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互通立交的平面线形进行分析,将其分解成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三种基本线形单元,利用设计文件提供的各线形单元起终点桩号、坐标及偏转方向,反推出线形单元要素,然后利用弦切角计算出单元起点-终点、起点-P点的坐标方位角和P点切线方位角,计算出起点-P点的距离,进而推导计算出P、任意角度横向点H的坐标,为边桩和桥梁桩位的放样计算提供了依据。根据这一原理编制了程序计算框图,为互通立交放样程序编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利用全站仪三维坐标测量功能,在公路路基边线放样现场实测一估计点的坐标,以该点为引数,反算出该点对应的路线中桩点桩号。之后,结合设计资料计算出路堑或路堤边桩与中桩的计算距离,再在放样现场进行比较和相应调整,最终确定路基边桩的准确位置。放样速度快、精度高,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全站仪的三维坐标测量功能,在放样现场实测一点的坐标,以此测点为引数,计算出该测点所在的路线横断面桩号及其到路线中线的距离。然后结合隧道开挖面的设计资料,计算出该测点到轮廓线边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据此,通过现场的测设、调整,确定隧道开挖面轮廓线上点的准确位置。该方法放样隧道开挖面轮廓线速度快、精度高、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缓和曲线的计算原理,推导出已知缓和曲线参数和缓和曲线上一点(包括该点坐标、曲率半径和切线方位角)求其它任意点的计算公式。同时也推导出缓和曲线偏置线的参数方程。文中介绍的计算方法,可广泛应用于道路CAD的开发和道路设计与施工放样  相似文献   

5.
对弯斜桥的几何设计 ,传统的方法是先计算再作图不但费工费力且易出错。本文介绍用 Auto CAD先作图不用计算即可直接求出座标来进行弯斜桥几何设计的方法。以广珠高速公路的某桥为例 ,在 Auto CAD中建立以点 ( 0 ,0 )为座标原点 ,竖轴为 X轴 ,横轴为 Y轴的直角座标系 ,通过已知参数将桥梁中心线、边缘线与墩台轴线及基桩布置等平面图的有关内容在 Auto CAD中绘出 ,再直接 List各点即显示出其座标。再用座标方位角法和逐桩座标表的有关桩号座标检算其结果的正确性。两种方法的结果最大正负差不超过 5mm。随着计算机在工程应用中的普及 ,可以将此方法广泛用在公路和桥梁的线形设计与施工放样中。  相似文献   

6.
任意点到路线中线最短距离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公路设计和勘测过程中,常需确定某一点与线路的关系。本文首先讨论路线在测量坐标系中的数学模型,然后给出了在路线上与给定点距离最短的点应满足的条件以及此点桩号和最短距离的计算方法,此法理论严密,编程方案。  相似文献   

7.
张玲玲 《公路交通科技》2011,28(12):123-126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桥匝道一般为卵形曲线,是指在2个半径不等的圆曲线间插入一段非完整缓和曲线,为了方便坐标的计算,将插入的非完整缓和曲线视为完整缓和曲线的一部分.另外,实际施工所需放样中,通常需要根据与边桩及控制点位对应的中桩坐标、中桩切线方位角及横向距离计算所需点位坐标,因此针对卵形曲线段任意中桩坐标及中桩切线方位角的...  相似文献   

8.
快速、精确地计算任意坐标的对应桩号,在公路测量、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中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通过对组成平面线形的直线、圆曲线和回旋线3种线元的几何性质及其与任意点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研究,尤其是回旋线的研究,提出了计算任意点在每段线元上垂足的算法;通过遍历平面线形的每段线元,得到任意点在路线上的所有垂足;最后把垂线段长度最小的垂足的桩号作为其对应桩号。该算法已经在路线软件中实现,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应用;证明该算法搜索速度快、计算结果精确,可以适应于任意线形的公路。  相似文献   

