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介绍了芝加哥大都市区及中心区公共交通建设情况,重点从不同区域层次多元化的公共交通服务入手,分析其在建设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公共交通系统所采取的交通发展策略.通过分析公共交通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演变规划得出结论:全方式的公交分担率较低,但只要其发展遵循TOD的理念与人口用地等高度适应,那么就是适合城市发展的合理的公共交通系统,而目前国内以公交分担率论英雄的发展模式是片面也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2.
近期,市委常委、副市长黄云波率队到昆明公交集团公司调研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建设情况,并组织召开了公交工作专题研讨会。黄云波表示,在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建设方而,将充分考虑公交枢纽场站的合理规划和布局,竭力满足市民出行,未来公交场站建设将与地铁站点配套规划,下一步昆明市将编制完成《昆明市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规划》。他指出,规划中一定要有综合交通概念。今年将新开城市公交线路26条、城乡公交线路30条,实现主城区公交出行分担率40%、城乡公交行政村通达率93%。  相似文献   

3.
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是衡量公共交通发展、城市交通结构合理性的重要指标。传统的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计算基于居民入户问卷调查数据,存在调查样本量小、调查成本高、结果存在偶然性等问题。根据城市交通流量数据、行业统计数据以及城市信息化大数据等多源数据,提出了一套通过断面流量数据计算机动化、机械化出行量的方法,从而得出城市公共交通不同出行方式的分担率,并以杭州市主城区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钱喆  郑炜  王波 《城市交通》2015,(6):27-32
中国城市常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来制定城市交通战略,但缺乏对国内外城市交通特征的准确辨析。城市交通特征应反映主动出行者与被动出行者的区别。首先比较广州市与世界级城市的出行方式构成和出行特点,指出广州市的公共交通出行者大多为无驾驶执照或未购置小汽车的人群。针对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单一指标的弊端,引入公共交通出行指数与机动化水平来表征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程度。评价广州市及世界级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并据此划分9类交通模式。结果显示,广州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和机动化水平均处于初级阶段。最后,分析广州市交通模式升级转型的最佳路线及实施策略,指出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与机动化水平的矛盾与协调是制定交通发展战略时需要考虑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正城市公共交通具有集约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交通拥堵、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模式、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提高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选择。公共交通优先作为城市和交通发展战略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但各个城市的实施效果并不一致,表现为大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停滞不前,中小城市人均公共交通出行率不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不仅涉及城市空间布局模式、交通设施供应水平、交通政策保障机制、城市经济发展实力等因素,更在于这些因素是否能够  相似文献   

6.
交通结构是反映交通需求特点和交通资源配置的关键指标,是区分交通模式的决定性因素.合理的交通结构能提升城市交通系统效率,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面向2035年,首先,分析上海市客运交通系统中各因素的因果关系与反馈关系,构建城市客运交通结构演变系统动力学模型;其次,使用模型模拟既有发展模式下上海市2020—2035年的客运交通结构的演变,对比《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中对2035年的规划目标发现,公交分担率未达到规划目标,公共交通在交通结构中占比不足;最后,借鉴香港与东京的交通发展模式,模拟轨道交通垄断型和公交主导型2种发展策略下上海市交通结构的演变,发现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相协调形成公共交通主导,轨道交通、公交并重的交通发展模式更适合上海市未来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萍乡属于三线城市,中心城区面积约58平方公里,城区道路总长度221公里,以平面混合交通为主。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主要是由公共汽车、出租汽车等交通方式组成,出租汽车700辆,公交车总数420标台.公交分担率约20%。  相似文献   

8.
针对城市公共交通场站用地紧张和居民公交出行不便等问题,文中根据部分城市公共交通配套标准经验,并以土地利用和交通需求等相关理论为基础,构建建设项目公共交通设施配套规模的计算方法。方法根据建设项目的规模,推算项目需要的公共交通设施配套规模,最后以中山市城区的相关交通参数为例,代入模型进行计算,得出中山市公共交通设施配套标准。  相似文献   

9.
城市公共交通优先(以下简称“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已有近10年,但迄今对什么是公共交通以及公交优先发展的对象、目标、内涵和路径等本源问题仍存在诸多争议和误区.对中国城市大样本数据进行收集和统计分析,建立了公共交通方式的“公共性测度”指标与计算方法,分析了出租汽车交通的定位,并首次给出公交优先的定义.引入“年人均公交乘次”和“单车每日载客人次”分析公共交通系统发展的宏观政策,比传统“公共交通分担率”指标更直观、客观和可比.最后,提出差异化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三大要素,并基于不同城市规模给出了公交优先发展路径选择的分类指导建议,还重点对其中两类城市提出了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大城市交通拥挤现象加剧及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居民对公共交通的需求与日俱增,公共交通发展潜力巨大。快速公交系统是介于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新型运营系统,是大容量车辆为运载工具的快速交通方式。本文针对成都交通所面临的问题,深入分析了快速公交系统的概念及优劣势以及国内外快速公交系统建设情况等;从城市公共交通特征出发。对成都主城区实施快速公交的优劣势以及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在现有道路资源的条件下探讨了成都主城区快速公交线网布局的规划原则、策略以及快速公交系统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衔接的三种发展模式。旨在进一步改善成都主城区快速公交系统的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大城市空间与交通网络互动、优化的关键在于把握出行活动的时空约束关系及基本规律。针对不同空间尺度界定骨干交通模式的服务目标,即构建适应圈层、轴带、珠链等不同空间形态的轨道交通系统结构及模式。首先,分析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与城镇空间的发展历程及问题,以轨道交通对都市圈不同区位和不同增长模式的适配程度为切入点,提炼空间—交通互动作用在出行时间与活动空间、时间尺度与空间形态、新城发展与区域城镇格局、交通设施与增长形态四个方面的规律。根据上海市2040年总体规划的目标,针对都市圈核心功能区、通勤圈等不同空间尺度范围的布局特征,确定多模式轨道交通层次结构、功能定位、网络形式等系统设计准则和策略导向。最后,提出一小时时间约束的上海都市圈交通廊道识别、节点选择和枢纽体系设计方法和方案。  相似文献   

