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公共交通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是以人为本、公交优先的具体体现,亦是城市功能和品质提升的必然要求。论文探讨了公共交通与可持续机动性的关系,并在分析公共交通无障碍建设的服务对象和内涵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无障碍设施的建设现状,从设施配置、工程设计、运营管理等方面提出公共交通无障碍设施一体化的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2.
针对西安市公共交通枢纽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西安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确定西安市公共交通枢纽的规划目标。比较和借鉴国内其他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的分类方法,提出西安市公共交通枢纽的总体布局以及规模确定的方法和流程。  相似文献   

3.
浅谈城市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规划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智 《交通与运输》2005,(Z1):62-64
公交场站设施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本文重点探讨城市公交场站设施规划建设方面的一些问题,包括公交场站的总体发展规模、场站规划标准与布局选址、场站建设时间安排、公交场站建设落实的政策与体制保障等,并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哈西地区是哈尔滨城市总体规划重要发展区域之一。在哈西地区的建设过程中,为确保公共交通系统能更加有效地利用现有道路资源,紧密联系哈西新区与城市中心区域,保证公共服务质量,采用走访调查、调查问卷、数据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哈尔滨哈西地区公共交通系统现状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研究结果,提出地面人流与车流的有效分流、打造零换乘路线、配套政策推行、利用轨道交通等促进区域交通发展的建议及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刘磊 《交通与运输》2008,24(3):23-24
伴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长,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树立城市公共交通主导地位,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无疑是缓解交通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研究杭州近年来城市公交设施和公交运行状况的基础上,推演了杭州城市公交经历的三个阶段,公共交通设施滞后于城市发展,公交设施的投入并未达到吸引客运量的应有效果的结论,并从交通规划设计和规划理念转变两方面探讨了公交发展思路,提出了城市公共交通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7.
城市交通拥堵治理与公共交通优先是中国从中央到城市层面交通发展中最受关注的两件大事。大部分城市的交通拥堵治理中优先考虑的还是扩张道路规模以平衡机动车交通需求。在部分城市已进入完全的用地存量发展阶段、绝大部分城市的存量发展地区规模很大的情况下,扩张道路规模的拥堵治理策略已经难以为继。从存量发展阶段交通资源再分配入手,分析交通拥堵治理与公共交通优先的关系,强调将公共交通优先与交通拥堵治理合二为一。提出存量发展阶段城市交通发展的目标是提升城市运行效率,保障城市正常运行;公共交通优先是存量发展阶段保障城市运行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拥堵治理与公共交通优先双赢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8.
可达性构建了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间联系的桥梁,对于城市研究和交通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伦敦公共交通可达性为研究对象,从应用和计算方法等方面,详细解析公共交通可达性水平、等时线地图和服务范围等3种可达性表现形式。公共交通可达性水平是对公共交通网络密度的度量,广泛应用于伦敦各种规划中,如住宅规划和停车配建政策等。等时线地图主要展示特定区域到其他区域的时间或一定时间内可以到达的区域,主要辅助交通规划决策。服务范围表示的是从某个区域方便到达的区域,即某个区域的服务范围,根据区域类型不同,服务范围表现形式各不相同。最后,举例介绍了可达性在上海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在土地资源及公共汽车设施需求的双重压力下,深圳市将新能源立体公共交通场站作为实现公交都市建设目标的重要突破口。通过总结第一批拟建的10个新能源立体公共交通场站的规划设计经验,分析新能源公共交通场站与传统场站的异同,并提出立体公共交通场站的设计要点、思路、设计参数、指标、设计原则等。同时,对场站首层及标准层交通组织、布局、内外交通组织衔接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和解决措施,为立体公共交通场站的规划设计提供相关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城市公共交通优先(以下简称“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已有近10年,但迄今对什么是公共交通以及公交优先发展的对象、目标、内涵和路径等本源问题仍存在诸多争议和误区.对中国城市大样本数据进行收集和统计分析,建立了公共交通方式的“公共性测度”指标与计算方法,分析了出租汽车交通的定位,并首次给出公交优先的定义.引入“年人均公交乘次”和“单车每日载客人次”分析公共交通系统发展的宏观政策,比传统“公共交通分担率”指标更直观、客观和可比.最后,提出差异化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三大要素,并基于不同城市规模给出了公交优先发展路径选择的分类指导建议,还重点对其中两类城市提出了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1.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目前已经在我国高等教育界基本形成共识,但措施、效果却不尽人意.本文从系统的硬件、软件两方面出发,重点探讨了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支撑条件.  相似文献   

