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基于国际共同规范和逐步破坏法的基本原理编制了计算程序。利用该程序计算了一条实船完整状态下的极限强度,以及该船在破损状态下的剩余强度,并对破损船舶剩余强度的几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敏感度分析,得出了一些结论对于规范的制定及破损船舶救援与拖航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破损船体极限强度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基于通用有限元系统,结合船体破损机理和初始缺陷处理方法,建立船体极限强度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的完整框架.利用对水面舰船和双壳油船极限强度模型试验的比较验证,合理解决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的关键技术,并对完整和破损船体极限强度进行非线性有限元法分析.然后,在模型试验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面向设计的适合破损船体和双向弯曲状态的船体极限强度分析的改进解析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破损船舶瘫船时的横摇运动,采用Davenport风谱计算定常风和阵风的风倾力矩,采用ITTC双参数波谱计算不规则波波浪力矩,采用增加重量法计算破损进水,建立了破损船舶瘫船时的横摇运动方程。最后以一艘船舶为例,计算了船舶非对称破损、对称破损以及完整状态下的横摇运动幅值,分析了破损船舶瘫船时的横摇情况。结果表明,船舶在破损时的横摇幅值远大于完整状态下横摇幅值且非对称破损时的横摇幅值最大。  相似文献   

4.
破损船体的极限强度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全塑性一全屈曲应力分布和弹塑性应力分布两种模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破损船体的弯曲极限强度计算进行了公式推导.通过一个实船算例对破损船体的结构极限承载力进行了计算与比较.结果表明,本文解析方法与逐步破坏法结果相近,且具有较好精度,可以用来估算破损船体的剩余极限强度,在破损船体剩余强度计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破损船体剩余极限强度的影响参数与敏感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俊梅 《船舶工程》2007,29(3):51-54
在对破损船体剩余极限强度的影响参数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对破损船体剩余极限强度影响大小的衡量指标-敏感度.根据这一衡量指标,逐一分析不同破损状态对破损船体剩余极限强度的影响程度.针对不同的船型,对破损船体剩余极限强度的影响参数进行了分析及计算,并给出了一条实船的计算结果,最后得出了一些有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基于IACS共同规范研制了逐步破坏法计算完整油船极限强度和破损剩余强度的程序.考虑了船体发生搁浅碰撞后,其剩余有效剖面是非对称的,船体还可能发生不同程度倾斜的实际情况,计算了双壳油船在不同破损情况下破损船体的剩余强度,并给出了实例及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设计阶段对船体可能发生的破损情况和剩余强度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优化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船舶破损后的生存概率。以某双壳油船为例,采用SMITH法和非线性有限元法,计算破损后船体的剩余承载能力,比较2种计算方法的计算原理和结果。采用规范计算和直接预报的方式对船体破损后的波浪载荷进行预报。采用确定性方法和可靠性方法对破损船船体结构剩余强度进行评估,给出了实际应用中的使用建议。  相似文献   

8.
破损船体非对称弯曲极限强度分析及可靠性评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船体发生破损后,其剩余有效剖面是非对称的,船体还可能倾斜。本文首先对破损船体非对称弯曲进行了弹性和塑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假设了破损船体发生整体破坏时的剖面应力分布,给出了破损船体非对称弯曲极限强度分析方法,并采用了比较精细的方法计算加筋板格的屈曲极限强度。以箱型梁模型和超大型油船为例,将本文的计算结果与试验、ISUM法及解析公式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基于破损船体极限强度,结合重要性样本法,对65,00  相似文献   

9.
从提高内河船舶耐撞性能的角度对提升双壳油船的安全标准问题提出了建议意见.首先给出了我国内河双壳油船耐撞性标准的经验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采用图表的形式给出了撞击船的排水量A与极限撞击速度Vcr之间的对应关系.该建议意见具有思路直观、明确,使用方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CCS钢制船舶入级规范,研究了大型油船破损状态下的剩余极限强度及其可靠性。根据船舶在碰撞或搁浅事故中舷侧和船底受损位置及受损范围的不同,设定了多种受损模式,计算各模式下的剩余极限强度。进而引入剩余强度指标,验证了其与破损范围之间近似呈线性关系。最后,考虑船舶破损后结构能力的减弱和浮态变化引起的静水弯矩与波浪弯矩的变化的影响,计算了完整及各受损模式下的可靠性指标,确定了大型油船在不同破损模式下剩余极限强度与可靠性指标之间的近似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1.
郭际 《船舶工程》2017,39(S1):32-36
针对内河船舶船体梁极限弯曲能力的计算与统计特性问题,将影响船体梁极限弯曲能力的主要因素作为随机变量,分别讨论了材料屈服强度与板厚的概率分布参数选取。采用增量迭代方法与改进Rosenblueth方法,计算得到船体梁极限弯曲能力及其分布参数。研究表明,极限弯曲能力计算时可不考虑板厚变异的影响,内河船舶船体梁极限弯曲能力具有统计上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Marine Structures》2002,15(2):193-209
Modern inland vessels are open-top, double-hull ships with unusually large length-to-beam and length-to-height ratios, shallow draught and an extremely long cargo hold. Therefore, they have low bending and torsional rigidity. Moreover, the state of the ship structure changes appreciably in course of service due to minor collisions, groundings in shallow water, corrosion and fatigue. Such imperfections reduce the stability and strength of the structure. The safety against collapse decreases. This paper shows the results of a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of a typical push-barge structure using the finite-element-method.  相似文献   

