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深基坑混凝土支撑拆除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保护城际轨道深基坑工程施工周边环境、构筑物及人员安全和严格控制基坑支撑体系拆除后基坑的变形,综合考虑施工安全、质量和工期要求,提出一种新的钢筋混凝土支撑拆除方法即利用取芯钻进行混凝土支撑拆除,取芯钻钻孔将混凝土支撑梁分段后吊装至基坑外集中破碎.实践证明,采用取芯钻机拆除钢筋混凝土支撑,不仅可以提高施工安全可靠性,还可以节约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2.
陈鑫 《路基工程》2012,(6):147-152
支撑体系是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安全性的必要保证,而作为临时结构的支撑,当施工进展到一定阶段后,将对主体结构顶部钢筋混凝土施工存在干扰,需要拆除支撑结构才有利于展开施工。主要介绍青岛北客站地铁站深基坑顶部钢筋混凝土支撑拆除的两种计算方式,分理论计算和根据现场实测值计算。两种计算方法的分析结果表明,基坑稳定性都满足要求。该站采用对钢筋混凝土支撑“隔一拆一”的施工方案,改善了操作空间,保证了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3.
深大基坑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内力与变形监测研究是保证基坑稳定以及施工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以深圳地铁11号线前海湾站基坑为研究对象,对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支撑轴力和围护桩桩体水平位移进行了现场监测。监测数据分析表明,基坑在开挖过程中,钢筋混凝土支撑轴力最大,第一道钢支撑施作,会显著减小混凝土支撑的轴力。基坑东西两侧围护桩桩身长度和土层分布的差异,导致了基坑两侧桩体位移变化趋势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4.
李义华  翟志国  许维青  刘柳 《隧道建设》2022,42(8):1482-1490
针对京沈客专望京隧道2号竖井施工中68 m深的地下连续墙在富含承压水且以粉细砂层为主的软弱地层中成槽难、垂直度控制难、42 m深的基坑安全与主体结构质量控制难等问题,提出对超深地下连续墙创新采用双拼工字钢接头柱、基坑上半部采用钢支撑替代混凝土支撑、基坑下半部环框梁与混凝土内支撑逆作、环框梁和腰梁合二为一、改进接头防水方式、改变竖井主体结构施工工艺等多项技术革新。得出主要结论如下: 1)在地下水丰富的软弱地层中,采用双拼工字钢接头柱可以显著提高超深地下连续墙的垂直度,减少接缝渗漏水现象; 2)通过优化超深竖井内部支撑体系和主体结构的施工顺序,并且将临时支撑结构和永久结构合二为一,可以显著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安全、节省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5.
内支撑位置优化在城际轨道深基坑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东莞~惠州城际轨道交通GZH-5标段明挖区间深基坑围护结构为钻孔灌注桩+桩间旋喷桩止水型式,采用混凝土支撑+钢支撑的内支撑体系。设计中明挖区间部分段落混凝土支撑位于冠梁以下1~3 m,施工时需先在围护结构上施工腰梁后,再施工混凝土支撑。综合考虑基坑施工各种因素,提出了合理优化混凝土支撑和钢支撑位置,将混凝土支撑钢筋与冠梁钢筋绑扎后,一起整体浇筑,从而避免了施工混凝土腰梁的麻烦。同时,运用《理正深基坑辅助设计软件F-SPW 6.0》对内支撑位置优化调整进行了计算与验算,不仅保证了基坑安全,而且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希望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唐琪  王华敏 《隧道建设》2015,35(Z1):85-92
在地铁深基坑倒撑施工过程中,为了合理节约施工造价、节省施工工期,确保基坑施工安全,以石家庄地铁1号线西王站基坑支护体系施工为背景进行分析,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水文地质特征,通过理论计算、监测分析和加快施工进度等手段,提出在湿陷性黄土地层中取消倒撑并拆除钢支撑后,采用满堂脚手架对结构进行支撑,预防围护结构变形的方案,并介绍在该车站施工中运用的实例。从施工效果来看,倒撑优化施工的安全风险可控。  相似文献   

