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现代汽车上绝大多数采用摩擦式离合器,离合器技术状态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同时对变速器挡位的操纵也有影响。随着离合器的频繁使用、汽车行驶里程的增加,离合器的零部件不可避免地产生磨损或损坏,致使离合器的技术状况变差而出现故障。  相似文献   

2.
对膜片弹簧离合器的扭矩传递特性进行了分析,在考虑膜片弹簧载荷特性、从动盘弹性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离合器操纵力学模型,推导出了离合器传递扭矩特性的计算模型与计算方法.以某混合动力客车膜片弹簧离合器为研究对象,运用Matlab软件编程,计算出该离合器的扭矩传递特性曲线,并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了扭矩特性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正汽车离合器的作用主要是承担切断或传递发动机向变速器输入的动力,是一个涉及行车及行车安全至关重要的部件。有良好驾驶习惯的驾驶员所驾车辆的离合器,可供汽车累计行驶20万公里。而有不良驾驶习惯的驾驶员所驾车辆的离合器,则很容易损坏,使其使用寿命大大缩短,或仅用几次,或仅用几天,或仅行驶几百公里。对于损坏的离合器如不及时维修或更换,则对行车安全埋下重大隐患。通常情况下,离合器在完全分离或吸合的时候,损  相似文献   

4.
正四驱分类:适时四驱系统初见,这款来自于UKL平台的全新宝马X1车型,加长的车身尺寸,超大的乘坐空间以及宝马特有的驾驶氛围,都让人无法忽视。全新宝马X1采用第五代博格华纳Haldex适时四驱系统,这套系统广泛地适用于很多车型身上。前后动力传递依靠的是多片离合器式差速器,系统会根据工况,通过电控的液压泵控制离合片的结合度,将0-50%的动力传递到后轮,据官方介绍,从打滑到执行传递动力至后轮仅需100毫秒。油门踏板依旧是熟悉的宝马风格,会觉得稍微有些  相似文献   

5.
文中首先介绍了大众02E型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的组成结构,包括换挡齿轮机构、电控模块和液压控制模块,并分析了换挡原理。然后,结合一辆大众迈腾轿车出现换挡故障实例,阐述了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的思路,并详细介绍了故障检修的过程,最终排除了故障。最后,总结了故障维修经验。  相似文献   

6.
应用质点系统运动学理论,通过建立力学模型对离合器的滑摩接合过程进行了动力分析和计算;运用ADAMS软件对离合器的滑摩接合过程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计算出离合器接合过程的滑摩功。最后,通过算例比较了理论分析与ADAMS仿真计算结果,得到了理论分析与仿真计算结果吻合度较好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并联混合动力客车由纯电动驱动模式向发动机单独驱动模式切换的过程,借鉴了切换系统的基本思想,提出混合动力客车模式切换多控制器的协调控制策略;按照离合器的状态将驱动模式切换过程划分为3阶段,根据车辆运行所处的不同阶段,设计了Fuzzy-PI控制器与滑模控制器对发动机与驱动电机进行动力协调控制;以冲击度作为评价模式切换品质的量化指标,在MATLAB/Simulink/Stateflow中建立了并联混合动力系统仿真模型,搭建了整车试验平台,分析了协调控制的效果。仿真结果表明:未采用协调控制策略时,在离合器滑摩阶段,由于离合器两端转速差较大,其传递摩擦转矩会产生约189N·m的扰动,导致车速骤降,反向的最大冲击度约为41.2m·s~(-3);采用协调控制策略后,在整个模式切换过程中冲击度变化范围为-3~4m·s~(-3),保证了动力传动系统输出的平稳性,有效地抑制了驱动模式切换过程中对车辆所造成的冲击;在一完整的驱动模式切换中,实际车速的偏差小于5%,冲击度控制在-5~7m·s~(-3),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该策略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离合器,作为汽车传动系的主要传力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汽车的使用性能,而离合器在使用中一旦出现故障往往会以"异响"的形式发出警告,这时就需对离合器进行必要的检查诊断.在此,我们提供给大家离合器故障诊断三步法,希望对朋友们提供点参考.  相似文献   

