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模拟一种采用新型柔性连接轨道的铁路渡轮的装卸过程,推导了柔性轨道在各种弯曲状态下的几何表达式,设计了机车、车辆运动控制算法和装卸作业流程图。以Matlab软件为平台,开发了铁路渡轮装卸过程模拟程序,能够动态地模拟这种基于柔性轨道的新型装卸设备的装卸作业过程。模拟结果还可以同时给出装卸作业需要的总时间,便于与现有系统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
牲畜装卸系统是牲畜运输船码头装卸载过程中供牲畜上下船的专用系统,由外部装卸系统、内部装卸系统和导向门等组成。文章简要介绍了牲畜装卸系统的结构特点及规范设计要求,并对牲畜装卸载过程中船舶的安全问题进行了探讨,为牲畜船的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航次租船合同最重要的条款之一是关于装卸时间内容的规定。装卸时间条款的内容主要包括装卸时间的计算方法,装卸时间的起算和止算等内容。装卸时间的统算有三种方法:装卸时间共用、装卸时间抵算和装卸时间均算。装卸时间的计算,与滞期费、速遣费的计算是密切相关的。对于初次接触航次租船合同的人来说,对滞期费、速遣费和装卸时间的计算方法的理解比较困难,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叶江平 《港口科技》2010,(11):22-24
港口传统的卷钢板装卸工艺已不适应港口的生产,研发了新的装卸工艺。介绍了普通卷钢板的装卸工艺。阐述了立式卷钢板装卸车工艺及大型卷钢板的装卸工艺。具体介绍了3种吊装大型卷钢板的方案,供不同的现场选用。  相似文献   

5.
装卸工艺标准作为港口装卸工艺的载体,是港口装卸生产的技术法规,也是港口装卸企业组织和进行装卸生产的依据。上海港经过二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已形成一整套先进、合理、完善的装卸工艺标准,为指导装卸生产、规范操作行为、确保安全质量、提高装卸效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装卸船的装卸效率是确定工艺方案的依据,合理的装卸船效率应兼顾港口建设、运营以及海运费用。在综合效益分析和满足现行规范的基础上,以某电厂配套码头为例,以港口资源、航运物流链整体效益优化为目标,提出一种装卸船效率的近似计算方法,建立了合理的装卸船效率模型,可为提升港口装卸效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装卸工艺科学合理是确保码头安全、稳定、高效生产的重要前提条件。本文结合工程实践,首先对装卸油品码头的油品性质、主要设计参数、装卸工艺进行分析,对装卸油品码头工艺设计要点进行研究,分别探讨了设计原则、工艺设备设置、工艺管系和配套设施,以及装卸工艺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8.
中国首个集装箱全自动化堆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洪 《港口装卸》2005,(5):69-71
高矮轨道吊(RMG)接力式全自动化无人装卸系统是一种最新的集装箱堆场装卸工艺和技术。在 集装箱堆场的一条作业装卸线上,配置一高一矮2台 RMG,它们通过地面转接平台进行接力式作业,高型 RMG 负 责堆箱区集装箱的装卸,矮型 RMG 仅对集卡进行装卸,解决了无人操作的轨道吊对集卡对位难的难题。装卸流程 全部为自动化操作,提高了集装箱堆场的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9.
美国克鲁普工业公司生产了两种船用装卸机,一种为吊笼式,一种为罐车式。它们可装卸的货物品种繁多,装卸能力达10000吨至20000吨,甚至更大。吊笼式装卸系统的最大装卸能力为2000吨/小时;若按体积计算,它的最大装卸能力为2500立方米/小时。这种装卸系统可调整到直接靠到舱壁上作业,使装卸有条有理。它甚至能通过有外伸甲板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深入分析超大型集装箱船舶装卸作业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船舶在港时间,基于Witness仿真软件平台,建立了超大型集装箱船舶装卸作业仿真模型,对装卸作业过程进行模拟试验,统计分析装卸作业的相关参数,提出作业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1.
喻欣  毛筱菲 《船海工程》2012,41(5):43-46
为了快速预报一艘65 m的围网渔船在任意载况规则波中横摇运动频率响应函数及不规则波中各海况下的横摇角有义值,应用神经网络的原理和算法,以该船7种实际航运载况的耐波性计算数据为训练样本,建立满足精度要求的围网渔船横摇运动神经网络预估模型。并分析吃水、重心高度、航速和浪向对横摇运动的影响。该模型可应用于风浪中船舶航行安全性评估。  相似文献   

12.
