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车对车碰撞事故再现计算机模拟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本研究开发出根据事故现场实测数据解析再现碰撞车速及事故车辆举动的计算机模拟系统。该系统采用Visual C^++计算机语言编写,具有简洁直观的用户界面及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信控交叉口的服务水平和安全相关,然而服务水平与不同事故碰撞类型的关系需要深入研究.采集了美国中佛罗里达164个4肢交叉口3年的事故,并重点分析追尾与左转事故.由于信控交叉口服务水平与事故在早高峰、平峰、晚高峰差异较大,且服务水平与事故碰撞类型在同一交叉口不同进口道的分布差异较大,因而在交叉口进口道层面建立随机参数负二项模型研究不同时段服务水平与追尾、左转事故的关系.结果表明,信控交叉口的服务水平与追尾事故显著相关,服务水平由D提高到A,追尾事故减少,并根据追尾事故与服务水平的关系,将服务水平划分为3个等级,A-B最安全,C较安全,D-F最不安全;不同时间段同一服务水平对追尾事故的影响规律不同;服务水平与左转事故不相关.   相似文献   

3.
事故黑点一直是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最大威胁。在事故黑点界定和诱因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分别从城市道路交叉口及路段2个方面设计相应的事故黑点整治方案,包括增设非机动车道、合理确定人行横道位置等;运用交通事故减少量预测、工程措施投资的经济分析方法对整治方案进行经济评价。昆山市长江中路与前进中路交叉口整治与经济评价实例表明:所设计的整治方案能够消除事故黑点的诱因;经济评价反映了整治方案所具有的安全效益。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出行安全对用户出行选择行为的影响,提出了考虑事故风险成本和旅行时间的多类用户交通分配模型。针对事故发生的随机性特征,定义了路径出行安全可靠性概念,并以此计算用户的事故风险成本预算,体现出行者的安全偏好。基于考虑事故机会和事故风险的基础事故预测模型,针对路段和交叉口的不同特征,分别定义了路段和交叉口的事故风险成本分布。构建的交叉口事故风险成本模型,体现了交叉口不同转向的事故风险成本的差异性。为了求解基于安全可靠性的多类用户交通分配模型,采用路径配流法和相继平均法设计了相应的求解算法,并通过算例分析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安全可靠性在用户出行选择中具有重要影响。当在广义出行费用中考虑事故风险成本时,出行者会更多地选择事故风险成本较小的路径;不同风险倾向的用户会有不同的选择特征,保守型出行者倾向于选择路径事故风险成本标准差相对较小的路径,即事故风险成本波动小的路径,而中立型出行者倾向于选择事故风险成本均值相对较低的路径;考虑交叉口的事故风险成本与否会直接影响流量分配结果,即路径交叉口数量和转向的差异性同样会影响出行者的选择。所提出的模型对于客流预测和网络安全评价与管理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公路三支无信号交叉口为研究对象、以预测事故数和实际事故数的经验贝尔估计期望值为评价指标、以交通事故预测模型为基础、以均值度量方程为标准,对公路三支无信号交叉口的安全服务水平进行了探索性分级研究。为我国公路交叉口安全分析与评价、预防与治理的实践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与新的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6.
对比分析了信号交叉口事故多发点鉴定及其成因分析方法,归纳总结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运用交通冲突技术(TCT)理论,提出了基于TCT的信号交叉口事故多发点鉴定方法,以实现对信号交叉口事故多发点更客观、准确的判定和筛选;针对各种事故形态发生机会的不同,提出了以"事故机会"为基础的信号交叉口事故多发点成因分析方法,运用该方法找出事故率突出的事故类型并分析其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7.
事故预测模型是广泛采用的交通安全定量分析方法,但往往要求具有完备的道路、交通和事故数据。然而,基础数据相对不健全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交通安全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例如仅有发生事故路段或者交叉口的相关属性特征(即零截尾数据)。为此,为确保基础数据不全的情况下交叉口事故预测的准确性,提出了基于零截尾的广义负二项回归模型;采集了246个非信号控制交叉口的交通与事故数据,采用传统负二项模型和新提出的零截尾负二项模型对全数据和零截尾数据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针对截尾数据的分析中,零截尾负二项模型明显优于传统负二项模型,并且零截尾负二项模型的参数估计值与基于全数据的负二项基准模型的估计值非常接近;在所有模型中,交叉口的主路交通量和支路交通量与交叉口的安全性之间存在较大的正关联。此外,同等条件下,十字形交叉口的事故数量高于T形交叉口的事故数量;利用传统负二项分布模型分析截尾数据得到的事故预测模型与使用全数据的基准模型有显著差异,其结果不可靠;采用零截尾负二项分布模型的参数结果与基准模型基本一致,截尾模型的置信区间包含基准模型相应的参数估计值。当受条件所限无法获取全部数据时,可以考虑使用零截尾负二项模型进行安全分析。  相似文献   

8.
碰撞速度的确定是车-车碰撞事故再现的关键。为解决碰撞速度确定中恢复系数难确定等问题,提出一种推算事故车辆行驶速度的两步法。该方法先用图解法确定碰撞前车速并据此求出恢复系数,同时对恢复系数及碰撞中心参数进行调整,然后求出满足期望的最优解。将该方法应用于一例实际交叉口斜碰撞事故中,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度高、稳定性好,可用于实际交通事故再现中。  相似文献   

