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朱建东  张世忠 《隧道建设》2011,(Z1):243-248
探讨3条长隧道建设规划内容比较,为日后公路长隧道设施规划引为参考:台9苏花公路山区路段改善计划优先段和平溪高架桥工程标已2011年1月开工,其中的观音7.8 km、谷风4.7 km等长隧道工程,以最高规格隧道设施标准设置,正赶办初、细设中,全线预计2017年通车。大陆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为世界第一长之双孔公路隧道,长18.04 km,双孔,单向,双车道,工程2002年3月开工,已2007年1月正式通车。世界第十大之关越隧道,为日本最长的公路隧道,系双孔,单向,双车道,北上线长11.055km,南下线长10.926 km,于1991年10月全线通车,设置大部分国家在隧道内所不采用的洒水设备,另率先运用电气除尘机和竖井相结合的纵流式通风模式,并禁止载运危险物品车辆通行。  相似文献   

2.
周允文  邵厚洁 《隧道建设》2014,34(Z1):316-323
台9线苏花公路沿线地质条件复杂,加上濒临太平洋及受东北季风、雨水冲刷影响,经常发生落石崩坍,导致道路中断。为提升公路行车安全,给东部民众提供一条安全回家的路,为此特推出台9线苏花公路改善计划。苏花改计划全长388 km,其中有8座隧道(约243 km)均是变质岩。由于隧道沿线地质条件不易掌握,且隧道开挖后出现地下涌水,施工中遭遇灾害的频率与风险相对增加,而长隧道(大于3 km)施工又较一般隧道工程艰难。因此,针对苏花改工程观音及谷风隧道施工管理做以介绍,并对台铁旧北回隧道进出采用的RFID、号志人车管制、施工作业方式、高风险管控、开挖面地质预判、地下水处理及计测结果加以探讨,希望本工程的施工经验使工程界对台湾东部变质岩长隧道施工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正推动中之台9苏花公路改善系建构于强化路线抗灾维生性及运输安全服务性,该计划目标系为改善苏花公路的安全性与可靠度,范围系台9线苏花公路山区路段,北起苏澳附近台2线与台9线路口(里程104K+726),往南经东澳、南澳、鼓音、汉本、和平、和中、和仁、清水至崇德(立雾溪畔止,台9线里程约182 km),全长约77 km路段中,总计改善长度约38.4 km,其中,隧道段就占23.4 km。其计划经费约492亿元,含用地、规划、工程及物价指数调整,用地需求除路线构造使用,并考量路线安全维护设置地磅管制站及交控系统设施需求。2010年底完成环评后,2011年初动工,预定2017年完成,全面开放则需俟其机电系统、交通控制系统及防灾系统等工程之整合与测试完成后方可通车。  相似文献   

4.
《隧道建设》2007,27(1):90-90
被誉为“中国第一长隧”的陕西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已于2007年1月20日建成通车。该隧道横穿秦岭山脉,全长18.02km,在目前山区公路隧道中规模居世界第一,长度列世界第二,被誉为“世界级工程”。这样超长度的公路隧道施工,在我国公路隧道建设史上尚属首次。隧道建成后,只要15min就可以穿越秦岭,使西安至柞水的公路里程缩短60km,行车时间缩短2.5h。它的建成对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陕西省与周边省市的经济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台湾地区因地狭人稠,公共工程用地取得日益困难,故目前兴建之高速公路逐渐朝向山区发展。国道路网中之北部第二高速公路隧道计11座,隧道全长和18km余;二高后续高速公路计6座,隧道全长逾10km;北宜高速公路5座,隧道全长逾40km;另规划设计中之南横、中横及苏花等国道均穿山越岭,其间隧道既多且长,公路隧道在整体 国道建设中比重持续增长,隧之而来攸关行车安全之隧道机电系统安全设施益显重要。  相似文献   

6.
2007年8月,武警交通部队五支队开始投入一个中队进驻陕西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实行每天24小时不间断值守,以确保该隧道的安全畅通。由于秦岭终南山隧道是国家高速公路网包头至茂名线的控制性工程,建设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公路隧道之最,现由陕西省秦岭终南山隧道公司负责安全运营管理。为确保隧道安全畅通,最近公司积极与陕西省政府协商,  相似文献   

