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城市轨道交通保护线是城市黄线的一种,是 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之一。根据《西安市城市轨道交 通条例》以及城市黄线编制相关要求,结合西安地铁 运营、在建和规划三种不同线路的实际情况,提出轨 道交通保护线规划的目标、原则、方法,并以典型车站 为例对规划成果进行说明。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为轨 道交通保护区内建设工程的审批、监护和执法提供 依据。  相似文献   

2.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范围和年限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报告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规划范围多样化和规划年限不统一的问题;其次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轨道交通相关专项规划的编制情况,剖析了规划范围多样化和规划年限不统一两个问题的形成原因。最后结合对《城乡规划法》的理解和认识,提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建议: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范围应为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规划区,规划年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  相似文献   

3.
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层面介绍了进行主变电站规划对于充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节约电能、减少环境影响和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顺利实施等方面的积极意义和必要性。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主变电站规划包括供电方式及主变电站设置、供电系统外部电源设置、主变电站选址用地控制规划等内容。讨论了编制城市轨道交通主变电站规划的方法,并以广州市轨道交通工程开展的相关工作为例说明其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技术已相对成熟,指导了我国超大、特大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在1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已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大城市在空间、人口、经济、交通出行特征等方面与超大、特大城市存在较大的差异,使得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技术对大城市的适用性存在一定的局限。通过分析大城市与城市轨道交通的互动关系,提出大城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需求。基于现有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编制技术流程,结合大城市的需求,从前提研究、方案研究、实施规划三个层面,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中服务范围分析、线网规模确定、近期建设方案制定等技术内容提出优化建议,以适应大城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编制需求。  相似文献   

5.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做好城轨交通建设规划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朱军 《都市快轨交通》2005,18(1):10--13
在总结上海、广州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评估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并提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编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提出应重点研究的几个问题;对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理论仍处于起步阶段,为了更好地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空间的协同发展,对2000年以后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具体包括:城市空间对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和站点规划设计的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的影响、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的协调发展机制与评价方法、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规划理论重塑等内容。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空间的协调开发理论与规划方法仍不够完善,缺少整体性的土地开发控制策略,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后评估研究更是严重匮乏。提出了下一阶段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土地空间开发的研究重点,包括编制体系协同、轨道站点与轨道线网重塑城市空间结构、不同地区轨道制式选择与适应性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结合广州市轨道交通规划的编制,探讨对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土地进行控制与储备的规划保障政策,论述分阶段对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可开发土地进行储备,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提供用地支持,保证政府筹集地铁建设资金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国内资讯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于近日印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通知》(发改基础[2015]49号,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坚持“量力而行、有序发展”的方针,按照统筹衔接、经济适用、便捷高效和安全可靠的原则,科学编制规划,加强规划管理、建设管理和安全管理,同时颁发了《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编制和评审要点》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和评估大纲》。  相似文献   

9.
<正>国家发展改革委于近日印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通知》(发改基础[2015]49号,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坚持"量力而行、有序发展"的方针,按照统筹衔接、经济适用、便捷高效和安全可靠的原则,科学编制规划,加强规划管理、建设管理和安全管理,同时颁发了《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编制和评审要点》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和评估大纲》。  相似文献   

10.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骨干,其便捷程度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乘客服务水平产生较大影响。为评估城市轨道交通出行的便捷程度,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时空分布的城市轨道交通出行便捷指数构建方法,该方法不仅可评估城市轨道交通全网出行便捷程度,还可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出行便捷程度进行评估。此外,文章以北京市轨道交通为例,对站点层和全网层的城市轨道交通出行便捷程度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相关研究可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及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城市轨道交通运能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我国各大城市最近新建的轨道交通线路纷纷选择运能更大的A型车。经过分析认为,目前制约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输能力的瓶颈为车站的折返能力,进而提出站前双折返站型,并计算理论折返能力,分析该站型的技术经济性。最后,提出新线可按站前双折返站建设,以便为将来全线线路运输能力的提升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2.
针对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继续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明确了北京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要达到"好使用、好运营、好维护、好升级"的"四个好"基本原则,提出当前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在规划、设计、施工、安全监管等方面的工作重点,为又好又快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建设智慧城轨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文章通过列举当前行业内智慧城轨的主要应用,并分析智慧城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以期为今后智慧城轨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分析影响城市快轨交通站间距确定的主要因素,研究快轨交通和常规公交的出行距离-出行时间曲线,指出临界距离是乘客选择快轨交通和常规公交的分界线,提出一种基于出行距离的快轨交通站间距的确定方法.结果表明,所确定的站间距能够体现快速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的良好配合与协调.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交通强国建设战略部署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下的智慧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建设,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信息化体系,从信息化规划总体思路、数字化流程的业务架构、基于云的技术架构方面进行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规划的总体设计和详细阐述,提出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关键技术点,为加快推进城市轨道交通企业云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总体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6.
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道路相结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有效利用城市土地与空间资源,轨道交通多沿既有或规划城市道路敷设。在项目设计过程中,若未考虑好轨道交通与城市道路的关系,将会引起征地拆迁、道路改造、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有可能影响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为提高轨道交通建设质量,从两者的空间关系、线形适应性等方面进行理论分析。结合城市空间规划,从环境适应性、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合理性等多方面考虑确定合理的空间关系,以技术指标匹配性为参考指标,进行线路走向选择。通过工程实例的对应研究,论证理论分析的合理性及可操作性,可用于指导轨道交通的建设及城市道路的改造。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公共交通系统在大运能城市轨道交通和低运能常规公交之间尚未形成经济、高效、便捷和成熟的中运能轨道交通系统,在中运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层级的规划、投资、建设、运营方面尚缺乏成功的实践经验.文章结合国内外中、低运能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发展情况,分析我国中、低运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现状、制式特点与适应性,提出大中城市...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利用社会资本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结构、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在PPP建设模式下,加强轨道交通规划场站综合开发是解决建设运营的资金筹措、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以PPP模式下天津市轨道交通建设为例,通过与国内其他城市相对比,结合天津市轨道交通综合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及优势,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问题因素影响程度进行权重计算,得出缺乏政策引领及高昂的金融债务对项目的实施影响最大的结论,并提出轨道交通综合开发建设在探索多元化的开发合作及融资模式时,还应与城市规划紧密结合的发展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带状城市存在的阻隔体特征、不均衡特征和轴向流特征进行研究,提出不同类型的轨道交通概念网络形态,进而分析该类型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应重点关注的轴线通道数量问题,快慢行系统衔接问题,主干线、区域线的衔接问题以及与城市规划、建设的配套问题等。阐明带状城市发展轨道交通必要性强,迫切度较高,宜超前规划,循序渐进,同时轨道交通宜以中低运量、新型制式为主,以备同类城市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