13.
黄衍顺  王冬  王琳 《船舶工程》2005,27(1):28-32
以一艘散货船为例,采用按随机过程确定的载荷组合弯矩,对单、双舷侧两种结构分别计算船舶的极限弯矩和最大剪应力,进行可靠性评估,结果表明双舷侧结构可以大幅减小舷侧的剪应力,但对总纵强度的影响不明显;最后分析了双舷侧宽度对极限弯矩和最大剪应力的影响,提出了选取双舷侧宽度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针对《船体结构疲劳强度指南》中关于疲劳强度的分析不适用于客滚船车辆甲板疲劳强度评估的情况,参照《钢桥疲劳设计》,制定出一种适用于车辆甲板疲劳强度的计算方法,以期为内河船车辆甲板的设计与审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内河双壳油船舷侧结构耐撞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内河双壳油船舷侧结构耐撞性能的简化分析方法,详细讨论了球鼻艏撞击作用下内河双壳油船舷侧结构的总体破坏模式及其渐进破坏过程.在考虑舷侧外壳板发生断裂破坏后的剩余抗撞能力的基础上,给出了双壳舷侧结构的撞击力―撞深曲线和吸收能量-撞深曲线,并与有限元仿真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简化分析方法得到的结果与有限元分析基本上是一致的,这表明该方法能对内河双壳油船结构的耐撞性能做出合理预报,可用于这类油船耐撞性能的评估.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全船有限元总强度计算的简化方法,阐述了具有长上层建筑、大开口、全通甲板的船舶在垂向弯矩作用下的总强度应力分布情况,提出了非常规结构船舶总强度计算方法,分析了上层建筑参与总强度的有效度。对有效避免波浪载荷及平衡力计算带来的总强度计算误差和庞大的计算工作量,缩短计算周期以及优化结构等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崔科科 《船舶工程》2017,39(8):18-20
介绍约束扭转计算原理,分析集装箱船的结构和受力特点,利用MSC/Nastran软件探讨了集装箱船的扭转强度计算方法。在现有结构形式的基础上,提出几种可能提高结构扭转强度的结构加强方案,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各方案对于增加同样重量的钢料船体结构中翘曲应力变化情况,比对抗扭效果,研究在考虑成本基础上提高集装箱船抗扭强度的加强方案优先顺序,结果显示对于支线型集装箱船增加舱口围厚度可更有效提高其抗扭强度。  相似文献   

18.
黄衍顺  刘琳  王颖 《船舶力学》2007,11(3):427-434
采用按随机过程确定的载荷组合弯矩,对单、双舷侧两种结构分别计算船舶的极限弯矩和最大剪应力,进行可靠性评估,结果表明双舷侧结构可以大幅减小舷侧的剪应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总纵强度;最后分析了双舷侧宽度对极限弯矩和最大剪应力的影响,提出了选取双舷侧宽度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Marine Structures》2000,13(2):107-128
The paper aims at quantifying the changes in notional reliability levels that result from redesigning a traditional single-hull bulk carrier to become a double-hull structure. The probability of failure is calculated using a first-order reliability method. The evaluation of the wave-induced load effects that occur during long-term operation of the ship in the seaway is carried out. The still water loads are defined on the basis of a statistical analysis that accounts for the ship type. The ultimate collapse bending moment of the midship cross section is used as the basis for the reliability formulation. It is shown that by introducing the double-hull in the bulk carriers their level of structural safety can be increased up to values typical of tankers. Additionally, the time-dependent degrading effect of corrosion on the ultimate moment is also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reliability assessment of bulk carriers.  相似文献   

20.
公务船在领海和专属经济区执行维权执法任务时,存在较高的与其他船舶发生主动或被动碰撞的风险。为了准确评估公务船的耐撞性能,本文以某公务船为例,考虑多种计算工况,对目标船的耐撞性能进行动态响应计算,获得了机舱及首部区域的结构损伤、应力、能量吸收等动态结构响应,并计算获得被撞船达到临界状态时的极限撞击速度。研究成果可为公务船的防撞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