9.
车辆实车碰撞试验的模拟再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简述了根据碰撞现场检测数据即可对车对车碰撞事故计算碰撞车速及再现碰撞车辆举动的计算机模拟系统,用此系统对11例实车碰撞试验进行计算与模拟再现,计算模拟结果与试验记录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
于光  刘倩 《公路》2022,67(3):266-271
以上海市市中心城区路段和交叉口为安全分析单元,进行基于卫星单点定位数据的安全替代评价指标构建。通过历史事故安全替代评价指标包括基于事件的安全替代评价指标(急加速事件和急减速事件)和基于交通流的安全替代指标(平均速度、速度变异系数、拥堵指数)。采用Savitzky-Golay滤波对卫星单点定位数据进行处理并提取急加速和急减速事件;提取了不同时间早高峰、晚高峰、非高峰和全部时段的交通流安全替代评价指标。在实时事故安全替代评价指标方面,根据时间维度(事故发生前5~10 min和10~15 min)和空间维度(全路段和分路段)选取实时事故安全替代评价指标。使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和随机森林方法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和重要度排序。  相似文献   

11.
基于优化思想的事故再现碰撞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一兵  裴剑平  袁泉 《汽车工程》2002,24(4):279-282
建立碰撞模型求解碰撞速度是交通事故再现的关键步骤,现有的大多数碰接模型不具备对冗余的输入参数信息进行优化的能力。本文基于优化思想,充分利用来自事故现场的信息,建立了对应的事故再现碰撞模型,可以实现冗余信息的优化,提高了事故处理的鲁棒性。该方法可用于分析典型的交通事故碰撞速度。  相似文献   

12.
针对平原区四车道无中间分隔带公路,借用事故预测模型技术研究其安全特征和规律.基于该类公路安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了普通路段、村庄路段、交叉口路段的分段方案,并加强了对货车等车型构成的考虑.建模结果中,交通量、自然交通量中货车比例、第一层路侧危险度、竖曲线弯曲度、横坡度、路面宽度对普通路段,交通量、折算交通量中货车比例、第一层路侧危险度对交叉口路段,交通量、加权的横坡度、路基宽度等对村庄路段的事故有显著影响.最后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3.
蔡海  林淼  张新  胡林 《公路与汽运》2024,(1):1-10+16+161
为优化智能车辆感知视场,以中国交通事故深度调查(CIDAS)数据库中的事故案例为基础提取22种交叉口乘用车典型事故场景,在交叉口典型乘用车事故仿真场景中提取来车相对于主车的极限相对位置并将其转换为车辆安全通行下最小感知区域;为实现基于场景安全通行的智能车辆感知视场配置,建立场景安全通行需求的智能车辆感知视场配置框架并提出感知视场配置求解方法;在对感知元件进行功能建模后,使用视场配置方法求解场景安全通行下感知元件组合方案;最后使用感知区域覆盖率、目标有效感知率对该感知元件组合方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搭载该感知元件组合方案的智能车辆在事故场景中可满足安全通行要求。  相似文献   

14.
潘晓东  陈聪  林涛  宋永朝 《公路工程》2009,34(6):144-148
公路交叉口是交通事故多发点,交叉口视认性不足是造成事故多发点的主要原因。根据增强驾驶员视觉醒目性的原理,探讨在驾驶员视觉上提高交叉口可识别性的措施,提出了视认性增强的人行横道预告标示的规格,通过依托工程检验,改善了交叉口的视认性和行车安全,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城市道路环形交叉口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环形交叉口适用条件及改造措施。以某城市道路环形交叉口为例,通过合理分析确定改造方案解决城市车流量增大所带来的环形交叉口拥堵及通行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人车碰撞事故再现仿真的准确性,分析行人的初始状态对仿真结果的影响,提出了一种以多刚体行人假人为模型的事故再现方法.该方法仿真行人行走的动态过程,从而确定事故再现中所需要的行人姿态、步速等初始状态参数.通过再现一起真实交通事故,论证了行人初始状态对事故再现结果的影响,并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交通事故再现计算机可视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提出了道路交通事故再现的计算机可视化方法。采用智能化技术,对现场信息进行自动鉴别,将之归类到内定义事故形态中,然后对输入参数优化处理,并自动调用相应的碰撞模型和轨迹模型来对事故进行模拟分析,从而实现事故再现的计算机仿真。  相似文献   

18.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事故再现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华  朱平  陈关龙  李江 《汽车工程》2002,24(4):283-286
从提高计算机模拟汽车碰撞事故的实用性出发,以物理学和力学为基础,结合恢复系数、摩擦系数等建立车辆碰撞的力学模型,以已知的碰撞参数离差最小为目标,提出采用穷举法,通过计算机编程来实现基于最小二乘法模型的目标函数求解,进行汽车碰撞事故再现分析,通过对一实际交通事故案例的分析,验证了所采用的方法对事故再现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公路交叉口交通安全诊断方法是对公路交叉口进行交通安全改善过程中重要的一个步骤。在大量资料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我国公路交叉口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并提出了一套非事故的、主观性的、预防性的交叉口安全问题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了增强道路交通事故再现的科学性,提高准确度和说服力,提出将理论力学速度合成定理应用于事故再现的分析中;介绍了速度合成定理的推导过程,阐述了对其的理解,并举例分析了应用机理。结果表明,应用速度合成定理能解决事故再现分析中速度的大小与方向的判定、翻车原因的解释、行车方向的确定等方面的难点,为事故再现提供一种新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