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郑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客流的预测方法及过程,得出了2号线客流预测结果与统计指标,在此基础上,对客流预测结果的关键参数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和论证,探讨了2号线的客流特征。结果表明:其预测结果是可信的,尽管客流在时空上分布很不均衡,但2号线客流预测的抗风险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2.
以西安地铁2号线南延段开通日期为预测年限,通过设计、实施客流调查及AFC(自动售检票)系统数据分析,深入探讨2号线南段现状客流出行特征及既有线上的客流规律,运用在既有客流规律基础上的趋势推演法,通过标定车站客流与土地利用、到离站交通距离与地铁车站选择、合理轨道乘距等数学模型,从客运量与断面客流量两方面完成其开通初期的客流预测,为2号线南段开通的运输计划编制提供依据,为后期新线开通的客流预测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3.
西安地铁2号线自2011年9月16日开通以来,客流稳步上升,客流规律亦逐步趋于稳定,特点较为明显。分析了2号线稳定期(2011年12月至2012年7月)的客流规律,分别对工作日、双休日及节假日的客流特征进行了归纳分析,为下一阶段行车组织的调整提供依据,同时也积累历史数据及经验。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西安地铁2号线现状运营的客流数据实地提取,探讨2号线客流成长趋势,分析2号线客流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特征,对2号线目前的运营方案进行能力适应性分析,旨在为2号线改进更加符合线路客流特征的运营方案提供基础支撑,以利于合理调配运输能力、提高运营服务质量,并为西安市后续开通线路和其他城市的初始建成的线路运营组织方案及车辆配属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沈阳地铁1、2号线换乘站改造设计过程中引入客流仿真模拟技术,在现状客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该站整体客流密度、高密度分布区域及持续时间,结合其他城市客流发展规律,进行客流预测,建立客流仿真模型,通过客流仿真模拟分析得出该站拥堵原因和改造设计思路,包括提升运能和局部土建改造两个方面,为今后类似的工程改造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已经修建或者正在修建城市轨道交通,将面临线路运营一段时间后,原配置的车辆不能满足运营的需求,需要及时增购车辆的问题。以西安市运营的第1条地铁线路——2号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现状运营客流基础数据的分析,研究2号线的客流特征,并对现状运营方案进行适应性分析,认为西安地铁2号线现状的列车配属及行车组织方案已经不能适应现状的客流需求;且2号线是西安市的第1条轨道交通线路,客流正处于快速成长期,要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流需求,需尽快启动增购车辆工作;通过预测2号线客流成长趋势,研究列车增购时机,制订可行的列车增购方案,对增购列车需要的条件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为西安市后续开通线路和其他城市的初始运营组织及车辆增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关于提高旅客乘车舒适度的2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琴 《铁道车辆》2005,43(11):24-24
笔者发现目前列车上的设备存在一些不足,如果能在细节上做一些改进,将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吸引更多的客流。为此,提出2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温州市域轨道交通S2线为例,根据早高峰小时大站间交流量较大、交流量占总客流58%的线路客流特点,提出了大站快车停站方案、开行方案。本方案在满足客流需求的基础上,能有效节约乘客的旅行时间,大站快车旅行时间比站站停列车节省28min。  相似文献   

9.
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量是影响城轨交通行车交路方案的重要因素,而客流的基本特征在于它沿时间和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即客流的动态性,这也决定了不同运营时期城轨交通的行车交路方案是有区别的。本文结合2号线的线路特点,通过对客流特征的分析研究,初步确定了2号线初、近、远期的行车交路方案。  相似文献   

10.
广州地铁2号线开通后,1、2号线在公园前站形成十字换乘,有8股换乘客流交织在换乘区内;换乘客流相互牵制,时间关系错综复杂。因此,做好运营时刻表与客流组织的协调十分重要。从理顺8股换乘客流在一个换乘站的关系着手,通过分析、计算,对1、2号线运行图的技术参数进行了调整,使同一线路的上、下行列车同时到达公园前站,并错开两条线列车到达公园前站的时间,让乘客用最合理的时间进行换乘,有效地缩短了乘客的换乘等候时间,提升了运营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1.
以济南市轨道交通R2线工程为例,重点研究R2线建设规划方案与线网、铁路、周边建筑物、高架桥、文物遗址、客流等之间的关系。通过进行方案研究,并召开专家评审会,对R2线建设规划方案进行优化调整,以降低工程实施难度、减少房屋拆迁、提高客流效益,从而使线网布局更加均衡,同时为其他城市轨道交通前期规划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宁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初、近期采用4辆编组与6辆编组方案,从配属车辆、行车间隔、牵引能耗、满载率与拥挤度、资源共享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比选.研究表明,初、近期高峰高断面客流分别为1.18万人次/h、1.89万人次/h,在初、近期客流比远期客流较小的情况下,同等运营服务水平下4辆编组的运输效率要优于6辆编组,同等购...  相似文献   