7.
《华东公路》2007,(1):74
国家高速公路网重点工程、世界规模最大的超长公路隧道———陕西秦岭终南山隧道近日全线通车。随着这条世界上最长的双洞高速公路隧道建成通车,我国南北分界线秦岭主山脉的交通屏障被彻底打通。今后,驾车穿越秦岭,只需要15min,而不用再花4h绕行盘山路了。总投资32亿元的秦岭终  相似文献   

8.
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竖井设计及施工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赵秋林  魏军政 《公路》2005,(8):164-167
介绍了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通风工程的规模,国内外公路隧道通风竖井的主要施工方法及各自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重点介绍了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通风竖井的设计,探讨了其适用的施工方法,同时提出了通风竖井设计及施工中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隧道建设》2013,(3):251
2013年3月11日,连霍高速公路甘肃段永登至古浪高速公路乌鞘岭隧道群高岭隧道贯通,至此,乌鞘岭特长公路隧道群所有隧道全部实现贯通,这标志着连霍国道主干线在甘肃境内1 608 km路段即将全部实现高速化。主峰海拔3 562 m的乌鞘岭年均气温-2.2℃,东西长约17 km,为陇中高原和河西走廊的天然分界。途经江苏、安徽、河南、陕  相似文献   

10.
秦岭特长公路隧道群通风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彦民  曹振 《公路》2005,(4):186-191
高等级公路上的特长隧道,由于车辆密度大。在隧道运行时排出废气多,影响隧道中空气质量。如不采用良好的通风设备,以新鲜空气置换隧道内的污染空气,将会影响司乘人员健康,同时汽车行驶在隧道内会散发出烟雾,掀起粉尘。降低隧道内能见度,不利于行车安全。尤其是在隧道内因交通事故而塞车时,甚至发生火灾的特殊情况下,通风就显得越发重要。而特长公路隧道通风方式的确定是通风设计中的关键,它依赖于诸如交通量、气流速度、废气标准等复杂因素。GZ40秦岭特长公路隧道群单洞长34079m,本文结合秦岭特长公路隧道群的工程实际情况,对运营通风进行了技术设计,并对特长公路隧道通风设计提出了新的看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11.
王文通 《隧道建设》2011,(Z1):260-264
从台湾隧道采用喷凝土技术之发展,以台湾高速铁路隧道开始施工为时间分界点来说明,高铁隧道施工前与其后两段期间之隧道喷凝土技术进展概况。然后展望岛内近期隧道工程,例如台九线改善计划一系列隧道工程,所需采用之喷凝土技术规范。为此需检讨现行规范不尽理想或应配合国际发展趋势之处加以修订,笔者将研拟初步修订建议,提供隧道业界下次修订现行规范时参酌应用。  相似文献   

12.
长公路隧道空间潜藏之危险可能造成重大灾害之伤亡及交通运输路网系统功能失效,其空间内之安全防灾系统及防灾应变作业必需经过严谨的考量,以因应其空间之复杂及防灾功能性要求,故于灾害管理信息整合及应用上也更趋重要。救灾工作系与时间在赛跑,对于时间延迟的影响,是整体防灾目标达成之关键因素;然救灾仅以灾害后果之情境来模拟,恐无法展现各系统因果关联与灾害信息滞延之后遗症影响,此外对于救灾工作跨组织协调、应变工作派遣、救援资源、疏散避难等面向,皆无法完整真实反应防救灾系统。有鉴于此,对于长隧道空间之防灾及安全管理应谨慎进行评估。本文系以系统思考为出发点,考量长公路隧道具有空间复杂、跨领域防灾知识及科技研究限制等特性,针对系统内具时间延迟特性进行灾害冲击探讨,藉由各子系统之因果关系,探究灾害防治问题与灾措施,最后结合长隧道空间灾害信息,尝试以系统性结构建立定性分析模型,希冀本文研究内容可强化灾害防治工作与救援策略,并避免灾害带来的后遗症累积,而所提出之灾害管理之系统思考,将有助于未来系统建立动力模式与进行风险管理之基础建立。  相似文献   

