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高速铁路与重载铁路发展迅速,尤其高速铁路与高速列车的数量与品质已居世界前列,所以界定高速列车与重载列车一些有歧见的牵引计算参数非常重要。依据分析与研讨结果,3个相关的牵引计算参数(回转质量系数、牵引力使用系数及保有加速度)的界定值已经得出并予以推荐:(1)我国高速列车(含空货物列车)的回转质量系数应取定为0.10,重载列车的回转质量系数仍维持0.06,相关的列车运行时间和距离的计算公式见表3;(2)对于高速与重载列车而言,牵引力使用系数完全没有必要;(3)高速列车与重载列车以及其他列车保有加速度可按表6选用,对于最高速度360 km/h及其以上的高速与超高速列车保有加速度(计入回转质量系数)可降至0.04 m/s2左右,而重载列车的保有加速度至少要选用0.01 m/s2。  相似文献   

2.
以250 km·h-1和200 km·h-1旅客列车作为基本列车,计算停站基本列车、普通旅客列车(160km·h-1)和货物列车(120和80 km· h-1)的扣除系数.采用扣除系数法,计算不同速度列车共线运行时的通过能力.计算结果表明,以通过能力不低于110对作为标准,在200 km·h-1速度等级的铁路上,200km·h-1旅客列车可以与80 km· h-1或120 km· h-1货物列车共线运行,在250km· h-1速度等级的铁路上,250km·h-1旅客列车可以与120 km· h-1货物列车共线运行,但不宜与80 km· h-1货物列车共线运行.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的进步、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交通运输质量(快速、安全、舒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这一需求,近年来我国铁路实施了分批分级的提速计划.客运由100 km*h-1逐步提速到120 km*h-1、140 km*h-1、 160 km*h-1、200 km*h-1,与此同时,货运由50 km*h-1 逐步提速到60 km*h-1、80 km*h-1、100 km*h-1.并正在实施快速和高速客运专线(200 km*h-1~300 km*h-1)的建设.而我国既有线上桥梁大多数为中小跨度(20 m~40 m)简支PC T梁和钢板梁,这些过去不同时期建造的桥梁,当初设计时列车速度不高,当时的规范也未对列车通过桥梁的走行性评定做出规定.在提速中发现空载货车在以大于60 km*h-1速度通过中小跨度桥梁时,桥梁发生了较大的横向谐振,特别是上承式钢板梁,最大横向振幅达12 mm.在客车以大于160 km*h-1速度通过这些桥梁时,横向振幅也大于<桥检规>参考限值.因此,如何通过仿真分析再现桥梁动力响应的理论研究,如何改造既有线桥梁使之满足提速后列车走行性的要求,以及研究适合快速和高速客运的桥梁结构型式,是我们今后的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4.
从满足高速铁路运营的角度,研究道岔侧向最高允许通过速度。分析认为影响因素有列车最小运行间隔时间、最高运行速度、列车制动性能和加速性能、沿线车站到发线长度。以列车最高运行速度300km·h-1和350km·h-1等条件为前提,对4种运行工况下道岔侧向最高允许通过速度要求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高速铁路的区间道岔侧向最高允许通过速度选择应不低于160km·h-1,车站道岔和咽喉区渡线侧向最高允许通过速度选择应不低于100km·h-1。  相似文献   

5.
速度350 km·h-1等级世界高速列车技术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法国AGV型、日本Fastech360型、德国ICE350E型、西班牙Talgo350型及韩国HSR-350X型等350 km.h-1速度等级高速列车的技术特征,对各项重要的技术性能指标进行分析比较。指出世界高速列车技术发展方向基本是:更多采用动力分散形式,最高运行速度达到350~400 km.h-1;采用IGBT、IPM、IGCT等模块,实现牵引传动变流器的大功率、小体积和高可靠性;转向架采用有源或半有源悬挂,有效降低横向振动;强化复合制动系统,开始采用安全电阻制动及空气阻力板制动;提高车体气密性及降噪性能;采用先进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及故障监测系统;利用倾摆车体技术扩展高速列车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客运专线运输组织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分为高速客运专线、城际客运专线(或城际铁路)和以客运为主兼顾货运的快速通道3种类型。客运专线旅客列车全部采用高速动车组。高速客运专线和城际客运专线旅客列车采用1个速度等级,最高运行速度为300~350 km.h-1,追踪间隔时间可以实现3 min;以客运为主兼顾货运的快速通道的旅客列车采用1个速度等级,最高运行速度为250 km.h-1,追踪间隔时间可以实现4 min。跨线客流以采用开行跨线列车方式输送为主,跨线列车包括客运专线之间的、客运专线与既有线之间的跨线列车,跨线列车运行速度与所跨客运专线速度相适应,跨线列车运行距离满足1次运用检修周期和整备的要求。客运专线应进一步扩大"夕发朝至"列车的开行范围。设置的4个客运专线调度所负责所管辖范围内客运专线的调度指挥工作,调度所的管辖范围宜按区域划分,以确保客运专线安全、高效的运营。  相似文献   

7.
列车保有加速度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列车保有加速度的选择直接影响列车质量与列车速度的合理匹配,通过分析和计算列车保有加速度与保有功率系数,列车比功率的关系以及一质量与最高速度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设计或引进牵引动力时,应选择较高的列车保有加速度,而既有机车牵引时,容许选用较小的列车保有加速度,并推荐了具体数值范围。  相似文献   

