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龙滩水电站通航设施建设滞后问题,已成为红水河全线贯通的唯一障碍。呼吁加快龙滩水电站通航设施建设,早日恢复红水河通航。自1975年大化水电站未建设通航设施造成红水河断航以来,黔桂两省区经过长期不懈努力,在国家有关部委的  相似文献   

2.
正日前,记者从珠江航务管理局(简称"珠航局")获悉,为全力推进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建设前期工作取得新突破,该局联合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政府有关部门打响了推进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建设前期工作百日攻坚行动,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费志荣表示全力配合加快推进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建设,云南省副省长王显刚表示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加快推进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3.
易坚浩 《水运工程》2023,(7):140-145
现有通航设施通常指船闸或升船机,船闸通行效率高,但耗水较多,升船机不耗水,但通行效率低,结构复杂。因此,针对现有通航设施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一种新型水力升降机,应用于通航设施,可最大限度省水节能且具有良好通行效率,该通航设施采用竖井内升降机(母船)承载通航船舶(子船)的模式实现升降,子船停泊在母船甲板上的池内,当母船升降至池内水位与上下游水位齐平时,池内船舶便与上下游船舶进出交换,达到上下游船舶通航的目的。该通航设施可兼具船闸和升船机功能,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阐述乌江航运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全面分析缓建通航设施对经济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呼吁同步建设通航设施,促进河流综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越来越多的通航河流水上、水面、水下和岸线与通航有关工程设施的建设,不断对航道通航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加强对与通航有关工程设施建设的监督管理,切实保护航道权益、保障航道畅通已成为航道管理部门最为迫切的问题。本文主要从施工过程的角度介绍对工程设施建设进行监督检查的方法和一般步骤。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沪苏湖铁路工程桥梁对北横港航道通航条件的影响,从工程选址符合性、桥梁通航净空尺度、桥梁通航孔和墩柱布置方案、工程对航道通航条件和通航安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桥梁选址、桥梁通航净空尺度、桥梁通航孔和桥梁墩柱布置方案均满足规范要求;桥梁建设对桥区航段的水流、航道冲淤变化有一定影响,对航道维护和导助航设施、航道整治建筑物、通航安全设施等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增长,刺激了许多大型配套设施的需求,为重大件码头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由于重大件码头的建设必然会对该水域及周围的通航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会改变码头附近水域的通航条件,影响通航安全。本文拟以广东某重大件码头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法和集对分析法构建评价模型,对该码头的通航安全进行研究,以期保证码头附近水域航行畅通,避免通航环境的恶化,保障船舶通航安全。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提高吃水检测设施(双浮)的工作效率,明确航路,保障船舶通航安全,开展吃水检测设施航道航标配布方案研究。从吃水检测设施(双浮)水域航道特点及试运行期航标配布情况出发,考虑设标间距、航标视距等参数的设计标准,结合过闸安检流程,开创性提出参照桥区航标配布,研究得到三峡通航船舶吃水检测设施(双浮)航标配布方案,布设侧面浮标2座和左右通航标1座,为通过吃水检测设施的船舶起助航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哲辉  石勇 《水运管理》2010,32(11):13-15
为推动我国内河航运的发展,综合分析当前航电枢纽的碍航问题,认为航电枢纽建设使通航河流断航,航电枢纽通航设施建设规模与航道建设标准不匹配,通航设施设计通过能力不足,航电枢纽建设期补偿机制与运输组织不尽合理,航电枢纽运营期水库调峰严重影响通航,航电枢纽运营等引起各种航道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郑卫力 《水运工程》2022,(9):112-115
三峡升船机规模大、技术难度高、机电设备种类繁多,维护难度大,且运行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高,极易出现停机故障,因此,保障升船机正常通航运行是三峡升船机建成后面临的一个挑战。本文全面回顾分析了三峡升船机2016年9月试通航以来在通航条件、设备设施运行与维护、船舶交通组织等方面面临的挑战,系统介绍了在设备设施运行改造、实船试验和配套设施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经验,指出了三峡升船机通航运行存在的不足以及后续工作展望。  相似文献   