9.
《家用汽车》2008,(11):122-123
DCT(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拥有手动变速器的灵活性及自动变速器的舒适性,还能提供无间断的动力输出。传统的手动变速器使用一台离合器,当换挡时,驾驶员须踩下离合器踏板,使不同挡位的齿轮做出啮合动作,而动力就在换挡期间出现间断,令输出表现有所断续。  相似文献   

10.
文中主要介绍广本雅阁轿车MCLA平行轴式自动变速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重点分析了各档动力传递路线、电控系统和液压系统。阐述了该变速器故障诊断与排除的一般思路,介绍了基本检查和试验过程,并对检测工具的使用进行了说明。以一台雅阁轿车的自动变速器换挡电磁阀接线错误导致发动机空转的故障为例,分析了故障检修的详细步骤和方法。最后进行了维修经验总结,并就解决此类故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根据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起步性能指标及起步过程离合器转矩传递特性,提出了确定离合器目标接合速度的加权方法.该方法兼顾了驾驶员起步意图及自动变速器起步性能要求.模仿人工控制的-特点,同时考虑液压油温度变化的影响,提出了基于误差峰值采样的自适应温度补偿的起步过程离合器接合速控制算法.实验表明,该算法既满足了3种典型起步工况(爬行起步、正常起步和急起步)的性能要求,又提高了系统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2.
针对干式离合器在汽车传动过程中产生的热失效问题,研究了摩擦片的温度分布。基于干式离合器的工作原理,建立了包括主从动部分、摩擦片压力和摩擦因数在内的离合器接合模型。结合轴向弹性作用元件特性和分离轴承与膜片弹簧接触面旋转而与分离拨叉接触面不旋转的结构特点,将环状压力传感器布置在与分离拨叉的接触面,估计了实时离合器摩擦片压力。通过干式离合器试验台和摩擦因数模型,求解了在连续工作400s的摩擦传递转矩和滑摩功,计算了环境吸热、摩擦生热与对流散热3种边界的摩擦片热负荷,分析了瞬时冲击接合与频繁接合2种工况下的摩擦片热变形。分析结果表明:在离合器瞬时冲击2s的接合工况下,摩擦片热变形最大,可达0.188mm,变形后摩擦片的温度显著升高;在频繁接合工况下,边界2滑摩热负荷对离合器接合前200s的摩擦片温度分布起主要作用,边界2、3对流热同时对200s后的温度分布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1普通十字轴式传动轴的基本特点 公共交通客车多采用十字轴刚性万向节传动轴.其优点是可保证在轴间交角变化时可靠地传递动力,有较高的传动效率;缺点是单个万向节在有夹角的情况下,不能传递等角速运动.这种不等速性将使传动轴及相连的传动部件产生扭转振动及附加交变载荷,产生噪声,影响部件使用寿命,时常发生故障.  相似文献   

14.
判断汽车故障最直观的方法有眼观、耳听、手摸、鼻闻和比较等。主要围绕离合器、变速器、制动器、车轮和后桥等部件介绍了汽车常见异响的类型及其直观判别和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传递系数法是边坡稳定性计算常用方法之一。水平地震力是边坡动力稳定性影响的主要因素,针对传统边坡稳定性计算的传递系数法,将地震加速度时程通过地震力形式归于传递系数法中的条块传递系数,计算传递系数时程,进而得到地震动力稳定系数时程,基于此提出了边坡动力稳定性分析的时程传递系数法。算例讨论得出,当地震加速度大于-0.2时,传递系数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小的整体趋势,反之,传递系数随条块表现为持续降低的规律;当地震加速度小于0时,加速度方向为反坡向,对边坡稳定性有利,反之,加剧边坡的危险性;随着地震加速度的递增,不同条块的传递系数不断线性增大。岩质边坡在地震力作用下破坏具有滞后性和突发性。  相似文献   

