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圆满完成体制改革 开创救捞事业新局面 交通部救助打捞系统始建于1951年,是我国唯一的水上专业救助打捞队伍。2003年2月,在国务院领导的直接关心下,交通部会同原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劳动保障部、中央编办等部门联合印发了《救助打捞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交人劳发[2003]60号)组织开展了以加强救助为主要目的,同时兼顾打捞发展的体制改革,实行救助、打捞分开管理。  相似文献   

2.
在救捞体制改革完成后,交通部海上专业救助力量实行了动态待命值班制度,建立厂海空立体救助体系,提高了海上人命救助效率,并且已经从海上逐渐延伸到内水。海上专业队伍抢险打捞成绩斐然。国家专业海上救助、打捞队伍已经成为国家应急反应机制中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航运市场和海洋经济必将进一步繁荣。但随着海上船舶的大型化、  相似文献   

3.
《航海教育研究》2011,(1):63-63
全面梳理和总结中国救捞60年发展宝贵经验的《救助工程》、《打捞工程》、《海洋工程技术基础》等8本救捞专业教材已编写完成,并即将出版。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局长宋家慧在救助与打捞工程专业教材编委会上表示,这套教材还将改编成救捞系统广大员工的岗位培训教科书,以提高救捞队  相似文献   

4.
崔燕 《中国船检》2011,(12):76-78
海上救助能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代表着一个国家在全球海事界的地位。中国救捞是我国唯一一支国家专业海上救助队伍,作为国家应急反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我国海域人命救助、船舶和财产救助、海上应急抢险打捞、海上消防、溢油污染清除等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使命,代表我国政府履行海上搜寻救助公约和双边海运协定等赋予的国际义务。一次次大风浪中的救助,一次次应急抢险打捞,中国救捞人用他们的忠诚、热血和专业能力化险为夷,保障了海上人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5.
围绕人命救助、环境救助、财产救助和抢险打捞、特殊政治军事保障任务等救助打捞核心业务,面向我国管辖海域内的救助、打捞、飞行三大业务领域,以支撑国际一流现代化专业救助打捞体系的加快构建为最终目的,从运行监测、应急指挥、通信保障、数据资源、信息安全、标准体系、管理机制等方面,对中国救助打捞2015—2020年通信及信息化能力建设进行规划研究,提出规划水平年内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并对远期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崔燕 《中国船检》2010,(2):91-91
从交通运输部救捞系统2010年工作会上获悉,救捞系统全年累计出动专业救助力量1248次(651艘次/302架/295队次),执行特殊救助任务912起;成功救助遇险人员2951名,其中成功救助遇险外籍人员229名;成功救助遇险船舶124艘,其中外籍船舶23艘;应急救助队完成救助抢险打捞作业295次;成功打捞沉船4艘;获救财产价值约110.1亿元。  相似文献   

7.
从今年4月1日起,作为我国唯一的国家专业救助打捞力量的交通部救助打捞系统,将按照国务院的批示精神,实施救助和打捞分开的体制改革。改革后,救助单位经费列入中央财政预算,实行全额拨款;打捞单位仍保留事业单位性质,但实行经费自收自支。因此,打捞单位未来如何发展已是一个迫在眉睫需要研究的课题。一、国家专业打捞队伍的存在是经济发展、政治、军事、战备和履行国际公约的需要改革后,打捞单位除了自身发展的任务外,还要履行国家赋予的职责:承担国家指定的特殊的政治、军事(战备)、救灾等抢险打捞任务;履行有关国际公约;负责我国海域的沉…  相似文献   

8.
《航海技术》2006,(4):F0004-F0004
中国救捞是中国唯一一支国家专业救助打捞力量,承担着对中国发生的海上事故的应争反应,人命救生,船舶和财产救助,沉船沉物打捞,海上消防,清除溢油污染及其他对海上运输和海上资源开发提供安全保障等多项使命,同时代表中国政府履行有关国际公约和海运双边协定的义务。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交通运输部出台《关于加强救助打捞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围绕国家海洋强国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布局,建设国际一流的现代化专业救助打捞体系。《意见》提出,到2020年我国专业救助打捞发展目标是在我国管辖内海域基本建立全方位覆盖、高海况运行、配置科学、反应迅速、处置高效的救助打捞体系,具备快速高效应对群体性人命遇险、大规模溢油和危化品污染、大吨位沉船等重特大事件的能力,同时具备深海、  相似文献   