11.
随着船舶标准化工作的不断推进,船舶的吨位也不断加大,对船闸等助通航设施的影响也在加大、要求也不断提高,航道管理机构管理的船闸助通航设施如何应对不断发展的水运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2.
马茂棠  朱水英 《水运管理》2012,34(11):15-16,37
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通航资源,通过分析安徽省低等级航道偏多、碍航设施影响船舶航行、船闸管理体制不顺、缺乏养护管理人员、航道未形成网络、航运管理法规滞后等问题,对开发利用通航资源提出在对通航实行充分利用现有航道和整活开凿新航道的同时要结合"引江济淮"工程,综合利用水资源;加强航运管理,实现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多渠道筹措通航设施建设资金;做好宣传工作,争取社会各界人士支持,帮助利用和开发通航资源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海青 《中国水运》2012,(11):40-41
三峡船闸货物通过量提前20年达到设计值,现有船闸通航压力越来越大。为了保证三峡大坝通航能力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文章利用相关理论与数据论证了新建三峡通航设施的必要性,提出再建长江三峡通航水梯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航道等级的提升,设计通航船舶尺度增大,要求的通航净空尺度增加,桥区通航水域条件发生显著变化,桥梁存在船撞风险,需实施防撞设施工程对存在风险的桥梁进行防撞保护,因此,针对桥墩防撞设施的研究就显的尤为重要。本文提出桥梁浮式防撞设施,并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其防撞效果,研究表明其具备较好的防撞效果,满足"大撞可防"的防撞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国内外水电枢纽通航设施管理体制进行调研分析,结合贵州通航管理自身的特点,论证采取符合贵州省情的通航管理体制模式,不仅有利于枢纽通航建筑物的通航过坝能力的充分发挥,保障船舶过坝安全,促进航运事业的发展,同时对充分利用水利资源、发挥综合效益均有着根本性的影响,为贵州水电枢纽通航管理体制模式选择提供参考或借鉴。  相似文献   

16.
<正>由于龙滩水电枢纽没有同步建设通航设施,2010年红水河全线通航的目标和希望已然化为泡影,对红水河全线通航问题深感忧虑。红水河是西江上游主干流,是国家规划的"两纵一横  相似文献   

17.
薛红 《中国水运》2010,(3):38-39
由于受航道、航标、水域通航环境和监管设施等的限制,目前闽江口内港区大部份船舶选择白天进出港,造成白天高平潮时段船舶通航密度较大,容易发生水上交通事故。开通夜间通航是提高港区通航能力,充分发挥港口潜能和资源的有效方法。文中通过介绍该港区的水文及气象特点、通航要素和通航现状,分析了影响港区夜间通航的因素及开通夜间通航的有利条件,并提出保障船舶夜间通航安全的措施,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北港航道的通航现状,结合其通航需求,对北港航道的通航安全影响因素、通航安全及对策进行了分析。综合而言,北港航道存在很大的通航需求,船舶定线制和船舶报告制的设置、导助航设施的完善、管理规定的制定以及船舶交通的常态化管理,将是未来北港航道开发和管理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9.
张义军 《世界海运》2011,34(12):32-34
对近年来三峡-葛洲坝枢纽水域大风大雾分布及对通航安全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阐明通航管理应对措施,提出优化船舶运输组织、客船分流以及增建过坝设施等建议,以尽量降低大风、大雾恶劣天气对通航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高雄 《中国水运》2000,(5):31-32
1998年至2003年,三峡工程进入为期6年的二期施工期,以实现左岸电站首批机组发电和两线五级连续船闸通航为目标,施工强度高,是工程建设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从通航管理方面看,它既不同于原葛洲坝一坝通航,也不同于三峡永久通航设施建成后的两坝通航,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