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简要介绍半潜船浮装自升式钻井平台的浮装设计方案。该自升式钻井平台的三个桩靴均突出自身平台基线底部5.11m,造成浮装上浮时需要借助增加水线面的外部浮体如稳性驳船的方法增加浮装时的稳性,达到浮装的目的。从稳性驳船的长,宽,型深等参数的选择,到需要的预压载的压载水重量,分布,吃水等的一系列设计,对浮装过程进行分步骤验算稳性及船体总纵强度,调节半潜船的纵倾及横倾变化,确保水线面面积的过渡,从而顺利浮装自升式钻井平台。对该特殊浮装项目进行总结表明,添加稳性驳船能有效增加浮装时的稳性,但浮装时需要调整纵倾的变换,并保持一定的横倾,才能更好的保证稳性的要求,最后导出压载方案供现场操作参考使用。对具有特别大的底部突出的浮体货物的浮装稳性方案提供一定的设计参考和经验建议。  相似文献   

2.
综合考虑自升式钻井平台的完整稳性及破损稳性的衡准要求,以某自升式钻井平台为例,分别校核该平台在桩靴充水及不充水状态下拖航作业时的完整稳性及破损稳性,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得出桩靴充水对自升式平台静水力、静稳性曲线以及许用重心高度曲线等方面的诸多影响,提出提高自升式平台拖航稳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以自升式钻井平台和在建的FPSO项目稳性计算分析为例,从风模型的建立、风载荷计算及风向角的角度进行FPSO稳性计算,综合考虑不同规范的要求,确定平台完整稳性和破舱稳性衡准,定义开口、破损范围及渗透率等参数,并利用NAPA软件对海洋平台进行配载,计算平台在各种工况下的稳性,明确稳性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海洋资源勘探不断向深海发展,适合深海作业的半潜式平台成为研究热点,而稳性校核多是针对自升式平台,少有对半潜式平台的稳性研究。考虑到柱稳式平台与自升式平台稳性恒准的差异,本文针对半潜式平台,用Moses软件计算半潜式平台稳性,具体做法为对某一半潜式平台进行数字化建模,之后通过改变横摇角得到平台的风倾力矩和复原力矩曲线,从而对平台的完整稳性、碰撞破损稳性以及单舱进水剩余稳性进行分析校核。得出结论如下:1)该平台在油田拖航下最危险的情况为艏摇角60°时,在其它工况下最危险的情况为艏摇角30°时;2)半潜式平台吃水的增大不利于平台的完整稳性;3)在油田拖航工况下,舱室的组合碰撞破损对平台稳性影响最小;4)对于碰撞破损稳性来说,半潜式平台的稳性程度不一定随着吃水增加而降低,具体情况要根据在不同吃水下不同的舱室组合来判断;5)平台在作业工况、远洋拖航工况和油田拖航工况下最危险的进水舱室分别为WB01P、FWD4P和AFT3P;6)平台的吃水增加不利于平台单舱进水后的剩余稳性。希望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为其他半潜式平台的稳性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带有沉垫的自升式平台是较为特殊的一种平台,而其稳性分析相比常规的桩靴式自升式平台也有所不同。文章研究了一型沉垫自升式风电平台的拖航稳性和沉浮稳性,在破舱稳性计算中增加了对于空舱未设置舱底水系统时的特殊考虑,按照规范对坐底式平台的要求校核其沉浮稳性,并提出平台沉浮过程中重心变化的便捷计算方法,可以为类似平台的稳性计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以上海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研发的一型正方形自升式生产平台为依托,依照美国船级社MODU规范的要求,分析了平台的完整稳性、破损稳性和剩余稳性,总结了该类平台稳性分析的方法及过程.对方形自升式平台稳性计算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舰船科学技术》2015,(Z1):54-58
目前国际海事组织(IMO)正在制定包括参数横摇在内的第二代完整稳性衡准。基于工信部高新技术船舶项目"船舶第二代完整稳性衡准技术研究",根据IMO船舶建造与设计委员会第2次会议中提出的参数横摇薄弱性衡准提案,首先采用静平衡法处理波浪中不同横倾角时的升沉和纵倾问题;然后对瞬时湿表面进行压力积分求解稳性的变化,同时利用Fortran工具开发了参数横摇薄弱性衡准计算源代码,利用Ajax技术开发了评估软件操作界面;最后利用实船验证该评估软件的可行性,为第二代完整稳性评估软件的推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一桁架式桩腿自升式钻井平台为例,通过有限元分析计算,介绍平台在风暴自存状态下的总体性能研究方法,并对其进行包括桩腿强度,抗倾稳性、锁紧机构承载性能、预压载性能及桩靴抗滑移性能等的校核.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际海事组织(IMO)第二代完整稳性衡准工作组正在制定瘫船稳性薄弱性衡准。本文针对2014年IMO船舶设计建造分委会(SDC)第一次会议草案,首先分析草案中意大利提出的瘫船稳性第二层薄弱性衡准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其次根据草案方法采用考虑风浪的联合作用的1DOF非线性横摇运动方程,GZ曲线采用不同的拟合方法,有效波倾采用简化计算公式和已有数据拟合的两种方法,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最后利用标准船模CEHIPAR 2792计算了不同风速下倾覆概率,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不同的GZ曲线拟合方法及有效波倾的计算方法对倾覆概率的影响,并对瘫船稳性第二层薄弱性衡准方法提出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0.