13.
论京沪高速铁路客流及其组织方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对京沪沿线社会经济状况,客运市场规模,客流结构及特点调研后表明:京高速铁路建成时,吸引客流的范围将是长,中,短全方位的。2010年京沪铁路通道承担5496.1万人次本线客流。这些客流有三种旅行方式:绝大多数选择高速列车,部分旅客对“夕发朝至”列车十分青睐,小部分旅客会选择便宜的中速列车;该通道承担跨线客流4598.5万人次,可分为四种类型:必然和自愿换乘高速列车的客流,占10.2%;直接过线上高速线的中速客流,占57.9%,直接过线在既有线间旅行的常速客流,占31.9%,京沪高速铁路在运营初期采用高,中速混跑的运输组织模式,开行高速列车,中速列车,夕发朝至列车,中速列车比例控制在20%-30%为宜,既有线开行输送地区客流的常速列车,京沪高速铁路在2010年全线贯通时,开行列车总数195对,其中,高速列车149对,中速列车36对,“夕发朝至”列车10对。  相似文献   

14.
采用Anylogic仿真软件,从流畅性、时效性及舒适性3个方面,对地铁车站进行客流优化研究,以地铁车站乘客平均排队人数、平均逗留时间及区域密度3项指标分析和评价客流组织方案。具体以兰州地铁西站什字站为例,建立乘客进出站流线及列车进出站的人?车混合仿真模型,对兰州地铁西站什字站站厅和站台的客流进行研究,分析站内客流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瓶颈问题提出优化建议,从设备配置和管理措施2个方面进行客流优化。  相似文献   

15.
基于重庆轻轨2号线运营后的客流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数值分析,建立客流增长趋势模型,从项目自身的角度对生命周期内的收益和成本进行计算,对其进行财务后评价,其结论与国内地铁公司运营效益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铁路客流按照铁路局管辖范围分为管内客流和直通客流,从距离上以500公里为界可分为短途客流和中长途客流。而城际铁路客流,广义上泛指承担省会城市和主要大中城市问的铁路客流(如北京-上海),狭义上指的是一个区域经济带范围内联系各城市问的铁路客流。其主体主要由相关城市的居民构成,出行目的主要以出差、会议、商务、通勤等生产性出行为主,旅游、探亲等非生产性出行为辅。  相似文献   

17.
基于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要求,2020年初北京轨道交通将列车满载率作为客流控制指标,严格控制城市轨道交通的进站客流量。为此,亟需量化各车站的进站客流控制阈值,用以作为现场客流管控的依据。提出了基于列车满载率的进站客流控制模型及相关客流控制方案。首先根据线网的客流特征对控流日客流的OD(起讫点)信息进行预测,再结合列车运行图精确推演出乘客进站—上车—换乘—下车的全过程出行链信息,计算得到乘客出行所乘坐的各计划运行车次的列车满载率数据;然后结合列车满载率控制指标进行逆向推演及反算,得到该计划列次在各站上车的客流控制阈值,再根据车站客流分布特征计算得到各站10 min粒度的进站客流控制阈值;最后,举例说明了该客流控制模型在北京轨道交通线网进站客流控制管理中的科学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以西安首条地铁线路(2号线)初期运营客流特征为分析对象,通过对客流时间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得到2号线开通后不同阶段工作日和休息日的客流分布、站点乘降量、客流断面空间分布及乘客出行特征。通过这些数据可掌握西安地铁2号线的客流特征和增长趋势,为西安地铁后续线路的规划、设计及运营准备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短时客流具有不确定性特征。分析了短时客流的准周期性,用云概念表示短时客流的特征,构建历史时间云、历史客流云、当前客流趋势云以及客流预测云,并建立时间云与客流云的关联规则,将时间云作为规则前件,客流预测云作为规则后件构建单条件多规则不确定性预测云模型。以南京地铁2号线15 min间隔的进站客流预测为例,将云模型与ARIMA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证明云模型应用于短时客流预测的有效性,从而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短时客流预测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北京北站至延庆市郊铁路S2线动车组一等坐席全程票价25元,二等坐席票价21元,初期采用折后价,分别为23元和19元。S2线列车车窗是国内最大列车车窗,高1.6m,每节车厢有22块大车窗,以方便乘客欣赏沿途景色,乘客透过车窗能看到居庸关、八达岭长城等景观。座椅可以180°旋转,防止乘客反坐时出现恶心。座位间距足够1名身高2m的乘客将腿伸直,每节车厢的一端都设有宽敞的残疾人服务区,可以安放轮椅等设施。该条线路客流主要以观光旅游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