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已有的交通流参数模型无论是基本图还是三相交通流理论都是基于高速公路交通流数据进行研究,由于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具有不可忽视的差异,以高速公路交通流数据为基础建立的交通流参数模型难以符合城市快速路交通流运行的实际情况.本文根据实测的城市快速路交通流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城市快速路速度—占有率模型、交通流率—占有率模型和速度—交通流率模型,应用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参数,并以F和T检验对回归模型及回归系数的显著性进行检验.最后,在建立交通流参数模型、明确交通流参数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对城市快速路交通流状态进行了划分.本文建立的交通流参数模型,对交通流短时预测和交通流状态判别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了获取准确客观的交通流运行状态信息,满足交通诱导的需求,综合考虑城市道路中交通流演变的随机性和复杂性,以及实时交通状态判别本身具有的不确定性,通过分析交通状态和影响因素之间的映射关系,提出了一种交通状态概率预报的Logistic回归模型. 该模型借助Logistic回归方法探讨交通状态和交通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对下一时段交通状态及其发生的概率进行预报. 最后结合实际数据,进行了不同预报时长的分级交通状态的概率预报实验,独立样本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报准确率高,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3.
采用仿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环境和交通流状态下,车辆驶出交叉口后在路段上的速度和车辆之间交互状态的变化规律.根据车队离散理论和交通冲突理论,以断面车辆速度标准差SD和交通冲突数量作为判断交通安全性的指标,通过判断车辆驶出交叉口后的运行状态,寻求车辆达到稳定状态时所需的距离,并以此距离作为道路交叉口之间的最小安全间距;最后建立了交叉口最小安全间距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4.
基于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状态下交通流影响特征,对交通波理论在交通事故影响传播分析领域的传统应用方法进行修正。首先,分析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形成的车道交通波在事发位置上游路段影响传播情况,并提出相应的交通事故影响范围预测方法;然后,将路段环境下的交通事故影响传播分析方法延伸应用到考虑汇入、汇出车流的路网环境,分析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在上游主线、上游入口匝道及其衔接道路、上游出口匝道及其衔接道路上的影响传播过程,建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影响范围预测流程;最后,提出高速公路路网环境下交通事故影响范围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匝道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和运行效率.由于高速公路主线与出口匝道之间交通流运行速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在出口匝道上交通流运行极不稳定,并产生大量的交通冲突,成为高速公路拥堵和事故多发地带.为改善高速公路出口匝道的安全现状,本丈在提出出口匝道地面衔接部功能区概念的基础上,给出了功能区的界定方法,并最终给出了典型出口匝道衔接部功能区范围的建议值,为改善高速公路匝道出口功能区内交通安全水平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根据交通拥挤状态下交通流速度与密度一致性变化的特点,分析了拥挤交通流的平均车间时距为定值的原因,并结合最小安全间距约束提出了交通拥挤状态下的速度-密度关系模型。研究了驾驶人的平均反应时间和交通拥挤状态下的最小车间时距的关系,对速度-密度关系模型的反应时间进行参数标定。分析了不同车辆长度、阻塞停车间距和反应时间下的速度-密度关系,利用提出的速度-密度关系模型、Greenshields模型、Greenberg模型、Underwood模型、Northwest模型、Edie模型对美国US-101、I-80两条高速公路的交通数据进行拟合,得到了拟合结果和绝对误差。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速度-密度关系模型能够从理论上解释交通拥挤状态下速度与密度的变化关系和速度-密度数据的离散现象;和其他模型相比,提出的速度-密度关系模型在拟合2条高速公路交通数据时的绝对误差最小,分别为4.91、7.50veh·km-1。基于最小安全间距约束的速度-密度模型刻画了拥挤交通流的本质特征,且对现实数据能够取得更好的拟合效果。  相似文献   

7.