10.
救捞     
《珠江水运》2008,(6):68-69
我国潜水条例、打捞条例已列入国家立法计划;专业救助直升机接运重伤员;  相似文献   

11.
邓新建  杨慧 《珠江水运》2011,(20):46-47
蓬莱19-3油田溢油污染面积已累计达到5500多平方公里,重大海上溢油事故频发,赔偿范围如何确定?传统的海上救助报酬体系以获救财产为中心,在现代社会对海上污染零容忍的今天,如何从法律层面实现以环境救助的理念变革?近日,在由中国海商法协会救助打捞法律专业委员会与海运法规专业委员会、交通运输部救捞局、广州海事法院联合举办的全国海上救助与油污损害赔偿法律研讨会上,海洋环境保护中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成了讨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救捞事业是党和国家构筑的海上德政工程,以救助人命、保护环境、服务社会、保障安全为宗旨,突出体现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关爱生命、执政为民的理念。交通运输部救捞系统是我国唯一一支国家专业救助打捞队伍,承担着海上人命救助、船舶和财产救助、沉船沉物打捞、海上消防、清除溢油污染等重要使命,是海上德政工程的重要践行者之一。救捞事业诞生以来,几经重大海难的考验和  相似文献   

13.
朱绍凡 《世界海运》2020,43(3):31-35
海上救助打捞行业是高危行业,为更好地保障海上人命和财产安全,必须确保自身安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是安全生产监管的治本之策,通过双重预防机制在救助打捞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将防线关口前移,强化预防预控,加强隐患排查治理,能够保障救助打捞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为救助打捞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就救助打捞安全管理工作中如何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给出一些建议,供行业参考。  相似文献   

14.
2003年6月28日,交通部所属的北海、东海、南海救助局以及烟台、上海、广州打捞局正式成立,在交通部救助打捞局的统一领导下,担负起各自辖区救助与打捞的职责,标志着救捞体制改革基本完成,救助与打捞从此步入了发展的快速通道。  相似文献   

15.
沉船打捞是海上救助的难点,特别是近年来发生的沉船事件,使国家和相关主管机构意识到解决这一问题的迫切性,因此国家大力提高救助装备配备水平,从事沉船打捞行业的企业与专家不断增加研发力度,努力提升打捞技术和开发更为先进的打捞装备。本文介绍了当前的沉船打捞的主要研究方向,同时针对当前研究方向提出了未来沉船打捞的研究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自2003年6月救捞体制改革以来,海上专业救助力量得到显著提高,有效地保障了海上运输及海洋事业的快速发展。然而,近些年来,因海上险情信息不实、协调不当或随意动用海上专业救助力量而开展脱离实际的海上救助工作的情况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为更好地履行救助打捞职责,有效保障海上生命财产安全,文中通过对近年来救助打捞行业重大风险点分析梳理,总结提炼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的重大风险,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安飞 《中国船检》2003,(3):50-53
2003年2月28日,交通部救捞系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救捞局局长宋家慧在讲话中谈到:救捞体制改革将成为2003年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具体地讲:至2003年3月底,将全面完成救捞体制改革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救捞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制定等;2003年4月1日至6月30日,完成将现有的救捞局划分成为救助局和打捞局的工作,初步确立救助、打捞新体制、实现救助与打捞分开管理。  相似文献   

19.
《中国船检》2008,(10):58-58
在“神七”飞天过程中,交通运输部救捞局抽调了救捞系统最先进的4艘大马力海上专业救助船参与海上救援保障任务。而这4艘专业救助船均安装了海兰信自主研发的船舶监控管理系统(VMS),实现了个救助船只与指挥中心之间视讯实时连通,使救助工作能够更加有序、高效、准确地开展,也提升了海上救捞的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20.
近日,贵港市平南县水运协会为该协会全员垫付打捞救助资全150万元,标志着广西首个内河民间水上救助基金——平南县水运协会水上救助基金正式启用。据了解,平南县水运协会共有18家会员企业,拥有营运船舶800多艘,总运力80万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