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刘洋 《北方交通》2009,(8):42-45
避险车道将失控车辆与主线交通流分离,减少失控车辆发生事故的概率.针对避险车道的设置进行探讨,为避险车道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驾驶汽车遭遇突发故障,怎么办?现介绍汽车五种突发故障的应急处理办法,希望能给予汽车驾驶员些许帮助. 一、方向失控 汽车在行驶途中方向突然失控,这时司机千万不能慌张,应果断利用脚制动停车,但要注意不能踩得太猛太死,以免发生车辆侧滑事故.  相似文献   

3.
山区高速公路连续长下坡路段是重特大恶性交通事故的多发段。通过对车辆运行特征中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以多条高速公路连续长下坡路段的实际制动失灵事故资料为依据,建立制动失灵事故发生概率预测模型,对其验证表明,该模型拟合程度较好,安全性好,可有效预测高速公路连续长下坡路段的制动失控事故。  相似文献   

4.
车辆碰撞圆头式和地锚式端头时会发生恶性事故,故建立车辆碰撞端头的有限元模型,从侧面和正面碰撞两个角度对端头进行安全评价,分析事故形态和原因,以为新型端头的开发研究提供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正面碰撞圆头式端头时,会发生波形梁板刺穿车体的事故;正面碰撞地锚式端头时,会发生翻车甚至翻滚的事故;侧面碰撞圆头式端头时,会发生车辆冲开护栏的事故;侧面碰撞地锚式端头时,会发生车辆翻越护栏的事故。通过对事故形态的分析,得出圆头式端头面积小且不能移动是波形梁板插入车体的主要原因,立柱不可倒伏是车辆加速度超标的主要原因,端头锚固力不足是车辆冲开护栏的主要原因,车辆爬升地锚式端头是翻车的主要原因。建议开发的新型波形梁护栏端头,能够沿波形梁板移动,与端头连接的立柱可倒伏,同时新型端头能够为标准段提供足够的约束力。以此为基础开发的新型波形梁护栏端头已应用于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5.
汽车在转弯、超车、变换车道以及躲让其它车辆等行驶状况下,必须保证曲线行驶的稳定性,否则,汽车非但不能按转向角听预定的方向行驶,甚至出现侧滑,严重时会出现汽车整体大回转或行驶方向失控,导致通事故的发生。笔认为,造成曲线运动汽车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驾驶人在高速行驶中急转弯或转向、制动时的不当操作,另一方面是与车辆本身的技术状况有关。本主要从技术方面分析了曲线运动汽车交通事故的原因,供有关部门在进行车辆安全技术检验或分析处理交通事故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国道鹤大公路万良段近年事故频发。经调查分析,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车辆在此长陡下坡段发生刹车失灵导致速度失控,且驾驶员操作不当。因此,很有必要在此路段的适当位置设置避险车道。文章讨论了避险车道方案,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了选择。  相似文献   

7.
7月1日下午,一辆银色轿车行至广州市南田路省质监局对面路段时,疑与前方一辆红色轿车碰撞后失控,冲向人行道,将路边一道5米多长的矮墙撞塌后,“倒栽葱”似的栽到旁边的高坡下。事故中路边一辆轿车被散落的石块砸坏,事故车辆上的两人幸无大恙。  相似文献   