9.
看了“公路”1958年8月份刊载的顾礼详同志的“用平均距离方法计算土方”后,我提出我的一些看法。用平均距离方法计算土方,在1957年公路设计三分院各测量队都曾采用过,的确比用平均断面积计算土方节省时间,尤其在计算运距时,只需将二桩号相减即得,更觉方便。但还存在下列两点问题: 一、在某一段用平均距离和用平均断面积计算土方,总的数量计算结果是相同的(见顾礼祥同志的证明),但在某一桩号至某一桩号(即相邻两断面)间的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道路工程施工前期,经常会遇到由于道路工程施工范围内的房屋拆迁较慢、绿化迁移滞后等原因引起相邻控制点(导线点)的不通视的情况,这就会给道路施工测量放样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无法按指定的计划进行正常的测量放样工作。通过对全站仪自身的使用程序和功能,对控制点在不通视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测量放样工作的连续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几种典型自由设站法测量的解算及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政工程测量中 ,在待定点P上设站 ,以必要的精度观测P点到几个已知控制点的方向或 (和 )边长 ,通过平差计算 ,进而获得P点的坐标和精度 ,这种测量控制点的方法称为自由设站法。该文介绍几种用该方法测量的实际解算及其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   

12.
求解路线外一点对应的路线中桩和距离是路线和立交设计程序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互通式立交端部搜索设计程序的基础。其算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程序的运行效率。基于路线中桩坐标计算和点到路线上任一点切线方向的垂足算法,提出了1种适用于各种复杂平面线形,不考虑初始桩号,可以同时搜索多个对应桩号的算法,这一算法具有计算效率高,收敛速度快特点,为互通式立交程序化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地形复杂地区的路线,由于纵坡起伏平面转折多,所以加柱就多,而桩号及设新纵坡都较琐碎,放纵坡设计线各点标高计算就成了比较费时间的工作。如用计算尺及算盘计算,往往由于差误累积或一不小心,致使在变坡点上标高不能吻合,形成返工浪费。如果改用计算机,则不仅能够避免上述缺点,并能简化计算过程,提高工效,降低劳动强度。现将其操作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张义佩  李岩 《东北公路》1997,20(2):87-88
本文给出了一种用经纬仪倾斜视线方法放样任意一点设计高程的方法。给出了计算公式,同时也给出了填挖高程放样精度估算公式,并分别按一定距离计算出放样精度。  相似文献   

15.
根据高速公路施工建设过程中的测量工作的特点全面介绍了施工前各测量工作的方法、步骤和施工期间公路中桩、边桩的计算和放样方法,并且针对不同情况提出了放样点的检核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道路沿线布设的导线点介绍了放样边桩的元素计算方法及放样步骤,并通过实践,证明是一种既能提高放样精度,又能加快放样速度,具有显著技术经济效益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GPS-RTK技术放样公路中线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了GPS-RTK技术在公路中线放样中的有关问题,包括适用于RTK作业的公路中线任意点坐标的计算通式、坐标转换、高程计算等。提出了公路中线的放样方法。以实际测量为例,介绍了利用该技术进行工程实测过程。通过对实测数据成果的分析,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GPS-RTK技术在公路中线放样中的有关问题,包括适用于RTK作业的公路中线任意点坐标的计算通式、坐标转换、高程计算等.提出了公路中线的放样方法.以实际测量为例,介绍了利用该技术进行工程实测过程.通过对实测数据成果的分析,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张英 《中外公路》2007,27(1):21-22
全站仪和坐标的使用,加快了工程放样的速度与准确度。而在施工测量现场所用临时放样点的坐标,有些是内业工作中无法考虑计算出来的,需要在现场快速准确地计算,CASIO科学计算器中的程序计算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
4 曲线设计 4.1 概述   设计缓和竖曲线,需要知道曲线在任意桩号处的高程。实际上,转坡点(PVI)的桩号和高程一般会和曲线参数A、r和l(或A、l和L)一起作为已知条件给出。这样,在求出直缓点TS和缓直点ST的高程后,也就可以计算出缓圆点SC和圆缓点CS的高程了,计算公式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