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7 毫秒
1.
该文结合上海A5嘉金高速公路的桥台台背EPS施工实际情况,介绍和分析聚苯乙烯泡沫(expanded polystyrenc,简称EPS)作为一种新型的路基填筑材料在软土地基施工中的应用。EPS是一种性能优良的路基轻质填料,具有轻质、高强、较强的化学稳定性和水稳定性、良好的力学性能,能较好地解决软基的过度沉降和差异沉降,以及桥台和道路相接处的差异沉降,减少桥台的侧向压力和位移等问题。该文着重对EPS的物理化学性能、力学性能、EPS作为路基轻质填料的路用指标、EPS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等方面作了初步的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软弱地基桥台台背填筑EPS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利用EPS填筑软基上桥台台背的结构进行分析,探求解决软土地基上桥台台背填筑的技术问题。首先,对EPS块体以及混凝土和EPS结合体进行应力与应变分析,从理论上说明实现减少路面沉降的可行性;然后,进行软基上桥台台背填筑EPS的结构分析,说明采用EPS填筑路基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桥路的差异沉降与路堤的残余沉降,达到防止桥头跳车以及台后填土与地基住移时桥台的侧向作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发泡聚苯乙烯((expanded polystyrene,简称EPS)由于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及施工便捷简单等优点,在国外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为减小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新老桥头台背的差异沉降,结合实例工程介绍了EPS的设计及填筑方案。结果表明,EPS能显著减少路堤引起的地基沉降,防止桥头跳车以及台后填土对桥台的侧向作用,提高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高填路堤涵洞受力及变形特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高填路堤涵洞的受力及变形特性,建立了有限元计算模型。计算结果与工程实测吻合较好,并研究了涵顶土压力和沉降值的影响因素,得出了涵洞结构、尺寸、涵洞周围填土密实程度、EPS的厚度和宽度对涵顶土压力和沉降值影响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整体桥中台后土压力在温度循环作用下会发生较大变化,这种季节性横向土压力的变化在每次温度循环后会持续增大,其实际所受水平土压力会远大于桥台设计时的压力,同时桥台桩基会产生累积和残余变形,因而有效减少台后土压力与桥台桩基的累积和残余变形至关重要。为此以桥台-H形钢桩试件为研究对象,通过在桥台侧向施加水平位移荷载,开展带膨胀聚苯乙烯(EPS)填料板的整体式桥台-桩-土往复荷载拟静力试验,分析桥台、桩基的骨架曲线、滞回曲线及其沿入土深度方向的水平变形和桥台转角等的变化规律,初步研究EPS填料板的厚度对桥台-桩基-土相互作用受力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台后埋设EPS填料板能有效减小上部结构变形时桥台所受到的水平力,最大可减小31%;同时,也可减小模型试件的累积变形,其随着EPS厚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尤其对桩的累积变形减小最为显著,最大减小了74.3%;在台后埋设EPS填料板也可有效减小台后填土对桥台转角的约束作用;台后埋设EPS填料板会使单步位移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变形有所增大,但幅度不大;试验全过程各模型试件均表现出了良好的弹性性能和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6.
软土地基台后回填EPS轻质混凝土沉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软土地基上已建桥梁桥头过渡段经常存在严重的路桥沉降差现象,将EPS混凝土作为台后换填料来替换原来的回填宕渣填筑,可以有效地减小路桥过渡段的沉降现象。建立EPS轻质混凝土换填的有限元简化模型,拟计算路表沉降变形曲线,并与普通回填宕渣填筑的工后沉降进行对比分析,最后与结合现场实测结果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EPS轻质混凝土换填可以减小桥台后路桥沉降差,延续混凝土整体性能良好的特点,有效地解决台后填筑物对旧桥桥台推挤严重的问题,缓解桥头跳车现象;另外,通过与一般回填宕渣填筑台后路基产生沉降做比较,EPS轻质混凝土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EPS块件在桥台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土地基高填方桥台在台后土压力作用下,台后位移与基础沉降引起立柱开裂,急需改造加固,本文介绍了用EPS发泡聚苯乙烯作为台后填料,取得良好效果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拼接段EPS轻质路堤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针对在深厚软弱地基上进行高速公路的拼接拓宽工程,新老路基之间将会产生差异沉降的特点,基于理论分析和差异沉降控制标准的要求,提出采用EPS超轻质硬泡沫塑料作为路堤填料,以达到减小路堤荷载和控制新老路基间差异沉降的目的,并依托具体工程实例对EPS轻质路堤的沉降变形特性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揭示了现场实际加载条件下EPS的压缩特性和地基竖向沉降、水平位移、不同深度处土体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在对实测资料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速公路拼接拓宽工程EPS轻质路堤的设计方法,并依据现场实践对设计施工要点进行了总结。实践表明,EPS显著改善拓宽路堤的受力特性,减小新老路基间的差异沉降,在设计施工中应解决好EPS块体密度、上覆层厚度的选择,路基排水和地下水位的控制、EPS材料质量检验和控制以及施工放样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桥台后软基路堤实际受力特性进行适当简化处理,提出了有限元分析的简化计算模型。采用ABAQUS有限元程序来模拟路堤填筑与工后变形的实际工况,就桥台后分别填筑固化粉煤灰、粉质粘土桥台后路面工后沉降及搭板与引道路面差异沉降进行了计算。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并与实际观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论表明:采用轻质材料固化粉煤灰可减少桥台后路面的工后沉降量及桥台搭板与引道交界处路面的差异沉降,有效降低桥头跳车现象的发生。研究结果可为固化粉煤灰在桥台回填工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EPS轻质路堤的施工方法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介绍了同三高速公路上海港新段大泖港桥南桥台桥头引道的工程概况。结合工程实例对EPS轻质路堤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控制及施工方法的适用性作了探讨,并给出相应的施工质量控制标准。整个EPS路堤施工过程快速、方便,工后效果良好。实践表明:作为一种超轻质材料,采用EPS块体修筑路堤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基础沉降,增强路堤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11.
