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6 毫秒
1.
目前,现代有轨电车定位主要采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方式,在某些特殊地区其定位精度会受到影响,提出GPS-ZigBee(紫蜂协议)组合定位的方式定位来解决这一问题。并且提出使用联邦卡尔曼滤波器对GPS定位数据和ZigBee定位数据进行滤波融洽,提高GPS-ZigBee定位组合的定位精度。结果表明,经过融合滤波,GPS-ZigBee组合定位在提高现代有轨电车定位精度方面,比较原有的定位系统更具优越性,使现代有轨电车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2.
BP神经网络在城市有轨电车GPS/RFID组合定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城市有轨电车定位系统中,单一的GPS定位方式已很难满足电车连续精确定位的要求。采用GPS和RFID组合定位的方法,可实现在弱信号环境下的连续精确定位。针对GPS/RFID组合定位时,因加入RFID观测值带来的较高计算复杂度而引起定位时间延长,以及对系统定位误差影响不确定性等问题,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的城市有轨电车GPS/RFID组合定位模型。仿真结果表明,采用BP神经网络进行分析时,将GPS和RFID观测值归一化后输入到训练好的网络中,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可靠的网络输出。经训练后的网络输出较未经训练的输出更接近于期望值,且更为稳定,证明在GPS信号受遮挡条件下城市有轨电车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和定位时长得到了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3.
针对城市有轨电车GPS/RFID组合定位因加入RFID定位方式影响定位精度的问题,基于CPSO算法优化权值的良好性能和BP神经网络的泛化能力,提出一种新的组合算法,对城市有轨电车GPS/RFID组合定位中滤波器的输出进行调整,并通过实例分析组合算法的收敛性和可行性。仿真结果表明,经CPSO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其均方误差收敛速度快,网络输出值精度等级高,在提高城市有轨电车定位精度方面,比BP神经网络及经PSO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更具优越性,使城市有轨电车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确定列车定位组合方式的基础上,结合列车定位的特点,建立惯性导航系统的误差数学模型,并建立了列车组合定位系统的状态模型和量测模型.采用粒子滤波器对列车速度和位置的误差进行最优估计.仿真结果表明,该列车组合定位系统定位精度高,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5.
由于定位和成本的原因,有轨电车系统不同于地铁在轨道铺设大量的应答器进行辅助定位,而通常会采用铺设少量的应答器/信标并结合速度传感器、GPS的方式进行综合定位,因此GPS的定位精度是定位准确性的重要条件之一。由于卫星、接收机钟差以及传播途径等因素会导致GPS定位精度下降,为了提高定位精度,采用卡尔曼滤波对有轨电车位置进行最优估计,通过Matlab分别仿真匀速运动、匀加速运动和变加速运动情况下的目标轨迹。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卡尔曼滤波算法后,目标位置误差值大大降低,很好地降低了噪声影响,提高了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6.
车辆定位技术是有轨电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传统GPS(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技术存在的缺点,结合有轨电车的运营特点和定位需求,提出了以BD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为主、以"IMU(惯性测量单元)+轨道电子地图"定位为辅的有轨电车车载组合定位方案.对该组合定位方案进行了仿真测试,结果表明:组合定位系统可以保证有...  相似文献   

7.
为定量、准确地评估列车组合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研究了基于高精度参考系统的列车组合定位系统定位精度评估方法,提出实时和后处理定位精度评估策略。选取高精度SPAN-FSAS(Synchronized Position AttitudeNavigation-FSAS)组合导航系统为参考系统,计算瞬时定位误差评估列车组合定位系统的实时定位精度。选取IE(Inertial Explorer)紧耦合和RTKLIB动态模式解算的高精度定位结果为参考,计算多个定位精度评估参数,综合评估列车组合定位系统的后处理定位精度。以环行铁道试验线的实测数据为基础,验证了所提方法可以直观、定量地观测到列车组合定位系统的瞬时定位精度和后处理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现代有轨电车信号控制系统中的绝对定位特点,分析了射频识别技术在不同应用频率波段的特点。对几种常用信标定位系统的车载阅读器和轨旁信标进行了详细比较。由于现代有轨电车存在安装空间小、维护性要求高、成本要求严格等方面的限制,Balogh信标系统在现代有轨电车绝对定位应用中具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采用GPS接收机及惯性测量单元构成列车组合定位系统,系统包括传感器输入层、故障检测与隔离层、数据融合层和输出层4个部分。给出GPS接收机、惯性测量单元等定位传感器的位置解算方法;设计采用H∞鲁棒滤波方法的数据融合算法;采用小波变换方法进行组合系统故障检测,确定故障隔离及系统重构策略。对列车组合定位系统进行现场测试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复杂的列车运行环境及干扰条件下,该系统能够实现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列车定位;定位误差较采用传统的Kalman滤波方法更为稳定;组合系统能够有效实现故障检测并根据故障隔离策略重构系统,保证定位输出的连续性,保障系统安全;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列车定位技术已向组合方向发展,组合定位能提高列车的定位精度及定位系统的稳定性,其中,数据融合算法是最关键的技术之一。将DGPS(差分GPS)、应答器、ODO(里程计)定位系统的定位信息采用联邦卡尔曼滤波进行信息融合,采用信息分配因子,决定不同传感器定位信息在组合定位系统中所占的权值,可有效利用各种定位技术的优势;同时给出了算法的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证明了融合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徐鼎  张静 《都市快轨交通》2013,(6):167--170
以深圳市龙华新区现代有轨电车项目建设为背景,结合国内外其他有轨电车的应用及实践,对现代有轨电车的运营模式及技术特征进行分析,提出构建智能控制系统的设想;总结现代有轨电车行车控制系统应具备的完整功能,对其中的关键技术方案进行论述;最后指出有轨电车控制系统的设计应秉承有轨电车节能、绿色、环保的理念,控制系统应体现综合性、小型化的特点,控制逻辑要完整、实用。以期能指导现代有轨电车控制系统的建设标准,为现代有轨电车控制系统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代有轨电车运行环境和运营特点,采用GPS定位为主,航位推算为辅的车辆定位方案,确保现代有轨电车在运营线路上定位信息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采用卡尔曼滤波等数据处理方法,减少传感器采集数据的零偏漂移和随机漂移,降低航位推算的累积误差,提高定位信息的精确性。由理论分析和跑车试验可以看出,组合定位方案和数据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实现现代有轨电车在全部运行线路上的跟踪和定位。  相似文献   

13.
