明,优化方案在空调关闭和开启状态的怠速噪声分别降低了2.6dB(A)和2.1dB(A),满足尾管噪声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15.
文章针对某车型悬架减振器异响问题,分别进行整车道路试验及台架试验。利用时频分析和功率谱分析的方法,得出减振器异响源是减振器本身和异响声音的频率;利用力锤模态试验求出减振器部件和组合部件模态固有频率,分析出异响噪声源。对减振器异响噪声控制方面和试验检测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车型整车道路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后减振器上支座失效问题,通过查看分析故障件的失效状态,结合应用Abaqus软件进行CAE仿真分析,确定了其失效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整车运动过程中,上支座衬套的橡胶凸台的应力太大。对此提出了改进的设计方案,通过台架试验和整车道路试验的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后减振器上支座解决了耐久失效问题,同时经整车NVH和操稳性能评价后确认改进方案未对整车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AMESim减振器建模是基于零部件级的液压系统建模,考虑到叠加阀片的非线性弹性特征,采用有限元仿真分析计算阀片刚度曲线,再将曲线导入AMESim模型中进行系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减振器速度特性曲线和示功图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符合工程实际要求。基于AMESim某车型双筒减振器建模仿真并与客观试验对比,从而验证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并且大大缩短了整车性能调校周期。基于AMESim模型研究该减振器的气体反弹力,活塞缝隙和常通节流孔等几个关键设计参数对减振器阻尼特性的影响,并得出几个重要结论。仿真模型可用于指导减振器的关键参数的设计与性能预测。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某手动挡车型5档同步啮合变速箱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汽车变速箱产生振动噪声的原因。对变速箱整体部件进行噪声仿真分析,利用声固耦合对变速箱进行外部场域单向耦合,考虑噪声的传播途径、分布情况以及具体频率,得到变速箱的箱体外表面声压级分布情况和噪声辐射等声学特性。  相似文献   

19.
某在开发车型整车耐久过程中出现后减振器连接后桥螺栓失效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及台架验证,确定了该螺纹连接副对后减振器衬套表面的润滑油最为敏感,后桥螺纹套管上的"凸台"为次敏感要素。通过优化及调整衬套压装工艺及后桥螺纹套管加工过程,有效提高了该连接副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某牵引车车架在台架试验中出现的纵梁局部孔位处开裂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台架试验以及仿真分析结果,提出优化方案。首先根据有限元理论以及台架试验的边界条件建立了车架台架的有限元模型,并且对台架试验运行过程进行静强度分析,经过电测对标确认了模型的精度。然后根据疲劳分析理论、材料的疲劳试验结果,在FEMFAT软件中建立相应的材料参数以及载荷谱,进行疲劳仿真分析,对台架试验出现的开裂情况进行了复现。针对开裂故障提出工艺优化办法,在后续台架试验中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