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更  许才广 《水运工程》2019,(9):181-185
为研究深圳港铜鼓航道通过能力,提高航道服务水平,通过分析港航系统作业流程,基于Flexsim仿真平台,构建了深圳港铜鼓航道仿真模型。基于不同水平年分航段、分吨级、分货类的通航船舶艘次预测结果,通过仿真试验,对深圳港铜鼓航道二期工程实施前后航道的通过能力和服务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深圳港铜鼓航道二期工程可有效提升航道通过能力、缩短船舶等待航道时间、提高航道服务水平。研究结果可为航道建设方案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青岛港前湾单向航道扩建工程结束后航道通过能力变化,进一步提升航道服务水平,基于Flexsim仿真平台,建立青岛港港口时空作业系统,构建青岛港前湾航道仿真模型。根据不同水平年通航船舶分不同吨级、船型通过前湾航道的艘次预测结果,开展仿真试验,对青岛港前湾航道扩建工程实施前后航道的通过能力和服务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岛港前湾航道扩建工程有效提升了航道通过能力,提高航道服务水平,研究结果可为航道扩建后确定船舶通航标准提供重要理论和决策指导。  相似文献   

3.
随着港区规模的扩大,单线航道将极大地制约整个港区的通过能力.研究在散货港区单线航道中设置避让区,在尽可能降低航道建设投资的条件下提高航道通过能力.采用Arena仿真软件构建设置避让区的散货港区船舶航行作业系统仿真模型;研究避让区的位置及容量对航道通过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设置避让区能够显著提高航道通过能力,避让区的最优位置是航道中点处.  相似文献   

4.
合理设计和规划航道通过能力,有助于提高港口系统的作业效率和服务质量。在总结影响港口航道通过能力因素的基础上,分别从确定性数学分析方法、基于排队论的分析方法和仿真分析方法3个方面分析了港口航道通过能力计算模型和仿真模型。给出各种方法的研究思路和优缺点,其中数学分析的方法侧重静态分析,而仿真分析的方法侧重动态分析,且能综合考虑各种影响航道通过能力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逐渐成为内河低等级航道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论文分析了季节性旅游航道研究的背景和必要性,以典型的吉林省松花湖航道为案例,分析了其运输需求特征。基于Anylogic系统仿真平台,研究系统仿真方法在季节性旅游航道通过能力方面的应用。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航道通过能力影响因素并给出提高航道通过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沿海港口经济发展良好势头的带动下,沿海港口扩大建设规模,对于进出港航道的等级及航道的通航条件等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因此合理设计和规划港口航道通过能力,有助于提高港口系统的作业效率和服务质量。本文就港口航道通过能力进行构建理论数学模型,通过Matlab编程实现港口航道通过能力进行模拟仿真,并最终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沿海集装箱港区单向航道船舶进出港作业流程,提出航道资源有限时可通过建设港内锚地以提高航道通过能力的思路。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建立拥有港内锚地的沿海集装箱港区船舶航行作业系统仿真模型,研究港内锚地的锚位数对航道通过能力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港内锚地锚位数与航道通过能力服从多项式的函数关系,且存在极值;在该极值范围内,建设港内锚地对提高航道通过能力效果显著,但当锚位数超过极值后航道通过能力将不再随锚位数的增加而增加;因而该极值可为确定港内锚地的建设容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李绍武  曾冬  祁泽鹏 《水运工程》2016,(11):108-113
采用工程仿真软件SIMIO分别对秦皇岛港10万吨级航道及规划的20万吨级航道的通过能力进行模拟。首先用2014年秦皇岛港泊位和航道设施及到港船舶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得到的年到港船舶数及航道货运量与实际统计结果基本相符;结合仿真结果,对两航道的货运量、船舶平均待泊时间AWT以及港口服务水平随船舶平均到港时间间隔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讨论了航道及泊位利用率随港口服务水平的变化;针对10万吨级航道,对比了仿真与航道利用率法的年通过能力结果,并指出确定航道通过能力时考虑港口服务水平及港内作业各环节相互关联性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到港船型的多样性和随机性,建立不同船型组合下的沿海散货港区船舶航行作业系统仿真模型,定义到港船舶吨级的加权平均值为船型组合的特征吨级,研究船型组合对港口航道通过能力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船型组合对沿海散货港区航道通过能力有显著影响;航道通过能力与船型组合的特征吨级之间呈指数函数关系;并且通航历时越大,航道通过能力对船型组合越敏感。  相似文献   