13.
碧海水力发电工程头水隧道为台湾东部变质岩地层内施作之水力发电用隧道,位处花莲和平溪右岸之崇山峻岭中,地形条件恶劣,工程初期施工道路尚未全线贯通阶段,采中重型直升机吊挂运补施工用物资、人员及机具,争取工期。工程头水隧道因通水断面净内径仅2.7 m,长度约6.5 km,设计及施工条件严苛,台电公司为缩短工期,选择TBM工法,惟第一承揽厂商遭遇涌水带后,TBM夹埋未能脱困,终至解约。后由另一厂商接手,采传统钻炸工法,顺利拆解TBM并如期贯通,配合排水钢管,导引涌水,并设计自走式钢模,内衬砌浇置速度创台湾水力隧道之新纪录。  相似文献   

14.
由于雪山隧道规模庞大且地质条件特殊,加上长达15年的施工期间,曾发生多次施工困难及大量涌水事件,导致其结构安全课题一直备受关注。为确认隧道之长期稳定,乃于完工后设置长期监测系统作为评估之用。长期监测工作自2009年开始,于2011年3月完成第一阶段工作,监测系统之项目包含控制点测量、内空变位监测、裂缝扩展监测、孔隙水压力量测及水量量测5大项。本文将整理现阶段之监测成果,并予分析评估,以作为未来隧道营运及维护管理之依据。  相似文献   

15.
既有隧道扩挖及改建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既有隧道的扩挖或改建需求,大致可分为基于交通量增加、新增通风或逃生空间、老旧隧道维修补强等。而往往既有隧道的建设年代久远,衬砌劣化、背后空洞、围岩的依时弱化或变形等先天条件不良,且设计图说、工程记录等付之阙如,故设计前之调查更显重要。此外,如何考量利用既有隧道之外支撑及衬砌,减少扩挖或改建过程对隧道及围岩之扰动,为设计及施工另一考量重点;而若施工期间仍需维持车辆或列车之运行,则其设计与施工之考量将与一般隧道新建工程大不相同,难度更高。本文首先搜集汇整日本所开发之8种隧道扩挖工法,以及意大利开发之扩挖工法,分别探讨其适用条件、使用限制及优缺点等,最后以一台湾案例比较说明,进而探讨各种既有隧道扩挖或改建技术,以期提供尔后相关工程之选择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机场滑行道下方以NATM排除地锚之潜盾施工案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桃园国际机场联外捷运CU02A标穿越WC滑行道路段,其潜盾机到达端遭遇二期航厦开挖施工残留之地锚障碍,上下行隧道预期至少遭遇约20条残留地锚,其钢腱将增加潜盾机钻掘之风险及影响滑行道营运,此为潜盾少见遭遇之特殊障碍情况。为将影响滑行道营运风险降至最低,经评估以NATM隧道方式事先去除残留地锚,并于NATM隧道外衬砌施作完成后,再将土方回填,以便潜盾机直接驶入,于既有端墙弃壳,降低潜盾施工风险。遭遇地锚障碍路段,先由局限地面空间施作垂直双环塞止水灌浆及抽水井降水外,并由航厦地下层之既有侧壁破镜后,进行NATM隧道开挖,前已成功穿越滑行道与完工。本文首先介绍本工程方案评估及对策发展思维,接续由施工阶段NATM隧道施工结果,探讨其开挖安全稳定及沉陷管控,最后就潜盾隧道穿越WC滑行道至到达之施工成效进行检讨,以期供工程界参考。  相似文献   

17.
罗占夫  肖元平 《隧道建设》2011,(Z1):354-357
规划中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地处海拔高程3 000 m以上的青藏高原,高原高寒缺氧为主要气候特点。输水线路隧洞长244km,最长洞段73 km,TBM单工作面掘进长度达25 km,考虑布置通风竖井通风,独头通风距离将达到14 km,在国内外隧道工程中都是罕见的。对通风设备、通风系统进行研究,提出14 km独头通风解决方案,为西线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文城  童念远 《隧道建设》2011,(Z1):394-400
台湾桃园国际机场联外捷运系统建设于桃园国际机场路段主要系以潜盾隧道方式通过,而其穿越之地层属桃园台地卵砾石层,开挖长度约达7 200 m,为目前台湾于卵砾石层开挖最长之潜盾隧道。机场捷运CU02A标潜盾机切刀之设计主要考量为确保砾径大于70 cmx60cm(长x宽)之砾石由滚轮切刀于开挖面破碎;砾径较小之砾石则经由其他切刀扰松动后,再推进土仓内。主要探讨内容为上述潜盾机切刀于设计时之考量、施工过程探讨,及切刀磨损情形等,以提供相关经验供后续类似工程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