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下图为球面蜗杆滚轮式转向器角传动比的计算简图。球面蜗杆滚轮式转向器的角传动比i_(ω_1)就是蜗杆与滚轮工作副的传动比。设蜗杆转角为φ,转向摇臂轴转角为α,则在某一瞬间的传  相似文献   

2.
双前桥转向系统瞬时转动中心理论分析及二轴转角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双前桥转向系统瞬时转动中心的数学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学公式推导,得出了转动中心位置的一般公式以及一轴、二轴转角关系式。以某车型为例讨论了二轴转角、偏移和转动半径分别在不同双后轴距离处以及一轴不同转角条件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瞬时转动中心不在后二轴中心线上,而是相对后二轴中心向后偏移,且偏移量随后二轴轴距增大而增大;前一轴转角对于瞬时转动中心的影响不大。转向半径随着后二轴轴距增大而增大;当一轴转角较小时,转向半径变化很大,当一轴转角最大时转向半径达到最小。  相似文献   

3.
一、转向盘自由行程过大(一)现象汽车保持直线行驶位置静止不动时,轻轻回转转向盘,感到自由旷量很大。(二)原因方向机内主、从动啮合部位松旷或主、从动部分的轴承松旷;转向盘与转向轴的连接部位松旷;方向机垂臂轴与垂臂连接部位松旷;纵、横拉杆球关节连接部位松旷;纵、横拉杆臂与转向节的连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定转向传动比机构显然无法满足上述要求,但宝马的主动转向系统通过叠加转向机构完全能够实现。该系统传动比在10~20之间,低速情况下,通过双行星齿轮机构伺服电机的调整角和转向盘转角同向输入,使得系统的传动比较小,实际上是增大了驾驶员的转向角输入,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新型转向机构的构想,这种转向机构在转向范围内均满足汽车顺利转向的理论条件,其控制外轮的转向器角传动比随转向盘中间位置转角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6.
变传动比循环球转向器,是通过螺母齿条—转向臂轴齿扇传动副实现变化传动的。齿条通常采用普通平面齿条,转向臂轴齿扇齿面具有特殊的几何形状,分析了传动比曲线、节曲线、瞬时接触线以及转向臂轴齿扇齿面的几何性质,为转向器设计以及齿扇的切齿加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Matlab编程,在满足理想关系式且外轮转角小于内轮转角的前提下,求出内外轮转角、主销偏移距、最小转弯半径,算出作用在方向盘上的手力、转向器的传动比、原地转向阻力、作用在转向节上的阻力。运用TOPSIS法进行评价,在主要考虑汽车转向轻便性与转向灵敏性的大条件下,同时兼顾转弯机动性的情况,作用在方向盘上的手力、转向器的传动比、最小转弯半径的权重按0.45、0.45、0.1的比例选取,最后通过具体案例确定齿轮齿条转向器角传动比、最小转弯半径、主销偏移距、外轮转角、内轮转角、转向盘最大转动圈数、作用在方向盘上的手力,为齿轮齿条转向器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搭载线控转向系统的智能驾驶车辆路径跟踪问题,基于汽车动力学仿真软件分析车辆转向特性,推导出横摆角速度对转向盘转角的稳态增益曲线,并获得了仿真稳态增益与理论稳态增益之间的修正系数,以此搭建单点预瞄模型和变角传动比线控转向系统模型.通过预瞄式横向运动控制与线控转向变角传动比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智能驾驶车辆路径跟踪控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中间转向垂臂设立的必要性,位置的确定,对转向系传动比的影响以及中间转向垂臂各种型式的利弊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和分析,对中间转向垂臂支座的型式也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10.
多轴转向载货车转向系基于最小半径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五轴汽车(10×8)二自由度模型,研究了多轴转向系统中各轮偏转角之间的关系对转向半径和稳态响应的影响,得出了五轴汽车转向半径的一般表达式,并对某型多轴车进行了基于最小转向半径的转角比例关系的优化.  相似文献   