16.
为减小混合动力车辆换档过程中产生的冲击,缩短换档时间与提高车辆的加速性能,基于一种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构型,提出了无离合器操作的换档协调控制方法。通过控制自动变速器输入轴处的电机,实现无离合器操作换档过程中变速器输入轴的转速快速同步,缩短换档时间。为了防止离合器频繁分离与结合导致过度的磨损,控制自动变速器输出轴处的电机,在换档过程中通过驱动力补偿来保证整个系统的转矩输出连续,减小换档过程的冲击度。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无离合器操作换档协调控制方法能够确保车辆在换档过程中驱动力的连续输出,与传统的换档方式相比,冲击度降低了约60%,车辆在0~50 km·h-1与0~60 km·h-1的加速性能分别提高了5.53%与5.94%。  相似文献   

17.
从建立更为快捷的变截面连续梁动力分析方法出发,以某一类常见结构形式的变截面梁为切入点,基于传递矩阵法建立了变截面连续梁的节段式传递矩阵推导方法、自振特性分析方法,研究了移动弹簧质量作用下的动力时程计算方法。首先,由变截面梁横向弯曲振动微分方程出发,建立节段式单元传递矩阵的推导方法;然后,建立变截面连续梁整体传递矩阵的构建方法,完成其自振特性分析;之后,结合Newmark-β法完成移动弹簧质量激励下变截面连续梁的动力时程计算;最后,以MATLAB为平台开发了适用于变截面连续梁动力分析的数值仿真模拟程序。计算结果表明:该变截面梁动力分析方法不仅正确可靠,相比于有限元法还更为简单、高效,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对离合器的接合过程进行分析,找出了影响离合器接合性能的主要因素;从满足车辆的使用要求出发,确定了离合器的最佳接合规律;制定了基于模糊控制原理的控制策略,其中系统的输入分别为油门开度、离合器主从动盘转速差和离合器接合行程,系统输出为离合器接合速度;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了汽车起步时离合器接合控制的仿真模型。仿真分析证明:该离合器接合控制策略是合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为消除复杂传递路径对轴承滚动体振动信号的影响并提高故障特征提取的能力,研究了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MD)、优化最大相关峭度解卷积(MCKD)和1.5维谱的轴承滚动体故障特征提取问题;分析了轴承滚动体原始振动信号特点、早期故障信号的特性以及复杂传递路径对振动信号的影响,运用VMD将原始振动信号分解为一系列本征模态函数(IMFs),提出了转频分量剔除方法,通过峭度准则优选2个峭度较大的IMFs分量进行重构;基于网格搜索法研究了MCKD算法参数优化方法,用以增强重构信号的周期性故障特征,消除复杂传递路径对轴承滚动体故障信号的影响;利用1.5维谱分析重构信号,建立了复杂传递路径下轴承滚动体故障特征提取新方法,实现了轴承滚动体故障的准确诊断;为了证明方法的有效性,选取美国凯斯西储大学轴承SKF6205基座滚动体数据进行试验验证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网格搜索法获得了MCKD算法的最优滤波长度与冲击周期参数(365、85),优化MCKD算法增强了重构信号的故障特征,减少了无关频率分量,明显降低了其他成分的干扰;提出的故障特征提取方法在0、735和1 470 W负载条件下均提取到了轴承滚动体的故障特征频...  相似文献   

20.
为了克服传统传递矩阵方法易出现溢出或病态矩阵的不足,采用传递反射矩阵法(TRM)来推导层状公路结构动力响应解,并利用Hankel数值逆变换技术进行了数值求解。传递反射矩阵的元素中全部由负指数项构成,且单个矩阵尺寸小,大大地提高了计算的效率和精度。通过传递-反射矩阵法计算得到的解析值与模型试验值基本相吻合,验证了该计算法的科学性与正确性。以典型层状公路结构为例,利用传递反射矩阵法计算分析了不同面层刚度与厚度时基层底面竖向应力和竖向变形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面层性质对于公路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会随着结构参数的增加而逐渐弱化,科学合理地设计各个结构层的参数可以有效降低路基路面在车辆荷载下的动力响应。在上述基础上,计算了4种路面结构优化方案下的动力响应,根据动力响应指标的增减幅度筛选出了最终建议方案,研究结果可为公路路面结构设计与维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