10.
代健 《中国水运》2014,(6):32-33
港口航道通过能力可以从侧面反映一个港口的发展,以及港口航道的疏导能力。文中总结了影响港口航道通航能力的几点因素,基于排队论理论,对港口航道通过能力进行了计算,并介绍了建立仿真模型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船舶进出港的安全时距对散货港口服务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舶进出港安全时距是控制同向进出港船舶尾随时间的安全参数,是关系到沿海港口服务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国内部分散货港区由于单向航道通过能力的限制,导致港口服务水平严重下降,为缓解航道拥堵、提高港口服务水平,利用Arena软件构建港口生产作业系统的仿真模型,研究安全时距的变化对港口服务水平的影响,并应用于具体工程案例的仿...  相似文献   

12.
黄凯  王丽铮  尹靓  金雁 《船海工程》2012,41(2):36-39
针对贵州省乌江梯级枢纽区域复杂的货运系统,为弥补理论优化模型不能反映堵船、升船机服务效率、港口及升船机工作强度的局限性,结合arena平台进行货运组织的仿真模拟和方案优化,得到广义费用相对较低且资源利用均衡的货运组织方案,经实例证明,这种结合理论方法和仿真技术的优化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武钢工业港原料码头物流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利用Arena仿真软件对武钢工业港原料码头物流系统进行了仿真建模,并在建模过程中应用了相关的优化策略,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和确认分析,提出了进一步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4.
以离散事件仿真技术为基础,研究影响斜坡式集装箱码头船岸作业系统作业效率的因素,建立基于Arena的斜坡式集装箱码头船岸作业系统仿真模型,应用其研究分析起重机大车移动范围与船岸作业系统作业效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三峡枢纽运输系统运输组织方案论证与优化的计算机仿真模型。首先,调查确定了系统边界,分析了三峡枢纽系统的运输流程,拟订了模型输入输出参数;然后,选用Arena平台进行了仿真建模,研究了该模型的检验方法,并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最后,对预测的2010年运输情况进行实例仿真,根据仿真结果分析该运输系统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可行的改善方案,得出翻坝船舶比例和待闸锚地等待时间、排队长度的关系。实例表明,该仿真模型具有一定的工具性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16.
邓健  樊奇东 《船舶工程》2019,41(6):91-95
面对汉江中下游多枢纽航道开发后可能面临的堵航问题,采用仿真模拟的方法,对汉江中下游多枢纽航道展开研究。对整个船舶过闸仿真系统进行总体的概述,明确系统的评价指标,然后利用Arena仿真软件构建船舶过闸的系统仿真模型,对试验方案进行设计。最后对具体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从而为解决汉江中下游多枢纽航道的堵航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航历时对沿海散货港区航道通过能力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航道是整个港航生产作业系统的一部分,其通过能力影响因素众多,计算过程复杂。在分析众多因素的前提下,运用Arena仿真软件建立散货港区船舶进出港作业过程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单线航道通过能力与船舶通航历时之间呈负指数分布关系,并且AWT/AST值越大,其负指数分布曲线拟合度越高;双线航道通过能力不受通航历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着重研究了AMBE-2020在语音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在该系统中,AMBE-2020以主动帧格式的方式和,IMS320VC55XX一起很好地完成了半双工的语音数据处理,可广泛移植于卫星通信、短波、微波通信和语音保密通信等场合。还指出了该芯片用户手册部分很不准确的使用说明。  相似文献   

19.
远期规划的舟山北部水域大型泊位高达50余个。进港航速低、历时长、乘潮和靠泊时间窗口要求特殊,是大型船舶影响港口通航效率的主要因素。在现状及近、远期港口规划条件下,基于Arena仿真建模方法,构建舟山北部水域大型船舶进出港仿真模型,定量统计分析不同阶段大型泊位规划对船舶通航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近、远期规划实施后大型船舶流量增加33%和65%,远期规划中黄泽作业区的船舶平均等待时间较现状增加约10.5 h,小洋山作业区和鼠浪湖作业区分别增加约0.5 h和2 h,对通航效率整体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20.
杨兴旺  林强 《水道港口》2013,34(1):50-54
福姜沙水道分为福姜沙南、中、北3条水道。福北水道开放之初,航道条件较好,河床整体较为稳定。但近年来,随着左岸六助港附近心滩的迅速发展,福北水道上段河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已对航道维护及靖江港运营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文章通过分析福北水道近十多年来河床演变及航道条件变化,充分认识其发展规律及演变原因,提出后续维护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