12.
依托某高速公路隧道工程,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以软弱破碎段围岩为研究对象,对各施工工法下(有无超前管棚预支护体系)围岩变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无论采用何种施工工法,超前管棚预支护体系均可有效抑制开挖过程中围岩破坏范围的发展。隧道拱顶沉降均始于掌子面前方一定范围,随着开挖的推进而增大,当掌子面通过目标断面2~3倍洞径后,地表沉降达到峰值并逐渐趋于稳定。在3种施工工法中,对围岩的控制效果,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最好,单侧壁导坑法次之,三台阶临时仰拱最弱。  相似文献   

13.
基于忻州市某高速公路预应力混凝土现浇连续斜箱梁工程实例,桥梁跨径布置为(22+2×30+22)m,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该斜交桥建立实体空间有限元模型,分析支座布置间距d及斜交角θ在恒载以及恒载+车道偏载两种工况下对斜交桥梁支座反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恒载工况下,支座间距越大,边墩、次边墩支座反力分布越不均匀;同样,斜交角θ越大,边支墩支座反力分布越不均匀。在恒载+车道偏载工况下,边墩、次边墩支座反力变化规律基本同恒载工况,但中支墩支座反力的参数化分析规律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4.
王磊 《山西交通科技》2009,(6):79-80,88
机械设备的合理配套是长大隧道快速施工成败的主要因素之一。采用合理的技术方案,选用适当的施工机械进行施工,才能达到快速掘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浅埋软弱地层大断面隧道围岩变形常面临持续时间长、变形量大等问题,明确支护结构与围岩间的变形协调关系是避免大变形对工程带来不良影响的关键。探讨了软弱围岩中修建大断面隧道时所面临的难题和挑战,提出了围岩与支护结构协调变形假定。研究结果显示隧道结构的协调变形及结构挠曲变形是造成大变形的主因;台阶法引起的大变形包括整体沉降与支护挠曲变形,初期支护上台阶部位主要为下沉,而侧墙部位表现为挠曲;分部开挖变形主要是整体沉降,支护结构挠曲变形效应相对微弱。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提出大变形防治措施,克服了传统预留变形量的局限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研究隧道衬砌背后空洞对其支护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依托某高速公路隧道,利用室内模型试验、数值模拟手段分别对其支护结构应力进行分析,并对两种手段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隧道拱顶、右侧拱腰部位衬砌背后存在空洞时,对应部位的支护结构最先出现裂缝,且产生较大的弯矩值及衬砌应力;隧道衬砌背后空洞将减弱其支护结构与围岩的相互作用,严重影响其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深基坑施工期间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的抗震稳定性,利用振动台进行了一系列小比尺模型试验,通过输入不同峰值加速度的汶川地震波,测试了不同施工阶段和不同插入比地下连续墙结构的动位移和加速度响应,系统研究了地震作用下,地下连续墙基坑支护结构在不同施工阶段的地震反应特性和地连墙不同插入比对基坑抗震稳定性的影响,为地震区地下连续墙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梁的支承长度不足是造成桥梁在地震力作用下发生落梁的主要原因。本文分析归纳了国内外对梁支承长度SE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梁的支承长度SE计算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考虑桥墩延性能力采用静力方法计算地震力作用上下部结构的最大相对位移,从而确定梁的支承长度SE。  相似文献   

19.
通过从理论角度论述卵形(蛋拱状)断面隧道拱壁切向支承力的变化规律得出结论,其对于卵形(蛋拱状)断面隧道的设计及变形预测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与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圆拱状断面隧道拱圈支承力衰减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笔者在长期的工程实践中发现,传统的圆拱状断面隧道承压能力分析方法有一定的缺陷,圆拱状断面隧道拱壁支承力的传递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通过细致的理论分析,笔者初步找出了圆拱状断面隧道拱壁支承力传递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