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庆岩 《汽车与配件》2014,(29):36-37
德国STAHLGRUBER并没有“退出”中国市场,其在中国的品牌代理人司库伯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将以更开放的心态拥抱零部件供应资源,以更专业的态度提升供应链管理的效力,以更主动的姿态加入互联网模式的创新。近日,财新网一篇关于“欧洲最大汽配服务商‘司库伯'败走中国”的报道在乘用车配件圈子里引起了一轮讨论。很多圈内媒体纷纷转载,行业同仁们在微信中纷纷转发。似乎“败走”“退出”成了关键词。事实究竟如何?  相似文献   

2.
5月24日,司库伯举办了"为你所选-司库伯节暨培训中心启用"活动。司库伯总部高层、维修企业客户代表、供应商伙伴、汽车行业媒体等近15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本次活动的举行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由于司库伯节(STAHLGRUBER Day),司库伯节是司库伯为汽车零配件供应商、维  相似文献   

3.
李白 《汽车与配件》2011,(38):18-19
一年前,欧洲汽配流通企业“司库伯”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在行业内外引起了高度关注。当时,分析“司库伯”进入中国时,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集优劣势于一身。如,其完备的电子目录系统和高效的零部件分销运营管理模式经验是其核心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4.
每周要闻     
《汽车与配件》2012,(21):9-10,12,19
总编点评罗锦陵《轿车情报》《汽车与配件》"技术与市场"专题"技术与应用"专题"制造技术与材料"专题"产业经济报道"专题"商用车与发动机"专题"新能源汽车"专题一条值得探索的售后服务之路径司库伯这个听起来仍然有点新鲜感的售后市场流通企业,其在德国和欧洲却是一家业内声名显赫的跨国企业。司库伯中国公司正式营业一年多之后,在其主要面对社会独立维修企业的扁平化业务模式基础上,又出新招,成立了由德国技师任职的维修培训中心,并且获得了国家职业资格技能鉴定中心汽车维修专项技能认证培训站的资格。粗看起来,汽车配件流通企业似乎与维修培训中心风马牛不相及。但这恰恰是司库伯营销手段的深谋远虑和高明之处。  相似文献   

5.
司库伯这个听起来仍然有点新鲜感的售后市场流通企业,其在德国和欧洲却是一家业内声名显赫的跨国企业。司库伯中国公司正式营业一年多之后,在其主要面对社会独立维修企业的扁平化业务模式基础上,又出新招,成立了由德国技师任职的维修培训中心,并且获得了国家职业资格技能鉴定中心汽车维修专项技能认证培训站的资格。  相似文献   

6.
5月下旬,司库伯举办了"为你所选-司库伯节暨培训中心启用"的活动,正式启用经过几个月筹备的培训中心。司库伯进入中国已经为时一年半,正式营业时间也有一年。借司库伯培训中心启用的契机,本刊再度采访了中国司库伯的股东方代表:司库伯德国总部董事总经理Strauch先生和德国海拉集团售后及特殊原厂配套事业部执行董事会成员Friedhelm Glormann先生,以及司库伯中国区总经理庆岩,就其当前和未来的发展作了交流。独立维修企业的维修技术培训亟需提升尽管中国汽车售后市场与十年前相比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距离成  相似文献   

7.
企业资讯     
2011年1月10日,司库伯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于3月15日对外营业,在4月21日举行了盛大的开业典礼仪式。中国汽车的飞速发展,使得传统营销模式需要创新和变革,司库伯模式对于中国的汽车售后市场中也是一种创新,并且是符合市场趋势的一种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久陵 《汽车与配件》2012,(25):17-19
最近,上海的一家汽配流通企业司库伯培训中心开始启用。简单地说,它的作用是借助德国总部的资源(含师资)对其客户,主要是维修商的有计划培训,一方面提高社会独立售后体系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加强其自身的凝聚力,扩大市场份额。这对于我国售后服务领域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这意味着一种新模式、新平台的诞生,或许由此可以看到一条售后市场规范化的新路径、看到社会独立经销商和维修商紧密结合的发展之路。这对于打破垄断,维护消费者的权益,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于快速发展的中国汽车售后市场,究竟采取什么样的经营模式,着实让汽配流通企业困惑。今年,本刊召开了两次汽配经销商头脑风暴,覆盖到汽配经销商、零部件供应商、终端快修连锁企业、售后数据提供商、展览服务商以及汽配电子商务的运营商等等,他们从不同侧面讨论当今我国汽车售后市场的热点问题。我国汽配市场改革开放已经延续了三十多年,这期间,从单一的门店式经营发展到汽配城的门店集约化经营,之后经销形式又从连锁  相似文献   

10.
终端为王之认同 如果说十多年前,以批发为主的配件经销商能够获得高达超过20%的毛利,十多年后的今天,没有进行战略调整,依旧坚守着传统经营模式,以批发为主的汽配经销商之情形可谓是每况愈下.相反,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大,车龄的增长,更多的车主脱离了4S店,选择性价比较高的社会维修网点.因此,一些调整经营模式,或者定位于服务终端客户(车主和维修企业)的汽配经销商正"渐入佳境",尚能维持相对较高的毛利率.  相似文献   

