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国内外对企业第三利润源泉--物流十分关注,但仅限于宏观定性描述.而在微观定理可操作的数学描述比较罕见.鉴此,根据随机过程中的生灭性理论,以物流配送系统为对象通过车辆运载过程状态模型的建立,探讨和研究物流运行过程中物质、资金和信息的相互关系以及物流配送中心车辆运输能力的评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的评估方法结果与实际运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铁路货运车辆运行状态安全评估问题,对预防货物列车行车事故、减少轨道车辆零部件损伤具有重要作用,对于铁路安全运营管理有着明确的指导意义.本文针对目前铁路货运车辆运行状态研究存在的不完整性问题,采用自然环境与设备运营相结合的综合车辆状态评估方法,建立面向安全的铁路货运车辆运行状态评估指标体系,并提出了一种由三部分组成的、串形结构的改进BP神经网络,更好地解决了这类数据量庞大的复杂系统评估问题.本文以沪宁线为背景进行了评估实例研究,取得了准确性较高的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有限元方法模拟仿真高速动车组砂箱及其与车辆的连接,并根据车辆运行工况得出螺栓的各种连接载荷.再根据VDI2230标准对连接螺栓进行强度评估,以验证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晃车现象普遍存在于铁道车辆中,成为影响旅客乘坐舒适性的重要因素。为了更好地评估铁道车辆在日常运营过程中的晃车程度,在原有评判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峰值计数的晃车评判方法。该方法以车体横向加速度为研究对象,从时域的角度统计加速度峰值分布情况,同时兼顾了不同振动频率对人体舒适性影响的差异性。以某型动车组实测振动信号为例,计算对比了2种方法在评判结果上的一致性。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峰值计数的晃车评判方法与原有横向平稳性指标在晃车评判上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可以有效地识别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晃车现象,并进行晃车等级的划分。文章通过动车组实测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该方法同样可以推广应用于其他速度等级的铁道车辆中。  相似文献   

5.
黄文杰  陈志 《铁道车辆》2023,(6):179-184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交通运输水平已处于世界前列,特别是轨道车辆的发展,为我国人员流通、物资运输和经济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轨道交通列车运行过程中,车辆内部运行控制信号及电力的输送保障至关重要。在轨道交通列车上使用的薄壁控制电缆的外层护套绝缘材料种类中,有一种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该材料在酸性、潮湿等恶劣条件下易发生黄变、开裂、鼓包等现象,从而影响电缆的剩余寿命,使得电缆出现传输异常,影响列车正常运行,严重时可能出现短路发生火灾造成重大事故及人员伤亡。为对轨道车辆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电缆的剩余寿命进行快速评估,文章采用热重分析法(TGA)研究了不同老化程度的EVA绝缘材料的热分解特性,计算出了其对应的热分解活化能。在此基础上,参照ASTM E 1877-00:2021标准中的方法建立了EVA绝缘材料的热寿命方程。研究结果表明:热分解特性能够用来评估轨道车辆用EVA电缆的实际老化情况,结合建立的热寿命方程能完成电缆使用状况的快速评估,与传统评估方法相比,该方法操作更加简单。  相似文献   

6.
针对跨坐式单轨车辆特点,结合重庆单轨交通3号线车辆的故障数据分析,建立车辆运行可靠性综合评估模型,并利用T-S模糊神经网络进行综合评估分析。评估结果显示:跨坐式单轨车辆运营可靠性等级为"良好"。评估结果与重庆跨坐式单轨交通3号线车辆实际运行情况基本吻合,表明了T-S模糊神经网络适用于跨坐式单轨车辆的可靠性评估,且可为减少跨坐式单轨车辆运行事故及制定安防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铁道车辆脱轨评估的安全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铁道车辆脱轨评估的安全标准,在准静态车轮爬轨的情况下,现有的安全标准是有效的。最近运行在高速线上的新干线车辆负载波动大的车轮进行了观察,但是在特定条件下对动态脱轨 没有制定评估方法。在通过对动态脱轨现象进行计算机仿真研究的基础上,建议利用Y/Q的持续时间评估脱轨安全性,本文根据道岔运行试验得到的线路数据建议控制的转向架的静态轮重减载率及其极限值。  相似文献   