大型船舶综合减摇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在分析船舶的综合减摇问题以及船舶主要减横摇装置的优缺点的基础上,针对船舶的减横摇问题,兼顾船舶的静倾问题,提出了可应用于全工况下的船舶综合减摇系统.综合减摇系统是由减摇鳍、减摇水舱和抗静倾平衡水舱组成的.这种综合减摇系统既综合了鳍与水舱的优点,又克服了减摇鳍和减摇水舱各自的缺陷.以高速滚装船为例,建立了"船舶-减摇鳍-被动式U型水舱"系统的运动方程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通过对仿真结果的讨论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这种综合减摇系统具有良好的减摇能力;在各种航态下(包括零航速)都能达到减摇要求;综合减摇系统的减摇性能远远好于单独使用减摇鳍和减摇水舱的性能.船舶综合减摇系统的提出为大型船舶的综合平衡开辟了新途径,这种设计方法对大型水面舰船、尤其对有舰载机的船舶及两栖作战舰船的综合减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宏明  孙培廷  石昌峰  曾勤阳 《船舶力学》2011,15(12):1353-1361
风帆助航技术为船舶利用可再生能源提供了途径,但随着横摇的幅度加大,导致船舶倾覆的概率也增大。文章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对风帆助航船舶的非线性横摇方程进行分析求解,对有风帆助航与无风帆助航船在风浪作用下产生倾覆的概率作了比较,为采用风帆助航技术的远洋船舶在符合初稳性和气象衡准稳性条件下的横摇倾覆防范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大型船舶综合平衡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大型船舶的减横摇问题进行了讨论,并着重对各种减摇方法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大型船舶的减横摇并兼顾船舶的横倾问题,提出采用减摇鳍、减摇水舱和抗静倾的平衡水舱组合船舶综合平衡系统.经过分析和讨论,这种综合系统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船舶舵阻摇技术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论述了减摇的必要性及现在常用的几种减摇技术,然后介绍了舵阻摇的产生以及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关于舵阻摇技术的发展状况,指出了舵阻摇技术目前所遇到的困难,并对它的今后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船舶气囊下水工艺现已得到广泛应用,而气囊滚动阻力是影响该类船台坡度设计的主要因素。通过构建气囊滚动阻力计算模型与对影响滚动阻力的主要因素的分析,提出了该类船台坡度的计算方法,以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7.
封培元  范佘明 《船舶力学》2017,21(12):1489-1496
自由衰减试验仍是目前最为有效且常用的估算横摇阻尼系数的方法.横摇阻尼系数的估算精度对于船舶横摇运动的预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采用所谓的消灭曲线法来分析自由横摇衰减数据.该方法的一个不足之处在于其推导是基于忽略了非线性恢复力项的自由横摇运动方程.另一方面,考虑更多非线性成分的能量法能够纳入该因素影响但在实施过程中较为复杂.文中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消灭曲线法,能够纳入船体非线性恢复力项的影响.所提出的方法形式简单且相比能量法更易于实施.数值试验证明了改进型消灭曲线法的正确性,并展现了其相对传统消灭曲线法所具有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Energy optimization is one of the key problems for ship roll reduction systems in the last decade. According to the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of ship motion, the four degrees of freedom nonlinear model of Fin/Rudder roll stabilization can be established. This paper analyzes energy consumption caused by overcoming the resistance and the yaw, which is added to the fin/rudder roll stabilization system as new performance index.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he roll reduction, ship course keeping and energy optimization, the self-tuning PID controller based on the 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MOGA) method is used to optimize performance index. In addition, random weight coefficient is adopted to build a multi-objective genetic algorithm optimization model. The objective function is improved so that the objective function can be normalized to a constant level. Sim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MOGA,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control method, not only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roll stabilization and yaw control precision, but also optimizes the energy of the system.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can get a better performance at different sea states.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paper, wave-body interactions under the effects of complex topography are investigated numerically by a two-phase incompressible 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RANS) solver in OpenFOAM. A submerged bottom-standing structure is distributed below the floating body, and the effects of the water depth and top width of the submerged structure on wave-body interactions a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bmerged structure can affect wave loads and roll motion. The vertical force can be amplified on the fixed body when the water depth of the submerged structure is smaller than half of the water depth of the body. The top width significantly affects the vertical force when the top width is smaller than the incident wave length and larger than the body width. For the free-rolling body, roll amplitude can be increased when the ratio of the incident wave length to the water depth of the submerged structure is large enough. On the resonance condition, roll amplitude is slightly reduced by the submerged structure. The effects of the top width on roll amplitude are remarkable when special conditions are fulfill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