11.
<正>在以美国和德国为代表的欧美汽车大国,早已确立了后市场主导经销商盈利的经营格局,这样的格局不仅保证了4S店良性的经营和发展,也为汽车后市场产品和服务乃至整个行业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因。在已经过去的2013年,中国汽车行业在宏观经济下行、通胀持续、汽车消费刺激因素退出以及部分城市限购等因素的多重影响下,微增长的趋势愈加明显。在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新车销量增速放缓,汽车销售利润日益微薄的大环境下,汽车经销商将目光由"前厅"转移至"后场"似乎已成为必然。事实上,在以美国和德国为代表的欧美汽车大国,早已确立了后市场主导经销商盈利的经营格局,这样的  相似文献   

12.
9月20日,司库伯贸易(上海)有限公司联手舍弗勒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在司库伯培训中心成功举行"司库伯-INA正时套装安装竞赛"。作为舍弗勒集团旗下的三大品牌之一,INA产品覆盖正时皮带传动系、链传动系、气门机构等各类发动机部件,是众多顶级汽车和发动机制造商的原厂供应商。本次活动分为上午和下午两个部分:上午为正时套装的原理、正确安装步骤以及典型案例介绍;下午是正时安装的比赛,比赛分为初赛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消费者的消费意识日益增强,中国汽车售后配件市场的产品、服务质量问题日益凸显。采购、分销网络、内部管理、人才等都是当今各汽配经销商,包括传统的3S、4S、专营连锁店、汽配超市等重点关注的问题。最近,本刊记者先后采访了北京港华恒基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周若非、北京朝阳普惠经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松强、上海越亘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亮野、北京北达汽车配件经销有限公司阎总经理,并欣喜地看到,这几家企业通过专业品牌经营和良好的服务,与国内的其他汽配经销商一起,正在为提高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独立汽车售后市场的迅速增长,外资汽车配件企业都已陆续入驻中国市场.2011年1月10日,德国知名的独立配件服务商司库伯落地中国上海,成立司库伯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并于3月15日开始对外营业.这是首例国内汽车后市场出现的外资独立配件商.  相似文献   

15.
汽配专业市场作为一种集聚型经营模式,将数以百计的汽配经销商集中在一起经营,使消费者走一家胜于走百家,充分发挥汽配供求大市场的调节,集散与辐射功能。这种经营模式,有效沟通了供、求流通渠道,产生着便捷、高效的供求效应。同时,历经十几年的培育和发展,各地专业市场已形成比较固定的客户网络和辐射区域,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汽车与配件》2006,(34):15-15
目前,中国大约25万家汽配经销商分布在全国300多家汽配城内。其中,上海有近30家汽配城,杭州约8家。汽配流通领域发展至今,随着竞争的白热化,业态已经从原来的点状模式(单店经营)和线状模式(汽配街),发展到越来越多的块状模式(汽配城)。理论上说,汽配城虽然都具有集中采购、集中宣传、集中管理的先天优势,但是与自然形成的汽配街相比,汽配城似一艘还未下水的航空母舰,而汽配经销商就是支撑它扬帆起航的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汽配城成功的关键还在于能不能吸引汽配经销商入驻、并且留住他们。  相似文献   

17.
国内汽配行业最大盛会"第65届全国汽车配件交易会"26日在南京落下帷幕。在24-26日三天展会期间,突破2000个展位,此届为国内汽配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信心。展会期间来自国内近百家汽配市场组成的近万人的庞大经销商采购团莅临南京全国汽配会进行集中采购,实现产销的完美对接。  相似文献   

18.
《中华汽摩配》2005,(4):14-15
汽配市场是指经市场登记注册,一定规模数量的汽配经营者即集中又独立进行商品现货交易的固定场所。汽配市场作为一种物流业态在中国以有10多年的发展历史,粗略划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在中国汽车后服务市场扮演主角的是各类物资公司,运输公司或大型汽修企业衍生出的国有或集体配件经销商,  相似文献   

19.
北京大南郊汽配市场是京城较大规模的汽配城之一,也是北京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汽配市场。经营全球范围内的整车销售及汽车发动机,汽车零部件,工程零部件、销售维修、保养设备,汽车轮胎,汽车工具,各种油品,驻有汽车装饰以及汽车维修厂家、经销商、代理商等。  相似文献   

20.
多年前,就曾有业内人士预言,配件经销商3、5年内就将被淘汰。10年过去了,大批的经销商依旧林立于汽配城中,淘汰率并没有预测的高。但是,深入采访这些传统配件经销商,不难发现,未“与时俱进”调整业务构成,和经营方式的经销商生存压力非常大。而纵观整个独立售后市场的发展,各类经营模式的创新却是风起云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