8.
当今21世纪之初,全世界有8种高速列车最具代表性,它们是JR Central和JR West的500系、700系及N700系新干线列车,JR East的Fastech 360新干线列车,Alstom的TGV-Duplex和AGV高速列车以及Siemens的ICE3和Velaro E高速列车.借助于对其牵引参数扩展的深入剖析,21世纪初铁道高速列车重要的发展趋势得以概括总结:第一,列车最高速度已经提升到350-360 km/h,并有可能突破;第二,列车流线化水平不断进展;第三,列车保有加速度可以降低至约0.04m/s2;第四,数种基本动力单元广泛应用;第五,列车轻量化水平继续维持.这些先进的理念和实践可供借鉴采用.  相似文献   

9.
1系统概况1.1开发背景车载数据综合分析处理系统依托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最高试验速度400km/h高速检测列车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总体研究目标是要研制时速400km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和建立地面数据分析处理中心,满足京沪高速铁路等时速350km以上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系统调试、验收试验和动态检测的需要,为构建我国高速铁路基  相似文献   

10.
300~400 km·h-1速度范围内高速列车在湿轨条件下的制动黏着行为特点尚不清楚,制约着时速400 km高速列车制动黏着的有效利用.针对这一问题,利用全尺寸高速轮轨关系试验台,研究高速轮轨水介质条件下制动大蠕滑黏着特性,提出基于高速轮轨关系试验台的轮轨水介质条件下制动大蠕滑黏着特性试验方法,探究100~400 km...  相似文献   

11.
张曙光 《中国铁路》2010,(12):17-21
列车速度提升对应着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结合中国高速铁路的大量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针对速度提升后系统强耦合作用与高速轮轨关系、耦合振动与车体模态设计、高速列车头型气动设计、高速列车地面效应等技术问题进行阐述,应用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提出相关解决方案,并对高速列车持续运行的系统可靠性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郑州至济南高速铁路速度目标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速度目标值是高速铁路最为重要的主要技术标准,速度目标值确定后,相应其他主要技术标准基本随之明确,其研究对于高速铁路主要技术标准选择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结合郑州至济南高速铁路,从项目功能定位、路网规划及意义、客流特点、时间目标值、建设标准、工程投资等多方面对速度目标值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综合确定速度目标值,推荐350 km/h。根据所推荐的速度目标值,进一步确定最终主要技术标准的选择,避免主要以工程投资确定铁路主要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13.
介绍的柴油机曲轴与凸轮轴转速信号发生器采用C8051F310单片机作为中央处理器,结合转速给定采样电路、液晶显示电路、参数存储电路等方便地实现了智能化、高精度、高效率的连续可调的多齿、缺齿转速信号发生,性价比高,使用方便,在ECU开发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TW-2型驼峰自动化系统中,减速器速度控制曲线反映的是溜放钩车在减速器上的实际走行情况,对该曲线的分析可以判断钩车控制是否正常。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总会有一些钩车的速度曲线出现跳变。为此对各种速度曲线跳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针对限速的设置范围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提出如何进行精细化调整的思路,使之更接近实际所需限速范围,从而提高运输效率。通过将缩小范围后的临时限速与原临时限速影响范围进行对比,改进后的方案对运输造成的影响明显降低,可为后续相关设备及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指导市域快线的规划设计以引导市域快线健康有序发展,分析轨道交通的分层体系以及各分层的相互关系和所处的位置,并对容易混淆的地铁、市域快线、市郊铁路、城际铁路等制式进行技术参数的详细对比分析。明确市域快线的属性及适用范围,特别是市域快线位于市区的线路和市区外围的线路应具有不同的功能定位及技术特征。确定市域快线速度目标值选择应考虑的因素和步骤,首次提出速度效率的概念,且市域快线应根据速度效率和站间距、旅行速度的关系来选择速度目标值,并明确了市域快线最高运行速度与站间距、速度效率、旅行速度之间的制约关系,市域快线要提高旅行速度应提高速度效率,而不仅仅是最高速度。  相似文献   

17.
一种测量转速及通过转速获取加速度限值算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利用转速传感器获取转速及加速度限值的软件算法,分析了计时、计数法测量转速的优缺点,通过算法的优化,将加速度限值转换为测量时间的比较,具有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动车组车体振动加速度是表征车辆运行状态的重要参数,也是评价车辆平稳性的关键指标。本文基于实车试验和仿真计算数据,研究不同速度条件下动车组车体振动加速度分布及时频域响应特征,得出了车体振动加速度和出现频次之间的函数关系,获取了轮对周长、轨道板长度、简支梁跨度等车体及线下基础设施周期性不平顺激励引起的车体振动响应与动车组运行速度的相关性特征。通过平稳性分析,得出了动车组平稳性和舒适度指标随动车组运行速度提升的变化规律。研究成果可为线路全程舒适性评估和线路方案优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9.
以西南地区某既有铁路的路基标准为参照,结合《铁路路基设计规范》对路基宽度和基床要求,提出既有路基的改造条件和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速磁浮交通的技术特点,结合作者在沪杭磁浮线的设计实例,对高速磁浮长大线的速度目标值选择进行分析及论述,为今后高速磁浮交通项目速度目标值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