聚苯乙烯泡沫(EPS)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聚苯乙烯泡沫(EPS)具有隔热性好、自重轻、自立性强、耐久性好、吸水性小及压缩性大等优良性能,使它在公路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对四种重度(0.13 kN/m3、0.16 kN/m3、0.18 kN/m3、0.23 kN/m3)的EPS做三轴不固结不排水试验,得到结论:围压作用下,EPS的变形不可忽略。当EPS重度较大时,围压(特别是围压较大时)对轴向应变的影响小;当重度较小时,影响大。偏应力为负值试样也发生一定的轴向应变。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土地资源的集约型发展,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在城市地面向上发展受约束和考虑周边环境景观要求的背景下,城市下沉式隧道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交叉口相交或道路主线下穿工程中。本文作者结合近些年广东地区明挖隧道设计经验,对明挖隧道的抗浮设计进行思考和研究,为其他类似工程实践提供有益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多,城市道路交通日显拥挤,道路网络建设日益错综复杂。为了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各地增加了各种各样设计的立体交叉桥、隧的建设,而立交桥对城市景观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位于城市环境较为敏感的地区,由此会采用主要道路下沉实现立体交叉。目前来看,道路下沉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被交路采用桥梁方式跨越地下道路;另一种为在下沉道路设置框架结构,而被交路位于框架结构的上方通行。通过实际案例分析采用放坡式边坡的下沉式道路的适用情况、对相关问题采取的措施及需要注意的事项等。  相似文献   

14.
道路工程中几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道路工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材料、新技术,诸如SMA(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EPS(聚茜乙烯泡沫板)、DCPET(路用工程纤维)、CE(玻纤格栅)等的应用,阐述其发展和应用情况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利提高工程建设者的知识水平,确保施工质量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5.
根据远当国防公路扩建工程,提出无连接挡板高填方路堤薄壁挡土墙新型结构。应用土压力盒和钢筋应变片进行模型试验,测试挡土墙土压力分布规律和拉筋应变的变化规律。挡土墙土压力不同于经典土压力理论,从挡土墙顶部向下到1 3高度以上,土压力分布呈线性增加,1 3高度以下,土压力随高度变化不大;土压力的分布规律与挡土墙面板后填料的性质无关。试验及分析表明,该连接挡板式薄壁挡土墙结构是一种合理、经济、可以应用于高路堤实际工程的新型挡土结构。  相似文献   

16.
电动转向系统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电动转向系统的动态模型,应用控制理论,分析了该系统动态特性中的助力特性、随从特性、转向路感以及系统稳定所需的条件,讨论了主要参数的变化对其产生的影响。动态特性分析及参数讨论对该系统的工程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不同模样材料(EPS珠粒、PMMA珠粒)的发泡成型特性存在差异。蒸汽的压力、保压时间是影响模样质量的主要因素;在相同浇注条件下,实型铸造的充型阻力较砂型铸造的大,浇注时间增加约一倍;负压实型曲轴铸造表面质量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8.
吴凯 《天津汽车》2012,(3):15-17
传统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只能提供有效的转向助力,但不能根本地解决汽车驾驶员操纵"路感"不足的问题。文章介绍了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构成、分类、主要特点及未来发展方向。说明了EPS不但可以提供轻便和灵敏的操作,而且可以提供良好的"路感"。通过对EPS的结构和原理分析,指出EPS是未来汽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周晓宇 《路基工程》2022,(4):229-232
以贵阳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某区间隧道工程为对象,统计分析浅埋暗挖地铁施工的地表沉降数据,研究其沉降规律。结果表明:掌子面前后45 m范围内为沉降主要影响区;地表沉降经历前期稳定、变形、趋于稳定及稳定四个阶段,变形速率是规范控制值3 mm/d的89 %~178 %,稳定时间为30~80天,平均稳定时间为65天;地表沉降值分布概率与伽玛曲线吻合较好,沉降值小于5 mm和大于70 mm的发生的频率均不超过10 %,50 %以上的地表沉降值超过了30 mm的控制标准,地表沉降超过某一控制值的概率分布函数符合hill1函数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