车头间距与高速公路交通流混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交通流混沌的转化机理,探讨了车头间距与高速公路交通流混沌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快速判别交通流混沌的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改进算法,并用此改进算法和功率谱法研究了高速公路实测交通流的混沌问题,绘制了实测交通流的功率谱曲线.通过分析功率谱曲线,可以明显地观察到交通流频谱出现了噪声和宽峰的变化;用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改进算法计算实测交通流的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结果表明,高速公路实测交通流中存在混沌现象.研究表明,车头间距的变化是交通流混沌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白玉凤 《北方交通》2015,(4):78-80,84
从分析高速公路作业区的交通特性入手,得出车速是影响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继而在交通流理论三参数关系的基础上,研究作业区车速与通行能力的关系,通过Vissim仿真软件,分析通行能力的影响因素,从而得到作业区的限速值,为高速公路养护维修作业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交通仿真平台建设作为目前ITS的重要部分,对交通诱导、交通管理控制等有着密切的关联,而交通状态阈值的划分与交通仿真息息相关。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分类与回归树(CART)算法的交通状态阈值划分方法,运用三相交通流理论分析交通流状态的分类与转移过程,以确定交通状态阈值划分的基本原理,进而对合理构建决策树奠定理论基础。通过对昆明市学府路和一二一大街上的交通流量特性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沈大高速公路两侧交通噪声分布特征与衰减规律,通过实测数据说明了交通噪声的影响范围,揭示了交通噪声与交通量、时间和距离的关系.对于保护公路周围居住环境,合理地进行规划和管理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美国FHWA噪声模型为基础,以VISSIM软件为交通流预测平台,给出了基于FHWA模型与交通流仿真的道路噪声预测方法,实现了通过现状调查数据对拓宽后路段进行噪声预测的目的;并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近的一段双向6车道的高速路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际路况及统计学理论对噪声预测模型进行修正,修正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测值的误差在1.5 dB范围内,匹配性良好;在对拓宽后的道路噪声预测后发现:道路拓宽之后的噪声值总体呈增高趋势;交通量增加之后,噪声值进一步加大;另外,虽然大中型车在交通量中占据较小的比例,但对交通噪声值的大小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п��ٵ�·��ͨ���ܶȵ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度是判别交通流状态的一个重要参数,但是在实际中取得交通流密度却相当困难。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定点检测器数据(流量和时间平均速度)来获取交通流密度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了交通工程学的知识,将时间平均速度转化为空间平均速度,然后根据交通流理论中的流密速关系,求解交通流密度,并指出空间平均速度的变异系数对密度的影响很小。该方法直接利用定点检测器数据,对于布设较多检测器的城市快速道路具有很高的可操作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环形交叉口交通噪声预测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给出了环形交叉口交通噪声评价点位置,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通过分析环形交叉口进口道及环道上车辆在噪声观测点处产生的噪声值,建立了环形交叉口等效交通噪声预测模型,井对模型进行简化。通过建立的模型表明,环形交叉口等效交通噪声主要受各种机动车流量及行驶声功率级、环道等效行驶线半径、噪声评价点分别至环道上等效行驶线及进出口道等效行驶线的距离、机动车在环形交叉口内行驶时的速度等因素的影响。最后,实际选取了一个环形交叉口,对交通噪声模型预测值和测量值进行了比较,并进行了统计检验。  相似文献   

14.
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影响已有研究成果主要针对交通事故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且研究方法为基于流体力学的交通流理论。该理论假设交通流处于密闭空间,而城市道路网络出入口、节点甚多,假设与实际情况不符。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对交通的影响效果与涟漪现象一致,因此采用水波原理定量分析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对交通的影响程度。首先将城市交通事故对交通的影响与水面受到干扰的涟漪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交通影响系数概念,利用调研所得车速数据绘制交通影响系数特征曲线;利用SPSS软件,借助水波波动方程,构建交通影响系数随时间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模型拟合度较好,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揭示临时变向车道所存在的交通运行问题,针对其方向变更时段的交通流速度特性与交通冲突特性进行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黄浦路为调查对象,分别对其方向变更前后的交通流特性参数进行调查.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比分析方向变更前后的交通流速度特性与交通冲突特性.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构建该类车道的密度与速度关系模型及交通冲突预测模型.研究表明,临时变向车道在方向变更前后的交通流速度及交通冲突方面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差异,速度与密度之间及冲突数与流量、密度之间存在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有交通流预测方法未充分考虑多断面车流演变规律,提出基于时延特性建模的时空相关性计算方法. 该方法采用对不同断面、不同时刻交通流的分布相似性度量,对输入的车辆到达数据序列进行切割构建时空相似度矩阵,得到相邻断面之间的时延参数. 基于时延特性建模,将多断面之间的流量信息进行融合,使用长短时记忆(LSTM)网络进行流量预测. 通过对实际路段数据的预测和结果分析,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多机场终端区交通流微观时空特性与演变规律,考虑终端区内单股、汇聚和交叉交通流具有基于目标点运行的基本特征,依据先到先服务原则,利用刺激-反射跟驰理论,建立了空中交通流局域排序模型、跟驰模型和机动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多智能体仿真工具NetLogo,构建了多机场终端区交通流仿真平台,仿真分析了进场交通流特征参数之间的关系和灵敏性,以及进离场交通流之间的相互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多机场终端区进场交通流存在明显的相变与迟滞特征,形成自由相、畅行相、伪拥塞相和同步拥塞相等基本相态;流量与速度密度乘积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管制间隔对交通流的影响较大且存在最优管制间隔,进场交叉点的最优管制间隔为8 km.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路段上各点以及交叉口之间交通流的内在联系,利用连续性和相关性原理,建立基于检测器布局的短期交通流预测模型.探讨了检测器布局的一般方法,阐述了布局位置对交通流预测结果的影响.根据路段上游、下游2点的检测器数据可建双点预测模型,能用于隧道、桥梁等特殊路段的短期交通流预测.根据路网上多个检测点的数据,可建立多点预测模型,各检测点的权重用F-AHP法确定,模型系数矩阵用最小二乘法标定.以重庆市某路段的交通量预测为例,分别用双点预测法和多点预测法进行了预测,并对预测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9.
公交客流OD矩阵反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交客流OD矩阵是进行公共交通规划的重要基础数据。根据交通需求预测“四阶段”理论中交通分布预测的重力模型法的基本原理,建立了公交客流分布函数模型,根据公交OD矩阵与公交线路的日均客运量以及区域人口、社会经济、用地性质等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了一种免OD调查的公交客流OD矩阵的反推算法。用Matlab语言编写了多条线路公交客流OD矩阵推算程序,给出了oD矩阵的检验及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