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轨道吸污装置吸污能力不足和污染周边环境的问题,提出吸风循环吸污的解决方案,即将吹风机产生的全部风量仅供给一侧吹嘴吹风吸污,将吸风机产生的排风供给另外一侧吹嘴吹风吸污,形成吸风机排风的循环利用,并通过调节风门开启的大小,调节吹风的风量和风速,从而增强轨道吸污装置吹风吸污的效果.基于流体力学,在忽略空气黏性力和密度变化以及不同流速气体混合时能量损失的前提下,对按照解决方案改进得到的吸风循环式轨道吸污装置吸污能力及能耗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作业速度为10 km· h-1时,吸风循环式轨道吸污装置能够吸净单层粒径分别达5 mm的铁屑和14.3 mm的石子;相比改进前的轨道吸污装置,吸收污物的最大粒径提高了7倍左右,污物吸净率高于98%;吸污作业功率节省74 kW,能耗下降2o%.  相似文献   

2.
铁路道床吸污车现场使用过程中存在吸污性能不足的问题,根据现场使用情况、样车作业试验结果及整车设计要求,从工作装置结构和风机性能等方面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试验证明改进后各类污物吸收效果均有大幅提升,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铁路道床吸污车吸污效率不足和二次污染问题,建立吹吸装置仿真模型,选取钢轨打磨后道床上常见且密度大的铁屑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不同吹风速度情况下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提出新的改进方案,并对其进行仿真和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直径为5 mm的铁屑在改进后吹吸装置内的运动轨迹较为规则,颗粒基本可以有效的被吸走;高速气流区域较改进前增大,提高了吸尘效率;改进后的吸尘口位于两侧,不存在吹风气流逃逸造成二次污染现象,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针对TX-65型道床吸污车吸污性能不足的缺陷,从工作装置结构和设计参数等方面分析原因并进行结构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改进,各类污物吸收效果有大幅度提升,对粒径3 mm以下污物的吸收率达到100%,对粒径10 mm以下混合污物的吸收率提升5%~20%。  相似文献   

5.
铁路道床吸污车吸尘机理分析及吸尘效果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天亮 《铁道建筑》2014,(4):135-138
为使铁路道床吸污车具有更高的吸尘效率,对尘粒起动机理及吸污车吸尘机理进行了分析,并运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铁路道床吸污车吹吸式吸尘装置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建模采用有限体积法,利用非结构化网格对吹吸式吸尘装置模型进行网格划分,采用k-ε湍流双方程模型模拟湍流流动。通过对影响吸尘效率的不同参数进行分析后,提出了吸尘装置改进方案,并对其效果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改进方案不但提高了靠近地面的气流速度,改进了流场分布,提高了吸尘效率,而且不会出现气流外泄造成的二次污染,达到了设计要求,为铁路道床吸污车的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型轨道吸污装置吸污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扁形喷嘴倾斜吹风和较宽吸嘴吸风构造新型轨道吸污装置,在忽略空气的黏性力和密度变化、射流角度与气流离开轨道表面角度的差异以及吸风对吹风影响的前提下,进行新型轨道吸污装置吸污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临界移动速度均为10 km· h-1时,吸污风量为8×104 m3·h-1的新型轨道吸污装置与吸风风量达28×104 m3·h-1的法国VAKTRAK09系列轨道吸污装置的吸污能力相当;轨道吸污装置的临界吸污能力与临界吹风速度、临界吸风速度和临界移动速度有关,在装置的吹风、吸风速度确定后,临界吸污能力取决于装置的临界移动速度.试验证明,射流角度为60°时吸污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介绍运煤专线隧道进出口道床堆积煤粉的情况,提出利用气流吹吸原理吸收铁路道床堆积煤粉的清扫方法,研究运煤专线隧道进出口道床堆积煤粉的物理特性、气流吹吸能力和煤粉分离能力3个关键特性。结果表明,利用气流吹吸原理吸收粒径小于15 mm煤粉的测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基于动力吸振器定点扩展理论,将单自由度动力吸振器设计理论与多模态控制理论相结合,应用于浮置板轨道动力吸振器设计中,并根据有限元模型中车辆荷载作用下浮置板轨道道床100 Hz内的振动频谱特性,确定动力吸振器的制振频段,结合相应频段内浮置板振动模态,设计动力吸振器参数和安装位置。通过对安装动力吸振器前后车辆荷载作用下浮置板轨道道床振动响应进行对比,发现采用该方法设计出的动力吸振器能够有效降低道床板目标频段的振动,同时钢轨在该频段附近的振动也得到相应的抑制。  相似文献   

9.
周力  林龙锋 《都市快轨交通》2018,(3):99-103,113
基于动力吸振器定点扩展理论,将单自由度动力吸振器设计理论与多模态控制理论相结合,应用于浮置板轨道动力吸振器设计中,并根据有限元模型中车辆荷载作用下浮置板轨道道床1 00 Hz内的振动频谱特性,确定动力吸振器的制振频段,结合相应频段内浮置板振动模态,设计动力吸振器参数和安装位置.通过对安装动力吸振器前后车辆荷载作用下浮置板轨道道床振动响应进行对比,发现采用该方法设计出的动力吸振器能够有效降低道床板目标频段的振动,同时钢轨在该频段附近的振动也得到相应的抑制.  相似文献   