8.
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Anti Biocking System简称ABS)的问世,是汽车技术发展历程中一次质的飞跃。它解决了汽车由于紧急制动,轮胎抱死而引起侧滑、跑偏、失控等问题。在该技术基本普及的今天,交通事故处理及鉴定人员,如何判断车辆是否安装ABS系统、已安装ABS系统的车辆发生事故后的制动痕迹如何发现、提取和利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车辆安全技术通常可分为主动安全技术和被动安全技术。主动安全技术是指基于先进的防范措施,避免事故发生的技术;被动安全技术则是在事故发生过程中及发生后,尽量减少损害的方法和措施。提高车辆的主动安全水平,不仅要在事故发生时尽量减少人员受伤的几率,更重要的是要在轻松和舒适的驾驶条件下帮助驾驶者避免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载有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渡船在发生事故时可能带来的危害,阐述了载有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渡船可能引发事故的几个关键性因素,并提出了加强载有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渡船安全管理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汽车碰撞交通事故发生时,人体各个部位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人们通过事故统计、生物力学分析等途径试图更加深入了解事故发生时人体受伤害的过程,以便对车辆的安全性能做出相应的改进,降低事故发生时人体受到损伤的程度。颈部的伤害是车辆发生碰撞时人体较易发生的伤害之一,通过对碰撞发生时颈部运动分析,从实际人体结构及试验用假人结构等方面着手,结合实车碰撞试验的具体数据,力求更加清晰地了解颈部伤害的过程,为进一步的试验分析提供有益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车辆失控位置的判定方法,并且通过对失控车辆行驶过程以及受力情况分析,对失控车辆速度进行计算,提出避险车道设计参数的定量计算方法,并分析了避险车道识别视距、消能防撞设施与失控车辆速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汽车碰撞交通事故发生时,人体各个部位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人们通过事故统计、生物力学分析等途径试图更加深入了解事故发生时人体受伤害的过程,以便对车辆的安全性能做出相应的改进,降低事故发生时人体受到损伤的程度.颈部的伤害是车辆发生碰撞时人体较易发生的伤害之一,通过对碰撞发生时颈部运动分析,从实际人体结构及试验用假人结构等方面着手,结合实车碰撞试验的具体数据,力求更加清晰地了解颈部伤害的过程,为进一步的试验分析提供有益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基于ANSYS/LS-DYNA仿真平台,对车辆与半刚性护栏碰撞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对比分析了半刚性双波护栏和双条半刚性护栏在车辆运行轨迹、乘员安全性及护栏变形量3个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半刚性双波护栏容易造成某些车辆与其碰撞时发生下钻事故和骑跨事故;双条半刚性护栏可以有效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并达到了车内乘员和车辆行驶的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15.
针对BML模型在分析交通事故对路网交通运行状态影响方面的不足,考虑事故发生时车辆为回避阻塞点而改变行驶路径等行为,对BML模型中事故点前车辆的行驶规则进行改进,使之与实际车辆的驾驶行为更加接近. 在改进模型的基础上,分别就路网交通流密度一定时,事故点数量变化对交通流平均速度的影响;事故点数量一定时,路网交通流密度变化对交通流平均速度的影响;事故点前各格点车辆转移概率对交通流平均速度的影响;车辆在事故点前各格点的转移概率分布函数不同对系统运行状态的影响等四个问题进行模拟研究,通过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轨迹交叉论的作用原理,对货车超载后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人的因素中,操作不当和车速过快是主要原因;物的因素中,车辆失控和道桥设计缺陷是主要原因。针对事故原因,提出了避免交通事故的各种措施。尤其应加强驾驶人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社会和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车辆和道路等的可靠性以及减少使用缺陷,避免人的运动轨迹和物的运动轨迹的交叉,从而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中原 《交通与运输》2007,23(1):68-68
在汽车交通事故中,有许多在平时没有让人在意的情况,结果由于疏忽大意,在发生事故时便酿成大祸。对于出租车来说,乘客搭乘出租车辆时因为事故造成的伤害或死亡,司机不仅要承担自我的伤害与车辆财产损失,还要对乘客负有赔偿责任,所以出租车和营业小客车的行车安全更应该比一般车辆多一分小心。  相似文献   

18.
针对BML模型在分析交通事故对路网交通运行状态影响方面的不足,考虑事故发生时车辆为回避阻塞点而改变行驶路径等行为,对BML模型中事故点前车辆的行驶规则进行改进,使之与实际车辆的驾驶行为更加接近. 在改进模型的基础上,分别就路网交通流密度一定时,事故点数量变化对交通流平均速度的影响;事故点数量一定时,路网交通流密度变化对交通流平均速度的影响;事故点前各格点车辆转移概率对交通流平均速度的影响;车辆在事故点前各格点的转移概率分布函数不同对系统运行状态的影响等四个问题进行模拟研究,通过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交通事故发生后,事故路段会形成瓶颈区,导致通行能力下降。后续车辆连续进入事故路段,造成短期内交通流无法疏散,形成排队上溯。针对事故发生至事故处理完毕这一段时间,通过排队长度约束模型限制事故路段的排队长度;基于交通流均衡原理,考虑相邻节点的关联性,构建信号配时优化模型,用于缓解此关键时段内的车辆排队上溯问题,最后利用VISSIM对该策略的有效性进行了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20.
案例2009年2月1日下午16时左右,在省道206线某镇境内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有7人死亡,31人受伤。事故发生处是一个十字交叉路口,诱发事故发生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干线公路高,被交路低,路口处被交路纵坡大,干线公路上高速行驶的车辆不易发现被交路上过路口的车辆和行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