11.
路面铣削机刀具安装角度的确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路面铣削机铣刀工作及受力状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铣刀切削前角、后角以及侧向倾角的设置原则及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文中提出了一种新型电机转角估计方法,将估算结果通过传动比反算至转向盘转角,并依靠改进的回正控制策略,运用估算的转向盘转角及转矩计算回正助力力矩。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不但可以达到良好的回正效果,并且有利于转向状态间的柔和切换,同时由于无传感器转角估计减少了电机控制模块的成本。  相似文献   

13.
理论分析双前桥载货汽车第一前桥总成、第二前桥总成转向关系,确定双前桥内轮转角的总传动比的定义,然后计算各转向角理论状态下的总传动比,与车辆转向系统设计的总传动比进行比对,明确在各转向状态下的最优传动比。达到在任一转向状态下,第一前桥、第二前桥可最大限度绕同一旋转中心协调转向,避免了前桥总成拖磨吃胎,降低了油耗。  相似文献   

14.
对铣削拌和两用拌和机转鼓铣刀的工作及受力状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铣刀切削前角、后角及安装角的设置原则,同时根据三种理论解释,论述了侧向倾斜角的安装要求及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2009款奥迪A4L是奥迪车中第一个使用动态转向系统的。使用这种转向系统就解决了恒定转向传动比的折中问题。根据车速和转向盘的转角就可实现最佳转向传动比。无论是在驻车、在多弯道的乡间公路行车还是在高速公路上高速行车,动态转向系统都能提供最合适的转向传动比。,  相似文献   

16.
转向盘力矩转角传感器是一款专门用于转向盘参数测量的设备,由于传感器结构的设计缺陷会导致非同轴安装时产生角度测量误差。本文针对非同轴安装后的机构对转向盘转矩以及对转向盘转角测量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对最大角度误差出现的位置,最大角度误差和偏心量之间的关系,角度基准杆长度变化和转向盘转角的对应关系以及基准杆长度变化量的最值进行了求解。  相似文献   

17.
VGRS(可变传动比转向系统)是丰田公司近年推出的一项新技术,多用在高档越野车上(如LX470、LANDCRUISER等),已作为选装设备在欧洲车型上使用。在普通转向系统中,齿轮传动比主要按高速行驶模式来设置,以防止车辆相应于驾驶员操纵的转向盘转角做出过于敏感的反应。这样,在低速行驶或试图泊车时,就需要驾驶员做出较大的转向角才能达到目的。在VGRS系统中,转向机构传动比可按需改变。VGRSECU可操纵VGRS执行器根据车辆行驶条件始终保证最佳转向传动比。由此,车辆在低速和高速行驶时均可获得最佳的机动性和稳定性,系统示意图…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重型载货汽车多轴转向系统的集成化设计,开发了重型载货汽车多轴转向系统多任务集成设计平台。利用该平台对某8×4车型转向系统进行分析表明,其转向杆系多目标优化后车轮转角误差、悬架与转向杆系统的干涉、转向传动比不均匀性都得到改善,由此使得转向盘左右转动圈数及左右操舵力极限差值也分别减小,且整车双纽线仿真试验的横摆角速度幅值也趋于对称,整车操纵稳定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9.
<正>一、故障现象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简称ESP),是博世(Bosch)公司第一个研制出来的主动安全系统。ESP系统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下面2点:1.转向时,保持车辆运行方向的准确性,防止出现转向不足(转向盘转角固定,转向半径却越来越大)和转向过度(转向盘转角固定,转向半径却越来越小)的情形;2.制动时,保持车辆运行方向的稳定性,防止在非对称路面(左右两侧车轮的路面附着系数不相等)制动  相似文献   

20.
摩托车、轻便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应符合国标GB 7258—2004中规定的"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转向轮转角及前后轮中心平面偏差"的要求,当摩托车转向轮转角低于国家标准要求时,转弯时可能会导致转弯失准;当摩托车转向轮转角大于国家标准要求时,转弯时可能会导致失重脱轨甚至翻车。摩托车转向轮转角及前后轮中心平面偏差测试台能准确地对摩托车转向轮转角、前后轮中心平面偏差进行测量,消除安全隐患,保证车辆安全,使其符合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