12.
公交出行分担率及公交优先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有的部门和地方政府将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作为硬性考核指标。然而,评价指标单一以及对量化值的过分强调,在指导城市公交优先发展实践时将存在局限甚至误导隐患。鉴于此,对公交出行分担率及其评价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的实施情况开展研究。首先分析公交出行分担率指标使用现状及其评价复杂系统的局限性。深入剖析公交优先发展与交通拥堵、城市规划、能源环境等要素的互动机理。以倡导绿色出行为目标、以通勤出行公交出行分担率为核心,提出三类八项评价指标及其计算模型。最后,从评价指标选用、公共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绿色出行环境建设及管理、公共交通内部各方式协调发展、数据共享等方面提出公交优先实施策略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老城核心区存量土地的更新改造成为现阶段城市用地开发热点,亟须研究不同发展模式呈现的交通特征以及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影响。首先总结城市核心区更新的发展趋势,指出城市更新改造往往打破原有老城社会结构、交通模式,对交通特征、出行空间分布产生影响。以深圳市罗湖核心区与福田核心区为例,量化分析不同发展模式对交通特征的差异化影响规律。进而提出城市核心区更新改造的用地发展模式以及交通发展策略,强调传承邻里关系,构筑公交化、枢纽化、立体化的城市交通系统,并在深圳大剧院-蔡屋围核心区更新规划中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结合武汉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三规"同步修编,如何做好新时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修编工作成为当前亟须思考的问题。首先对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地位、作用及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回顾武汉市已开展的三轮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实践,指出既有规划在一体化发展、枢纽衔接与合作、土地开发模式、交通与空间发展的协调性等方面的不足。结合武汉市新一轮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修编,从交通引领发展、建设枢纽城市、交通规划转型、优化交通结构等方面阐述需要重点研究并解决的问题。规划修编强调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三规"高效衔接与互动融合,通过一系列政策保障城市交通行动计划的推进。  相似文献   

15.
为更好地促进天津市双城空间战略的实现以及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天津市4次居民出行调查,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城市交通在出行强度、出行分布、出行结构方面的交通特征与规律。从用地布局和交通模式两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对策。用地布局方面,提出提升滨海新区核心区城市职能、注重职住平衡、提倡土地混合利用的发展策略;交通模式方面,针对双城间交通、双城对外交通、双城内部交通提出了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6.
深圳市空间结构多情景假设下的交通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圳市在空间规划上长期坚持多中心结构,但在土地资源紧张和机动化交通需求激增的情况下,其城市空间发展趋势具有一定不确定性。因此,有必要对深圳市空间发展趋势开展多情景假设下的交通评估。在探讨快速轨道交通对多中心空间结构引导作用的基础上,构建单中心极化发展和多中心均衡发展两种空间结构情景,以及有无快速轨道交通两种交通方案。从土地利用与交通一体化、环保低碳、以人为本、关键走廊交通需求四个方面选取交通评估指标,定量化评估四种情景对应的交通特征。结果表明,城市空间结构对评估指标的影响远大于快速轨道交通的影响,而快速轨道交通主导的多中心空间结构是深圳市未来发展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新城区的特点,将公交枢纽导向发展理念引入新城区土地利用模式中,提出了新城区交通与土地协调发展的规划思路,探讨了枢纽区域宏观布局、微观选址的规划方法。并对枢纽区域的土地利用模式提出了新的思路。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公交枢纽导向发展模式的规划方法是新城区土地利用规划的一种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8.
交通方式结构演变主要受到各种宏观与微观因素的综合影响。本文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总结了过去五年的步行、小汽车、地面公交、轨道交通、出租车等五种交通方式结构演变规律,并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出发,揭示了影响交通方式结构演变的各种因素,实现了对出行者交通方式决策过程的刻画。同时,以平均增长率法和随机效用最大化模型为基础,综合考虑重庆市主城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小汽车和出租车的发展规模、地面公交和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对2025年、2035年的五种交通方式的出行量和分担率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随着机动化出行比例的不断升高,轨道交通的骨干作用将日益显现,地面公交的保障作用也得到增强,预计2035年,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在重庆市主城区居民出行交通结构中的比例将分别达到24.41%、18.72%,成为最主要的机动化出行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第五次居民出行调查与交通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挖掘和分析居民出行调查的历史数据库,归纳城市交通演变的特点和规律,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城市交通的发展全貌.通过对比上海市五次居民出行调查的成果,从出行强度、出行结构、出行分布等方面揭示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市居民出行特征的演变,反映出用地拓展、机动化发展给城市居民出行行为带来的变化以及对城市交通产生的影响.在相应研究分析的基...  相似文献   

20.
新形势下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城市发展受到的制约、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城市人口阶层分化等方面,分析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环境的变化。阐述当前城市交通出行特征和交通运行状况,指出由于出行需求膨胀、交通拥堵加剧,导致城市与交通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在此背景下,介绍了国家层面以及各城市政府制定的一系列促进城市与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机动车排放管理、协调交通与土地利用、进行交通体制与机制改革等。以北京、上海、天津为例,阐述特大城市的绿色交通行动、交通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