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对模糊系统知识模型概念、知识模型上的单点关系和复合关系、以及知识与范畴的近似及度量的研究基础上,对模糊系统知识模型的一致性和完备化进行了讨论.通过将粗集理论中的相关性理论及其度量方法引入到知识模型中,独立地提出了知识模型的扩充、极大一致性分解的概念与方法,并结合粗集理论中的约简理论,形成了知识模型完备化处理的理论与方法.知识模型的一致性与完备化理论与方法可以应用于基于离散样本数据的模糊系统辨识中.  相似文献   

2.
将传统交通调查和模型与新的信息技术相结合,根据大数据的特征改进交通模型的方法体系,是交通模型发展面临的极大挑战.分析交通大数据对交通模型研发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人口及就业岗位分布、综合交通网络数据和基于交通调查的模型参数等核心数据方面的支撑作用.从相关定义、市场细分以及信息完整性三个方面阐述大数据与交通模型的一致性问题.深入讨论应用大数据改进交通调查技术、4D模型研发、出行分布目的地选择模型、轨道交通出行接驳模型、出行成本校核等交通模型关键技术.通过对比大数据和交通模型的决策分析过程,指出大数据与交通模型互动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通过阐述域市交通规划模型的起因、定位和内容,分析现状模型所存在的缺陷,提出交通规划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四大优点,可使交通规划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可行性得以论证,从而为交通规划模型的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4.
通过阐述城市交通规划模型的起因、定位和内容,分析现状模型所存在的缺陷,提出交通规划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四大优点,可使交通规划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可行性得以论证,从而为交通规划模型的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5.
西方交通需求与土地利用关系相关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交通需求与土地利用关系的协调是处理好城市交通体系与空间形态相互关系的重要前提,也是近年来城市研究中的热点内容之一。其中,模型研究又是该领域中的活跃分支。分别从相关模型研究的侧重、模型的研究基础、模型的研究范围和模型建立的理论基础等方面进行概述,认为近年来,随着交叉学科发展与新技术的应用,模型研究向综合化发展,人文主义得到重视,但多数综合模型实证性强,理论性与可移植性尚待加强。  相似文献   

6.
公共交通定价与最优政府补偿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完善公共交通定价与政府补偿机制,分析了规模报酬递增、正外部性和次优理论3个潜在经济机理,建立了3个定价与补偿优化模型,并以西安公交为例进行了公共交通定价与补偿模型的应用。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规模报酬递增的边际成本定价与补偿模型,社会福利最佳且最为实用;基于正外部性的供求平衡定价与补偿模型,企业福利最佳;基于次优理论的Ramsey定价与补偿模型,在原理诠释方面最佳;补偿模型测算2009年西安公交的政府补偿金额为9.78亿元,符合现实需求,模型有效。  相似文献   

7.
马小毅 《交通标准化》2008,(23):172-175
通过阐述城市交通规划模型的起因、定位和内容,分析现状模型所存在的缺陷,提出交通规划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四大优点.可使交通规划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可行性得以论证,从而为交通规划模型的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8.
马小毅 《交通标准化》2008,(13):172-175
通过阐述城市交通规划模型的起因、定位和内容,分析现状模型所存在的缺陷,提出交通规划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四大优点,可使交通规划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可行性得以论证,从而为交通规划模型的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9.
结合一座钢筋混凝土连续弯梁桥,分别建立单梁模型、梁格模型与空间实体模型。分析不同计算模型中弯桥主梁各关键截面在自重作用下剪力、弯矩、扭矩与变形的大小。通过分析认为,不同计算模型在主梁剪力与弯矩方面结果较为接近,空间实体模型中扭矩计算值与单梁、梁格模型相比偏小。比较可知:梁格模型既能分析结构空间受力性质,又节省计算资源,较为适合设计采用。  相似文献   

10.
高速铁路桥上无缝线路力学计算模型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铁路桥梁、墩台及荷载均具有很强的空间力学特性,平面力学模型不能很好反映上述工况,有着较大的局限性。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梁、轨纵向相互作用三维有限元空间力学计算模型,以秦沈客运专线32m多跨简支双线整孔箱形梁桥为例,对其进行了纵向力分析,并与传统平面力学模型进行了比较。对于伸缩附加力,平面模型与空间模型计算结果相差不大;对于挠曲附加力,平面模型与空间模型计算结果有较大的差别;当双线对称加载时,平面模型与空间模型制动附加力计算结果相差不大;在单线制动或双线对向制动时,平面模型的计算结果较多超过空间力学模型的计算结果,其计算结果是偏于保守的。对比分析表明空间力学模型更适宜于各种工况附加力的计算。  相似文献   

11.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aerodynamic behavior of the Sutong bridge over Yangtze River during erection, a 1∶50 sectional model of the bridge deck, a 1∶100 full aeroelastic model of the free standing pylon and a 1∶125 full aeroelastic model for the maxim cantilever configuration were built.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was no serious vortex-induced vibration at the bridge deck, and that the free standing tower, the model scale and the turbulence intensity influenced static loading. The buffeting responses during the maximum cantilever configuration did not affect the safety of the bridge under construction.  相似文献   