10.
针对北京地下直径线两处小半径大坡道地段环境振动敏感点,进行铺设橡胶浮置板道床的适应性分析,为国内干线铁路环境敏感点减振轨道选型及振动控制提供理论基础。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列车-橡胶浮置板轨道-隧道基础三维动力分析模型,对其传递特性进行分析,对最不利工况进行动力计算及适应性分析。研究结论:(1)得出橡胶浮置板道床固有频率为16.75 Hz,并在27.3 Hz之后能明显起到隔振作用;(2)通过对动车组和SS9型机车通过直线段和曲线段的全过程进行动力仿真计算,橡胶浮置板道床的行车舒适性、安全性都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1.
结合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桩板结构双块式无砟轨道的设计,对桩板上铺设无砟轨道结构时的轨道道床受力、裂缝检算及钢筋选择等问题进行探讨,对桩板地段无砟轨道结构的配筋计算方法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2.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探讨了轨道清污车辆的吸风口与道床距离、吹风口偏角、走行速度三个关键因素对吸污效率的影响规律,并得到了优化运行参数。根据正交试验结果,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除净率和可吸最大粒径的回归模型,经验证可知:该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度,可为车辆的调试、运行参数提供预测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参考铁路客运专线无砟轨道计算方法,对有轨电车线路土质路基段轨道承受的荷载作用进行了分类和组合。建立了无砟轨道的"梁-板"有限元模型,采用极限状态法对车辆荷载下的道床结构进行了设计,并基于容许应力进行了安全性复核。复核结果显示,道床正截面受弯承载能力、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道床裂缝、道床强度等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4.
基于车轨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地铁车辆与地铁常用整体道床轨道的耦合动力学模型。对比地铁车辆在加装动力吸振器和未加装钢轨动力吸振器的轨道运行时的车体加速度、轮轨相互作用力、钢轨加速度以及轨道板(道床板)振动加速度等指标,综合分析其对车辆和轨道的影响,对钢轨动力吸振器的应用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对比从时域和频域分别进行,结果表明,地铁整体道床轨道在加装钢轨动力吸振器以后,车体垂向加速度受到的影响很微小;轮轨动作用力有减小趋势;钢轨加速度和道床板表面加速度在钢轨pinned-pinned共振频率附近有明显的降低。安装钢轨动力吸振器有利于轨道减振降噪,对轮轨动作用力的降低也有益处。  相似文献   

15.
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直线电机运载系统无碴轨道的空间计算模型,将整体道床的受力变形结果与不考虑磁吸力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磁吸力对整体道床的影响规律.理论分析表明,在考虑直线电机的磁吸力后,将增加整体道床的内力和位移值,据此对整体道床的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满足铁路现场有砟轨道道床高效养护维修的需要,研制了一套基于激光扫描技术的有砟轨道道床断面检测系统。该系统配备高精度激光扫描传感器,在车辆高速运行的状态下实时获取有砟轨道道床区域的高精度点云信息,并通过多坐标系变换进行空间映射从而建立基于轨道坐标系的道床三维模型,最后基于凸集理论和空间分析算法模型实现了有砟轨道道床断面缺陷和盈/欠砟量的快速自动检测。铁路线路试验表明该系统能够快速高效地检测有砟轨道道床状态,为铁路有砟轨道道床养护维修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隔离式橡胶浮置板轨道结构的基本组成是弹性元件支承的混凝土板轨道,对该种浮置板进行力学性能研究,分析其固有频率、动荷载下力学响应以及减振性能,并对整体道床合理厚度进行探讨,为轨道设计提供借鉴.研究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轨道系统的自振频率随着整体道床厚度的增大而降低,变化率随着道床厚度增加而减小;隔离式橡胶浮置板轨道基底加速度插入损失随着道床厚度增大而增大,变化率随着道床厚度增加而减小;当整体道床厚度取0.4m时对应动力性能、减振效果和道床混凝土用量较为经济合理;从现阶段理论分析及线上检测可知,隔离式橡胶浮置板系统减振效果明显,施工及检修方案较为系统.  相似文献   

18.
减振道床是一种新型的轨道结构,本文通过对深圳地铁一期工程的连续-现浇-金属弹簧隔振器式浮置板道床、橡胶支承式浮置板道床、弹性短轨枕式整体道床结构、工作原理及运营后可能产生的病害分析与探讨,初步总结出深圳地铁减振道床的维修养护方法,以供深圳地铁一运营后的轨道维修工作借鉴。  相似文献   

19.
结合重载铁路轨道结构的特点、轨道结构的破坏形式、轨道部件伤损的主要原因等几个方面,分析了重载铁路轨道结构在列车反复作用下的变化情况,根据道床的破坏与通过总重的关系、路基等破坏与通过总重的关系、轨道结构连续弹性支撑原理等,提出了轨道结构部件、轨道道床、钢轨接头、路基等养护的重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隧道内采用III型轨道减振器扣件、中量级钢弹簧浮置板道床以及重型钢弹簧浮置板道床等3种减振措施的代表断面上,采用落锤法测量钢轨、轨枕、道床及隧道侧壁测点的振动时域信号,计算得到各断面上测点的传递函数,并评价分析了这3种减振措施的性能。选取对列车振动较敏感的轨道下穿居民小区路段进行地面振动测试,分析了地下列车运行对居民生活的振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苏州轨道交通所采取的大埋深及重型钢弹簧浮置板道床等减振措施是卓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