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吴格馨 《时代汽车》2023,(22):19-21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物联网技术逐渐进入人们视野,将其应用于智慧交通系统中对改善城市车辆增多而引起的交通堵塞、噪声污染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加强物联网技术在信息采集、智能管理及动态诱导等诸多环节的有效应用,可极大提升城市交通行驶效率和城市交通安全性。本文就针对智能交通物联网的功能结构及应用展开论述,对智能交通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展开分析,提出智能交通物联网发展的标准化建议,希望对相关部门开展工作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避免交通拥堵和提高交通效率为目标,同时满足交通用户要求和交通系统交通流均衡要求,对城市交通控制与诱导融合框架进行研究.分析城市交通控制与诱导系统和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的特性及两者关联.探讨CPS理论应用于城市交通控制与诱导系统的各项技术要求.根据动态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和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内容,针对两者相关性、冲突性与解决方法,考虑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人机系统特点,提出一种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理论的城市交通控制与诱导融合框架.该框架包含计算部分、通讯部分、控制部分和物理世界部分,增强了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和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融合度,侧重从技术层面分析两者深度融合的可行性,为智能交通系统中交通控制与诱导融合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可有效提高城市现代化交通的有效利用率和交通流量,减少道路的交通拥挤程度、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以及由于交通拥挤、事故等造成的出行延误。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正是通过对高科技、高水平技术的应用,来提高交通管理系统的工作效率,达到改变城市交通混乱局面的目的。针对重庆市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道路交通信息采集子系统及相关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在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研究基础上,结合重庆市交通现状和交通智能化水平,提出重庆市道路交通信息采集与交通信息数据处理的原则和方案。  相似文献   

4.
城市交通区域智能协调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我国城市混合交通状态复杂多变,随机性大,具有分布式交通区域控制等特点,利用多智能体技术和融合技术对其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多智能体技术和融合技术的城市交通区域控制系统框架和智能体的内部结构,并采用博弈再励学习方法进行优化控制和区域协调,实现城市交通控制区域智能协调和全局优化,最后通过仿真分析说明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内城市的飞速发展,每年有1800万人从农村迁往城市,伴随着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交通需求总量急剧增长。与此同时,我国汽车化水平逐年提高,城市交通的压力与日俱增,给人们的日常出行带来了许多不便,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智能交通能够有效提高交通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准确性,其多元化地构建交通数据网络为建设智能交通提供了前提条件,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也成为改善城市交通环境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从交通现状出发,阐述了大数据技术与智能交通的关系,分析了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并以宁沪高速为例,展示了大数据为交通带来的改变,同时对大数据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基于出租车运营管理需求分析,明确了城市出租车运营状况的分析内容。综合匹配后浮动车数据、出租车运营信息表和电子地图等建立出租车运营管理专题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设计开发了出租车运营状况分析系统。经测试表明,该系统技术先进、运行可靠,能够全面地分析城市出租车运营状况,可作为城市交通管理的辅助决策工具。  相似文献   

7.
智能公交系统运营优化数据库建立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公共交通运输是城市客流运输的主要形式之一,智能公交系统是公共交通的发展趋势.在分析智能公交系统数据处理流程和公共交通客流采集技术的基础上,研究了智能公交客流基本数据采集技术,探讨了常规公交、轨道交通和出租车交通客流的筛选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城市交通减碳是我国交通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当前交通领域碳排放和城市移动源污染现状,梳理了城市交通减碳若干路径及相关技术,着重就智能交通及相关技术赋能助力城市交通碳中和进行了探讨分析,提出了交通减少碳排放和降低能源消耗"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倡议。  相似文献   