12.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在施工阶段的抗风能力较弱,以三水河特大桥为工程背景,通过最大悬臂施工状态气弹模型的风洞试验,对其抗风性能就行了研究。采用1:100的缩尺模型比进行最大悬臂施工状态的颤振及驰振试验,测定颤振、驰振临界风速,据此分析评估该桥的抗风性能。风洞试验结果表明,该桥具有较好的颤振、驰振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曲线纤维变刚度复合材料层合板在高速列车壁板结构轻量化设计中的广阔应用前景,研究了弹性、黏弹性变刚度复合壁板在亚音速流场中的气动弹性稳定性问题. 首先,基于Mindlin厚板理论和势流流动理论分别描述壁板结构变形和亚音速气动力,根据虚功原理和有限元法建立了曲线纤维变刚度复合材料弹性/黏弹性壁板的气动弹性稳定性分析模型,进而采用复模态理论求解复合材料变刚度壁板发散临界速度;在验证方法正确性和收敛性的基础上,研究了壁板关键参数等对复合变刚度壁板发散失稳特性的影响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与直线纤维壁板相比,通过调整曲线纤维路径可以实现壁板的发散临界速度50%左右的提升,有效增强壁板气动弹性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In order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tuned mass dampers (TMDs) on wind actions, an aeroelastic model with a scale of 1:60 was constructed. Tests were performed in an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wind tunnel to investigate the buffeting response of the pylon with a TMD fixed by a wire rope instead of a spring. The model was tested under different levels of damping. The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the TMD in the optimal condition, the buffeting response was reduced by 47%.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准确地计算桥梁抖振响应, 以采用刚构体系的某带大挑臂钢箱结合梁独塔斜拉桥最大双悬臂施工阶段为研究对象,首先在有限元建模中重点讨论因塔梁固结处节点刚性区建模方法不同而导致的桥梁结构动力特性差异;随后运用二维不可压非定常雷诺平均URANS数值模拟方法,识别大挑臂钢箱主梁断面静力三分力系数和气动导纳;最后基于Davenport准定常理论在ANSYS中开展桥梁抖振时域分析,所得结果与气弹模型风洞试验进行比较. 研究表明:施工阶段的独塔斜拉桥结构动力特性及抖振响应受塔梁结合处有限元建模方式影响十分显著,结构基频差异最大可达21.3%,进行此类桥梁动力分析时应予以足够重视;主梁断面的气动导纳识别结果表现出对来流风场参数的依赖性,抖振计算时应合理使用;主梁悬臂端抖振位移响应计算值大于风洞气弹模型试验测试值,该计算结果用于设计参考时是偏于保守的.   相似文献   

16.
重庆万豪国际会展大厦风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万豪国际会展大厦是高度达303m的超高层钢结构,其基阶频率仅0.1234Hz,为了准确确定风荷载及其风致响应,对其进行了风致安全性及舒适性评估.采用风洞模型试验方法,对场地大气边界层进行了模拟;通过测压模型风洞试验测量风压系数的分布,并计算静风荷载;用气动弹性模型测量风致响应,包括大厦顶部的位移响应、加速度响应和角速度响应,并计算动风荷载.此外,还讨论了周边环境建筑对其风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周边建筑环境对大厦的静力和动力风荷载均有较大影响,在设计风速范围内不会产生驰振现象,其顶部加速度和角速度均小于限值,舒适性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7.
大跨度刚构桥悬臂施工状态的抗风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主跨为190m的预应力混凝土三跨连续刚构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气弹模型风洞试验,讨论了平等两幅迎风侧梁与背风侧梁的6分力特性,不同风向偏角对刚构桥风致响应的影响,然后,结合试验结果和数值计算,比较分析了横向连系对平等两幅梁风致响应的抑振作用,分析表明,对于由平等两幅箱梁组成的大跨度刚构桥,其悬臂施工时将两梁横向相连对减少结构的风振横向响应是十分有效而便利的。  相似文献   

18.
变截面连续钢箱梁桥典型施工阶段涡激振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大跨度连续钢箱梁桥在吊装施工阶段可能遇到的风致涡激振动问题,提出有效的抑振措施,以崇启6跨变截面连续钢箱梁主桥施工过程为背景,通过 1:45全桥气弹模型风洞试验,研究了大跨度变截面连续梁桥典型施工阶段主梁的涡激振动性能,试验模拟了外加阻尼的抑振措施,并基于试验现象探讨了连续钢箱梁桥的涡激振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第2跨主梁架设完成后,主梁易产生涡激振动,且不满足桥梁抗风设计规范的要求.当结构阻尼比达到1.2%时,涡激振动振幅满足规范要求;当结构阻尼比达到2.1%时,施工阶段不会产生明显的涡激振动.   相似文献   

19.
斜风作用下桥塔施工阶段抖振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不同风速、风偏角在施工阶段对桥塔抖振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考虑塔吊共同作用的桥塔联合气弹模型风洞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桥塔的抖振位移响应可近似地表示为风速的二次函数,桥塔抖振响应随着风偏角的增加呈非单调变化,施工状态中桥塔顺桥向和横桥向抖振位移响应最大值会出现在非正交风作用下;在施工阶段设计风速下抖振位移响应最大值为0.2746m,在工程可接受范围内,试验得出的抖振位移响应均方根值显著大于抖振时域分析计算值,说明桥塔风洞试验应考虑施工状态和施工机械对其抖振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初始挠度缺陷对圆柱形扁壳气动弹性系统颤振临界动压的影响,将初始挠度引入圆柱形扁壳气动弹性方程,采用微分求积法进行离散,运用特征值方法分析了线性系统在超声速轴向流中的颤振临界动压.研究结果表明,初始挠度缺陷会显著影响颤振临界动压.在本文计算参数下,当初始挠度周向半波数等于1时,颤振临界动压参数与初始挠度缺陷因子成比例关系;当周向半波数小于4时,随着初始挠度缺陷因子的增加,系统颤振临界动压大都呈现减小趋势;对于小曲率情况,当周向半波数大于4时,初始挠度缺陷因子的增加带来的颤振临界动压变化并不显著;对于大曲率情况,当周向半波数大于4时,随着初始挠度缺陷因子的增加系统颤振临界动压显著减小;初始挠度的形式会影响产生耦合模态颤振的周向半波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