7.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系杆拱桥拆除施工技术中,拆除顺序及系梁内强大预应力如何释放是施工难点,拆除过程中确保通航及航道安全是施工重点.文中根据运村大桥拆除施工实际情况,阐述了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系杆拱桥拆除施工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8.
《公路》2017,(12)
对某公路隧道盾构始发段深基坑施工期监测进行了介绍,重点分析了围护墙(桩)顶水平位移及沉降、围护桩深层水平位移(测斜)、围护墙(桩)内力、混凝土支撑轴力、地表沉降、基坑外水位等监测成果。监测成果表明,施工监测基本反映了基坑在施工过程中围护结构与周边环境的受力和变形情况,对施工进行了较好的指导,保证了施工安全;混凝土支撑轴力受温度、混凝土徐变及龄期的影响,使得实际监测值可能大于报警值,应对报警值进行准确合理的设定;各监测指标受施工工序、降雨、外部荷载等因素影响;地下连续墙支护效果优于其他围护方式;对各项监测数据要结合专业知识、现场情况和工程经验等进行综合评判后再决定是否报警,为基坑安全施工提供数据保障。  相似文献   

9.
基坑开挖会造成立柱上浮,引起钢筋混凝土支撑的附加弯矩,严重的会造成支撑失稳。通过系统监测超深长条形基坑开挖过程中不同断面处地下连续墙和立柱上浮量,该文总结了基坑开挖过程中立柱上浮和规律,得到了影响基坑立柱上浮的三个因素:开挖深度、开挖速度和立柱位置。从而推导了立柱上浮造成的钢筋混凝土支撑附加弯矩和立柱上浮力的计算方法。根据监测结果,计算了某基坑施工过程中立柱上浮造成的钢筋混凝土支撑附加弯矩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林杰  许波  欧阳泽卉 《桥梁建设》2023,(S1):111-118
峡口香溪河大桥主桥为(90+238) m的独柱混凝土斜塔混合梁斜拉桥,主跨为扁平钢箱梁、边跨为单箱双室混凝土梁。桥塔顺桥向为一字形、横桥向为钻石形,仿琵琶设计,塔高126 m,向岸侧倾斜,与竖直面成10°夹角,塔柱采用C50混凝土,分为上、中、下塔柱。成桥后中塔柱截面内、外缘应力分布不均,通过在塔柱底部装饰钢管内设置横向体外索,并施加8 000 kN的预紧力改善中塔柱应力。斜塔中塔柱施工设计时,为减小施工中塔柱的累积弯矩,提出斜塔顺桥向顶推施工方案,并设置3道斜塔支撑。通过比较2组顶推力的作用效果,3道支撑选择荷载较小的顶推力(1~3号支撑顶推力分别为2 400,3 000,3 300 kN),既能保证中塔柱施工安全,又能兼顾支撑受力。上塔柱施工时,选择在9号钢箱梁完成斜拉索第二次张拉后拆除支撑,以避免斜塔支撑受力太大;支撑拆除后主跨钢梁“上翘”、桥塔向岸侧“偏移”,结构位移较大,为使各拆除步骤下塔顶结构位移偏差最小,位移尽量“均匀”,按3号支撑→2号支撑→1号支撑的顺序拆除支撑。  相似文献   

11.
对某运营地铁隧道结构进行数值计算,在其上部基坑土体卸荷工况下,建立力学模型,模拟结构开裂夹层板的拆除施工过程。在进行基坑卸土时,围护结构朝基坑坑内倾斜,并发生轻微沉降;基坑周围地表产生沉降;隧道结构发生变形,夹层板拆除工序完成后,南线隧道两侧侧墙均由于失去支撑朝隧道内部倾斜,顶板上拱,底板隆起。对比分析多种模拟情况的计算结果,上方基坑卸土与夹层板拆除施工不影响隧道整体结构稳定。现场监测结果验证了数值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顶推法实施在不中断交通的条件下拆除跨越高速公路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桥,对主梁的支撑形式进行了根据顶推施工的需求改造,并分析研究了顶推施工过程及顶升桥梁更换支座施工中主梁、桥墩的结构受力,结果表明方案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李斌 《广东公路交通》2017,43(4):98-103
某隧道暗挖段工作井基坑位于临海软弱地层,具有地质条件差、水位高、周边环境要求苛刻等不利条件。为确保超深基坑工程的安全,减小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施工对基坑开挖全过程进行了监测,得到了围护结构墙体竖向位移、基坑周边地表沉降、混凝土支撑轴力、测斜以及坑外水位的变化规律。通过分析监测数据,及时掌握基坑的安全状态,动态控制施工参数,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4.
房有亮  卢治仁  王进  付乔  资晓鱼  连正 《隧道建设》2019,39(Z2):120-128
为研究城市建筑密集区域深大基坑支护体系受力规律与安全支护技术,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对昆明轨道交通4 号线火车北站深大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体系受力变形规律开展研究,并结合现场监测手段对支撑伺服系统布置与应用效果进行论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受支撑形式与支撑间距影响,内支撑体系中钢筋混凝土支撑轴力水平要大于钢支撑,支撑轴力呈折线分布,在混凝土支撑施作期间围护结构容易发生较大变形; 2)引入支撑轴力伺服系统,依据数值计算与设计要求,设定正确的轴力控制值,能更好地发挥支撑对围护结构的变形控制作用; 3)工程应用实际表明,支撑轴力伺服系统在深大基坑施工应用中效果良好,采用伺服支撑段围护结构累计水平变形要小于无伺服段,支护效果更为优越。  相似文献   