9.
合理评价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对城市交通运输发展和社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内外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评价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市交通的实际情况,从国民经济、交通安全、能源环境、管理效率和技术进步等5个子系统来进行综合评价,建立了北京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根据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提出了各子系统内部的具体评价指标,并列举了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评价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城市交通安全管理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探讨了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在城市交通安全控制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基于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结构框架,并根据交通工程学知识,建立了基于知识表示的交通安全控制模型库。叙述了在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方法库中融合的完善道路基础设施、交叉口控制、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紧急事件管理系统等实际可行的交通安全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11.
在交通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智能交通正在通过交通要素感知网络,形成对海量交通信息处理、分析、管理和服务的能力,从而为公众提供一个更加丰富、更加准确、更加人性化的城市交通出行环境。本项目旨在研究、解决城市智能交通信息化发展所面临的安全问题,在充分借鉴了行业已有信息安全解决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城市智能交通典型应用的安全需求梳理、分析,形成基于密码技术的城市智能交通安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在视城市交通为一动力系统的基础上,以该系统中具有基础性地位的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两要素为出发点,通过对城市交通状态存在域描述和引入城市道路网利用率概念,给出了城市交通状态的图形化表示;通过对交通供给与交通需求随时间变化历程曲线的分析,提出并讨论了交通供给、交通需求随时间变化的三种互动关系类型。这些内容将为城市交通管理决策部门根据城市在行车辆数量、车流状况分析预测城市交通状况提供途径。  相似文献   

13.
城市交通的智能控制系统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城市交通智能控制系统的起源、发展及其控制方法的演变,论述了其在当前智能交通系统大背景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城市交通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热点,最后指出了智能交通控制优化管理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5诱导标识,广泛应用——广泛应用智能交通系统设备动态诱导指引交通 美国和日本4座城市交通科技管理手段形式多样、应用广泛,各类交通信息检测设备、大型可变信息显示屏和可变标志几乎覆盖了城市的所有道路,为实现交通动态管理、智能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电子地图和GPS导航的配套使用也使科学指路、诱导出行的理想转变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15.
在视城市交通为一动力系统的基础上,以该系统中具有基础性地位的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两要素为出发点,通过对城市交通状态存在域描述和引入城市道路网利用率概念,给出了城市交通状态的图形化表示;通过对交通供给与交通需求随时间变化历程曲线的分析,提出并讨论了交通供给、交通需求随时间变化的三种互动关系类型.这些内容将为城市交通管理决策部门根据城市在行车辆数量、车流状况分析预测城市交通状况提供途径.  相似文献   

16.
城市交通是城市最主要功能之一,近年随着我国城市化、城市交通机动化加快及汽车工业的发展,我国大中型城市开始面临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本文在对我国城市交通现状进行整体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城市道路情况及城市建设布局对交通的影响,研究人,车、路之间的关系,将针对国内城市道路发展潜力,评估其对汽车进入人民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基于网络技术的技术交通控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基于网络技术的城市交通控制系统的整体体系,提出各个相关设备模块的功能,以及通过网络互连该系统完成的功能,提出研究智能交通工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城市交通流量呈现爆炸式增长,交通拥堵已经成为目前国际型大城市面临的突出问题。利用智能交通技术着力推进交通信息化建设,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提高城市交通运输系统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减少城市交通污染的重要手段。为此,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伴随我国人口密度增多,因城市道路系统复杂性所造成的高峰拥堵、交通污染、突发事故等时有发生。本文通过对城市智能道路系统的分析,构建绿色低碳的智慧公交系统。有效提升城市交通综合运营及管理能力,提升城市经济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利用出租车浮动车数据对城市道路行程车速的表达能力,针对出租车空车和重车2种数据运用小波变换技术分析了城市道路交通状态突变点,据此进行了城市道路交通事件的检测。区别于以往小波变换技术,首先运用于数据降噪,再将处理数据运用交通事件检测算法判断,直接采用小波变换技术实现了对城市道路间断流的交通事件的检测。并利用实际采集数据对提出的交通事件检测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算法能够对交通事件进行更综合的检测,检测准确度得到了提高,能够为城市交通信息发布和交通诱导提供更加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