骑浪/横甩是IMO船舶第二代完整稳性的五种失效模式之一,是一种基于概率的稳性衡准,制定规范的目的是更有效地保障船舶在实海域中的航行安全,确保不发生稳性失效情况.本研究中,以IMO有关成员国提出的最新版骑浪/横甩薄弱性衡准草案为基础,基于自主开发的骑浪/横甩薄弱性衡准校核软件,针对围网渔船开展了样船计算和比较分析,研究IMO正在制定的骑浪/横甩薄弱性衡准方法对该类船型的适用情况,分析船型参数对骑浪/横甩薄弱性衡准的影响,为我国参与国际法规制定,提出针对骑浪/横甩薄弱性衡准的提案提供技术支撑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晁世方  于多  刘小亮 《船舶工程》2015,37(S1):265-268
吊重丢失是800吨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在起重作业中可能遇到的严重事故,本文研究了吊重丢失这种极限载况对该平台稳性的影响,分析总结了平台的吊重丢失稳性的计算方法,可以为类似平台的吊重丢失稳性的计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一种新颖、奇特、简易的由标准集装箱接装而成的自升式平台的组成与特点,并概述了此种平台设计中的结构总体强度分析、局部强度分析和稳性分析,以及应着重关注的一些特殊问题。此种平台对我国滩海、浅海、内陆江河湖泊等水域的施工作业装备的开发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杨勇  袁洪涛  王超  赵南 《船舶工程》2015,37(7):69-72
钻台是自升式钻井平台的核心部分,其上布置有众多的钻井设备和结构。因此,钻台结构的强度符合要求是保证钻探作业安全开展的必要关键因素,对其结构强度进行研究十分有必要。以某375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的钻台结构为研究对象,考虑远洋拖航、作业和风暴自存三组主要工况,根据ABS MODU合理的选取与计算载荷,利用有限元软件MSC Patran/Nastran进行建模、计算及后处理。探讨了环境载荷与作业载荷的计算与施加方法,探究了钻台的结构强度分析方法并对其强度进行校核,为钻台结构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自升式钻井平台方案设计系统分析和结构模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分析了自升式钻井平台方案设计阶段结构体系及设计流程.针对自升式钻井平台方案设计的具体情况,将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用于其方案设计过程,提出了方案设计的系统分析步骤.根据霍尔三维结构模型,结合平台方案设计系统的任务特点,提出了平台方案设计系统三维结构模型,用于指导自升式钻井平台方案设计的实现.将该方法应用于300英尺作业水深的自升式钻井平台的方案设计中,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在搜集整理自升式钻井平台船型资料的基础上,利用逐步同归计算机程序和BP神经网络分别建立了自升式钻井平台主尺度的单变量预测模型和多变量预测模型.经实船验证该模型是适用和可靠的,模型的建立有利于掌握自升式钻井平台主尺度要素变化规律,在进行自升式钻井平台设计初期的技术经济论证和方案设计时,可根据已知信息的多少,选择合适的模型进行主尺度的预测.  相似文献   

16.
"津平1号"是成型的带桩腿提升自升平台的高精度深水抛石整平船。介绍了该整平平台的有限元计算方法和过程,并校核了其在设计环境条件下站立状态时的桩腿强度、平台抗倾覆稳性、锁紧装置能力及桩腿最大支反力等总体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7.
王乐  李康康 《船舶》2019,30(2):114-120
冲桩系统是自升式风电平台关键的辅助系统。该文介绍了自升式风电平台冲桩系统,列举了目前常见的几种冲桩系统配置方案,对各种方案进行了对比,并通过冲桩系统在实际平台上的第一手应用数据,得出了在特定海床土质情况下,高压水冲桩系统具有较好冲桩效果的结论。结论对最新一代自升式风电平台冲桩系统的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今后自升式风电平台冲桩系统的设计也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8.
王乐 《船舶工程》2019,41(1):95-99
机舱通风系统是自升式风电平台重要的动力辅助系统。本文研究了具有自升式风电平台特色的机舱通风系统,对机械进风自然排风与机械进排风两种通风方式进行分析比较,并提出了先进的变频控制机舱通风系统设计理念。通过正在建造中的项目实例,详细介绍了基于变频控制的机舱通风系统的核心设计思路,展现了该系统智能、节能和安全可靠等诸多优势,对今后自升式风电平台机舱通风系统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