现代有轨电车系统以其舒适、环保、绿色且中等运量的特征日益赢得世界各国的关注。通过对法国波尔多有轨电车工程景观案例的分析研究,提出在国内新建有轨电车工程中景观设计对各专业的要求,同时提出景观设计的技术路线,以供现代有轨电车工程的景观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现代有轨电车自身建设特点,对广州市海珠区环岛新型有轨电车试验段工程运营调度相关弱电系统建设现状进行分析。结合现代有轨电车运营部门对调度系统的实际使用需求,阐述基于现代有轨电车应采用弱电各子系统核心功能相对独立性的集成原则,构建综合运营调度系统平台的集成思路和总体架构研究。提出可对弱电系统的传输网络、硬件设备、软件等方面进行资源整合,并总结综合运营调度系统平台的功能和特点,为广州市后续有轨电车线路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同时也为国内现代城市交通体系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现代有轨电车在中国城市的应用愈受重视,而组团式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趋势,现代有轨电车在组团式城市的应用缺乏专门的研究。首先对现代有轨电车在组团式城市的功能定位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识别,研究认为其在主城区对骨干或主体的公交系统起到加密和接驳作用,在非主城区的组团起到骨干公交系统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以现代有轨电车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关布局的契合度、与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和地铁的接驳关系、线路所在组团的近期建设力度、线路客流需求和线路的实施条件等5个因素作为决策指标,运用多目标理想点决策的方法,分析各线路与理想线路的贴近度并排序,得出建设时序。最后以中国某组团式发展的一线城市最新的有轨电车线网规划方案为案例对这一建设时序的分析方法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6.
张颖 《都市快轨交通》2019,32(1):110-114
现代有轨电车具有中等运量、能耗低、环境友好的特点,符合城市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成为城市新区公共交通的首选。针对兰州新区现代有轨电车线网规划建设,通过环境影响识别,重点分析有轨电车线网规划建设对噪声环境、振动环境、生态环境等的环境影响;同时,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分析现代有轨电车建设的环境合理性,在规划阶段为有轨电车线网规划的实施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从环境合理性的角度,对规划项目的具体实施提供指导,为其他城市新区建设有轨电车的时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满足乘客和运营人员对现代有轨电车乘客信息系统智能化、信息化、移动互联等方面的要求,在传统乘客信息系统架构的基础上,结合北斗定位技术,提出具备信息定制发布、列车位置与到站时间动态提示、信息交互式查询、设备管理与实时监控等功能的现代有轨电车乘客信息系统。将服务信息以电子站牌、查询机、移动应用软件等多种形式提供给乘客,扩展了有轨电车乘客信息系统信息覆盖点和信息内容,提高了乘客获取信息的便捷性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18.
结合现代有轨电车液压制动系统的结构和使用特点,阐述了液压制动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针对其中的油源系统,研究其参数的计算方法,建立关键部件的计算模型,为关键部件的设计、选型提供了有效依据。通过集成各部件的计算方法,建立了液压制动油源系统的正向设计参数化计算方法。经试验验证,该设计计算方法可以有效指导产品的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丁强 《都市快轨交通》2013,(6):107--111
本文论述现代有轨电车路权形式、车道布设方式、车站类型及站台布置位置交通要素的研究,这四个方面环环相扣,非相互独立,直接影响现代有轨电车及市政道路的通行效率。另外本文还阐述了现代有轨电车、机动车及行人的交通组织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有轨电车路口的空间利用率,减少有轨电车对社会车辆的影响,提出允许机动车在平交路口进口道借用有轨电车轨道空间排队的交通组织模式。分析了该模式对机动车通行能力和延误的改善及对有轨电车运行的影响,并用VISSIM软件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案在特定条件下可以有效提高平交路口机动车通行能力,降低延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