8.
从货车TSI标准出发,对出口欧洲铁路货车运行安全性的评估标准进行了研究,总结了EN 14363、EN 16235和EN 15839等标准对车辆在扭曲线路上的抗脱轨安全性、车辆在纵向力作用下的安全性和车辆的动态运行特性的评估方法和试验免除条件,对我国铁路货车生产企业在出口欧洲铁路货车设计、制造和认证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轨道车辆实车动态测试中,运行舒适性指标对车辆性能评估至关重要.ISO 2631舒适性指标是针对人体振动舒适性分析而建立的标准,但在测试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行舒适性时,ISO 2631没有对数据采集和计算参数进行明确规定.分析了时域滤波器的设计方法,研究了采样频率和计算窗口时长对舒适性指标计算结果的影响.基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行实测数据分析了不同状态下座椅的舒适性指标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计算窗口时长取值为8~10s较为合适,采样频率取值为512 Hz,座椅载重舒适性测试结果更接近载客时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城市轨道交通(简称:城轨)车辆轮对的轮径值退化规律,有效评估轮对可靠性,提出基于Wiener过程的城轨车辆轮对可靠性评估方法。选取轮径值作为性能退化指标,建立基于Wiener过程的城轨车辆轮对退化模型。通过计算轮对剩余寿命,选择精度最高的退化模型进行可靠性评估。针对退化模型参数后验分布计算公式较为复杂的问题,采用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MCMC,Markov Chain Monte Carlo)方法进行求解。基于广州地铁8号线列车轮对实测数据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城轨车辆应保证轮对可靠度不低于0.9,且在镟修后运行至27.51万km时,应检查轮对退化情况,以保障车辆的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11.
机车车辆在轨道上运行的动力学可视仿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机车车辆在轨道上运行是一个动力学过程,也是一个运动学过程,本文在数值计算的基础上,结合3维建模研究,提出了基于线路函数的动画关键帧车辆运动可视再现方法,研究了具体的线路插值方法,数据标识和关键帧的生成等,最后,在开发的仿真平台上运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轨道车辆结构在服役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缺陷。为确保含缺陷车辆结构的运行安全,文章引入针对缺陷的断裂力学疲劳分析方法和结构完整性评估标准BS 7910,介绍了其特点,并阐述了基于BS 7910标准对含缺陷车辆结构进行寿命预测的关键环节。根据预测结果,可指导运维单位对结构制定维保策略。  相似文献   

13.
介绍利用车辆试验台的试验结果估计参数的方法及结果。如何利用车辆模型和参数估计值来模拟运行时的车辆,预计能在车辆动力学性能方面获得较精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地铁车辆在牵引供电系统中的回流性能,并提出车辆接地优化设计方案。针对常用时域仿真分析方法无法准确连续反映车辆整体运行过程的不足,提出一种用于地铁车辆接地回流性能分析的车网联合动态仿真技术方案。以车体采用经保护电阻接地和直接接地两种技术方案的实际车型为研究对象,在通用仿真环境下建立包含车体、车辆接地电路、牵引负荷、钢轨回流电路以及供电网络的综合模型。基于地铁线路和车辆关键参数获得牵引计算结果,并将其导入仿真模型,实现车辆牵引功率、受流位置持续动态刷新,从而模拟车辆运行过程接地回流分布特性。仿真分析表明,在同一线路采用相同牵引控制策略时,经保护电阻接地车型较直接接地车型有更小的钢轨至车体回流以及车体间电流,但车体电位略有抬升;并进一步基于电阻接地电路提出了两种优化接地设计方案,仿真结果证明这两种方案均兼顾了整车的车体回流与电位抑制。该仿真方法对校验地铁车辆接地方案性能具有实用性,所得仿真结果对接地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广州地铁车辆装用的VV120型空压机影响排气温度的因素,提出了空压机运行状态评估方法,及时解决了车载空压机维护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6.
轨道几何状态科学评估对保障高速铁路列车平稳、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多次检测数据,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注意力模块和长短时记忆网络,分别学习数据的波形特征、注意力权值、长距离空间依赖关系特征,建立CBAM-CNN-LSTM车辆动态响应预测模型。该模型通过输入轨道几何、运行速度和车型预测不同工况下的车辆动态响应,进而利用预测的车辆动态响应评价轨道几何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能够有效预测车体振动响应,根据我国某高速铁路两种车型综合检测列车检测数据的验证结果,车体横向、垂向加速度的均方根预测误差分别为0.004g、0.009g,相关系数分别为0.608、0.793;利用预测的车辆动态响应评估轨道状态,能够有效识别引起车体振动加剧的轨道几何不利状态或隐形病害。此外,模型内部的注意力权值有助于分析挖掘导致轨道状态不良的轨道几何参数类型和位置信息。  相似文献   

17.
鲍明全 《铁道车辆》2011,49(2):1-4,4
通过建立某动车组车辆-轨道系统的数学模型和仿真模型,利用数值积分计算的方法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与可靠性,并应用ADAMS软件仿真车辆运行过程中不同落车调整参数对运行安全性的影响。与其他方法相比,计算方法更具有直观性,计算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可为现有车辆落车调整测量方法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地铁车辆限界标准为基础,以某地铁工程车为例,对例举的3种非正常工况下的车辆动态包络线进行计算,并对结果采用图形对比的方式进行了比较,通过对比分析认为在非正常工况下需要更大的车辆限界。为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非正常工况时,车辆是否会超限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今后对非正常工况下的车辆限界计算提供一种参考,保障车辆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19.
在合理选用铸件(作为车辆的更换零件)用钢(牌号),以及确定车辆服役限期和两次修理期间的走行里程时,必须考虑在俄罗斯联邦铁路网运行时的严酷气候条件。为掌握运行期间罐体材料如何失去其塑性的原因,进行了试验研究,即从运行的油罐车厚壁罐体与车辆构架连接处的加强区域切取金属试样,再对其进行试验研究。同时需要评估车辆焊接件的强度,以证实其是否适用。为此,应该按照现行的铁路车辆设计与计算规范中第Ⅰ和第Ⅲ类工况要求,通过静载试验和冲击试验予以评估。本文还研究了如何进一步改进车辆铸件和车辆焊接结构的强度计算和试验的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20.
合理的磁浮车辆限界计算方法有利于降低建筑工程造价,保证车辆运行安全。在此,就低速磁浮车辆限界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对车辆限界涉及的因素进行讨论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