15.
汲广坤 《隧道建设》2011,(Z2):120-125
为保障基坑施工期间邻近建筑物安全,制定了基坑内加大支撑轴力及密度、先支撑后开挖、基坑外止水帷幕、回灌井补充地下水等一系列建筑物保护措施,并通过建筑物沉降及变形监测指导施工,最终较好地控制了建筑物沉降,保障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及安全。  相似文献   

16.
对地铁基坑混凝土支撑轴力监测精准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文峰 《隧道建设》2009,29(4):424-426
混凝土支撑在深基坑支护系统中应用十分广泛,在基坑施工监测中常综合支撑轴力变化情况判断基坑稳定性,但诸多原因导致了支撑实测轴力和设计轴力存在较大的差异。根据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广济路站基坑混凝土支撑轴力监测数据,综合基坑的围护形式、开挖形式和实时工况,对混凝土支撑轴力监测计算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总结了影响实测轴力变化较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混凝土支撑轴力计算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邹翀  张文新  李云涛  金新凯 《隧道建设》2019,39(10):1575-1584
为有效控制上软下硬地质条件下海域围堰围护结构的变形,以汕头苏埃通道工程始发井及后配套基坑为依托,对基坑施工中围护结构水平位移、混凝土支撑轴力、地面沉降等项目进行全过程监测,分析围护体系的变形受力与开挖工序的对应关系。主要研究与结论如下: 1)围护结构的最大水平位移的发生位置随基坑开挖深度增加逐渐下移,围护结构水平位移与支撑轴力最大值都位于基坑中下部位置,且二者都表现了基坑西侧大于基坑东侧; 2)基坑周边未加固段地表持续沉降,加固段的地表沉降较小; 3)建立综合监测预警机制,对基坑施工薄弱部位提出预警,信息化指导施工,保证了基坑的施工安全,为后续类似地质条件下基坑支撑体系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架空线和地下线等复杂环境条件下基坑施工的难题,以南昌市红谷隧道东岸双线并行明挖基坑为例,探讨低净空条件下采用反循环钻机进行钻孔咬合桩施工的方法。利用混凝土支撑作为悬吊梁悬吊保护横穿基坑的地下电缆,基坑内采用逆作法施作工字钢喷射混凝土支护。在基坑外斜向交叉打设高压旋喷桩加固110 k V电缆包封处一定深度的地层,在基坑内电缆底部竖向施工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至岩面封堵地下水,并在基坑围护结构连接处施作应急降水井。根据施工结果可知:1)采用高压旋喷桩可以有效避免基坑不同形式围护结构的连接处出现渗漏水现象;2)在基坑围护结构未封闭处的下游设置止水帷幕可以起到有效的止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苏明  石达强 《隧道建设》2011,31(6):743-748
以某盖挖顺作地铁车站施工为例,对车站在复杂环境条件(站桥合一、先桥后站、地下管线密集、周边建筑邻近)下基坑开挖出土方案、钢管柱连接方案、钢筋混凝土支撑体系拆除方案等几项关键工序进行比选,介绍了各备选方案的优缺点。通过方案优化,最终选择了"出土孔上配龙门吊+局部坡道"开挖出土方案、钢管柱现场法兰连接方案及金刚石绳锯切割钢筋混凝土支撑体系方案,保证了车站的安全、质量和工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周维宝 《隧道建设》2019,39(Z1):392-397
为解决深基坑工程多道混凝土支撑拆除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研究人工、绳锯、液压劈裂3种组合截断、拆除混凝土支撑的方法,总结出一套多设备多方法配套作业的高效支撑拆除方法;介绍组合方法、设备配套施工流程、技术要点,通过结构承载能力计算分析说明组合方法拆除支撑的可行性; 依托项目进行实施,对经济工期效果进行验证,应用人工、绳锯、液压劈裂组合方法进行多道混凝土支撑拆除高效性、经济性良好,较单一截断方法工期缩短90%; 单根支撑截断费用约0.96万元,相比绳锯切割费用14.1万元节约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